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徐宏圖:南戲《劉文龍》遺存考

2023-03-02 00:07 作者:羽心縈  | 我要投稿

作者: 徐宏圖,先后任浙江省藝術研究所、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研究員。中國古代戲曲學會理事。中國儺戲研究會常務理事。

? 《劉文龍》,宋元戲文,《永樂大典》“戲文九”收錄;《南詞敘錄》“宋元舊篇”著錄,作《劉文龍菱花鏡》。原本佚,《南九宮十三調(diào)曲譜》、《南詞定律》及《九宮正始》圴存有殘曲,題作《劉文龍》。《九宮正始》注云:“元傳奇”?!端卧獞蛭妮嬝肥諝埱?1支。演漢劉文龍婚后三日赴考,妻蕭氏以菱花鏡各半為信物。劉及第后出使匈奴,被單于強留為駙馬。歷21年逃回,漢王授官并準假返里。家人以劉已死,邑人宋忠正謀占蕭氏。劉歸,合家無人敢認,乃出菱花鏡,始釋疑而團圓。同題材的戲文,元代有《寒山堂曲譜》載《蕭淑貞祭墳重會姻緣記》,注云:“一名《劉文龍傳》,《雍熙樂府》第一種,史敬德、馬致遠合著”。錢南揚《戲文概論》推測其與《劉文龍》是“同題材的兩個劇本”,并稱現(xiàn)存的京劇《小上墳》是《蕭淑貞祭墳重會姻緣記》的“嫡派”。明代有1975年廣東潮安出土的宣德寫本《劉希必金釵記》,當是“元傳奇”《劉文龍》的改本。清代,有《說唱劉文龍菱花鏡》四卷流傳,與此本題材相近。近代,莆仙戲、梨園戲、安徽儺戲、溫州亂彈、川劇等,均有此目。直至民國三十年(1941)九月三十日晚,瑞安夏祠仍在演出《劉文龍》。(1)可見,本劇歷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傳唱未絕。遺存的情況大致如下:

一、明人改本戲文

《劉文龍》的明人改本戲文今知僅《劉希必金釵記》一種,全稱《新編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劉希必金釵記》,明宣德六年至七年的抄寫本,1975年12月出土于廣東潮安縣西山溪一座明代墓葬,現(xiàn)藏廣東潮安縣博物館。劉念茲校訂并定名為《宣德寫本金釵記》,于1985年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分67出,原缺4出,無出名。劇情大致如下:

鄧州秀才劉文龍婚后三日上京趕考,與家人告別于洗馬橋。妻蕭氏贈其半支金釵、半面菱花鏡、一只繡鞋為表記,盼他高中而回。劉中狀元,丞相招為婿,劉堅辭不受,被派往匈奴。至匈奴,又被單于強招為駙馬,留居番邦21年。后得公主同情,計放文龍回家。時劉父母年邁,衣食無著;又因無賴宋忠挑唆,強逼蕭氏改嫁于他。蕭氏堅貞不屈,以死拒之。正欲投洗馬河自盡之時,適逢文龍歸來,懲治了宋忠,夫婦合釵相認,全家團圓。

縱觀全劇,情節(jié)與宋元戲文《劉文龍》基本相同,連文龍離家的年數(shù)、三件信物的名稱也相同,惟曲文有所差異。之所以說它是明人改本戲文,理由如下:

首先,從全稱標目《新編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劉希必金釵記》來看,已明確告訴世人它是一本“新改編”的劇作,并宣稱是一本“全相”插圖、南北合套、插科打諢、旨在宣傳忠孝、以潮州正音演唱的南戲《劉希必金釵記》。既有“新編”本,必有據(jù)以改編的底本“舊編”本。這舊編本雖然不存,但仍可從寫本《金釵記》與“元傳奇”《劉文龍》的殘存曲詞比較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謫傳關系。例如:寫本《金釵記》第7出【入賺】“小玉聽得”,與《九宮正始》所引《劉文龍》【雙調(diào)近詞】【海棠賺】“小玉聽得”即基本相同。比較如下:

