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對于文字編輯的思考——4月24日編輯交流會實錄(上)

2021-05-25 16:45 作者:涼宮春日應援團  | 我要投稿


放在前面:

以下是我們整理了4月24日應援團加熱部編輯交流會中部分成員的發(fā)言,但由于大家討論熱情實在是很高以致于我們在總結后還是留下了三、四萬字的初稿,盡管經(jīng)過幾位編輯將之進行了修改,但還是會有我們沒有注意到的錯誤存在,各位如有發(fā)現(xiàn)可私信編輯進行修改。

以下皆代表發(fā)言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果各位有更多、更好的建議或者看法,可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

以下內容中提到的動漫、文章、專欄、推送等,我們盡量會留下站內跳板。

感謝@比爾不喝牛奶、@nehcub1219?的整理、校對、排版。


@Mezamu目欺


今天我會把一些做編輯的心得,包括一些自己以前的經(jīng)驗想法傳授給各位。然后我自己的預期是講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左右(實際上講了三個小時,書記員當場勢去世)這個視具體情況而定,要不要拓寬,如果不拓寬的話可能就是一個小時,如果拓展一點的話可能就會長一點。然后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一下,有什么問題可以每個人可以進行一次提問,各抒己見也可以。

還是要說一下,也算是我一個小吐槽,這不是像宣傳語說的一樣,是一個什么課程之類的,這個就是一個分析,我當時其實看到通知群里發(fā)通知我人都蒙了(怪比爾沒和春日醬溝通好)。然后我當時有一個朋友直接給我發(fā),截圖發(fā)給我以后,他直接說一句目欺你出息了(德彪你出息爆了),因為我的水平肯定不會達到能上課之類的,這不可能的。

主要還是要和大家有一個交流,畢竟我也不是專業(yè)的,我也是托人去找了一位在雜志當編輯的前輩,讓他稍微提了一下他的一些建議和想法,我當然也問了他一些問題。但是說句實話,他給的那些東西都比較寬泛、比較籠統(tǒng),說不好聽的就是別人也沒有義務幫你對吧?

所以如果直接把他的話搬上來的話,我覺得就沒有太大意義,基本上是由我來給大家分享我看到他的話以后產(chǎn)生的一些自己的體會,所以說主要是以分享我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為主。

好吧,前面想說的一些類似于開場白、暖場之類的東西,現(xiàn)在就先切入正題。

首先是說到編輯。其實這個也是加熱部的各位一直在做的工作,各位作為編輯,最重要的工作肯定就是改稿,改稿在這里是最重要的;其次做的最多的就是編輯、排版,平時還要負責寫一些稿子。

我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包括我——最開始都是從寫手這個階段開始,然后慢慢的開始往編輯這方面去發(fā)展。然后我那位前輩也說了,他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這方面我也稍微問了一下他的一些看法,到時候會分享。

這里有幾個我當時向他請教的幾個問題,我分幾個階段先從一些比較籠統(tǒng)的方面講。


一、

我們這個小團隊(指應援團)主要方向還是針對新媒體,也就是微信公眾號、嗶哩嗶哩平臺等方面的發(fā)表。然后我當時就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您認為紙質報紙期刊編輯和網(wǎng)站移動端內的編輯有什么區(qū)別?其實就是想讓他講了一下兩者的異同點。然后那位編輯的回答是:報刊和新媒體的受眾完全不一樣。鑒于此,兩者在主題的選擇、題材的處理上就完全不一樣,不是說要迎合讀者,而是要面對用戶的各種特性進行對應輸出,只有輸出了才能有所反饋,才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當然這一點對于應援團來說,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因為我們的創(chuàng)作是以涼宮系列作品為主體、以 ACGN文化為載體。那么目前來看我們文章的目標人群在大范圍可以說是比較固定的,也就不需要考慮受眾人群的一個情況。我認為這是應援團目前的一個比較方便的點。

然后,應該是傳統(tǒng)編輯更傾向于自我,更信任自己的價值觀和審美;新媒體在這一方面可能更貼近用戶本身,這點我覺得是一個要非常注意的地方,其實我覺得這句話就提醒了我們,我們應援團平時在寫推送的時候,內容還是要以推薦動漫番劇為主。

一般來說推薦番劇,當然像之前說像@坂中寫的《嘆息》的分析(https://mp.weixin.qq.com/s/U_TMM7_aG7_5Cs2kxJSpGA)或者是@Laplace寫的《京紫》的分析(http://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A3NzQwODI4Nw==&hid=3&sn=453a81a0795ca24dbf9608542b6cdf01《變革、女性愛與紀念(一)(二)(三)》),這種的文章可以有,但是我目前看了一下,這樣的文章在應援團的創(chuàng)作中所占比例還是比較少,所以說我覺得現(xiàn)在我們一個目標的定位就是可以先從激勵寫手,激勵那些團員們,讓他們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前期我們先把數(shù)量搞起來,以后再慢慢的提升質量,我覺得這是一個從小累積到多的過程,我覺得這個是完全可以的。

所以說,作為編輯我們應該做什么?這是目前一個整體的方向。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鼓勵那些團員們,讓他們敢寫,讓他們愿意去寫,寫出來以后還要及時給他們反饋,因為他寫出來的東西沒有人看,沒有人反饋,那么不管他寫的好不好,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遲早有一天會消散。所以說我們在最開始的時候應該給予那些新人鼓勵,這些是肯定的,也是我覺得作為一個編輯應該做到的一點,這是總體的一個方面。

?

二、

然后我們再談一下一些比較細節(jié)的地方,這里就涉及到一些實際操作的東西,我問這位編輯的第二個問題是:作為編輯平時在面對稿件的時候,大概是從什么角度去審核他們的?修改稿件的時候可以從哪些角度切入?您認為符合一些要求的稿件應該做到哪些方面?

