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多留戰(zhàn)爭》——14:蘇拉內(nèi)戰(zhàn)

? ? ? ? ? ? ? ? ? ? ? ? ? 導言

? ? ? ? 蘇拉和馬略及其追隨者的內(nèi)戰(zhàn),是羅馬共和國末期自格拉古兄弟改革失敗之后,平民派和貴族派長期矛盾積累的最終爆發(fā)。馬略進行的“軍制改革”親手釋放出了“軍閥”這個惡魔,因此這次內(nèi)戰(zhàn)也是軍閥爭奪共和國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的斗爭。這場內(nèi)戰(zhàn)讓具有實力的軍閥紛紛滋生了問鼎天下的野心,“前三巨頭”克拉蘇、龐培和凱撒均是這場內(nèi)戰(zhàn)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正是他們的崛起,親手把羅馬共和國推進了歷史的墳墓。

? ? ? ? ? ? ? ? ? ? ? ? ? 正文

? ? ? ? 隨著米特拉達梯的失敗和秦納在一場兵變中喪生,眼看兩位對手或敗或死,終于騰出手來的蘇拉決心重新控制羅馬。
? ? ? ? ? ? ? ? ? ??公元前83年
? ? ? ? 公元前83年春,蘇拉兵分兩路在意大利南登陸:首先是布隆迪西烏姆,另一路部隊則是由蘇拉親自率領(lǐng),于他林敦,或塔蘭托登陸后,還在他林敦向眾神獻祭。
? ? ? ? 蘇拉一踏上意大利,那些在馬略-秦納政府的大清洗中幸存下來的被除名的貴族和前蘇拉派成員就蜂擁著來到了他的旗幟下與他會合。其中最著名的是梅特魯斯-庇護、馬庫斯·李錫尼·克拉蘇和盧修斯·馬西烏斯·菲利普斯,前兩人還是自行組織起了部隊才過來和對方會合的。撒丁島的總督菲利普斯則是為蘇拉黨人保住了此地的地盤。
? ? ? ? 老龐培的兒子格涅烏斯 龐培,此刻年紀輕輕的他迅速的從曾在他父親麾下服役的老兵中召集了三個軍團,并且在家鄉(xiāng)皮塞努姆擊敗了馬略黨的前來鎮(zhèn)壓的軍隊后,才去和蘇拉會合的。當龐培見到蘇拉時,他稱呼他為獨裁者。以前的馬略派的死硬派普布利烏斯·科尼利烏斯·塞特古斯(Publius Cornelius Cethegus)也加入了蘇拉陣營。
? ? ? ? 為了阻止敵人此時已經(jīng)是所向披靡的攻勢,秦納在生前選擇的執(zhí)政官同僚,格涅烏斯·帕皮里烏斯·加爾博(公元前85年執(zhí)政官)派出了他新選出的傀儡執(zhí)政官蓋烏斯·諾巴努斯(Gaius Norbanus)和科尼利烏斯·西庇阿·阿斯提庫斯(Cornelius Scipio Asiaticus)率軍去攻打蘇拉。
? ? ? ? 當蘇拉到達坎帕尼亞時,他發(fā)現(xiàn)執(zhí)政官諾巴努斯已經(jīng)封鎖了通往卡普亞的道路。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是一個渴望戰(zhàn)爭的侵略者,蘇拉又派遣了代表團前往諾巴努斯提出談判,但遭到拒絕。
? ? ? ? 然后,諾巴努斯就在坎西努姆擺開了阻擊蘇拉向前推進的架勢,緊接著,雙方就在提法塔山戰(zhàn)役中打響了蘇拉內(nèi)戰(zhàn)中的第一次主力部隊的大型會戰(zhàn)。在這里,蘇拉憑借著作為一代名將的氣質(zhì)和膽略,直接一波打垮了馬略派部隊,按照各方史學家的記載,諾巴努斯損失了六千人,蘇拉的損失則在70人到150人左右。諾巴努斯帶著他的殘部一路撤退到了卡普亞。蘇拉緊追不舍,所幸執(zhí)政官同僚西庇阿及時趕到,于是乎,蘇拉和對方就在卡普亞僵持了下來。
? ? ? ? 西庇阿不愿與對手久經(jīng)沙場的老兵冒險開戰(zhàn),他對蘇拉的談判提議表示歡迎。塞多留此時是西庇阿軍中的副將之一,他并不信任蘇拉,建議西庇阿果斷采取行動。相反,他被派去諾巴努斯那里解釋說,停戰(zhàn)已經(jīng)生效,談判正在進行中。不愿意執(zhí)行西庇阿命令的塞多留繞行了一小段路,占領(lǐng)了已經(jīng)落入蘇拉派手中的蘇艾薩鎮(zhèn)。