【入賺】(小玉唱)小玉聽得,要取過三般物與東人把記,親付與,身榮千萬早回歸。剖金釵,折菱花,每半留君,根底弓鞋兒各收一只。他日歸期,[團圓](專員)再成一對。(生唱)幸[勿](多)憂慮,文龍諳讀詩書,是則男兒四方志,爹媽在家中,那更有少年妻。(宣德寫本)

【雙調(diào)近詞】【海棠賺】“小玉聽得,便取過三物東人把為記?!薄坝H付與,身榮千萬早回歸。剖金釵,破金釵,破菱花每留半君根底,弓鞋兒各收一只。他日歸來,再合團圓共成一對。”“幸勿憂慮?!薄厩邦^換腔】“文龍諳讀詩書,是則男兒四方志。爹媽在高堂,那更有少年妻?!薄?(《九宮正始》殘曲)

又如寫本《金釵記》第56出【杜韋娘】“終朝憶念”,與《沈譜》卷2所載《劉文龍》【杜韋娘】“終朝沒情緒”相近。比較如下:

【杜韋娘】(旦唱)終朝沒情緒,未有歸來消息。暗憶當初鴛帳幃里,漫寫三宵怎道輕離。一番思淚慍絞消濕。(宣德寫本)

【杜韋娘】終朝沒情緒,眉態(tài)盡斂愁如織。怕楚館秦樓迷戀在,尚未有歸來消息。憶當初鳳帳鸞幃,漫得三宵,怎道輕離拆?一番思,淚眼但揾透鮫綃數(shù)尺。(沈譜本)

又如寫本《金釵記》第19出【二犯梧桐樹】“暑漸消,新秋至”,與《九宮正始》冊6所載《劉文龍》【梧桐花】“蕩炎威,新秋至”,亦基本相同。比較如下:

【二犯梧桐樹】(旦唱)暑漸消,新秋至,驀……雁囗淚,對景恓惶怎生存濟,日夜孤眠景物岑寂。風吹動梧葉飛,未知情人何日得歸期。(宣德寫本)

【梧桐花】蕩炎威,新秋至。忽聽得一聲雁嘹唳,此景如何守孤幃?是處砧聲動情緒,又被風撼梧桐樹。(《九宮正始》殘曲)

再如寫本《金釵記》第67出【女冠子】“百事聰明”,亦當來源于《九宮正始》所引古本《劉文龍》佚曲【女冠子】“聽說文龍”。比較如下:

【女冠子】(生唱)百事聰明,都是男兒情性。(旦唱)富貴榮華,皆囗囗囗定。(宣德寫本)

【女冠子】聽說文龍,總角時百事聰慧。漢朝一日,遍傳科詔,四海書生,劉赴丹墀。匆匆辭父母,水宿風餐,上國求試。正新婚蕭氏,送別囑咐,行行灑淚。二十一載離家去,奈光陰如箭,多少爹娘慮?忽然回至,衣冠容顏,言語舉止,舊時皆異。天教回故里,畢竟是你姻緣,宋忠不是。忙郎都看,小二覷了,疑他是鬼。(《九宮正始》殘曲)

上述比較充分說明,宣德寫本《金釵記》與“元傳奇”《劉文龍》是一脈相承的,后者正是前者據(jù)以改編的祖本。

其次,對照“元傳奇”《劉文龍》,宣德寫本《金釵記》有多處改編遺跡,最明顯的有以下幾處:

一是刪除劉文龍“戀歌妓,忘故里”的情節(jié)?!毒艑m正始》收《劉文龍》佚曲【賽紅娘】演文龍離家時其父叮囑他:“去時休得戀歌妓,故里?!蔽凝埿攀牡┑骸拔凝堁筛覒俑杓?,忘故里。”可是,一到京都就忘得一干二凈。有文龍所唱的以下四曲為證:

【正宮過曲】【戀繡衾】對酒當歌,問柳尋花,風流少年相宜,鳳盞龍缾,捧勸共飲情舒。閑把琵琶自撥,管別是一般風味。全勝是三島十洲,且教無事縈系。

【前腔換頭】攜手,尊前共語,又何必剪發(fā),說下盟誓。幸遇仙姿,相愛我們聰慧。兩兩鴛鴦意美,休便想巫峰十二。塵寰少依,約乘鸞共伊齊返天際。

【薄媚袞】春共賞,花塢柳堤,盡日拚沉醉。歸院宇,如比翼效鸞儔。夏日亭,沉李浮瓜。雙雙鴛鴦共同戲水,綠蓋盈盈,荷花解語。

【不絕令煞】才貌天然兩相宜,姻緣到此情分美,愛惜似擎珠捧璧。

正如有的學者指出:“在這幾支佚曲里,反映了劉文龍在京由春到夏,冶游妓包,尋花攀柳,已完全忘卻他那三日嬌妻。他的負心行為灼然可見?!保?)可是,到了寫本《金釵記》,上述情節(jié)一概刪除不寫,而強調(diào)他念念不忘蕭氏,“共娘子離別苦痛,離囗域城免漸昏。萬水千山只為利鎖名韁,風飄浮萍散聚人,有離合甚日相逢?!保ǖ?7出)其負心的痕跡蕩然無存。這里不得不使我們懷疑,《金釵記》的祖本是否屬《王魁》、《趙貞女》之類的“負心型”戲文。

二是增加丞相招婿、文龍拒婚、奉使單國的情節(jié)。從《九宮正始》收《劉文龍》佚曲【中宮過曲】【念佛子】可知,“元傳奇”《劉文龍》并無此情節(jié),因該曲演劉文龍回家向父母、妻子講述離家后的經(jīng)過,其中一點也沒有提及此事。曲云:

自一到帝里,即得入試闈。試才畢靈祠求簽,夢占得魁名及第。當時,得意歸途,見使臣急至。親染御書,說單于小國,愿求和議。迤里,登山渡水,奉使直見虜主。留在彼,將女妻,封為左王職。

從曲文看,他出使匈奴并非由于他不接受曹相招婿、為曹相所怒而被遣派和番的,而是在狀元及第正要“得意歸途”之時,突然“使臣急至”,“說單于小國,愿求和議”而奉旨出塞的。寫本《金釵記》卻以六出之多演此情節(jié),其中第14出寫曹相遣媒招婿,第16出寫曹女彩樓招親,第17出寫文龍拒婚,18出寫曹相怒斥文龍,21出曹女悔拋絲鞭,22出寫文龍奉使單國。此處把劉21年不歸的責任推給曹相招婿與遣派和番,同樣為他的負心行為辨解,起到美化的作用。

三是受《琵琶記》、《荊釵記》的影響,留下不少模仿的痕跡。如第42出劉文龍對單國公主解說二十四孝故事時說:

公主聽說,這婦人行孝有趙貞女,因為兒夫蔡伯喈去求官,被……為女婿,數(shù)年不得歸期。他父母在家,天旱饑餓,因病而死。貞女無錢可慰,自剪下青絲賣錢殯葬,然后貞女自畫公姑形影,沿途而撥琵琶,到于京畿,因入在牛相府中。緣太師上表封賜,一夫兩婦同回故里,高顯門閭,夫婦團圓。

這顯然是文龍借蔡伯喈之悲訴自己之痛。接著,又仿伯喈棄書彈琴以訴怨。伯喈彈了一曲《思歸引》以達對五娘的思念。曲曰:“危弦已斷,新弦不慣。舊弦再上不能,我待撇了新弦難拚。一彈再鼓,又被宮商錯亂。非干心變。這般好涼天,正是此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在別調(diào)內(nèi)?!保ā杜糜洝返?1出)文龍亦彈了一曲《思歸引》,以表達對蕭氏的思念。曲曰:

?司馬相如為琴音撥起傷心,古留今世揮弦七軫,操其四聲思歸引。錯亂顏回音意衣冠不整,戒不彈宮商角征羽,腔音微細謹志誠,另日寬心改憂為禮。

公主聽后深為感動,說:“如今苦告問你,才說衷腸之話。誤君之父,□□□之妻房,乃妾也;使君為不孝,教君為薄倖之人亦妾也。妾之罪無所禱也?!钡?5出又說:“官人,妾之罪難逃也。誤君之父母,負君之妻房,違君之孝道,絕君之忠節(jié),此四者,妾當死于地也。謝君之恩,小則改日□衷腸,大則答君之父母,近則可以成教子之全名,遠則可以揚名于后世。妾當然也?!惫鬟@兩段懺悔之辭,竟照搬《琵琶記》第30出牛小姐對蔡伯喈的表白:

如今思之,誤君之父母者,妾也;誤君之妻房者,妾也;使君為不孝薄幸之人者,亦妾也。妾之罪大矣……妾當死于地下,以謝君家,小則可以解君之縈掛,大則可以救君之父母,近則可以成孝子之全名,遠則可以遺后世之公議,妾死何憾焉。

可見寫本《金釵記》不僅模仿,且照搬《琵琶記》部分曲文。此外,如第6出文龍父母在是否讓兒子赴考問題上的爭吵、第29出蕭氏賣釵換米供養(yǎng)公婆、第44出文龍枉讀孔圣書撇了爹娘與糟糠婦的嘆息,亦分中別襲自《琵琶記》第4出“蔡公逼伯喈赴試”、第10出“五娘勸解公婆爭吵”及36出“伯喈五娘相會”??当3伞冻敝莩鐾痢磩⑾1亟疴O記〉述考》(3)對此已有詳論,此不贅述。至于模仿《荊釵記》,亦十分明顯,如第17出“拒接絲鞭”、22出“遣使單國”、41出“劉公勸逼”、60出“蕭氏投水”,即分別襲自《荊釵記》(汲古閣本)第19齣“參相”(十朋拒婚、改調(diào)潮陽)、24齣“大逼”、26齣“投江”。

四是從寫本《金釵記》正文與同時出土的殘稿相比較,亦可窺其修改的跡象。據(jù)陳歷明《〈劉希必金釵記〉的發(fā)現(xiàn)及其概貌》(4)一文介紹,封面夾有一頁殘稿,是劇本第16出的片斷,而正文卻比殘稿增加了女丑插科打諢一段戲,使篇幅增加了近一半。封底夾有3頁殘稿,其中第1頁的前半部分凡8行,為劇本第13出的片斷,正文除增加“詠飛禽走獸”、“詠蟹”等詼諧情節(jié)外,還補進了“外唱【紅繡鞋】”及“生唱【出隊子】”兩支曲子。后半部分凡7行,是劇本第19出的片斷,正文增寫了“外唱【候山月】”及“占玉上唱【候山月】”兩支曲子。第2頁原為第7出末尾與第8出的前部片斷,正文除擴大為第14出與15出之外,還增加了7出戲之多,且在第15出加寫了【杜韋娘】與【小桃紅】兩支曲及“旦拜”、“末打”等科介提示。第3頁原為第11出末尾及第12出開首,正文除改作22出與25出外,還增加了11出戲,其中增加劉文龍使番途中托寄家書的為第23出,蕭氏思夫“心似酒旗終日掛,眼如魚目那曾干”為第24出,然后才是第25出,本出還增加【三棒鼓】一曲。從封皮夾頁寫著“連皮伍拾捌頁”到封三寫著“通冊內(nèi)柒拾頁”,可知全本增加的篇幅達三分之一以上。上述情況似可說明,宣德寫本《金釵記》是在不斷地增訂中完成的,這些殘稿有可能是宋元戲文《劉文龍》的部分傳本,《金釵記》有可能是根據(jù)這些殘稿整理的。