編輯的回答是:每個編輯都有自己相應的審美,每個刊物都有自己的市場定位,所以說我們在選稿的時候,會結合自己的審美加上刊物的定位來選適合刊物的稿子,如果看了特別好但不適合自己刊物的稿子的時候,我們會推薦給同行。

將這一點結合到應援團,我想到的是什么?首先是我們的目標用戶,在之前有提到我們的受眾是應援團團員和潛在的ACGN愛好者,所以說我們在寫文章總體的定位是已經(jīng)確定的。那么我要強調的是什么?作為一個編輯一定要有自己的審美,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作為一個作者、一個寫手、一個編輯,還是作為一個改稿人、一個指導者,你要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審美系統(tǒng),這不僅僅是你擁有文學素養(yǎng)的一個體現(xiàn),更會在你寫文改文的時起到幫助。為什么?如果你沒有一定的審美系統(tǒng),你今天看到這個覺得可以,你去模仿,你明天看到那個覺得可以,你去模仿,最后模仿來模仿去,寫出來的東西就是四不像。雖然模仿是我們必經(jīng)的一步,但是如果你只會模仿,只會一味的把你的文章按照某一種文章——比如說當下爆款——上面去靠的話,最終你是定不下自己寫作的思路和風格的。

你的審美系統(tǒng),不僅僅是體現(xiàn)在你的寫作風格上,還體現(xiàn)在你的寫作思維上。因為你的寫作風格一旦成型以后,你在拿到一個題材的時候,首先就會按照你習慣的思路去創(chuàng)作,譬如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導入素材,之后我要用什么樣的方法把它們串聯(lián)起來,告訴讀者我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些都是需要慢慢積累,慢慢實踐的。

當你形成了屬于自己的這一套系統(tǒng),這對你不僅是在寫文,在我們作為編輯是的改文也很重要。那位編輯也跟我說,不是說你平時拿到一些稿子,然后你就只看這些稿子的表面問題,比如說字詞的使用、段落之間的銜接、格式的排版等等,但對文字本身不上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qū)。

當你擁有自己的系統(tǒng)以后,才能讓你作為一個讀者用心去和這篇文章的內容進行碰撞,這樣你才會得到一些作為一個作者讀不到的一些東西。而我們作為編輯,就是要帶給作者那些他們自己讀不到的東西。我相信在座的大家在你們一篇稿子剛剛寫出來、自己讀了好幾遍都覺得沒有問題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寫的牛逼爆了。因為每個作者在寫完一篇文章以后,在一段時間內會有思維慣性,而編輯要幫助作者打破自己的思維慣性,因為這個思維有可能是錯誤的,也有可能是比較混亂的。我們作為讀者,可能不會完全知道作者內心在想什么,所以我們很有可能 get不到作者的那個點。作為編輯,我們就是要幫助作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盲區(qū),那么要怎么去發(fā)現(xiàn)?就是要形成自己的審美系統(tǒng),你按照你的審美系統(tǒng)作為一個讀者,這樣一來既能對這篇文章本身的一些邏輯上的問題進行發(fā)現(xiàn)他們在邏輯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又能得到作為一個讀者,你從這篇文章上能得到一些反饋,測試作為一個編輯,作為一個改稿來說,一個比較方便的辦法,也是我之前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以后得到一個方法。

我覺得各位可以從這一個角度嘗試著從這一個角度去試一下。然后還是。剛才那個問題。在小問題上就是修改稿件大概是從什么角度去審核稿件?修改稿件的時候可以從哪些角度切入?

那位編輯的回答是大概率不會大動稿子,因為一篇稿子如果結構上有問題,或者表達上有比較嚴重的問題,他們基本上是不會選擇的。那么我覺得這一點放在應援團這兒肯定不合適,因為我們的初衷是為了鼓勵那些團員們跨出這一步,是為了鼓勵他們去寫,基本上不存在把他們的稿子打回去重寫的情況,而是說讓他修改,不必要去重寫。兩者的區(qū)別還是要分清楚的。但是我們要抓住其中一個問題是什么?就是編輯可能不會修改段落,只會修改一些小細節(jié)表達或者字詞。我們平時在審這些稿子的時候,一篇文章除了要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外,這篇文章能否讓人讀著舒服,能否讓人讀著有一種很通暢的感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文章的結構。

結構上有問題,就是內容上寫的還不錯,作者想表達的已經(jīng)表達出來了,想傳達給讀者的讀者大概也能感覺到,但是在讀的時候可能會有點磕磕巴巴,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以前比爾在新加熱部發(fā)過一個編輯手冊,我看過,它里面有一條應該是說的是盡量不要動段落,盡量從語句之間的邏輯和字詞使用之間進行修改。其實大體上要說話其實沒有問題,但我覺得稍微有點不適合應援團現(xiàn)狀,因為現(xiàn)在大部分團員都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不可能指望他直接就一寫成真了。我們在這一階段就要像小學老師一樣耐心的去教他們,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個編輯應該有的責任與職責所在。


三、

一篇符合要求的稿件應該做到哪些方面?這位編輯的回答是符合要求的稿子最基本的結構段落沒有明顯問題。契合主題本身,除了文章總體以外,每個段落還要考慮你想表達什么,段落里的內容是否與分段的分論點是否有關,然后在滿足了上述條件的基礎上,如果有特別好的主題表達、特別精彩的細節(jié)段落,或者行云流水、讀起來酣暢淋漓的表達也是加分項。我覺得這就需要我們編輯還有所有的創(chuàng)作者們一起努力了,因為光靠編輯把自己的一些審美觀念告訴給寫作者的話肯定是不行的。我們需要這樣多進行交流,有多樣的風格進行碰撞的話,吸收別人的長處,這樣來拓充自己一個拓充自己的短板,這樣的話我認為才是一個正循環(huán)的進步的過程。