? ? ? ? 當蘇拉抱怨這種違背信任的行為時,西庇阿又把蘇拉作為誠意的象征而交出的人質(zhì)送了回去。西庇阿的行為已經(jīng)激怒了自己手下的軍隊,他們本來就已經(jīng)因為要面對蘇拉的百戰(zhàn)老兵而軍心不穩(wěn)了。在暗地里,西庇阿的士兵和蘇拉立刻達成了一項協(xié)議,他們集體倒戈到了蘇拉麾下,進一步壯大了蘇拉的軍力。執(zhí)政官和他的兒子被活捉的時候,被發(fā)現(xiàn)躲在帳篷里。
? ? ? ? 西庇阿父子被帶到了蘇拉面前,蘇拉在他們發(fā)誓不再與他作戰(zhàn)或重新加入加爾博后就立刻釋放了他們。然而,西庇阿在他們被釋放后立即違背了他的諾言,直接去羅馬和加爾博重新會合了。
? ? ? ? 蘇拉緊接著就第二次擊敗了諾巴努斯。然而對方僥幸逃回了羅馬,并立刻宣布了梅特魯斯-庇護和其他所有跟隨蘇拉的元老們?yōu)閲夜珨场?/p>
? ? ? ? 除此之外,在羅馬還舉行了82年執(zhí)政官的選舉;馬略的兒子,簡稱馬略(偉大的蓋烏斯·馬略的兒子)和格涅烏斯·帕皮里烏斯·加爾博當選,后者這是二次連任。
? ? ? ? 公元前83年的戰(zhàn)役季結(jié)束時,蘇拉的副將之一,在第一次米特達拉梯戰(zhàn)爭中連勝本都及亞美尼亞聯(lián)軍的李錫尼 盧庫魯斯的弟弟,馬庫斯·盧庫魯斯在菲德尼亞展示了不亞于他兄長的名將氣質(zhì),他利用16只步兵大隊成功擊敗了敵人的50只步兵大隊,殲滅了18000人。
? ? ? ? ? ? ? ? ? ? 公元前82年
? ? ? ? 公元前82年的新執(zhí)政官是第三次當上執(zhí)政官的格涅烏斯·帕皮里烏斯·加爾博,以及當時只有26到28歲的小馬略。
? ? ? ? 由于冬季的到來,戰(zhàn)爭暫時停止,馬略派開始抓緊時間補充兵力。昆圖斯·塞多留拼勁全力的在伊特魯里亞征召士兵,同時還征集到了不少曾在馬略麾下作戰(zhàn)的老兵,這些人都愿意在他兒子的麾下作戰(zhàn),薩姆奈人也召集他們的戰(zhàn)士前來增援加爾博,希望摧毀在同盟者戰(zhàn)爭中對他們曾經(jīng)進行過血腥的燒殺搶掠的蘇拉。
? ? ? ? 與此同時,蘇拉也派了克拉蘇和龐培,他們分頭前往了馬爾西部落和皮塞努姆招募更多的軍部隊,同時他們也在從卡拉布里亞和阿普利亞招募士兵。
? ? ? ? 隨著戰(zhàn)役的開始,蘇拉大軍繼續(xù)沿著拉丁大道向首都進軍,在龐培的增援下,梅特魯斯也率領(lǐng)蘇拉的軍隊開進了進入北意大利。當小馬略保衛(wèi)羅馬城時,加爾博則帶兵前往阻截向梅特魯斯-庇護。小馬略率領(lǐng)軍隊向東南方向的坎帕尼亞開進,在斯卡利波爾圖斯(西尼亞附近)與蘇拉的軍隊遭遇。
? ? ? ? 根據(jù)歷史記載,戰(zhàn)役爆發(fā)前的晚上,蘇拉做了一個夢,夢見蓋烏斯·馬略告訴他的兒子,第二天不要和蘇拉軍開戰(zhàn)。
? ? ? ? 受到這種預感的鼓舞,蘇拉決定立即開戰(zhàn),并召喚駐扎在附近的格涅烏斯·科尼利厄斯·多拉貝拉立刻率兵過來增援。多拉貝拉的部隊冒著暴雨中急行軍,在精疲力竭后,軍事保民官只得命令軍隊扎營。
? ? ? ? 由于敵人遲遲的沒有發(fā)起進攻,于是小馬略決定先發(fā)制人,他認為自己能夠通過出其不意地贏得勝利。蘇拉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兵們見狀立刻反應了過來,干脆把羅馬軍團步兵常備的皮魯姆標槍插到地上,當做了臨時的路障,官兵們同時又拔出了他們的劍,排成戰(zhàn)線后發(fā)起了迅猛的反擊。
? ? ? ? 蘇拉派的反擊使馬略黨部隊被迫轉(zhuǎn)入了守勢,最終,他們的左翼開始動搖,并且迅速的被擊退了。讓馬略黨的境遇更加雪上加霜的,五個步兵大隊和兩個騎兵大隊也都在這個時候投奔了蘇拉,馬略黨迅速的潰不成軍。戰(zhàn)后統(tǒng)計,含戰(zhàn)死、被俘、倒戈或逃跑,馬略黨損失了28000人,而蘇拉聲稱己方只損失了23人。
? ? ? ? 小馬略在斯卡里波圖斯戰(zhàn)役中幸存了下來,帶著七千殘兵敗將一路逃跑到了普雷涅斯特【注釋1】。第一個到達的人是幸運的,可以從大門進入,但隨著蘇拉派軍隊的逼近,嚇壞了的普雷涅斯特市民直接選擇了緊閉城門。到了最后,小馬略自己只好把自己裝在筐子里,然后再用不繩子吊上去。