五是《金釵記》除了大量的潮州方言外,還保存有不少溫州方言(詳后)及宋元戲曲常見的語匯,如“兀自”、“則甚的”、“原來恁的”、“尋思那個”、“我每”等等,這亦可說明它是從“宋元舊篇”改編過來的;此外還出現(xiàn)“鄧州府福建布政使司”稱謂(第46出),福建并無鄧州府,這只能表示該劇曾在福建搬演過,是經(jīng)福建傳入潮州的。閩南與潮州同屬閩南方音系統(tǒng),兩地戲班往來頻繁,舊本戲文《劉文龍菱花境》有可能從溫州途經(jīng)福建傳入潮州而被改編成《劉希必金釵記》。

關于《金釵記》的誕生地及其流傳路線,學術界的看法是基本相同的。如陳歷明為探《金釵記》之源,實地考察了溫州的“洗馬橋”、“宋忠亭”、“永寧殿”等《金》劇遺址及相關史料,撰寫《〈金釵〉溯源探溫州》說:“這些《金釵記》有關的地點和人物,一直在溫州流傳……,浙江的小劇種和劇甚至有《洗馬橋頭擺生祭》一劇,演的便是劉文龍的故事,這都是《劉希必金釵記》的翻本可能產(chǎn)生自溫州的反映,也是這一戲文的一些原始線索?!保?)接著又從方言切入,在《從〈劉希必〉戲文探索“南戲現(xiàn)象”》一文中,指出該劇“先從吳越地區(qū)創(chuàng)始,進而北上大都,切入蒙古語,再進兩湖一帶,接納江漢語音,又入江西、福建,從海陸南進潮汕”的線路圖。(6)康保成在《潮州出土〈劉希必金釵記〉述考》中亦說:“從梨園戲《劉文良》與寫本《劉希必》的近似,可大略看出南曲戲文從溫州一帶向福建、廣東沿海地區(qū)的傳播途徑。”胡雪岡、徐順平、吳國欽等均持這一觀點。(7)

此外,從《金釵記》明顯保留明初南戲特點,亦可看出修改的力度。如在結構方面,一改宋元戲文不標出數(shù)場次的書寫方式,以主角上下場分出,清楚地標明出數(shù),凡67出,每出正文前均寫有“第某出”字樣,以交代情節(jié)轉換的過程。惟出數(shù)之后尚未標目,反映了明初戲文的劇本體制正處于從南戲到傳奇的過渡形態(tài)。在語言方面,已采用南方語言,保存入聲字。角色行當,除生、旦、凈、末、丑、占(貼)、外等七色并以生、旦為主外,還有“玉”、“公”、“婆”等人名稱呼,已接近傳奇。

總之,宣德寫本《金釵記》,是“宋元舊篇”戲文《劉文龍菱花鏡》流傳到潮州、經(jīng)當?shù)厮嚾思庸ぴ鲇喍傻摹靶戮帯蹦蠎騽”尽?/p>

二、地方戲腳本

梨園戲、莆仙戲、安徽儺戲、溫州亂彈、京劇、川劇、閩劇等,均有《劉文龍》戲文的傳本。現(xiàn)擇其要者簡介如下:

1、梨園戲《劉文龍》

《劉文龍》,梨園戲“上路”傳統(tǒng)劇目,現(xiàn)存何淑敏口授記錄本,“龍”原作“良”,閩語同音而誤。福建省閩南戲?qū)嶒瀯F1956抄,收入福建省戲曲研究所與福建省梨園戲?qū)嶒瀯F編印《福建戲曲傳統(tǒng)劇目選集》“梨園戲”第二集。后經(jīng)吳捷秋、蘇彥碩等校以清抄本,收入《泉州傳統(tǒng)戲曲叢書》第四卷。同時收入的尚有清抄本3齣和弦管曲詞3首?,F(xiàn)存6齣,依次為:坐場 (一作“頭齣”)、上廳、放馬走、大同關(一作“買紗帽”)、洗馬河、相認。情節(jié)與宋元南戲《劉文龍》及宣德寫本《金釵記》基本相同。

