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民俗故事:棲霞艾山傳說,你知道嗎?

艾山傳說
整理者 李朝莉
艾山位于棲霞市區(qū)西北15公里,主峰海拔814米,俗稱膠東屋脊太祖山,其山脊界棲霞、蓬萊兩市于南北,因山上盛產(chǎn)靈艾而得名“艾山”。
艾山歷史遺跡眾多,人文積淀深厚。艾山東有山神廟,西有老君殿,中有艾山庵、兵工廠。春秋時期齊國大臣田孔、道教全真龍門派創(chuàng)始人丘處機、明末兵部尚書郝晉、名將許世友等都與艾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相傳明末兵部尚書郝晉,小時候就在艾山庵里讀書。郝晉家住在艾山郝家樓村,從艾山庵到郝家樓十里山路,草深林密,夜里無人敢走。郝晉因思念父母,常趁夜往返于家和道庵之間,卻從沒發(fā)生什么事。同學們覺得稀奇,他卻說:“有什么不敢走的,有的是伴兒一塊兒走,還有專門給一邊一個打燈照亮的呢!”同學們不相信,趁他走夜路時,打著燈偷偷跟在后面看個究竟。結果,既沒發(fā)現(xiàn)有人陪伴他,也沒看見有人一邊一個給他打燈照亮,只是覺得郝晉走路確實跟白天走平道一樣。第二天,同學們又去問郝晉,郝晉也講不明白。于是他開始留意陪伴他的到底是些什么?
有一天夜里,郝晉照常在艾山庵讀書,讀到精彩之處,禁不住讀出聲來。忽然間,他聽到桌子底下好像有人在悄聲說話,仔細一聽,分明是在討論他剛才誦讀的那段精彩文章。郝晉大喜,問:“是誰在桌下說話?”
桌下答道:“大人,是給您打燈的。”
“哪兒來的?”
“菊花崖的?!?/p>
郝晉一聽,知道原來是貔子精,菊花崖貔子可是赫赫有名的。他饒有情趣地伸手去桌下,摸他們的頭,還真有鼻子有眼喘著熱氣。郝晉這才明白,原來晚上陪伴他、聽他讀書誦詞的,都是艾山貔子呀!郝晉隨口說:“貔子貔子,你們好鬼頭啊?!?/p>
貔子答:“大人大人,您真好大膽哪?!?/p>
到了白天,郝晉把這些事說給先生聽。艾山庵老道長笑了笑,捋著白胡子說:“菊花崖跟艾山庵一樣,都是艾山靈圣之地。自古天道酬勤,不分人妖。造化無親,非人之獨斷。修真慕道,全在于積德累功啊?!?/p>
到了抗戰(zhàn)時期,許世友將軍率八路軍清河獨立團挺進膠東,建立了艾崮山抗日根據(jù)地。許將軍除了指揮打仗,閑下來就愛游山打獵。那時候艾山樹大林密,野獸猛禽多,除了個別打獵謀生的獵戶,很少有人敢進山冒險。許將軍英雄虎膽,他不怕,有空就上山。但他進山打獵分時候,鳥獸孵窩抱崽的季節(jié)他不打,只有到了秋冬季節(jié),他才會打。不管天上飛的地下跑的,只要被他看見了,舉槍就打,獵物保準跑不了。有時,他還會帶著戰(zhàn)士們一起打獵,并特別要求戰(zhàn)士們打一定的部位。他說:“打獵練槍法,打鬼子用得上。不打獵,老悶在屋里難受,人變懶了,打仗跑不動怎么行。再說,打獵還能改善生活嘛!”反正,許將軍和他身邊的戰(zhàn)士個個都是神槍手,出手便打,百發(fā)百中。
艾山傳說內(nèi)容豐富,流傳范圍廣、歷史范圍跨度大,涉及神話、傳奇、故事等幾大類,飽含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傳統(tǒng)文化審美韻味,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在民間的深化程度,是棲霞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