? ? ? ? 而被困在城墻和蘇拉派之間的數(shù)百馬馬略黨將士則被屠戮殆盡。隨后,留下副將盧克萊修·阿菲拉(Lucretius)繼續(xù)圍攻普雷涅斯特后,他就帶著大部隊直奔向了當時還毫無防備的羅馬進軍。
? ? ? ? 小馬略戰(zhàn)敗后,又派人傳話給羅馬總督盧修斯·朱尼烏斯·布魯圖斯·達馬西普斯(Lucius Junius Brutus Damasippus),要他在蘇拉攻下羅馬城前殺掉所有的蘇拉派成員。達馬西普斯以召開緊急會議的名義召集了元老開會,然而等到人們到場后,羅馬教廷元老院卻是立刻成為了蘇拉派成員們的行刑場所。
? ? ? ? 有些人,如盧修斯·多米提烏斯·阿赫諾巴布斯,在他們試圖逃跑時在元老院的臺階上被殺,羅馬大祭司,西塞羅的導師昆圖斯·穆丘斯·斯卡沃拉在維斯塔神廟被謀殺;一批批被殺者的尸體被直接扔進了臺伯河。
? ? ? ? 與此同時,在北方,梅特魯斯-庇護與龐培一起配合,要對付的是另一位執(zhí)政官加爾博,以及他的副將蓋烏斯·卡里納斯(Gaius Carrinas)和蓋烏斯·馬爾丘斯·塞索利努斯(Gaius Marcius Censorinus)作戰(zhàn)。
? ? ? ? 梅特魯斯-庇護在埃西斯河河畔擊敗了卡里納斯,卻被加爾博趁機包抄了后路。在聽說小馬馬略在斯卡利波爾圖斯被擊敗后,加爾博即選擇了撤退到阿里米努姆【注釋2】,他的后衛(wèi)受到龐培騎兵的猛烈攻擊。一段時間后,梅特拉斯和龐培在塞納加利卡【注釋3】附近擊敗了塞索里努斯,勝利后的蘇拉派部隊趁勢洗劫了該鎮(zhèn),另外還有尼亞波利斯,也就是著名的那不勒斯市因背信棄義,在落入蘇拉派之手后,幾乎所有的人都被屠殺了。
? ? ? ? 因此,阿庇安記載說,如此一來,離羅馬最近的城鎮(zhèn)未經(jīng)戰(zhàn)斗就直接投降了。當蘇拉親率軍隊殺到羅馬城下時,民眾上前幫忙打開了城門被人民打開,眼見大勢已去,剩下的馬略黨都逃走了。
? ? ? ? 意大利南部的大部分地區(qū)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落進了蘇拉手中,盡管一些城市,如依然被圍困,且未選擇投降的普雷涅斯特。
? ? ? ? 蘇拉并未在羅馬城多做停留,他又一次的兵分兩路,動身前往北方的伊特魯里亞。
? ? ? ? 一路經(jīng)克勞迪亞大道前往薩圖尼亞【注釋4】,而他指揮另一個師沿愷西亞大道前往克盧西烏姆【注釋5】。
? ? ? ? 加爾博決定親自對付蘇拉。雙方部隊在克盧西烏姆附近相遇,雙方在那里一整天都堅持不下。第二天,蘇拉就選擇了撤退,因為他得知了,薩莫奈人和盧卡尼亞聯(lián)軍已經(jīng)威脅到了阿菲拉在普雷涅斯特的圍城部隊。
? ? ? ? 與此同時,蘇拉麾下的另一支部隊則是取得了大勝,在薩圖尼亞附近擊敗了對手。盧修斯·馬西烏斯·菲利普斯也在撒丁島上取得了另一次勝利,慢慢地為蘇拉派贏得了這座島。馬庫斯·盧庫盧斯被困在了皮亞琴察,他成功突破了包圍。諾巴努斯前來營救圍城部隊,試圖以強行軍的方式出其不意,但盧庫盧斯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并順時利用進攻打垮了他已經(jīng)是疲憊不堪的部隊。
? ? ? ? 克拉蘇和龐培占領(lǐng)并洗劫了塞納鎮(zhèn),大敗了向他們進軍的卡里納斯,殲滅了大約三千馬略黨部隊,迫使他在斯波利提姆【注釋6】避難。在前往普雷涅斯特的途中,蘇拉伏擊了前往斯波利提姆增援卡里納斯的部隊,再次殲滅了兩千余人。加爾博得知消息后,緊急從伊特魯里亞抽調(diào)了部隊趕來為普雷涅斯特解圍,但是這一次部隊在路上又遭遇到了龐培的伏擊,龐培迫使他們撤退。
? ? ? ? 馬略黨部隊又在法文提亞【注釋7】附近向梅特魯斯-庇護部隊發(fā)起了進攻,結(jié)果給他們帶來了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又一次的慘敗——
? ? ? ? 這一回他們損失了將近一萬人。這使得諾巴努斯軍中的盧卡尼亞人開始考慮投奔蘇拉。
? ? ? ? 他們的指揮官名叫阿爾比諾瓦努斯,他和蘇拉黨里應外合的一起策劃了暗殺諾巴努斯和他的高級軍官的計劃(以顯示他的誠意)。在阿爾比諾瓦努斯組織的鴻門宴上,諾巴努斯的軍官被屠戮殆盡,盡管因為有事沒能參加宴會活了下來,然而在軍官損失代謝以及盧卡尼亞人倒戈后,阿里米努姆城的守軍也選擇了投降。感覺已經(jīng)沒有希望的諾巴努斯直接放棄了他的那些殘兵,逃離了意大利。與此同時,蘇拉已經(jīng)率軍到達了普雷涅斯特的圍城營地。
? ? ? ? 在隨后的戰(zhàn)斗中,蘇拉成功的打破了達馬西普斯和小馬略會合的企圖。達馬西普斯失敗后,同樣也開始覺得大勢已去的加爾博選擇了逃亡西西里。最高領(lǐng)導人逃跑之后,其余的馬略黨部隊卻選擇集結(jié)起來,準備進行最后的抵抗。
? ? ? ? 薩姆奈將軍本提烏斯·特利西努斯和盧卡尼亞將軍馬庫斯·蘭波尼烏斯,指揮著一支薩姆奈-盧卡尼亞龐大聯(lián)軍部隊,試圖攻入普雷涅斯特,以打破蘇拉派的圍城。對他們來說不幸的是,蘇拉率領(lǐng)的部隊的陣地易守難攻。久攻不下之后,達馬西普斯、塞索里努斯和卡里納斯紛紛趕來與他們會合,決定“攻敵之所必救”,一起向羅馬進軍。
? ? ? ? 蘇拉發(fā)現(xiàn)后也是立刻對他們進行了追擊——
? ? ? ? 首先派出騎兵部隊,讓他們利用速度在前方對他們進行層層的阻截,而他自己則是率領(lǐng)步兵主力對首都方向進行了強行軍。馬略黨及意大利聯(lián)軍在黎明時分率先到達,在城中引起了很大的恐慌。在最初的震驚過去后,羅馬方面也派出了一支騎兵部隊來拖延攻城的部隊。但對于羅馬城守軍來說不幸的是,久經(jīng)沙場的薩姆奈特人輕易地擊退了騎兵的襲擾,殺死了許多羅馬人。
? ? ? ? 然而,這一延遲倒是讓蘇拉方面的騎兵部隊有的喘息之機,同樣是身為百戰(zhàn)老兵的他們,立刻組織起來,開始對敵人進行襲擾。蘇拉騎兵的到來向羅馬人和馬略黨及聯(lián)軍都證明了蘇拉已經(jīng)在趕來的路上。
? ? ? ? 眼看局勢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如此地步,馬略黨及聯(lián)軍干脆選擇了就在羅馬城外和蘇拉派進行決戰(zhàn),然后就把部隊轉(zhuǎn)移,并且布置在了離柯林門稍遠的地方。蘇拉的主力是在中午時分到達的,在羅馬城外的維納斯·埃魯西那神廟附近安營扎寨,離科林門不遠。

