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楷書筆勢分析:夫求古賢之意
王羲之楷書筆勢分析:夫求古賢之意
《樂毅論》小楷,梁模本有題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書付官奴”。據(jù)說原石曾與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說《樂毅論》之書在武則天當政時散人太平公主家,后被人竊去,因懼來人追捕,遂于灶內(nèi)焚之。
王羲之《筆勢論》中對王獻之說:“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貽爾臧之,勿播于外,緘之秘之,不可示諸友?!彼米约壕膭?chuàng)作的《樂毅論》作為范本,又以《筆勢論》作為理論,從虛與實兩方面啟發(fā)王獻之的悟性,導引其進入書學的正軌。從現(xiàn)存的本子中還可看到筆畫是靈動的,橫有仰抑,豎每多變,撇捺緩急;結(jié)構(gòu)上或大或小,或正或側(cè),或收或縮;分布則重縱行,不拘橫行。從整體上言,在靜穆中見氣韻,顯生機。
? 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shù)首:《黃庭經(jīng)》、《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爆F(xiàn)在這些真跡早已不存,但傳為王羲之寫的幾個代表性的小楷,如《黃庭經(jīng)》、《樂毅論》、《東方朔畫贊》等都有刻本傳世。
筆勢分析:夫求古賢之意
夫:獨體字。兩個筆勢,奮筆勢、交爭勢。橫筆較短,撇捺伸展。
求:獨體字。四個筆勢,橫勢、蟹爪勢、菱米勢、右側(cè)勢。橫筆較短,下方四點最寬。
古:上下結(jié)構(gòu)。兩個筆勢,十字勢、豎筆勢。中橫拉長,有意味。
賢:上下結(jié)構(gòu)。六個筆勢,上面,縱勢、奮筆勢、交爭勢;下面,鉤裹勢、奮筆勢、雞頭勢。
之:獨體字。一個筆勢,袞筆勢。撇較短,捺筆伸長。
意:上下結(jié)構(gòu)。奮筆勢、豎筆勢、豎筆勢、懸膽勢、彎筍勢、羊角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