《叢書》編者在本劇“說明”中稱本劇與明宣德寫本《金釵記》“是兩個沒有遞嬗關系的本子”,恐不妥。其實,二者之間的遞嬗關系是十分明顯的。請看以下事實:

首先,從關目看,本劇關目均可從宣德寫本中找到。請看下列對照表:

其次,從曲詞看,彼此襲用的痕跡亦頗明

宣德寫本《金釵記》 梨園本《劉文龍》 備注

1 “家門大意” 1 上場(“頭齣”) 宣德本原無出名,此據(jù)劉念茲先生所擬。下同。

3 “雙親慶壽” 2 上廳?

42 “公主秘計” 3 放馬走?

45 “公主放歸”? ?

49 “喬裝逃走” 4 大同關?

50 “單于追趕”? ?

60 “蕭氏投水” 5 洗馬河?

61 “太白神救”? ?

63 “洗馬橋會”? ?

65 “合釵相認” 6 相認?


。例如:第3齣“放馬走”【慢頭中倍】“暗苦切,自尋思”,與寫本第45出【五更子】“尋思起悲衷腸”,即較接近。比較如下:

【慢頭中倍】(旦唱)暗苦切,自尋思,阮須著認恩義。虧得伊人夫妻三日拆分離,想阮一身著伊人相耽置。細思量,阮今仔細來思量,暗苦切,阮亦好啼。恨阮一身不在漢朝來出世,阮今放度伊返去。阮放度伊人返去,奉侍我翁姑老年紀。(梨園戲本)

【五更子】(占唱)尋思起悲衷腸,告訴誰得知?!酢酢「改赴耸昙o,他又撇了三日少年之妻。我思量起,思量起這情意奴自知,奴想一計……終朝珠淚□垂。(宣德寫本)

本齣【中倍】“你莫得心悲”,與寫本第45出【駐云飛】【前腔】“萬福狀元心莫憂”,亦較接近。比較如下:

?【中倍】(旦接唱)你莫得心悲,阮同君恁恩愛有只十八年。今卜來分開去,是阮緣分淺。放君恁返鄉(xiāng)里,愿君恁著有孝兼有義。阮若卜來延遲,但恐切壞我君恁身己。(梨園戲本)

【駐云飛】【前腔】(占唱)萬福狀元心莫憂,只望百歲成箕帚,誰知公姑年已老,又誤你少年妻,劫放你歸去早回故州,別郎……休。(宣德寫本)

又如第五齣“洗馬河”【金錢花】“不覺出來有拙時”,與宣德寫本第63出【望吾鄉(xiāng)】“回馬蹄輕懶著鞭”,亦基本相同。比較如下:

【金錢花】(生唱)不覺出來有拙時,且喜今日得返圓。至本州安百姓,度人傳說我名字,好度人傳說,傳說我名字。(梨園戲本)

【望吾鄉(xiāng)】(生唱)回馬蹄輕懶著鞭,不覺過了念一年。記得橋邊發(fā)誓愿,且喜今身回轉。爹娘懸望心駭眼穿,來日父子早相見。(宣德寫本)?

本出【慢頭中倍】“老年紀,五旬以來阮出世”,與宣德寫本【十二拍】“奴是蕭家親女兒”亦基本相同。比較如下:【慢頭中倍】(旦唱)老年紀,五旬以來阮出世,求神托佛,奉養(yǎng)成遲。阮一身所望,阮身會成器,才七歲,就與君結親誼。二邊意愿,因送禮錢,十五歲娶過門,送有十兩黃金做妝儀。阮共君本隨即三日,一去求官無消息。未知功名是好共怯?生死事志,阮亦不知是虛是實?阮家官逼教阮改嫁。阮勿會推得,記得共君在只河邊拆分離,下有八條大愿。你可辜負我君伊人相辭日。思量無路,阮即來投江,保得阮一身做一清潔人。煩惱公婆年老無人服侍,阮夫妻恩愛,那惹得阮一場空。(梨園戲本)