? ? ? ? 蘇拉麾下的指揮官們對他的士兵在被迫行軍后的疲憊狀態(tài)感到擔憂。他們指出,他們的對手已經(jīng)不是被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輕松擊敗的烏合之眾的馬略黨,而是薩姆奈人和盧卡尼亞人——戰(zhàn)意強烈、經(jīng)驗豐富。
? ? ? ? 他們敦促蘇拉應該靜待時機,讓根本連夜休整。但蘇拉只允許他的士兵吃了一頓飯,休息了幾個小時。然后他就組織起了戰(zhàn)陣,準備好進攻,在四點鐘,太陽已經(jīng)下沉的時候,戰(zhàn)斗開始了。
? ? ? ? 公元前82年11月1日,在羅馬城墻外,內(nèi)戰(zhàn)中最后一場決定性的戰(zhàn)役——柯林門戰(zhàn)役爆發(fā)了——
? ? ? ? 經(jīng)過一番苦戰(zhàn),蘇拉的左翼被逼得節(jié)節(jié)敗退,直到他們被逼到了城墻邊上。最后面的士兵已經(jīng)開始試圖尋求進城在求庇護,但守城墻士兵只對他們放下了懸梯,迫使他們繼續(xù)戰(zhàn)斗。
? ? ? ? 蘇拉騎馬來到他的左翼,試圖挽回敗局;他帶領(lǐng)部下面對敵人進行著艱苦的鏖戰(zhàn),到了最危急的時刻,這里的隊伍戰(zhàn)線已經(jīng)被打得支離破碎,傷亡慘重。最終,蘇拉和大部分的左翼部隊被一路打退到了他們的營地里。就在這時候,馬庫斯-利西尼烏斯-克拉蘇的信使趕來了,他在蘇拉全神貫注于左翼的時候負責指揮右翼。克拉蘇報告說,他的人已經(jīng)完全擊潰了他們對面的敵人。他想知道他現(xiàn)在是否能得到補給,以便休息吃晚飯。蘇拉立刻利用克拉蘇的勝利來鼓舞手下的士氣,并向薩姆奈人發(fā)起反擊。

