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高潮,五感共振,《龍與地下城》真實觀影體驗


今年有部片子,不被看好,期待值低,卻收獲意外之喜。
那就是今年剛剛在西南偏南電影節(jié)上映,便收獲爛番茄100%新鮮度(目前已穩(wěn)定在90%,爆米花含量94%)的——《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下文簡稱《龍與地下城》)。

翻開各大電影網(wǎng)站,可以看到許多網(wǎng)友對本片的正向評論。
在3月31日上映的《龍與地下城》,憑借直接的故事架構,討喜的角色,華麗的視覺效果,喜聞樂見的玩梗特性,甚至打破第四面墻的表現(xiàn)形式,讓其在眾多新片中脫穎而出。
更別說,還有西方魔幻角色扮演游戲(簡稱RPG)的鼻祖,同名游戲《龍與地下城》的設定加成了。

本片主演“派派”?克里斯·派恩在中國首映禮上說,“它就像是一場搖滾音樂節(jié)現(xiàn)場”。
馬丁·斯科塞斯曾將一些帶有強烈視覺沖擊和音樂流行美感的好萊塢電影稱為“主題公園”電影,作為一種對普通觀眾友好,又能帶來歡樂的電影類型,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在逐漸被大眾接受和認同。
后浪電影(id:pmovie_wx)有幸提前觀看了本片,作為一部口碑和內容都引人矚目的“主題公園”電影,我們將從畫面、人物和主題等方向來聊,看看《龍與地下城》到底怎么樣?
***下文無劇透,可放心觀看***
***文末含贈票福利***
跨越半個世紀的游戲鼻祖
POST WAVE FILM
去年五月,《蜘蛛俠:英雄歸來》的編劇喬納森·戈德斯坦丟出了一條推文:《龍與地下城》(簡稱DnD)的電影版即將回歸。

雖然對于游戲圈的玩家而言,《龍與地下城》能開發(fā)出眾多IP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但作為一部誕生于1974年的初代角色扮演游戲,能夠再次煥發(fā)活力?不免讓大家對即將上映的電影有所遲疑。
游戲《龍與地下城》最早起源于幾個非職業(yè)游戲人為了打發(fā)時間而設計的一款桌游,為了能讓更多的參與者一起加入,開發(fā)成多人組隊模式。
因為《龍與地下城》的規(guī)則、機制、角色設計都非常的規(guī)整而明確,為后續(xù)同類型游戲奠定了基石,圈內人戲稱“養(yǎng)活了大半個游戲圈”。
不得不說,這款游戲的部分靈感,取材于托爾金的《魔戒》。由于《龍與地下城》在當今已經(jīng)超過了4000萬玩家,受眾人群龐大,它甚至頻繁出現(xiàn)在影視劇中。
譬如在《生活大爆炸》里,幾個天才科學家和女友的歡樂時光,DnD的存在感實在很強;
還有《瑞克和莫蒂》《小馬寶莉》等動畫作品,當出現(xiàn)群像戲時,也會對DnD特別青睞。

根據(jù)資料,《龍與地下城》的基礎款游戲說明書(3.5版本)有327頁,動輒是上萬字令人頭昏眼花的表格和數(shù)據(jù),但事實上這款游戲特別簡單,玩家了解人物角色之后,以擲色子的方式在一個架空的世界中冒險。
中國玩家有句話叫做“一切皆可DnD”,也就是說,只要玩家知道“自己是誰”、“自己需要什么”,就能開始這款游戲。

中文版《龍與地下城》桌游
恐怕也是這款“不插電”游戲,可以在電子游戲盛行的今天,依然能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它足夠自由,給予創(chuàng)作者足夠的留白。
《龍與地下城》的設計者,在創(chuàng)建游戲的世界觀時說過,他們希望建立一個真實和合理的虛擬世界。很顯然,電影版《龍與地下城》基本保留了游戲世界觀設定中的種族、職業(yè)、魔法等元素。

截至2023年,《龍與地下城》電影版已經(jīng)開發(fā)了4部,而且每一部都是新的架空世界和人物。
最新一部的主角團是由一群不太走運的冒險者組成,他們跟隨小團體的精神領袖埃德金,參與了一場驚天盜竊計劃,想要找回遺失已久的圣物。從此,一群人踏上了救贖和成長之旅。

