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從零開始學中醫(yī):脈診的部位和方法

2023-03-20 06:32 作者:從零開始學中醫(yī)  | 我要投稿


8.2 脈診部位和方法

同學們好,我們已經學習了脈象診病的原理,下面我們學習如何診脈。

?

一 診脈部位

首先我們來學習,診脈的部位。

歷史上診脈的部位有很多,主要有寸口診法、三部九候診法、人迎寸口診法,和仲景的三部診法。

?

(一)寸口診法

我們首先來學習,第一種診法就是寸口診法。

寸口診法,是指單獨切按橈骨莖突內側的一段橈動脈的搏動,根據(jù)其脈動形象,以推測人體生理、病理狀況的一種檢查方法。

?

1寸口部位

寸口在哪里呢?我們先來學習寸口的部位。

寸口:是指骨莖突內側橈動脈搏動處。

我們的前臂有兩根長骨,靠近拇指的稱為橈骨,靠近小指的稱為尺骨。橈后莖突,就是指橈骨靠近手腕處的高突的部位。橈骨莖突內側(就是手掌這一側),動脈搏動的部位,叫做寸口,這就是寸口診脈的部位。

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

橈骨莖突內側,對應的動脈搏動處,稱為關;

關之前(靠近手腕處)為寸;

關之后(靠近肘側)為尺。

用寸口的寸關尺三部來診脈的方法,稱為寸口診脈。

?

2獨取寸口的原理

為什么獨取寸口的脈象,就可以診斷五臟六腑及全身的氣血病變呢?

這是因為

寸口,位于手太陰肺經原穴的部位。原穴是氣血匯集的部位,也就是說,寸口代表了手太陰肺經氣血匯集的部位。而肺主氣朝百脈,是脈之大會。也就是所肺經氣血代表了全身氣血變化。所以,寸口可以反映全身臟腑氣血的變化。

其次,寸口為肺經所主,而肺經起于中焦,與脾胃關系密切,所以,寸口可反應中焦脾胃宗氣的盛衰,胃氣強弱以及氣血生化情況。

另外,寸口脈,解剖位置固定、淺表,診脈方便。

所以,寸口是診脈最理想的部位。因此獨取寸口診脈的方法,首經漢代的《難經》闡發(fā),后經晉代王叔和在《脈經》中確立,歷經一千八年,寸口診法一直沿用至今。

?

3寸關尺分候臟腑

寸口,作為診脈的理想的部位,左右手寸口的寸關尺三部,與臟腑有什么樣的對應關系?

它的對應關系是這樣的:

左手寸候心,右手寸候肺,左右手的寸,統(tǒng)括胸以上及頭部的病變;

左手關候肝膽,右手關候脾胃,左右手的關,統(tǒng)括膈以下至臍以上部位的病變;

左手尺候腎,右手尺也候腎,左右手的尺,統(tǒng)括臍以下至足部的病變。

左右手的寸關尺,分別對應的關系是:

左手寸關尺,分別對應的是心肝腎;

右手寸關尺,分別對應的是肺脾腎。

?

左右手的尺部都是對應腎,右手的尺部對應的是腎陽,又稱為命門。命門是指生命的門戶,主要是強調腎陽的重要性。因此左手的尺部,主要對應的是腎精,或腎陰。

所以寸關尺分候臟腑,又可以概括為:

左手寸關尺,對應心肝腎;

右手寸關尺,對應肺脾命。

?

(二)其他診脈方法

我們學習寸口診脈的方法。

脈診的部位還有以下三種:

1第一種是:《素問》的三部九候診法,又稱為遍診法。是遍診上中下三部有關動脈,以判斷病情的一種診脈方法。

上為頭部、中為手部、下為足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為天地人三候,

上部有太陽、耳門和巨髎三候,

中部有寸口、神門和合谷三候;

下部有五里和太沖,箕門和沖陽,以及太溪三候,

三三合而為九,故稱為三部九候診法。

?

2第二種是:《靈樞》的人迎寸口診法。是對人迎和寸口脈象互相參照,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它比遍診法簡單。

人迎:是指頸動脈搏動處,主要候胃氣。

寸口:也就是橈動脈搏動處,候全身臟腑病變。

?

3第三種就是:張仲景的三部診法。

除了寸口之外,張仲景還選擇了有太溪診脈和趺陽診脈。

寸口脈,還是候臟腑病變;

太溪:是指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的動脈搏動處,它主要候腎氣;

趺陽:是指足背動脈搏動處,它主要候胃氣。

現(xiàn)在,仲景三部診法,多在寸口無脈搏,或者觀察危重病人時運用。

?

《素問》三部九候診法,《靈樞》人迎寸口診法和仲景的三部診法。這幾種診斷方法,由于診病繁瑣,而被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所取代。

所以,獨取寸口診脈方法,成為我們現(xiàn)在中醫(yī)脈診的最主要方法。

?