? ? ? ? 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晚上。馬略黨部隊的指揮官蓋烏斯-卡里納斯和薩姆奈人的指揮官本提烏斯·特利西努斯被殺,他們的營地被攻占。馬歇斯、卡里納斯和盧卡尼亞人馬庫斯-蘭波尼烏斯逃跑了。最終,整個敵軍都潰敗而逃。雙方在戰(zhàn)場上死亡估計在五萬人上下。有六到八千人被俘。
? ? ? ? 經(jīng)過一場艱苦而漫長的戰(zhàn)斗,蘇拉終于取得了勝利。據(jù)事后估計,那天大約有5萬人在戰(zhàn)場上喪生。第二天,達馬西普斯、卡里納斯和塞索利努斯被帶到蘇拉那里處決了。在普雷涅斯特,他們的頭顱以及蘭波尼烏斯和忒利西努斯的頭顱被展示給了小馬略,以恐嚇對方投降。
? ? ? ? 蘇拉隨后以救星的身份進入羅馬(他曾將羅馬從羅馬的宿敵薩姆奈人手中拯救出來)。元老院在貝羅納神廟召開會議;就在蘇拉向議員們講話的時候,馬爾斯校場里傳來了驚恐的尖叫聲。
? ? ? ? 蘇拉安撫元老們說,尖叫聲是“一些正在接受矯正的罪犯”發(fā)出的。實際上,元老院聽到的是前一天投降的八千俘虜在蘇拉的命令下被處決時發(fā)出慘叫;俘虜們無一幸免于處決。
? ? ? ? 柯林門戰(zhàn)役后不久,蘇拉宣布自己為獨裁官,現(xiàn)在掌握了共和國的最高權(quán)力。下馬略試圖在普雷涅斯特市民的帶領(lǐng)下通過排水溝逃跑,但失敗了,他自殺了。該城投降了;大多數(shù)守軍都被處決了,但蘇拉放過了羅馬公民的性命。
? ? ? ? 蘇拉和他的副手們隨后在意大利全境展開了戰(zhàn)役,掃蕩剩余的抵抗力量。埃森尼亞、諾爾巴和沃爾泰雷,所有馬略黨的據(jù)點都被摧毀了。