剛才已經(jīng)說到了,現(xiàn)在我們應援團的推送大概分為兩種:第一種純粹的就是看了番劇以后一種情感上的表達,比如說我看了《CLANNAD》,我覺得很感動,我寫一篇稿子,寫為什么會讓我覺得很感動,他會怎么感動的?這樣是一類;還有一類就是我其實今天選的Laplace和坂中的這兩篇,都是帶有分析的稿子,兩者不同之處在于用一些理論的知識去靠近番劇,用某些理論——比如說心理學、哲學之類的——去分析里面的人物特點,這又是一類。這兩種文章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各的雷區(qū)。

說到這兒,我想給大家去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是我不認為只寫這部作品帶給自己的感受是一個非常比較低級的行為。因為我以前看到過一種說法,比如說我們在看了一部番劇以后,抓住了里面的某種感覺,產(chǎn)生一些不著邊際的情緒譬如傷感、感動、憤怒,然后進行大肆發(fā)揮,堆砌一些唯美的文字。我以前看到過的一些理論不是很喜歡這種方式,他們認為這種方式是純粹的用一種文學的角度去分析一部作品。

但是我個人覺得這不算是就是說一個比較積極的說法,我認為這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個必經(jīng)之路。而且可以這么說:如果在這個階段不把基礎打好的話,是無法繼續(xù)往后面走的。

為什么我會這樣說?我們在創(chuàng)作雜談、創(chuàng)作補番推薦的初期的,就像前面說的一樣,我們好像是讀懂了里面人物的一些情感,我們寫出來的東西好像是對上述種種感覺的鋪陳敘述,這里正好對應什么?我一直在問我以前的那些學弟學妹們:你們認為在寫文章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當他們當時很多人回答我說最重要一點是文采要寫得好,他們覺得是文采,但我一直認為寫文章時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文采如何,而是你愿不愿意寫、想不想寫,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當你想去用自己的文筆寫下自己所思所想之后,你就會努力的去分析去抓住那些飄渺的感覺。你只有在努力去抓住那些情感時才能夠慢慢地組織起自己的語言,去描述這種情感給自己內心帶來的反饋?所以說這個階段也是應援團的大部分人在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可能我們在看一些文章的時候,覺得那些大佬分析的好到位,分析的好透徹,然后再看自己的文章就好像有點寫得不明所以,很多的朋友都會因此心灰意冷。我想說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心灰意冷。這是必經(jīng)階段,當你愿意把自己的內心寫在紙上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邁出了一大步了,接下來就是一步一步的在往下面走。

?

四、

作為編輯,不僅僅是要對稿件進行修改,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作為編輯一定要和原作者之間有充分有效的交流。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關于這個問題我再問那位編輯的時候,我問他:您是怎么和那些稿件的原作者交流的?他給我這樣一個回答:

每個有經(jīng)驗的編輯手上應該都有蠻多熟悉的作者,編輯和作者本身是一種共生關系,這種關系是建立在多年的相互交流和彼此信任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我們在做編輯的時候,比如說我們收了一個稿子,它的作者絕對會有一種天生的欲望: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被人評價,甚至是能被人贊美。這種天性是每一個創(chuàng)作者無法克服的,那么我們作為編輯,首先就應該在這一步上給予他給予他們鼓勵,因為說句實話,ACGN本身也是一個小圈子,那么我們圈內的人就更應該在這一步上做出比其他圈子的人更多的努力,我們要鼓勵那些新鮮血液,我們要鼓勵那些新生力量。

溝通應該是一件非常簡單和愉悅的事情,編輯和作者之間,除了工作關系以外,也是非常良好的朋友關系。這種朋友關系不僅僅是存在于稿件上的交流,還有思想上的交流,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今天會搞一個交流會。

之前我和比爾還有H在一起改一篇稿子的時候,我就是和他們一起組了一個語音,組了語音以后也是我先給他們講這篇文章可以如何如何去改,然后我們三個人一起發(fā)表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然后我就發(fā)現(xiàn)比爾還有作者(H)他們的一些觀點,而我就是沒想到對于寫一篇文章還有這樣的切入方法,這樣的調換方法,這就是我沒想到的。而經(jīng)過這次討論,我就可以把那些方法拓展擴充到我自己的知識庫里面,這樣一種有效的交流有利于雙方的成長,不僅僅是作者本身能得到正反饋,編輯也能夠得到正反饋。

不可能說你作為一個編輯每只看那些固定的稿子就行了,你肯定要了解接觸到更多的風格,像我以前負責我們那邊的動漫社的時候,當時微博上面有一些知名度的動漫博主我全都關注,公眾號我當時是關注了四五個,每天刷每天看,為了接觸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文章。拓寬以后,我在面對不同的人寫的不同的文章以后,我至少自己的心里會有一個數(shù),他可能會和哪些模板、和哪些我看到過的文章比較相似,同時又和我之前說到的自己建立起來的一種審美觀點進行一個結合,這樣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僅僅在改稿子上是事半功倍,而且對于你自己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好處的。所以說做過編輯的話,這里就說了,我們寫稿的時候,我現(xiàn)在說的是作為一個初級階段,也就是說我們是純粹的從一個文學的角度,用他的說法就是純粹從文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不少編輯的一些思想,我覺得這一個觀點這一個階段無可厚非。

但我們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這一個階段,我再例如《CLANNAD》:我們在看《CLANNAD》以后非常感動,但是我相信很多的朋友如果要自己去寫《CLANNAD》的文章話,你會發(fā)現(xiàn)很難寫。為什么?因為它是一個很罕見的作品,它揉和了很多的親情、愛情、友情,還有現(xiàn)實。也就是說這并不只是單單的講一個故事,而是很多的小故事最后聚攏到了一個大主題:愛。