二 診脈的方法

學習了診脈的部位,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診脈的方法。

(一)指法

首先我們來學習,診脈的指法。【以下均配有前期錄像】

1診脈的指法要領

在初次學習診脈時,我們要求每位診脈者都從外側診被診者的脈象。而且均為左手診右手脈象,右手診左手脈象。自己診自己脈象也是這樣。盡量避免用一只手去診脈。必要時醫(yī)生還需要同時用兩只手診病人兩只手的脈象。

另外,診脈者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診脈時,拇指最好壓在被診者的手背,以便診脈時三指用力。

?

診脈指法要領可概括為:中指定關、三指平齊、指目按脈脊、布指疏密適度

(1)中指定關,是以中指按在橈骨莖突內側的橈動脈搏動處為關。食指按在關前定寸,無名指按在關后為尺。

(2)三指是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略屈曲可以使三指指目平齊。

(3)指目,是指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處(是手指觸覺較靈敏的部位。

指目按脈脊,是指用手指觸覺最靈敏的指目按在脈搏跳動最明顯的脈脊的部位。

(4)布指疏密適度,是指切脈時,布指的疏密要得當,要與患者手臂長短和醫(yī)生手指粗細相適應。如果病人手臂長或者醫(yī)者的手指較細,三指布指要稀疏一些,反之,三指布指要密一些。小兒寸口部位很短,一般多用一指定三關法,而不必細分寸關尺三部。

?

需要注意的是:

中指準確定關,至為重要。因為一般寸關尺三部本位有脈,而超過這三部,就有可能完全無脈博跳動,這是正常現(xiàn)象。如果中指定關不準確,尤其中指容易把尺的位置給占據(jù)了,就有可能造成尺脈無脈的假象。

?

2診脈的具體指法有:

舉法:指醫(yī)生的手指用較輕的力取脈的方法,又稱浮取。

尋法:指醫(yī)生手指用力不輕不重,按至肌肉,并調節(jié)適當指力,或左右推尋,以仔細體察脈象的方法。由于用力不輕不重,按至肌肉而取脈,所以又稱中取。

按法:指醫(yī)生用手指用較重的力,甚至按至筋骨取脈的方法,又稱沉取。

?

總按:是指三指同時用力診脈的方法,從總體上辨別寸關尺三部和左右手的脈象的形態(tài)、脈位和脈力等。

單診:是用一指分別診察寸關尺的某一部脈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別了解寸關尺各部脈象的位數(shù)形勢的變化特征。

?

臨床診脈時,一般三指均勻用力,但也可以三指用力不一,總按和單診配合運用,以求全面捕獲脈象信息。

????

(二)平息和體位

下面,我們學習,診脈時對平息和體位的要求。

1平息

平息,是指醫(yī)生在診脈時呼吸平靜調勻,以自己的呼吸計數(shù)病人脈搏跳動次數(shù),又稱為平息定至。

平息定至,一般是指一息四~五至,也就是正常一呼一吸的時間內,脈搏跳動四次到五次。

我們來看看,這個判斷準不準確。

正常的呼吸,大概每分鐘16到18次。如果一息四~五至,我們用16×4,18×5,分別得到64到90。這與每分鐘60到90次的正常脈搏是非常接近的。

所以當我們沒有手表、時鐘,沒有時間計數(shù)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我們正常的呼吸來判斷脈搏的跳動的次數(shù)。

?

2體位【以下體位部分,配有前期錄像】

診脈時,病人采取正坐位或者仰臥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與心臟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拇指向上(這就是所謂的直腕,仰掌),手指微微彎曲。在腕關節(jié)下面墊一松軟的脈枕,使寸口充分暴露伸展,氣血暢通,便于診查脈象。

?

(三)診脈時間

下面我們看看對診脈時間的要求。

《黃帝內經》有這樣的闡述:

黃帝問曰:診脈何如?

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

這里“診法常以平旦”,是指:診脈的時間,以清晨未起床,未進食,環(huán)境安靜為最佳。

但是,這樣的時間要求,一般在臨床上很難做到,特別是對門診、急診的患者,要及時診察病情,而不能夠拘泥于平旦。

但是診脈時,應該保持診室安靜,并且讓病人在比較安靜的環(huán)境中休息片刻,以減少各種因素的干擾,這樣獲得的脈象才比較真實。

一般來說,每次診脈的時間,每一只手不少一分鐘,兩只手,總共不少于三分鐘的時間。

?

以上是我們學習的診脈的部位和方法。

本節(jié)課就講到這里。

?

各位同道,本人自學中醫(yī)并取得了行醫(yī)資格,其中走了很多彎路,這是暨南大學孫立老師講的課程,我認為這個課程非常優(yōu)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 ??

?

?

?


從零開始學中醫(yī):脈診的部位和方法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莱芜市| 金湖县| 剑川县| 榆树市| 铁岭县| 宁国市| 五华县| 鱼台县| 南通市| 丹巴县| 仙游县| 望奎县| 抚顺县| 攀枝花市| 梁平县| 青龙| 洪泽县| 澎湖县| 丹东市| 武隆县| 南部县| 九寨沟县| 台州市| 莫力| 福贡县| 吕梁市| 合江县| 礼泉县| 尤溪县| 高邑县| 南丹县| 鄂尔多斯市| 陆丰市| 大冶市| 花垣县| 万宁市| 永宁县| 梅州市| 讷河市| 苗栗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