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芬底特星生態(tài)系統(tǒng)系列]叢林殺手-擬葉碩螳蛉

參考對象:中華大刀螳,擬葉螳螂
擬葉碩螳蛉
雌性平均體長1.1米,極限體長1.5米
雄性平均體長60至70厘米,極限體長80厘米
雌性體重15-30kg
雄性體重470-1000g
分類單位:泛動物界,雙脊索動物超門,腹索門,泛異肢動物類,甲殼高綱,葉翅綱,退索形態(tài)類,層蛻形態(tài)類,六翼蜓小綱,柔尾超目,蜉蛉目,水棲蟲亞目,長胸蛉科,鐮足形態(tài)類,碩螳蛉屬,擬葉碩螳蛉
其他亞種:平均體型相當較大的北部擬葉碩螳蛉,體型相當?shù)植济娣e更廣的東部擬葉碩螳蛉,數(shù)量稀少較小的西部擬葉碩螳蛉。
同屬近親:164種

成年雌性擬葉碩螳蛉體型相對更大,性情更加兇猛,顏色偏暗淡,有強有力的捕捉足便于獲取食物,翅膀幾乎完全退化,只留下兩個完全不發(fā)育的沒有飛行能力,口器更大,力氣也更大。而成年雄性擬葉碩螳蛉,體型比雌性較為偏小,性情比較溫和,它的顏色也更藍或更金,非常鮮艷。它們有有力的捕捉足便于捕獵,口器偏小,較小的體型也帶來了較大的靈活性和飛行能力。

亞成年時期,雌雄兩性無太大區(qū)別,觸須比成年時期更長,顏色呈現(xiàn)藏藍色或暗金色,捕捉足較為短小,但捕獵的成功率與成蟲差不多,這時期雌雄兩蟲都有翅膀,但雌性的翅膀要比雄性要短一些,靈活性上雄性比雌性好很多。
幼蟲時期,擬葉碩螳蛉從幼蟲至成蟲,要經(jīng)過10至15次羽化過程。幼蟲時期,雌雄兩性大小外貌相差不大,還沒有發(fā)育完全的捕捉足和翅膀,只要度過整個羽化過程,就能成為一只漂亮的成蟲。不過因為體型問題,擬葉碩螳蛉的蛻殼成功率較低,限制了其成蟲率。尤其是其雌性個體的成蟲率在無翅的那些六翼蜓中算是低得發(fā)指,這也是武德充沛的代價。

擬葉碩螳蛉卵期一般為5至8周,從破卵開始的生命周期大概3至5年。 較長的生命周期提供了更多的繁殖次數(shù),這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成蟲率低下的問題??墒牵鄳?yīng)的較慢生長速度嚴重限制了它們的競爭力,也進一步降低了它們的成蟲率。

它們在黑暗森林沃魯目中的各種密林深處生活。雌性成年個體一般在大型異脊索動物相對難以通行的密林底部埋伏,偷襲路過的中小型動物。而雄性一般依靠較為輕盈的體型和飛行優(yōu)勢在植物上以及樹冠層游走捕獵。這種危險而美麗的大蟲子基本不會出現(xiàn)在開闊區(qū)域,只有到了繁殖時間,才會有雄性冒險飛出密林,穿過平原或者水域去尋求伴侶。這也是它們一生中非常危險的時間之一,很多更大的捕食者都在期待這頓大餐。也因為難得一見,這種大型螳蛉也往往成為一些探險者談資中恐怖傳說的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