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物理摘要】9/21/2020

以下內容選自APS Physics Magazine (https://physics.aps.org/)

Kaon Decays Reevaluated | K介子衰變的重新評估
精度是先前計算兩倍的“K介子衰變中的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的嚴格計算,消除了理論與實驗之間存在的沖突。

隨著K介子的移動,其處于不平衡態(tài)。中性K介子的衰變與反粒子伴侶的衰變不同,這違反了所謂的電荷宇稱(CP)對稱性。人們認為,K介子中的CP破缺是在標準模型之外尋找新物理的好方向。但是,從標準模型計算出所期望的CP破缺非常困難。RBC和UKQCD粒子物理學合作已經研究了這個問題已有二十年了。他們最新的聯合計算[?1?],其統計精度是其2015年結果的兩倍,與實驗值一致,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工作來確定可能的新物理學。
R. Abbott?et al.?(RBC and UKQCD Collaborations), “Direct?CP?violation and the?ΔI=1∕2ΔI=1∕2?rule in?K→ππK→?????decay from the standard model,”?Phys. Rev. D?102, 054509 (2020). url:?https://journals.aps.org/prd/abstract/10.1103/PhysRevD.102.054509
閱讀原文: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3/s120

A Twist in Topological Wisdom | 一個新的拓撲概念
新的理論預測推翻了這樣一種假設,即材料的整體拓撲特性與表面的相同特性相關聯。

研究拓撲材料的研究人員普遍認為,材料的整體拓撲狀態(tài)決定了其表面。這種“體積-表面的對應關系”意味著他們只需要知道一個的狀態(tài)就可以知道另一個的狀態(tài)。來自中國南京大學的王凱(音)及其同事的新預測現在對該假設提出了質疑[?1?]。研究小組發(fā)現了兩類材料,其總體拓撲特性與多種可能的表面狀態(tài)相符,而不僅僅是一種。他們說,通過重新研究其他假定的“一對一”拓撲材料的預測,研究人員可以發(fā)現更多具有新穎奇特的“一對多”拓撲特性的系統。
K. Wang?et al., “Boundary criticality of?PTPT-invariant topology and second-order nodal-line semimetals,”?Phys. Rev. Lett.?125, 126403 (2020). url:?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5.126403
閱讀全文: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3/s122

Hints of Dark Bosons | 暗玻色子的線索
鐿(Yb)同位素的光譜中出現了預測為暗物質類型的信號。

暗物質研究人員激動不已,因為有跡象表明他們可能已經檢測到了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的最初信號。六月,XENON協作組織報告看到閃光與一種稱為暗玻色子的暗物質預期的閃光相匹配。現在,兩個研究小組報告了另一組尋找暗玻色子實驗的結果,其中一組的發(fā)現與這種粒子是一致的[?1,2?]。
I. Counts?et al., “Evidence for nonlinear isotope shift in?Yb+Yb+search for new boson,”?Phys. Rev. Lett.?125, 123002 (2020). url:?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5.123002
C. Solaro?et al., “Improved isotope-shift-based bounds on boson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 through measurements of the?2D3∕2?2D5∕22D3∕2?2D5∕2?interval in?Ca+Ca+,”?Phys. Rev. Lett.?125, 123003 (2020). url:?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5.123003
閱讀原文: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3/s115

Detecting Acoustic Blackbody Radiation |?檢測聲學的黑體輻射
納米機械諧振器檢測并分離來自遠處熱源的聲波。

當物體加熱時,它們不僅發(fā)光,而且還會散發(fā)聲能。這種“聲學黑體輻射”可能與其更著名的電磁熱輻射一樣普遍存在,但是通常比較隱蔽并且難以描述特征?,F在,一對研究人員已使用納米機械諧振器來檢測來自遠程源的黑體輻射[?1?]。他們說,他們的技術-“遠程紅外測溫的聲學模擬”-可以帶來從計量學到量子信息的應用領域的改進。
R. Singh and T. P. Purdy, “Detecting acoustic blackbody radiation with an optomechanical antenna,”?Phys. Rev. Lett.?125, 120603 (2020). url:?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5.120603
閱讀原文: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3/s118

安利時間
簡明易懂的量子通訊【合集】

超簡明現代量子力學【連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