? ? ? ? ? ? ? ? ? ? ? ? ? 后續(xù)

? ? ? ? ? ? ? ? ? ??公元前81年
? ? ? ? 馬略黨的幸存者在西西里島得到了馬庫斯·佩爾佩納的庇護,在非洲則得到了多米提烏斯·阿赫諾巴布斯庇護,在西班牙也有剛剛趕到那里的·塞多留庇護。
? ? ? ? 為了不留遺患,蘇拉又派龐培率領(lǐng)大軍(6個軍團、120艘戰(zhàn)船和800艘運輸船)前往西西里。根據(jù)普魯塔克的記載,佩爾佩納逃離了西西里,逃到了龐培那里投降了。加爾博很快被龐培發(fā)現(xiàn)并逮捕,龐培“以一種不自然的傲慢對待加爾博的不幸”,把加爾博帶到了他主持的法庭上,對他進行了仔細的審查,“讓聽眾感到痛苦和煩惱”,最后判處他死刑。
? ? ? ? 多米提烏斯·阿赫諾巴布斯為羅馬人控制了阿非利加省(今天的突尼斯)。當龐培還在西西里的時候,蘇拉就又命令他也去攻占阿非利加。龐培航行到烏提卡(該省的首府)后,在那里成功擊敗了多米提烏斯。多米提烏斯的盟友努米底亞國王哈爾巴斯被俘并被處決,朱古達的異母弟,希耶姆普薩爾二世恢復了努米底亞的王位。
? ? ? ? 戰(zhàn)爭的結(jié)果是,蘇拉被任命為羅馬的獨裁官,但許多意大利城鎮(zhèn)和城市受到嚴重破壞:例如,蘇拉的軍隊就對選擇了與馬略黨結(jié)盟的佛利(利維論壇)進行了燒殺搶掠,單是重建就花了幾十年時間。
? ? ? ? 在完全控制羅馬和意大利大部分地區(qū)后,蘇拉制定了一系列的禁令(處決那些他認為是國家敵人的人并沒收他們的財產(chǎn))。
? ? ? ? 蘇拉沒有與任何地方法官溝通,就立即宣布了八十人的禁令。由于這引起了普遍的議論,一天過去后,就又宣布了二百二十人,第三天又宣布了同樣多的人。他在一次對人民的長篇大論中說,關(guān)于這些措施,他已把他所能想到的都取締了,至于那些他現(xiàn)在想不起來的,他將來會取締的。
? ? ? ? 人們普遍認為,這些禁令是對馬略和秦納在蘇拉不在時控制共和國時實施的類似殺戮的報復。
? ? ? ? 當他在東方的時候,凡是他認為有損于共和國最大利益的人,蘇拉都將其列為非法,并下令處決了大約1500名貴族(即元老和貴族),盡管據(jù)估計有九千人被殺。清洗持續(xù)了幾個月。幫助或庇護被禁者可處以死刑,而殺死被禁者可獲得獎勵。被禁者的家庭成員不受懲罰,奴隸也不受獎勵。結(jié)果,“丈夫在妻子的懷抱中被屠殺,兒子在母親的懷抱中被屠殺”。
? ? ? ? 大多數(shù)被禁止的人并不是蘇拉的敵人,而是因為他們的財產(chǎn)而被殺害,這些財產(chǎn)被沒收并拍賣。拍賣財產(chǎn)的收益遠遠彌補了獎勵那些殺害被禁止的人的成本,使蘇拉更加富有。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未來的政治報復,蘇拉禁止被禁者的兒子和孫子競選政治職位,這一限制在30多年里都沒有取消。
? ? ? ? 年輕的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作為秦納的女婿,成為蘇拉的目標之一,逃離了羅馬城。他是在親戚的努力下得救的,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蘇拉的支持者,但蘇拉在他的回憶錄中指出,他后悔放過了凱撒,因為這個年輕人臭名昭著的野心。
? ? ? ? 但是按照歷史學家蘇埃托尼烏斯的記載,當蘇拉同意赦免凱撒時,他警告那些為他辯護的人,說他將來會對他們構(gòu)成威脅,他說:“在這個凱撒身上有很多馬略的影子?!?/p>
? ? ? ? (一)關(guān)于元老院,蘇拉一直是極尊敬的。在他眼里,元老院應該回到共和國中早期那崇高的地位,以其成員的政治經(jīng)驗和資歷引導國家的發(fā)展。于是,他便著手去分析了自格拉古兄弟改革以來元老院權(quán)威漸失的原因,認為這是其成員無法徹底涵蓋羅馬精英分子,導致一部分人寧愿在其框架外行事發(fā)展的后果。正好,在連年內(nèi)戰(zhàn)和斥決令的雙重打擊下,前82年時的元老院人數(shù)已經(jīng)從滿員時期的三百人降到了區(qū)區(qū)一百五十人,給了蘇拉改良其設置的絕佳機會。
? ? ? ? 于是,在那年晚些時候,蘇拉將元老院擴充到了六百人,包括了大批新提升的騎士支持者。這一舉措的主要后果也是十分顯著的:一來騎士階級的人數(shù)經(jīng)此遭到了莫大縮減,再也無法形成獨立的政治勢力,也難以挑戰(zhàn)元老階級的權(quán)威,確保了元老院的地位。其二,這六百人意味著羅馬共和國比原先多了一倍謀求公職和榮耀的元老家庭,導致從低級的財務官到高高在上的執(zhí)政官都成了激烈競爭的舞臺。
? ? ? ? 毫無疑問,蘇拉精準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卻并不很有意愿去消減這種競爭——顯然,在他看來元老院所需要的正是這樣通過層層遴選而出的執(zhí)政人物。但是,盡管如此,他仍然需要在競爭和開放間找到良好的平衡,以免在羅馬制造出一批又一批野心勃勃卻不得志的貴族,從而最小化他們的反叛意識。