但是愛這個東西肯定都太寬泛了,所以我們自己在寫的時候肯定就會細分,結果一細分問題來了:我寫友情好,還是寫親情好,還是寫愛情好?所以說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宣泄自己的情感,堆砌唯美的文字這一個階段是不行的,我認為是不夠的,它可能適用于現(xiàn)在的大部分番劇,因為大部分番劇只有一個主題,就是一個故事。但是對于一些比較特殊而經(jīng)典的番劇,它并不適用,這就是我們接下來就要需要克服的一個問題。

我上一次和分裂前輩他們一起做過一次直播,當時我記得有一個朋友問了一個問題,他說以之前涼宮不是有一篇片篇嗎?就是涼宮春日的消失,那篇拉片的文章上了首頁。

他看了那篇文章以后覺得很好。然后他就模仿著那一篇文章他去拉片,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拉不出效果來,他就問了到底是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還是怎么回事?當然我在當時的回答說的是既有知識不夠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你自己沒有做好轉型的準備。知識不夠我就不說了。需要自己去包括去看多看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或者是多看那些拉片的文章,從他們拉片的過程吸取經(jīng)驗,總結一套自己拉片的方法,然后再把這種方法套用到一些像電影像番劇里面,是一個從總結到實踐的過程,這個就不說了,這個是實踐的過程就不說了。

我要強調的一點也是我們編輯一定要注意的:作者如果在已經(jīng)很明顯脫離了之前的階段,對自己情感的把控已經(jīng)掌握得非常好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他往更深層次的方面去帶,而這種更深層次的方面其實就分兩種,第一種就是我剛才說的強化你對這種情感的描述。也就是說之前你對自己那些情感的描寫能感動自己但不一定能感動他人,別人看了以后覺得可能也就是這么一回事。有一種方法說可以從這篇文章、作品本身去剖析那些情感是怎樣藏在字里行間、是怎樣藏在畫面里面的,這就是其中的一個方法。從純文學的角度讓自己的描寫更加打動人心,我們作為編輯,可以讓他們可以往這方面走。而第二種方法就是剛才說的,包括我剛剛推薦的坂中和Laplace寫的文章,帶有分析,帶有個人的思想,帶有個人的思考在里面,這又是一種形式。這種形式的好處在哪里?它比一般的去發(fā)揮情感要更容易,又要更有理有據(jù),它會非常清晰地寫出這些情感是怎么打動人的,一條一條羅列出來,讓觀眾跟著分析的思路往下走,最后得到結論。這個過程具有一種引導風格,我們在遇到這些文章的時候,可以去嘗試著讓他們往這方面走,這是另外的一個角度。

年初那一段時間加熱部應該是一直在更新。然后公眾號的每一篇推送我都看了,篇幅都不是太長,而且能很明顯的讀出來一種說到后面挺詞窮、草草收尾的感覺,好多文章都有這樣的感覺,當然我不是再批評他們,這是所有人在開始都會遇到的問題。而我們作為一個編輯,要引導他們寫下更多的東西,而拓充的內容,就可以分這兩個方面,第一,讓他強化自己對情感的抒發(fā),讓文字本身能夠更讓人有觸動。我以前也是看到過一個理論,就是說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之間其實并不需要用太多的抽象和解釋去把情感上的交流理性化。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和觀眾之間完全可以通過直接的情感來進行交流。你作為一種批判家、作為一個學者,你有一種敏銳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以強化你的趣味,強化你的判斷能力,但是絕對不能取代這種從藝術上把作者的感情傳達給自己的效果。所以說這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讓他們把自己的文字變得更加重要。

而第二個方面就是我們可以讓他們嘗試著從作品本身出發(fā),從作品本身的寫作手法、畫面的表達手法,包括我們說的分鏡拉片,我們可以從這個方面讓他們去進行分析進行思考,而他們這種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也更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寫出更多的東西,所以說我覺得在初期引導他們往更深層次的方向去走,這是兩條可行的路,這個問題我等會想聽一下Aki的看法,畢竟因為Aki對新媒體這一塊比較了解,我也想聽一下他的看法。

我們剛才說,作為一個編輯,我們有義務把寫作者帶到一個更深的層次,那么我們要注意什么?我當時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看了b站,貼吧,a站,然后我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好玩的現(xiàn)象,比如前段時間進擊的巨人漫畫完結,我沒看過巨人漫畫,但是我看網(wǎng)友吵得挺兇的,比如說爛尾什么的,我發(fā)現(xiàn)里面的聲音最大的聲音無非就兩種。第一種是你寫出來的東西和我想看的不一致,尤其是有些人之前把巨人吹成神作,現(xiàn)在我覺得我把你吹得過火了,你對不起我的期待。還有一種聲音我也覺得很好玩:作為一個讀者,你本身就無法完全掌握作者的一些想法,你又怎樣能去用你自己的想法去批判作者呢?然后我就看這兩撥人吵得沒完沒了,陣仗老大了。

其實我覺得這兩點不應該是對立的,應該是共存的。我之前請教的那位前輩也是從一個自由寫手慢慢轉換去做編輯的,也就是說我們要用寫手、作者、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去看待一個作品;也要作為觀眾、讀者、審判者,去閱讀分析一篇稿件。所以說我們在面對一篇作品的時候,一定要從作者和讀者兩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包括我自己寫東西也是這樣的,我這里稍微拓寬一點,包括我自己寫東西的時候,我一定會考慮,如果我的讀者讀到了這一段話,他能理解到一個什么程度?再比如你在寫一部番評的時候,你對那部番劇是非常熟悉的,但是觀眾卻不一定。所以說我們在寫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出發(fā)的話,考慮讀者的閱讀體驗。

