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roy All Humans!——寫作灰,讀作綠,諷刺與荒誕齊飛

如同游戲名字字面意思一般簡單粗暴的毀滅全人類(美國)的游戲,是同名游戲的重制版本。雖然沒機會也沒緣分玩到原版本,但重制作本身的素質十分不錯,即便是新玩家如我也體會到了簡單又充分的游玩快樂。雖然人臉做的比較粗獷,但游戲內的各種光影效果與場景材質的質感都十分不錯,因此不排除這粗糙荒誕的人臉是為了突出游戲氛圍故意為之。(畢竟高清加持下看起來比能查到的原版還粗獷)
?

游戲的時間設定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講述了137號隱藏者一邊調查136號隱藏者行蹤一邊入侵地球的故事。游戲分劇情與自由探索兩種大模式,劇情模式下可以通過完成不同的劇情任務解鎖新的武器與飛碟裝備與皮膚,自由探索模式可以通過完成不同的挑戰(zhàn)任務來獲取大量DNA,對武器進行升級,以便更好的進行收割。雖然我沒生在五十年代,也沒去過美國,但個人覺得游戲中的城市建模都還蠻好看的。

游戲中有著大量的諷刺與暗喻,就重制作來看,有一些諷刺的內容即便放在現在也毫不過時,看來歷史真的總是毫不驚人的相似。

最后,我不綠?。?!

看似無雙,實則潛行,外星侵入單元劇
其實若是只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整部游戲的玩法,很容易認為《Destroy All Humans!》是一款無雙割草(人)爽游。但實際上爽是能爽,但僅限自由探索與部分劇情任務,劇情模式下更多的還是追蹤與潛行。不過小忍則不亂大謀,為了未來能夠更好的和人類對抗,這點苦,還是吃得了的,畢竟不忍的話就會直接判定任務失敗被拉回母艦。不過游戲的潛行難度屬實不高,只要看好地圖上電磁干擾與麥杰斯迪克探員的作用范圍,多用催眠,遺忘和分神,盡量不去走沒人吸的路還是能好好通關的。(不過R和E離著太近,吸腦子動作還不能取消,在這上面折了好幾次)

游戲中的二十二個任務其實可以看作是二十二集單元劇,每個任務甚至都有著不同的封面海報,給這些不同的任務海報截圖也是我游玩過程中的樂趣之一。從海報的藝術風格中也能體會到游戲場景建模中很難體會不到的年代感(畢竟太精致),調調色再用牛皮紙打印出來一定很有味道。

說到這又想感慨一下當代的反派角色一個個都是心地善良的帶好人了,(畢竟是來侵略地球的,大概也能算得上是反派角色吧)其實挫敗麥杰斯迪克陰謀的全流程哪怕直接安在某個揭竿起義最終拯救了世界的人類角色身上也并不違和,不過也真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安排,才使游戲的荒誕色彩更加濃烈,玩起來更加諷刺與有趣。


由下至上,貫通任督二脈
游戲中的攻擊手段多種多樣,既可以通過手中的武器實施直接攻擊,又可以通過念力完成地形擊殺,也可以通過升級武器完成不同方式的連殺(比如提取大腦技能后續(xù)可以點出傳染效果,接下來就能坐享其成),玩出許多有趣的花樣。


幾種武器中比較好玩的是肛門探針槍,當然我覺得它有趣并不是因為它能戳人菊花,完成屁股決定腦袋的橋段,而是它對著機械居然也能判定成臀部并丟出去這個特性。(咳)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不能開車也不能上機甲,只能靠人力和飛碟殺怪。

快樂,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與劇情模式的諸多限制相對的就是自由探索模式的自由。玩家可以選擇用全息波化形為隨機的人類穿行于大街小巷,也可以選擇化身邪惡外星人大殺四方。不過由于場景刷新的比較快,想截圖劫后余生的街道的話可能需要隨時掌握好截圖角度。

在自由探索模式中除大殺四方之外,還可以選擇完成綁架,暴走,決戰(zhàn)與競速四種挑戰(zhàn)任務,綁架任務要求玩家通過念力提交特定物品;暴走模式要求玩家擊殺人類數;決戰(zhàn)模式要求對地圖上各類單位的破壞;競速模式為回收即將自毀的無人機內存放的DNA。這幾個挑戰(zhàn)任務看似簡單,但僅靠完成表面任務很難一次性獲取三星評價,因此需要注意一下本地圖挑戰(zhàn)任務的額外目標。綁架任務通常情況下是上交特定單位,暴走任務是用特定方式殺死人類,決戰(zhàn)模式是吸取被標記目標,競速模式是在保證快速到達終點的基礎上不要錯過DNA收集(貌似收集的比較慢也會被扣分)。不過只是為了刷單個挑戰(zhàn)的三星成就的話,可以選擇特尼西德的幾項任務來完成,只要手夠快就能輕松完成任務目標。

雖然游戲中每個關卡會有一定數量的法隆探測器等待收集,但法隆探測器的全收集卻并不是成就中的一條,只要拿到一個探測器就能解鎖相關的成就,在無形中極大程度的減輕了白金的壓力,不得不夸贊一下制作組的貼心。

游戲鏈接: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803330/Destroy_All_Humans/
本評測由雙魚星?ω?皇家飛機場收錄于其鑒賞家中。??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Destroy All Humans!——寫作灰,讀作綠,諷刺與荒誕齊飛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