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自然道德慧智養(yǎng)生心》103--108 山林子 自然道德智慧教育 慧智益壽

慧智益壽養(yǎng)生
天地人和? 百禍難涉
心身平衡? 百證不生
養(yǎng)扶正氣? 百邪自去
回歸自然? 慧智益壽

103
?
造物之于人,不靳于功名富貴而獨靳于閑。天地之間,日月之運行,星辰之躔度,寒暑之推移,山川之流峙,草木之生息,機發(fā)輪轉(zhuǎn),無一息停焉。天地且不得閑,而閑豈人之所易得哉?高爵厚祿,清資顯轍,班于朝廷,列于州縣,不知其幾,而樂恬退者,倒指不一二。日顛冥于仕途,姑托親戚契識買田園,營第宅,不獲一見而身亡。其有被劾之余,安意家食,特迫于勢窮力屈而然,非其本心也。對賓客方有筑室返耕,高潔自許之清談。入私室又作搖尾乞憐,干時求進之尺牘,囊篋鎖鑰,惴惴于手,收支簿書,介介于懷。一日十二時,無一隙得暇,而好山好水,清風(fēng)明月,何嘗見此風(fēng)景??v或見之,又何嘗識此旨趣。勞勞擾擾,死而后已。若夫富家翁、守錢虜,抑又不足道也。名曰享富貴,其實一俗子,孰若安分清閑之野叟哉。故曰:身閑則為富,心閑則為貴。又曰:不是閑人閑不得,閑人不是等閑人。
?
104
?
心為一身之主宰,萬事之類應(yīng),調(diào)和其心則五官百骸未有不調(diào)和者矣。所謂木之根本,水之源頭者是也。因以心思為第一。
?
105
?
誠能存養(yǎng)此心,使志意和平,精神澹定,悲怒不起,驚憂不擾,則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自然勿藥有喜,何必乞靈于草根樹皮哉!
?
106
?
想至退步,樂境自生。予為兩間第一困人,其能不死于憂,不枯槁于迍邅蹭蹬者,皆用此法。又得管城一物,相伴終身,以掃千軍則不足,以除萬慮則有余。然非善作退步,即楮墨亦能困人。想虞卿著書,亦用此法,我能公世,彼特秘而未傳耳。
?
107
?
心不可無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為養(yǎng)生之道。
?
108
?
? ?卻病之法,唯治未病為上。人能清心寡欲,慎起居,節(jié)飲食,則病自不萌,而齡可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