我之前說過,我們應援團本身面向ACGN愛好者,所以說我們不必擔心關注者喜不喜歡這方面的推送,但我們要稍加注意的一點是我們在推薦一部番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看過這部番劇的觀眾和沒看過這部番劇的觀眾。我以前在給一些我的那些學弟學妹們改稿子的時候,我問他們?yōu)槭裁床话延行〇|西寫出來?他們的回答非常的一致,我怕劇透,真的非常一致。然后我的回答也非常一致,你先不要怕劇透,你先把它寫出來再說。他剛剛開始寫這篇文章,你就直接要求他,不要劇透,不要劇透,不要劇透……他能寫出來什么?他感覺好像這個會劇透,那個會劇透,到最后就什么也寫不出來。你先讓他把東西寫出來,寫出來以后,如果你覺得劇透多了,可以慢慢的刪內容。但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也沒有什么可刪的。

為什么我們說會怕劇透?再再比如《CLANNAD》,不用說游戲,就算把動畫里面的劇情寫出來了,我估計也沒有什么問題,因為《CLANNAD》太經(jīng)典了。玩過、看過,或者聽說這個名詞的人太多了,特別是番劇。而作為一部熱門番劇,它有一個本身的優(yōu)勢就是它的受眾面積很廣。但是如果我要寫一些冷門作品的話,比如說《フリクリ》,第一,本身因為他的情感就是非常隱晦的,他的情感表達是非常隱晦,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去描述這部作品(大家可以點下面?zhèn)魉烷T看看外國人是用什么角度去解析的);第二,看的人太少,我接觸過的人們,完完整整看過這部作品的不超過5個。這就是熱門番劇和冷門之間的差別。

而我們作為編輯,我們一定要找出來一點什么,對于熱門作品,我們不要讓作者一味發(fā)表自己的感情,而是要他適當?shù)幕氐阶约旱乃鶎懙哪遣孔髌飞砩先?。對于冷門作品,你要讓他把文章的一些空間騰出來去讓他劇透,不然的話你在那邊自我高潮了半天,自我興奮了半天,讀者看著一頭霧水,覺得這人就是個傻子。

我之前說了,我們現(xiàn)在寫的東西,大部分情況下可以以自己的共情為基礎進行思考,因為作品帶給人的感受是可以直接進行交流的。比如說我看一部沙雕番劇,我看得開心就行了,我也不需要分析他是如何點到我的笑穴的,你把這些東西分析了,可能反倒沒有人愿意看。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一點是什么?就是在修改稿子的時候,我經(jīng)常會遇到一個問題,作者總喜歡在最后把自己的主題拔高一下,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以前改過一篇寫工作細胞 的稿子,那篇稿子大概是先把百度百科抄了一遍,然后寫里面有紅血球,有白血球,有血小板,然后,紅血球很美,白血球很帥,血小板很萌,后面緊跟著一個引人深思,完了。

寫引人深思寫出深度也就算了,關鍵他寫的“引人深思”只有兩句話,第一句話是他們細致的描寫了我們身體內發(fā)生的事情,第二句話就是我們要愛護自己的身體,莫名其妙的升華。我當時看到后面就完全是蒙了,給我的感覺是,這不就是我在做語文閱讀題的必定遇到的問你作品是如何通過幾句話進行文章的升華之類連原作者都不一定答得出來的題目嗎?我看番就為圖一樂啊,怎么還給我講這些玩意兒?

這當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我在這里一定要給各位一個建議,我們在寫一篇評論慢寫寫推翻薦的時候,盡量避免把作品提高到一個不屬于它的高度。比如說我自己的本命番陽炎,它為什么到后面非常招黑,就是因為很多人把它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什么對友情對愛情的至高贊歌。我當年刷貼吧,看到一些人在看這篇作品以后,可能得到一些自己的感觸,然后就開始自我共情的開始把感情往上拔、開始升華主題了。強調主旨升華主題,我們中考高考經(jīng)常用的一招是吧?但是說句實話,真的沒有必要。我們一定要避免把一部作品提拔到一個不屬于他的高度,為什么?通俗講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一個作品,批判肯定是需要的,但是不是說所有的批判都是對的?魯迅先生說過:“譬如廚子做菜,有人品評他壞,他固不應該將廚刀鐵釜交給批評者,說道你試來做一碗好的看”。就是不要讓我們說 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之類的,但是后面的一句話我看經(jīng)常被人忽略:“但他卻可以有幾條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沒有‘嗜痂之癖’,沒有喝醉了酒,沒有害著熱病,舌苔厚到二三分”。

我們自己在批判這部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批判到點上,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對于作品本身而言,我們可以純粹從表現(xiàn)手法等藝術的角度去整合這部作品。

比如說我們說拉片,之前上首頁的那種拉片,就是一個純粹從藝術的角度。我們可以從寫作方法的角度,比如說我之前在直播里面就提到的,我對于涼宮的整個系列的看法,為什么涼宮小說的系列安排會是這樣一個亂序的說法?它內部有什么邏輯?那就是從寫作的角度去分析的。

你可以從這種藝術的角度去分析,也可以從手法的角度去分析,你可以從這種角度你就認為就是說文章這么寫,動畫這么改是怎樣拉低了整部作品的藝術價值,你可以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同時最重要的一點什么?你必須要有令人足夠信服的判斷與論證,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說判斷,其實就是從個人情感出發(fā),而論證是什么?論證就是我之前說的回到作品本身,為什么我在之前要說的是不要害怕劇透,就是這個原因。論證最后不說100%,80%一定會回到文章本身上面去,回到作品本身上面去。

而這些作品的內容被提出來以后,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么劇透,但是實際上如果我們只是把一些單獨的劇情拎出來,這些片段是非常零碎的,其實很多時候是達不到巨頭劇透的效果,因為劇透畢竟是涉及很多的伏筆,埋伏鋪墊,而我們只是單純的把其中的一個情節(jié)拎出來的話,它是里面是沒有線能夠把它串起來的。所以說其實很多時候不會形成劇透。

有可能別人在看著你這部翻劇以后,比如說有可能你是番劇推薦,看看到這個地方,他知道這個地方有個爽點,他看的時候會帶有一種爽點去看,而當他看到這個爽點的時候,那么他的一種心理的期待就會得到回應。實際上這種體驗我相信反而會讓他爽到飛起。所以說,我自己的觀點是寫這種稿子一定不要害怕劇透。