? ? ? ? 所以,他選擇了放開低級官職的門檻,將每年選出財務官 (quaestor)的數(shù)量從八人(也有資料說是十人)增加到了二十,提供了更多機會。不過,到了民政官 (praetor)一級,每年的人選僅僅從六人增加到了八人,而執(zhí)政官的數(shù)目更停留在每年兩人沒有任何改動——在蘇拉看來這已經(jīng)足夠平息貴族家庭們對權(quán)勢的渴望,畢竟如今一經(jīng)當選財務官即可立刻獲得元老身份,但在這一點上他錯得很離譜。在那之后,多次羅馬內(nèi)亂的誘因追根究底都可以歸到這一“欲成執(zhí)政而不可得”的挫敗感之上。
? ? ? ? 更有甚者,蘇拉在限制了高級官員人數(shù)之后又恢復了自小西庇阿在前148年違制當選執(zhí)政官后便不再具有太大約束力的年齡要求,杜絕了三十九歲以下者擔任民政官,或者四十二歲以下者擔任執(zhí)政官的夢想。除此之外,他也規(guī)范了 晉升體系 (cursus honorum) 的道路,不再允許羅馬公民跳過財務官直接競選更高級的職位,也禁止未曾擔任過民政官者直接向峰頂?shù)膱?zhí)政官職位發(fā)起沖鋒。他的目的自然是保障元老院內(nèi)部的層級和新鮮血液輸送的速度,但恐怕長遠看來其雷霆手段反而過猶不及了。
? ? ? ? (二)關(guān)于保民官,蘇拉可謂恨之入骨。他不僅視自格拉古兄弟以降的大部分保民官為妄圖操縱民意摧毀元老院與羅馬社會根基的極端分子,更認為這一職位本身就從制度上不適合存在于共和國的政治體系中。于是,他迅速下令剝奪了保民官們的大部分權(quán)力。首先,他釜底抽薪地取消了保民官們競選更高職位的機會,直接斷絕了他們的政治生涯,也讓保民官成為了有志參與公共事務者唯恐避之不及的位置。其次,他更否決了保民官的立法權(quán),從此只能將已經(jīng)由元老院議定的法律交給公民大會討論,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橡皮圖章。
? ? ? ? (三)為了更加強元老院獨一無二的政治權(quán)威,蘇拉也沒有放過剩下的騎士 (equite)。盡管其中大部分要么以其支持者的身份當上了元老,要么在斥決令下遭到逮捕或放逐,仍有一部分不上不下的家庭仍以尷尬的騎士身份在羅馬的諸多調(diào)查法庭 (quaestiones) 中扮演著陪審員的角色。
? ? ? ? 但如今這一權(quán)利也遭到了蘇拉的針對——他先是取消了騎士在司法程序中的特殊責任,又將這些法庭變成了純粹的元老級機構(gòu),只允許元老們參與法庭討論和定罪程序,進一步將羅馬的政法權(quán)集中到了這一機構(gòu)之中。
? ? ? ? (四)在意大利本土,蘇拉則著重做了兩件事——取消羅馬公民的免費糧食供給和建立新的退伍老兵拓殖地。前者不單是為了減輕國庫的財政壓力,也是有打壓暴民團伙的意義。從格拉古兄弟改革和薩特尼努斯的保民官生涯之中,我們不難看出免費糧食一向是反對元老院的民粹主義領(lǐng)袖常用的手段,希望以此在羅馬的底層民眾中增強自身影響力,從而和建制派的羅馬貴族分庭抗禮。
? ? ? ? 如今,這一希望既然被蘇拉的法令徹底掐滅,那么在他看來元老院的潛在反對者們也就沒了最重要的武器,不再具有威脅了。至于拓殖地,其重要性反倒不在于什么長期穩(wěn)定,而不過是蘇拉為自己留的后路罷了。
? ? ? ? (五)有關(guān)行省管理,蘇拉有著不小的擔憂。畢竟,他本人就是在外地作戰(zhàn)期間積累的軍中影響,又憑此殺回羅馬奪取了政權(quán)。所以,他在行省管理方面的首要改革便是縮短了各級延任官員 (promagistrate) 的任期,讓他們在各地總督 (governor) 的位子上只能坐滿一年,然后就必須返回羅馬致仕或者競選本地官職。除此之外,他也收緊了總督曾經(jīng)鮮有限制的權(quán)力,命令他們不得在未經(jīng)元老院批準同意的情況下發(fā)動戰(zhàn)爭或與敵人議和,更不能擅自離開其行省的地理邊界,讓他們從雄踞邊疆的“諸侯”成了元老院意志的代表。
? ? ? ? 最后,為了展示絕對權(quán)力,蘇拉還擴充了自國王時代以來,就一直沒有變化過的羅馬城區(qū)的邊界擴。蘇拉的改革既著眼于過去(經(jīng)常重新通過以前的法律),又著眼于未來,特別是他對叛國罪有關(guān)法律的重新定義和他對元老院的改革。
? ? ? ? 公元前81年末,蘇拉忠于他的傳統(tǒng)情懷,辭去了他的獨裁官職務,解散了他的軍團,重新建立了正常的執(zhí)政官政府。他與梅特魯斯·庇護一起參選,并在第二年(公元前80年)當選執(zhí)政官。他解散了他的侍從,在廣場上無人看守地走著,并表示愿意向任何市民交代他的行為。尤利烏斯·凱撒后來以一種被歷史學家蘇托尼烏斯認為傲慢的方式嘲笑蘇拉放棄獨裁統(tǒng)治。
? ? ? ? ? ? ? ? ? ?注釋相關(guān)介紹
? ? ? ??【注釋1】:普雷涅斯特(希臘語:Πρα?νεστο?),今帕萊斯特里納,位于羅馬市以東25公里處,屬羅馬市直轄

