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在本周發(fā)射,今已公布探測計劃
一份新的論文報告列出了本次歷史任務的細節(jié)。
?
據(jù)發(fā)射前幾天新發(fā)布的論文稱,中國火星探測器可能計劃于火星西北部的某一區(qū)域著陸。

? ? ? ? ? ? ?
該論文在上周發(fā)布于《自然天文學》雜志,由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團隊的研究員撰寫,突出了中國欲同時將軌道飛行器與巡視器送入火星的主旨。
這一論文揭示了有關“天問一號”的更多新細節(jié),概述了它的預定著陸區(qū)、研究目標以及飛行器的儀器名稱。

? ? ? ? ? ? ?
該論文著重強調(diào)這次任務的歷史性質(zhì),其不僅代表“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個完全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測任務,更是第一個同時發(fā)射軌道飛行器與巡視器的探測任務。
(2011年11月,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與俄羅斯的“福布斯”探測任務一同由俄羅斯火箭發(fā)射升空?;鸺l(fā)射失利,而所有的飛船碎片都落回了地球。)

? ? ? ? ? ? ?
?
藝術插圖:中國第一輛火星漫游車“天問一號”著陸(圖片編輯:中國國家航天局)
本次發(fā)射任務將于2020年7月23日進行
?
“天問”意為“問天”,取自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年)的一首同名詩。相關文件指出,該發(fā)射任務將搭載長征五號火箭,預計在七月底或八月初從海南文昌發(fā)射中心升空。目前,據(jù)非官方消息所知,火箭將在7月23日左右發(fā)射。

? ? ? ? ? ? ?
該火箭將于2021年二月抵達火星軌道。與此同時,美國國家航天局的毅力號(NASA's Perseverance rover)和阿聯(lián)酋的希望號(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Hope orbiter)也在籌備最近的發(fā)射任務。與之不同的是,中國的火星漫游車著陸前會在軌道器上停留兩三個月。天問一號預定的火星著陸地點是和1976年的維京二號(Viking 2)著陸器降落地點相同的烏托邦平原(Utopia Planitia),這個平原是火星歷史上遭受的一次巨大撞擊而形成的超大盆地。根據(jù)之前關于天問一號火星著陸地的報道,這是研究人員在伊希地平原( Isidis Planitia)和埃律西昂火山(Elysium Mons)之間的區(qū)域選定的一個候選著陸點。

? ? ? ? ? ? ?
2020年7月17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征五號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中心順利發(fā)射。(圖片源自:中國航天局)
?
低海拔地區(qū)降落意味著航天器有更多的時間與大氣層摩擦進行減速,使之安全著陸。北緯20到30度之間也有充足的陽光為約530磅(240公斤)的巡視器提供動力。并且相對平坦的地表面也利于巡視器行走。論文指出,此次任務也受益于中國嫦娥探月計劃的工程遺產(chǎn)。

? ? ? ? ? ? ?
“天問一號”預計運行約90個火星日,又或稱朔日,其質(zhì)量幾乎是中國“玉兔2號”探測器的兩倍,后者目前在月球背面進行第20個月球日。論文稱,“天問一號”軌道飛行器將為巡視器提供中繼通信鏈路,同時還將進行為期一火星年的科學觀測。(一個朔日比一個地球日長約40分鐘,一個火星年是687個地球日。)

? ? ? ? ? ? ?
該探測器將在極地軌道上運行,用于繪制火星的地貌形態(tài)和地質(zhì)結構,同時還將使用火星軌道地下探測雷達儀調(diào)查火星的土壤特征和水冰分布。根據(jù)新報的相關報道,它還將測量火星的電離層以及電磁場和引力場。

? ? ? ? ? ? ?
探測器將使用其自帶的地下勘探雷達來調(diào)查火星地表土壤特征和水冰分布。 它還將分析火星表面物質(zhì)的組成以及火星的氣候和環(huán)境的特征。
?
文章的作者之一是“天問一號”的首席科學家萬維興。遺憾的是,萬維興在探測器即將發(fā)射升空的之前的五月去世了。《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月發(fā)表的一篇訃告稱,萬是世界領先的太空科學家,也是中國行星科學計劃的先驅(qū)。 他的名字叫“Weixing”,字面意思就是“衛(wèi)星”。

? ? ? ? ? ? ?
?
除了詳細介紹了萬在太空、科學和學術界的職業(yè)生涯外,他的訃告還讓人們更多元地了解到萬的其他興趣。訃聞作者永偉(音譯)回憶說,萬經(jīng)常熬夜看英超(English Premier League)或意大利甲級聯(lián)賽(Italian Serie A),有時會讓他無法順利參加第二天早上的學術會議。
?
?
作者:Andrew Jones?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nèi)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內(nèi)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zhuǎn)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