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坐不住了,訪華請求一個接一個,但中國點頭前,美方得拿出誠意

隨著國內經濟問題越來越嚴重,美國是真的急了,希望能盡快和中國加大經濟合作,但中國在點頭同意前,美方需要履行各項對華承諾,訪華請求一個接一個,美國高層到底著急什么?在獲得中方同意前,美國能拿出多少誠意來?談話對抗反復循環(huán),中美為何跳不出這一“怪圈”?關于以上三個問題,我將從美高官訪華言論說起,來為您深入分析。

早在2月8日,在布林肯訪華一事擱置后,美財長耶倫就放出風聲稱,自己仍然想要訪問中國,其目的可能是為了請求中國幫忙緩解美債危機,同時,今年3月3日,美國的商務部長雷蒙多也公開表態(tài)稱,希望能在未來進行訪華,加深雙方經濟合作,緩解中美緊張關系,對于雷蒙多的表態(tài),中方表示稱“沒有收到美方相關請求”,擺出了開放性的姿態(tài),這意味著在中美經濟關系上,中國已經掌握了一定主動權。
第一個問題:訪華請求一個接一個,美國高層到底著急什么?
從布林肯到耶倫,再到雷蒙多,美國高層一個接一個請求訪華,他們到底在著急什么?

美國通貨膨脹嚴重,耶倫、雷蒙多尋求訪華就是為了加強雙方經濟合作。自從拜登政府執(zhí)政以后,美國的通貨膨脹就一直是政府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之前美元霸權堅不可摧的時候,美聯(lián)儲還能通過加息來改善通脹問題,但如今人民幣結算現(xiàn)象不斷擴大,美元對全球的影響逐漸降低,耶倫、雷蒙多屢次尋求訪華,就是希望中國能夠加強與美國的經濟合作,加大廉價商品出口,從而幫助美國緩解通脹問題。
中國拋售大量美債,可能會加劇其他國家對美國金融市場的恐慌。隨著美國經濟市場的低迷,不少國家都擔心美元貶值,所以或多或少都拋售了美債,中國更是在2022年,拋售了1732億美債,由此能看出,中國正在有意識地減少美債持有量,規(guī)避潛在風險,但這對于美國來說就有點尷尬,中國作為美第二大債權國,大量拋售美債,可能會引起美債信譽危機,引發(fā)世界各國拋售美債的連鎖反應,雖然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債的占比不到30%,但各國拋售美債明顯會削弱美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美軍方也急于同中方恢復一定程度上的交流,避免中美關系出現(xiàn)誤判。去年8月份,自佩洛西竄臺以后,中國就發(fā)布了8項反制措施,切斷了與美國軍方的交流渠道,這預示著中美軍方將不再對話,如果美國再次做出“出格”舉動,可能會導致雙方出現(xiàn)戰(zhàn)略誤判,激化地區(qū)矛盾,2月23日,美防長奧斯汀表示,希望中美兩國軍事高層保持開放溝通渠道,五角大樓的表態(tài),可能也是擔心美方政客再次“竄臺”,中美關系會朝著“不可預知”的方向發(fā)展。
第二個問題:在獲得中方同意前,美國能拿出多少誠意來?
美國想要加強雙方經濟合作,在獲得中方同意前,拜登能拿出多少誠意來?

首先,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可能會拿出誠意來。從中美關系來看,臺灣問題是必然需要提到的一件事,近期,蔡英文宣稱會在4月初竄訪美國,與眾議長麥卡錫會面,這與“麥卡錫預謀竄臺”的惡劣程度沒什么不同,拜登此前簽署的對臺軍售6.19億的法案,也是在為武裝臺灣做準備,這兩件事中方必然無法接受,從本質上來說,美政府有能力對2個事件進行管控,如今美國經濟、美債問題都需要中國幫助,如果美國想要加強對華經濟合作,支持一個中國原則,停止對臺軍售可能是美方能拿出的誠意之一。
此外,美方可能會緩和對中國企業(yè)的科技制裁。當?shù)貢r間3月3日,布林肯以中國援俄為借口,對中國29家企業(yè)實施了制裁,3月9日,美國財政部又將5家中企拉入“黑名單”,仔細分析就知道,美國這是以抹黑“中國援俄”為借口,建立中美科技壁壘,從而延緩中國經濟、科技的發(fā)展,如果美國解除對中國企業(yè)的出口限制,中方肯定也會在美國經濟、美債問題上提供一定支持。
當然, 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也可能會根據(jù)局勢做出一定讓步。美國在亞太地區(qū)布局多年,主要是為了限制中方在亞太海域的正常發(fā)展,而南海爭議地區(qū)為美國提供了一個發(fā)力點,此前,美國經常派遣偵察機、軍艦非法進入南海地區(qū)巡航,還聯(lián)系日、澳、菲等國搞小圈子,目的就是為了騷擾、威懾中國,現(xiàn)在美國想尋求中方幫助,可能會考慮在南海地區(qū)做出一定讓步,減少或停止派遣軍艦、軍機秀肌肉行為。
第三個問題:談話對抗反復循環(huán),中美為何跳不出這一“怪圈”?
中美談話對抗反復循環(huán),為何中美關系跳不出競爭這一“怪圈”?

在政治上,隨著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影響到了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fā)展速度突飛猛進,外交事業(yè)也有了長足進步,中國在國際上不僅有了話語權,還有了一定號召力,在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過程中,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的霸權地位,不管是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以貿易戰(zhàn)為核心,破壞中國經濟發(fā)展,“印太戰(zhàn)略”其內核都是為了擴大自身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這是美國堅持要搞不正當競爭、甚至拱火中國周邊沖突的主要原因。
美國政壇的的排華聲音甚囂塵上。美國最開始認為與中國進行經貿合作,會在增強自身經濟實力的同時為其植入西方思想,讓中國成為美國經濟發(fā)展的溫床,然而隨著中國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可中國制度,這對于美國無異于是一個定時炸彈,自發(fā)現(xiàn)所謂的“中國威脅”之后,美國就開始在國際上大肆批判中國,尋求同盟遏華發(fā)展,在國內的表現(xiàn)就是,政客如果對華態(tài)度強硬,就能獲得政客與選民的支持。
在科技上,中方發(fā)展速度高歌猛進,雙方競爭是必然結果。政治和經濟是中美關系惡化的因,那么科技競爭就是雙方無法擺脫對抗的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美國就是這一論斷的正面案例,美國通過先進科技攫取著全球大量經濟紅利,又通過強大經濟實力再發(fā)展科技,如此循環(huán),才讓美國成為了世界霸權強國,所以在美國看到了中國科技的發(fā)展?jié)摿?,就一直試圖在中美之間建立科技壁壘,此前聯(lián)系荷蘭、日本禁止對中國出口半導體技術及產品,就是美國遏華科技發(fā)展的手段之一,因此,中美之間競爭是一種永續(xù)性的動作,并不會因為雙方關系好轉而停止,所以處理好中美競爭關系才是中國當下最重要的任務。

綜合來說,美國屢次顯露對華友好態(tài)度,其實是帶著任務來的,希望中國能夠在經濟上拉美國一把,這對于中國來說是機遇,也是風險,如果要同美國合作,中方必然要站穩(wěn)立場,在政治、科技、經濟等方面提出相應要求,只有中方的正當利益獲得保障時,中美合作才能實現(xiàn)真正雙贏。
作者:小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