【十二拍】(占唱)奴是蕭家親女兒,尊父官名蕭伯□,只因無嗣求神佛,五旬年中我出世。七歲與君割衫襟,二家尊親發(fā)誓盟,送聘黃金一百兩。娶奴二八合成親,夫妻三宿兩分張,拋棄妻室爹共娘,一去求官念一年載。三般古記在君行,八條大愿告穹蒼。洗馬橋邊分別后,教奴日認守空床?!戆崴簦镄潘嗥任?,思量無計難躲閃,奴舍一身跳黃河。(宣德寫本)

本出【慢頭】“感謝相公傳信音”,與宣德寫本【十二拍】、【前腔】“相公說信報平安”,亦基本相同。比較如下:

【慢頭】(旦唱)感謝相公傳信音,從來好話解人心。夫主若還返來日,交割一言值千金。(梨園戲本)

?【十二拍】【前腔】(占唱)相公說信報平安,說與公 姑心喜歡。若是兒夫 ? 歸來日,奴愿結草再銜環(huán)。(宣德寫本)

本出除唱曲外,念白亦有頗多相同者。例如:

(旦白)年去月來緊相催,蕭女一身無所歸。無計只憑江海水,夫妻魂魄愿相隨。(梨園戲本)

(占白)日去日來又日催,蕭女骨頭無所歸。舍了一身投江水,我夫魂魄早相隨。(宣德寫本)

又如:

?(旦白)蕭氏,因阮夫主一去求官,十八年并無消息寄返,翁姑逼阮改嫁,是阮推說無路,但得投河身死。(梨園戲本)

(占白)奴家是蕭氏女,因丈夫一去求官,二十一年不見回來,公姑迫我改嫁,奴推故守孝三年,又不見回來,今夜迫定成親,因這等才來跳水而死。(宣德寫本)

更如:

(外白)你將紙錢當天買一卦,紙錢落水若是沉,你夫主就在世,紙錢若是 浮,你夫主就無人?!?,紙錢落水果然沉,障說,我夫主還在處。噯,且喜且喜啊。(梨園戲本)

(外白)娘子聽□□,你這一分紙錢拋在水中,紙錢若沉,你丈夫還在未死;紙錢若浮,你丈夫便是死了?!?真?zhèn)€沉了。天可憐見!若是兒夫在世,早早回來,今夜奴家死與不回去。(宣德寫本)

又如第6出“相認”【二調(diào)】“聽說起”,與宣德寫本第65出【集賢賓】“爹娘聽我說事因”亦基本相同。比較如下:

【二調(diào)】(生唱)聽說起,自從七歲結親誼,十五歲娶過門在身邊。做有三夫妻,分開赴試,去到洗馬河邊拆分離。下有八條大愿,神明作證見。(梨園戲本)

【集賢賓】(生唱)爹娘聽我說事因,我七歲與你割衫襟,禮娶你二八同鴛枕。送別后洗馬橋亭,八條大誓盟,三般古記我收隨身。欽差單

徐宏圖:南戲《劉文龍》遺存考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枣强县| 涞水县| 许昌市| 武定县| 济宁市| 大余县| 乌兰察布市| 西贡区| 靖江市| 双城市| 安义县| 霍州市| 崇州市| 湘西| 五河县| 密山市| 招远市| 开封县| 志丹县| 固安县| 塔河县| 岳池县| 大兴区| 肥西县| 周至县| 涞源县| 沂源县| 丰镇市| 运城市| 临猗县| 息烽县| 清新县| 深圳市| 唐河县| 正蓝旗| 康平县| 宜良县| 竹溪县| 乌拉特中旗| 塔城市|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