? ? ? ? 【注釋2】阿里米努姆(Ariminum):今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qū)里米尼省首府里米尼市

? ? ? ? 【注釋3】塞納加利卡(Sena Gallica):今馬爾凱大區(qū)安科納省城市

? ? ? ? 【注釋4】薩圖尼亞(Saturnia),今托斯卡納大區(qū)格羅塞托省曼恰托市附近,從古至今都是頗為有名的溫泉療養(yǎng)小鎮(zhèn)

? ? ? ? 【注釋5】克盧西烏姆(Clusium,希臘語:Κλ?σιον)今托斯卡納大區(qū)錫耶納省克盧西市附近

? ? ? ? 【注釋6】斯波利提姆(Spoletium):今翁布里亞大區(qū)佩魯賈省斯波萊托市

? ? ? ? 【注釋7】法文提亞(Faventia),今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qū)拉韋納省法恩扎市

? ? ? ? 【注釋8】蓋烏斯·蘇維托尼烏斯·特蘭克維魯斯(拉丁語: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約69或75年—130年之后),羅馬帝國時期歷史學家,屬于騎士階級。他最重要的現(xiàn)存作品是從凱撒到圖密善的12位皇帝的傳記,即《羅馬十二帝王傳》(拉丁語:De Vita Caesarum)。其他作品內(nèi)容包括羅馬日常生活、政治、演講,著名作家(包括詩人、歷史學家、文法家)。這些作品中僅有少數(shù)流傳至今,其余都已散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