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月球表面為何總像剛剛下過一場小雨?

現(xiàn)代技術是真的很強大。不知不覺中,已經是第三個嫦娥探測器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慕德湓谠虑虮砻?。三個探測器2個在月球正面,1個在月球背面,最遠的直線距離有幾千公里,而且據(jù)說3個降落區(qū)的地質形成年代也相差25億年以上。月球背面的嫦娥4號降落區(qū)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隕石沖擊坑,形成年代早在39億年前;而這次嫦娥5號降落的區(qū)域被認為是月球最晚的火山活躍區(qū)之一,形成年代據(jù)說只有13億年,最早和最晚的差了整整26億年。當然三個嫦娥降落區(qū)域,不論在月球正面還是背面,都是地形相對比較平坦的月球沖擊平原,到目前人類的探測器還很少有敢在月球特別崎嶇的山地上降落的。按說雖然3個地點都是月球平原,但是相隔太遠,地表的月壤形態(tài)應該有所不同。這就好比東北平原,

是黝黑的黑土;華北平原是棕黃色的黏土和沙壤;而到了四川盆地是紫色土較多。但是現(xiàn)在看看月球三個相隔遙遠地帶的月壤,基本都是褐色稍微偏黃的本色,這和人類平時仰望初升的月盤以及皓月當空時,月球比較偏暗的陰影區(qū),也就是月球平原區(qū)的原色基本是一致的。而三個不同地點的月壤顏色大同小異,恰恰證明是非??尚诺?。因為月壤從來沒有被生物干擾過,才導致不會出現(xiàn)地球上豐富的土壤類型。月壤的形成除了早期的火山噴發(fā)和外星撞擊,更重要的是太陽風數(shù)十億年的吹拂。雖然月球表面幾乎一點空氣也沒有,但是并不代表月壤表面的“灰塵層”不會短時間懸浮?,F(xiàn)在研究證明在月球的“正午”,太陽風最猛烈時,月壤表面不少的顆粒物也會被吹得懸浮起幾厘米到十幾厘米,

而這些顆粒物以月球常年吸引的宇宙塵埃為主。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推測這種延續(xù)幾十億年的表面沉沉浮浮,會導致在月壤表面形成了一層類似“宇宙霜”的奇異層。而一旦被探測器擾動,比如玉兔車在上面行走,走過的痕跡就會露出下面的幾厘米的月壤層,和最表面的霜層完全不一樣,很像是小車在剛剛下過雨,微微打濕的泥土地上開過。而且三個不同地點的嫦娥降落區(qū)的月壤表層和內層幾乎都是這樣!這說明是月球上的普遍現(xiàn)象。而當年阿波羅飛船的降落現(xiàn)場,感覺就像掉入了水泥堆里。所有的阿波羅登月照片,無一例外月面大環(huán)境都是灰白二色的。但嫦娥降落的3個不同的地點,基本都可以證明月球平原地帶,不論在正面還是背面,都應該是偏黃褐色的。要說是早年拍攝偏光的問題,但是阿波羅登月器本身卻基本是合理的正色。

阿波羅登月人員拍攝的月壤區(qū)基本都灰白色調的。甚至阿波羅航天員抹了一身的月壤也像水泥,也沒發(fā)現(xiàn)有月壤表面出現(xiàn)“結霜”層的報道。只能說當時的模擬信號太不清晰,不能準確記錄月球上的真實場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