引回話題,這種方法或者是這種爭論,大部分會出現(xiàn)在什么樣的作品身上?我認為巨人是其一。

不過關于這個我講起來有點云,我聽很多人說巨人影射人類政治什么的,不管是影射也好,內涵也罷,它要想讓我們去理解它想要去表達什么,就一定會運用到寫實手法,而寫實手法既有它的好處,又有他的缺點。

它的好處是什么?通過運用寫實的手法,這一系列的作品經(jīng)常能讓觀看者有足夠的共鳴。或者是說能夠感受到一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可以運用到的智慧。比如說《春物》,比如說《豬頭少年》。雖然騷話多,但是其中所講述的那些方法還是挺有用的。

通過這種寫實的手法,我們既能得到一些情感上的慰藉,得到些襯托,也能夠得到一些在生活中能夠運用到的智慧。當然我要說一個: 如何從中得到一些生活上的智慧,其實也是番劇本身一個比較難實現(xiàn)的因素。

當然這里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范圍內,這是寫實手法的優(yōu)點,而寫實手法的缺點在什么?或者說難點是什么?(這種手法或多或少會摻雜一些負面情緒在里面)

比如說《白箱》。

那么為什么我會提到它?我之前還看過一部寫職場的番劇(我說過先看到那部以后再去看到白箱),當時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白箱寫的更真實一些。

但是白箱在最看的時候還是會讓我感到難過,這是為什么?因為他的寫實手法如果從藝術的角度分析,相對而言過于現(xiàn)實。

在很多時候我們去看一些番劇,讀一些文章的原因是:我們是愿意從一些虛幻的世界里面得到一些我們想看到的東西。但實際上,我們其實不是非常的愿意把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負面因素,尤其是悲劇帶進去。

我作為一個閱讀者,作為一個寫作者的角度,故事的悲劇一定是文學性的,而不是現(xiàn)實性的。沒人愿意在另一個世界里面尋找真實的痛感。真的沒有人愿意。大家都已經(jīng)很難了,沒有誰愿意來虛幻世界找罪受。

寫實手法的難點就在于這一點——它會帶入大量的負面情緒在里面。這種負面情緒有可能是無意之間帶的,也有可能是有些為了發(fā)泄這些情感它帶入進去了。那么我們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其實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說我們在解讀這個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原作,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作者的身上。

也就是我剛才說的不要盲目的去拔高主旨。在這個地方我給大家分享一個經(jīng)歷。以前我還在文創(chuàng)部活躍的時候,就經(jīng)常討論一個問題——涼宮是屬于科幻小說還是屬于校園小說?

其關鍵就是因素。

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觀點,就是:一個作家要用什么樣的形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來表達他怎樣的一個思想。比如說,涼宮他給我們帶來的是什么?這僅僅是校園的一些方面的,是人的成長,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情感,是一種紐帶,是一種期盼。更重要的是阿虛作為一個普通人,對于非日常生活的一種向往,一種憧憬——這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一種思想。

而在作品里面,科幻也好,校園也好,很多人會忽略了的一點推理因素也好,這些都是因素,是一種寫作形式,都是次要的。我們不是說形式在文藝作品中不重要,它還是很重要。

但形式一定要為內容服務

內容決定了對于形式的選擇和追求,最終有且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最好的表達內容,最好的表達你的思想。

而且我就看到過一個暴論說:如果實在要給作品進行分類,只能分成兩類,那就是嚴肅作家還是流行作家。但實際上,嚴肅作家也有可能寫流行作品,流行作家他的作品也有可能主題是非常嚴肅的。

這就是屬于一個極端情況。所以我也想跟你說,有的時候你看到一些暴論以后,你自己把它折中一下。我也經(jīng)常這樣,所以說我不排斥接觸很其他的很多觀點。我也會經(jīng)常把他們的觀點雜糅補充到自己的觀點里面來。

所以我最后我覺得作為編輯多看,你得多看,你得多讀,你得多想。還有一點,包括我們在寫的時候一定要排除一個陋習——我直接說陋習,那就是貼標簽。(我也不知道這個陋習是怎么來的)

以前大一的時候我加過一個全國性的文學……所謂的文學群。當然是不是野雞群我也不知道了,反正當時加進去了。我本來一腔熱血加進去,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看書的一些想法之類的。

然后結果到里面我看到最多是什么?貼標簽。這本書是什么、這本書是什么文學、這本書它具有什么樣的效果、這本書它具有什么歷史意義……特別說是浪漫主義還是現(xiàn)實主義還是什么。這種行為真的沒有用。比如說古川流,比如說巴爾扎克,他們對于文學上面的地位需要別人用標簽來去定義?我覺得沒有必要。我自己是魯迅先生的粉絲,我就一直挺反感別人提到魯迅先生的時候,直接一個文思革就帶過去。我特別反感這一點。就是因為這一個……標簽。為什么我們自己在寫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排除標簽化這個東西?