人物線決定成敗
POST WAVE FILM
《龍與地下城》游戲的一大特點,是在既有規(guī)則下的內容自由,留給創(chuàng)作者極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但對電影改編來說,卻是一把雙刃劍。

只要了解前三部《龍與地下城》系列電影,就會發(fā)現(xiàn)評分都沒有達到及格線,雖然導演們試圖把當時最先進的技術運用在電影中,盡可能打造酷炫的場景,但觀眾始終不買帳。
翻了翻差評,基本都在吐槽人物辨識度不高、故事線太普通等。
玩家們都能明白一個道理:角色扮演游戲是要大家積極調動主觀能動性去扮演一個角色和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而電影卻需要觀眾被動帶入到主創(chuàng)營造的世界當中。
因此,在角色扮演游戲的改編中,如何讓普通觀眾迅速get到人物動機、行動目的,以及融入劇情節(jié)奏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龍與地下城》僅僅開場一刻鐘,便抓住了觀眾的爽點。男主用一段快速閃回,清晰地交代了整個冒險故事的“前情提要”。
接著,為了保留角色扮演游戲的特點,影片主創(chuàng)賦予了每個人物鮮明的特點。身為吟游詩人的男主埃德金,技能點不強且才能平庸,跑團成員大多是靠他用“畫餅計劃”吸納進來,從而完成任務。
龍族少女多立克也是較為亮眼的人物,由于她的快速變身技能,片中幾段精彩的長鏡頭,多以她的視角展現(xiàn)。

整個場面極其勁爆,短短幾分鐘從駿馬、梟熊、飛蟲、老鼠、飛鷹、陸行鳥、鹿變幻出十幾種生物,從陸地到天空,讓觀眾身臨其境,暢快淋漓。
值得一提的是,主角團扮演者集結了好萊塢常青樹演員克里斯·派恩、休·格蘭特、米歇爾·羅德里格茲;同時也有出演過《小丑回魂》《利器》等懸疑片的年輕演員索菲亞·莉莉絲,他們對各自角色的成功塑造,為電影增添了諸多看點。

多角色群戲的主題表達
POST WAVE FILM
“比起直給的突突,我更喜歡真情實感的突突。”曾有網(wǎng)友這樣去形容自己滿意的改編作品。
游戲作為第九藝術發(fā)展至今,一直在噴發(fā)著無盡的生命力。截至今日,全球游戲網(wǎng)民已達30億,有不少出品方陸續(xù)開發(fā)大游戲IP,期待從游戲市場分一杯羹。但一部好的游改電影要做到口碑票房雙贏,并非易事。
曾有人總結,“游轉電”要想成功,資本+腦洞+平衡缺一不可。

在出品方做到前期拍攝、后期技術、宣發(fā)等資金支持的情況下,主創(chuàng)需要在保證還原度的基礎上做到內容的極致創(chuàng)新。
而《龍與地下城》的創(chuàng)新點,在現(xiàn)有故事情節(jié)上,正在打破傳統(tǒng)好萊塢的劇作規(guī)則,呈現(xiàn)一種反英雄主義:角色是“不完美”的小人物,結局也不是絕對意義上的happy ending。
電影的主題是豐滿而有力的,主角團的逆襲,也讓人們見證了nobody的成長和勇敢,在這個時代下,或許大家只是需要這樣的勇氣。

作為一種調動玩家主觀能動性的藝術形式,游戲本就有魔力讓玩家著迷;而好的改編作品,會讓魔力加成,用更加立體的表現(xiàn)形式,吸引觀眾坐到大銀幕前,再沉浸一次。
所以,一部出色的改編作品,應該加持游戲的魅力buff,而非消減。
參考文獻
1.?DnD龍與地下城(歐美游戲世界觀)DnD龍與地下城(歐美游戲世界觀) - 豆丁網(wǎng) (docin.com)
2.50年過去了,我們還需要《龍與地下城》嗎?50年過去了,我們還需要《龍與地下城》嗎?_騰訊新聞 (qq.com)
3.我們研究了38部游戲改編電影,發(fā)現(xiàn)了這些規(guī)律我們研究了38部游戲改編電影,發(fā)現(xiàn)了這些規(guī)律-虎嗅網(wǎng) (huxiu.com)

作者 |?Fion
普信影評人
編輯丨佐爺? ? 排版丨石頁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lián)系我們?!?/span>
推?薦?閱 讀

?4月院線片單,想看的也太多了!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