情與愛————評《爺爺?shù)男蛭摹?/h1>

情與愛——評《爺爺?shù)男蛭摹?/span>
文:三個空格
? 從不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到招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孫子的轉(zhuǎn)變,是否也是觀眾的轉(zhuǎn)變。影片明著講爺爺對何老師的情愫,暗著講對傳統(tǒng)文化的迷戀,一明一暗。幾十年前看過何老師表演的小戲文,哪怕幾十年后的今天也依舊忘不了,幾十年前撐起破爛的雨傘為何老師遮風(fēng)擋雨,幾十年后叫來一群人為何老師擋雨,幾十年前的雨在想象中是那么的大,是那么的勢不可擋,但就算雨再大,風(fēng)在喧囂,雨傘在破也依舊堅守。
? 三十年潛在的情,因為何老師的到來而爆發(fā),為了看小戲文,爺爺對孫子死纏爛打,只為了把小戲文迎接回來。爺爺是一個老頑童,就算年歲在多孫子再大,依舊吃著瓜,跟孫子比拼著,誰吐的更遠(yuǎn)。同時也為影片之后爺爺為了小戲文,追逐著孫子,甚至耍賴躺倒墓地上打下了基礎(chǔ),顯得不突兀。爺爺對何老師的情被孫子誤會成‘有事’,所以在影片中紅色的光源在孫子后面照著他,展現(xiàn)一個在背后詆毀爺爺?shù)男蜗?,就像我們看事情一樣,永遠(yuǎn)只看表面,而不會深入的去看清事情的真相。爺爺在影片中或許代表的是老一輩的人,因為我看到影片中在看小戲文的人都是老人,但我覺得也可以看成是,喜歡傳統(tǒng)文化并且做出行動的人。傳統(tǒng)文化對于現(xiàn)在這個物質(zhì)橫流的社會感覺顯得格格不入,快節(jié)奏的生活,什么都想要快,所以難以靜下來欣賞傳統(tǒng)文化。
? 木偶戲或是說小戲文最后還是被請來了。孫子是尊敬爺爺?shù)?,所以對于爺爺?shù)囊笏沧鹬?,影片中出錢的是孫子,有一個鏡頭使用的陰陽臉表現(xiàn)了孫子的掙扎,雖然小戲文很貴但是為了爺爺?shù)拈_心還是出了錢。年輕人掌握著財政大權(quán),同時也掌握著未來,當(dāng)傳統(tǒng)文化沒有一個年輕人尊重并且傳承,那么傳統(tǒng)文化也就此滅亡,影片我認(rèn)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主題,而傳承就需要年輕人尊重并保護,在影片最后說老藝人老觀眾慢慢減少,這便是傳統(tǒng)文化傳承至今的尷尬地步,就比如說京劇,一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就像影片說的那樣,要有表演的,同時也要有看表演的,在網(wǎng)絡(luò)上我看到這樣一個評論,大致的意思是,對于京劇我尊重,但也就僅此而已,要我去看我是看不下去的。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不應(yīng)該停留在只是尊重的地位,而是要讓人來學(xué),來看,不能只是僅此而已。
? 持傘在門外踱步,看著晴朗的天空,是不是要讓一場雨下來填滿自己多年前的遺憾呢?影片快速鏡頭的使用,展現(xiàn)了漁港的變化,但我認(rèn)為不僅僅只是如此,正如一千個人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我認(rèn)為在影片中的快速鏡頭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向,左和右,左邊是回憶,右邊是未來。在回憶中爺爺?shù)男蜗笞兂闪藢O子的形象,同時在看戲的時候也有閃回的畫面,整個畫面感覺很溫暖,而爺爺在一開始坐在中間,之后便做在何老師的后面看戲,亦如三十多年前一樣。在三十多年前,天下起了雨,于是爺爺便撐起傘前去保護,傘在去的過程中被掛碰的弄爛了。最后年輕時的爺爺只好撐起爛的傘來為何老師擋雨。爺爺?shù)膫愫蛯O子的傘是不一樣的,同時保護的人也是不一樣的,爺爺?shù)膫銘?yīng)該是油紙傘,充滿著年代感,而孫子的傘則應(yīng)該是尼龍傘,并且影片最后孫子召呼了一群人前去,與之前的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爛傘與完好的傘,一人與眾人,時代的變遷勢不可擋,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以被我們保護的留下來,而不是什么都不剩。
? 淡情淡愛,猶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似水般寡淡,卻如血般深厚,如果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顏色,那么我希望是中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