我以前和一個朋友(他是某大學動漫社社長)聊天的時候,他給我吐槽過一個他經(jīng)常看到的一些稿子,或者稱之為一些漫評。

我就單說涼宮,套一下涼宮我這么跟你說:寫涼宮的影評絕對有一個套路:打上標簽。第一個標簽:比如說開創(chuàng)了宅文化的一個時代。第二個標簽:開創(chuàng)了校園社團番劇的一個鼻祖。第三個標簽:也是算是京都史上的一種奇葩。第四個標簽:8月。

我們好好想一想,除去應援團自己寫的,我們在以前的b站、在豆瓣、在貼吧看到的那些文章,里面的主旨是不是這四個點?我相信絕大部分的文章是這四個點。但是涼宮他本身的價值所在,只有這四個點?或者說就是這四個點嗎?我相信每個看過的人都知道,絕對不止這四個點。

但為什么現(xiàn)在我們談到?jīng)鰧m這幾個點。我之前說在負責我那邊的那個社團的時候,我每天就是看十多篇推送,我自己在總結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了這些東西,很多番劇在一些標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覺得這一個是我們必須去禁止的一個東西。我直接說必須去避免,必須禁止的一個東西。

因為很簡單,標簽是什么東西?標簽實際上就是對作者這篇這部作品的一個思想一個內涵的高度濃縮化。但是說句實話,如果我們不多多的去談作品的本身它的形式與內容,而是用簡單的一些標簽,這部作品能不能把它真正的那種抒發(fā)出來,我認為是不可以的。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什么?你在看了這部作品以后,有一句話叫做:文藝評論家最好還是談談作品的本身。它的形式與內容比較近似的探索一下作者的用意,而不是簡單的貼標簽。

為什么這個地方要說“比較近似”,我其實非常贊同這個觀點,為什么?說白了,我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人敢拍著自己的胸脯說,“我能夠完完全全的理解,某個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某部作品時候的用意”。因為我自己也在寫同人,也在寫影評,我非常贊同這一點。我敢保證沒有人敢拍著胸脯說我把作者原本的意思讀透了。說白了,你的這些理解、你的這些標簽大部分也是根據(jù)你的個人理解,對作品主觀的解釋。

這種解釋多大程度上符合作家的原本的那種感受、原本的那種用意?我覺得只有作家心里面最有數(shù),而不是你心里有沒有數(shù)。

另外一般來講,創(chuàng)作者對這方面其實基本上是保持沉默的。就是說他怎么有這種閑工夫來和你對線?當然,我們也會遇到一些創(chuàng)作者會和一些讀者對線:讀者說“你這個寫的就是個傻X”,然后作者看到后出來說“我覺得你才是個傻X”。

這種對線的情況肯定會遇到,但是這種情況畢竟是小部分的,他們大部分會保持一個沉默狀態(tài)。因為當作者說出來同時,其實他們本質上也就成為了一個評論者。

比如說你像古川流這種:他打麻將打了10多年了,你不可能把他從麻將桌后面拉出來問他“你為什么寫這個問題”。你不可能把他拉過來直接問。更別說現(xiàn)在古川流人你都找不到。

當然我剛才看到你們說貼標簽這個行為不可避免,我覺得是可以的,我覺得這個是可以肯定的。我為什么在最開始的時候看人都找不到人。我為什么之前說要形成自己的一種套路,形成自己的一個審美功能,進而形成自己在切入某個作品的時候一個套路。其實這個套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標簽化。但是我也說了,這是作為一個比較初級、比較起步的階段,在我們以后的時候一定要努力的去排除這種貼標簽的行為,因為標簽說到底是你個人的情感,而我們需要的是什么,我們需要的是回到作品本身

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想說的,為什么我今天在這里談到這一點,是因為我也在這里吐個槽。

標簽就是常量般的定義,我這里的標簽意思其實著重點是在強調是:你作為一個評判者,你的主觀感受到一種體會、一種體現(xiàn)。大概我說的是這個意思,我的側重點是這一點。

貼標簽這種行為很大程度來說,其實有它的合理性,不然也不會大量存在?,F(xiàn)在要說的是如何避免,每一部作品我們都先入為主地以自己的主觀感受作為評判這部作品的標準,而不是作品本身——這是我們到后面一定要去克服的一點。

不管是作為編輯,作為編輯,站在作者的角度,還是作者的角度。

比如說寫《迪迦》,寫一個童年分析的時候,那應該很多人跟著刷“我們都變成光”。但是你如果真的去探索一下它一些獨特的對于人文的一些思考,有共鳴的人其實還真不多。

說句真的,你想“那一年我們都變成了光”,是不是我們從自己的感情對這一部作品的一種感受?而它本身的一種獨特的對于人文的一種思考和關懷,是不是從作品本身出發(fā)的?這就是區(qū)別。

第二個點就是之前說的,就是作為編輯,站在讀者這個方面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你作為讀者的批判的時候,不能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帶進去?!庇浀靡鳛樽x者的角度批判。

那么編輯如果是站在作者的角度來看,因為我之前就說了編輯具有讀作二象性(即讀者作者二象形)。我已經(jīng)說了作者方面是什么?你這部作品有沒有很清晰,有條理有邏輯地表達出你想表達的東西,到底是兩個維度。第一,清晰的表達,第二,有邏輯的表達。為什么我一定要把它分成兩個,其實就是很簡單,第一個就是普通番劇,第二種就是意識流。

如果我把翻番劇都定義成必須清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才可以的話,那就相當于我否定了一切的意識流。

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意識流本身內部也是具有邏輯的,我們在進行分條闡述的時候,你要清晰的表達出你的觀點。這一點尤其在編輯的時候,包括我在看一些稿的時候,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一些誤區(qū),就是他最開始寫的,然后在拓寬內容的時候,他們會經(jīng)常犯的一個問題是什么?他寫的東西你一看是作品本身的東西,但是它能不能拿來分析,實際上是不能拿來分析的,說白了就是水字數(shù)的。

這種一般是什么東西的?這種一般都是做作品里面的伏筆和作畫。

也就是說我們作為編輯,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或者說你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不要把太多的精力運用在伏筆和一些對于背景,對于場景的作畫上,該有的必須有的表面敘事,你一定要有也就是說我們不管過了這么多年,評定一部番劇是不是好番。前面一篇文章是不是好文章有一個標準絕對沒有變,那就是這篇文章,這部番是不是講好了一個故事。

如果我們過于的把一些精力、一些筆墨,一些比如說動畫就是經(jīng)費運用在伏筆或者是一些龐大的作畫上,而表面敘事力太少的話,這部分的硬傷是非常明顯的。而如果我們站在編輯的角度,可以這么理解,設定不要太多。

