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工程師普遍反應TRIZ流程比較難?
為什么工程師普遍反應TRIZ流程比較難?
天行健指出:主要的原因是TRIZ里的思考方式和術語和工程師平常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樣的。TRIZ用的是系統(tǒng)思考的模式,做任何問題分析和求解的時候,追求的都是直達問題本質。而研發(fā)工程師追求的,更多是立竿見影,所以他們沒有那么多的注意力在長期見效的工具上。
但是在整個TRIZ理論界,已經進行過很多很多關于TRIZ流程簡化的討論,而目前主流的觀點都是:如果過度簡化TRIZ流程,就會損害TRIZ應用的效果。

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讓工程師既能夠產生成果,又不用做太多的項目之外的工作呢?縱觀目前主流的TRIZ大師們的做法,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基本上都有一些主要使用的工具。有的人主要使用進化趨勢;有的人主要使用標準解;有的人主要使用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因此,我們應該是有可能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學習整個TRIZ體系的。

在眾多的TRIZ工具中,因果鏈分析對于研發(fā)工程師來說,是一個既符合他們本來的思考邏輯,又能夠帶來新的思考的工具。在本來的研發(fā)工作中,他們就要做問題分析的。不管是用魚骨圖,還是用其它的工具,這都是他們本職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只需要把他們的這些工具替換成因果鏈分析就可以了。

于是,對于初學者來說,如果我們把TRIZ的流程中抽取出一個以因果鏈分析為基礎的流程的話,對于他們來說,應該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根據(jù)我的個人經驗,我們如果把因果鏈分析用到極致,只需要再結合足夠的框外思考,那么我們就能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簡單地說,如果我們能夠做到360度無死角的分析,再做到360度無死角的發(fā)散,我們就能夠做到:一招鮮、吃遍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