這里是其中一個方面。還有第二個方面就是說什么呢?一般把大量的經(jīng)費和精力劃分在伏筆和場景的描寫上,我們有的時候會叫他們意識流。但是意識流我本人是非常喜歡,意思就是說我本人非常喜歡新房昭之,我先說我就是被新房昭之拉進坑的,所以我對意識流之類的我特別喜歡,但是我也必須承認你讓我現(xiàn)在去看到他的早期作品,比如說科賽特的肖像,比如說月詠我真心看不下去,不可思議的教室我還好,前面兩部我是真心看不下去??瀑愄氐男は襁€好,月詠我真看不下去。

為什么?其實你可以看到他正在嘗試把很多領域的東西揉到里面去,他把大量的筆墨放在了對某一個細節(jié)的擴大和客觀的特性,運用在了對某一個場景,一個恢弘場景的描寫上,而忽略了什么?忽略了一個事情。

你在敘述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該有從旁人的角度看到的東西,這個地方是一個為什么有些藝術你做好了,有些就一直做不好,你就看不懂。在這一方面你缺失了,你呈現(xiàn)給人的,你呈現(xiàn)給觀眾的,能理清這個故事里那些東西的太少了,你這個就失敗了。

而同樣的我們作為編輯,我們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這種意識流一般會體現(xiàn)在哪些部分?我前面說到的對于自己情感的出發(fā),比如我開始看CLANNAD,比如說我現(xiàn)在馬上回憶,看了那以后我就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們似乎也像朋也的父親那樣默默的待在一個陰暗的房間里,就是為了等著自己的孩子帶著自己的女兒登上門來。

就是說如果你在寫文章的時候,你僅僅是表達我看到場景以后,我好感動,我的內心有多么的堵,我說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那么觀眾看的一樣就可能就會覺得你就是個傻逼,你看了什么內容會變成這個樣子,這個是沒有共識的,所以說在這一個方面就是說剛才琴音姐講,如果是你寫作的話,不要寫太多設定,如果是你寫影評的話,不要貼過多的比例、占比過大的情感描寫,這也是我們需要去把握的一點。

然后還有一點是什么?在主題這方面進行的一個深究,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番劇,他們的評價比較天上地下,比如說陽炎。有些吹陽炎的就把它吹到天上去,說說什么謳歌,對于什么親情的什么對命運的反抗什么的。

但是說句實話,如果單看陽炎的番劇,他有一個最簡單的邏輯就能打翻人,為什么,就是看不懂。

我也是看了兩遍陽炎我才看懂那個故事,就是說一部作品,如就算你涉及的再多的領域,就算你是充滿了各種人文思考和你的個人主義,一個最簡單的邏輯看不懂,直接可以看出來,你再多的描寫,再多的服務比再多的案例沒用,一個看不懂直接可以干碎的。

這個世界需不需要這種特立獨行的作品?肯定需要。我們需要《FLCL》,我們需要品質內容,但是我們這個世界上不能只有那種,而且就算世界上有這樣的人,我們也需要有人把他們的情感用正常人的方式,我直接說用正常人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這就是我們作為編輯,我們作為編輯的約束創(chuàng)作者的時候,我們必須把握的一個觀點。

也就是說當我們作為編輯在審核一部作品的時候,我們站在作者的角度,必須明白一個,就是說一部作品不應該只是創(chuàng)作者本人的瘋狂,而是必須有對觀眾的心理需求的表達。

如果說觀眾讀者的訴求被剝奪了,完完全全的變成了作者的一個自嗨的話,共鳴感哪里來,我讀了這部作品的共鳴從哪里來?沒有地方可以來。如果作者只顧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去考慮人群需要什么,不去考慮人群能否接受你表達的東西,而去一味的追求所謂的藝術特高境界。

很多想搞藝術,很多想搞意識流的,我感覺都有通病,就是想搞一種讓人看起來覺得不明覺厲的東西。實際上你看了以后絕對談不上共鳴。一味的追求藝術的至高境界,只關注作品存在著怎樣的觀念,放棄了劇情必要的干脆利落,放棄了受眾的感受,只留下了一些晦澀難懂的超現(xiàn)實主義和大量的情緒,大量的畫面描寫。你覺得這種作品你們覺得這種作品會好嗎?

我是覺得肯定不好,不僅這種作品會毀了自己,而且會將這種這種文化代替,不管是番劇小說,也還是其他的ACGN里面所有的東西也好,把這種文化載體束之高閣,可能這就是為什么近年來一直在說,業(yè)界要完,業(yè)界要完的,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業(yè)界要完。雖然說你能從他的東西里面思考到一些東西,但是我不是特別欣賞他,做一點什么東西都打上強烈打上自己的標簽,而不顧作品。

觀眾的感受,比如說痞子,他在大學的時候曾經(jīng)拍過一部把他自己變成杰克奧特曼的一部片子,我看過,我是一個奧迷,但我真的看不懂他想表達什么,那樣拍出來我就覺得是一個奧迷的自嗨。然后如果你非要說他庵野秀明在這里面存在了他怎樣的一種思考在里面,我是不承認,我絕對不承認。很簡單,因為看不懂。


對于文字編輯的思考——4月24日編輯交流會實錄(上)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牡丹江市| 平潭县| 白水县| 永和县| 安平县| 广河县| 永靖县| 绩溪县| 扎赉特旗| 河池市| 盱眙县| 永清县| 博白县| 杭锦后旗| 田林县| 株洲市| 昌宁县| 财经| 宜城市| 武威市| 怀仁县| 启东市| 雷波县| 西乡县| 永靖县| 武宁县| 简阳市| 望谟县| 南宁市| 临桂县| 闻喜县| 西乌| 克拉玛依市| 腾冲县| 水富县| 蓬溪县| 英山县| 台东县| 绥芬河市| 九江市|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