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消逝的星星,閃爍的恒星,會令你想到什么?
銀河系中心一顆閃爍的陌生星體吸引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一名藝術家對一顆大質量恒星和一顆被碎片包裹的伴星的描繪,可以解釋一顆被稱為VVV-WIT-08物體的奇怪觀察現象。
(圖片來源:阿曼達·史密斯)

天文學家們直言不諱地說出觀測結果是如何困擾他們的,這總是個好跡象。這樣一個布滿疑云的目標天體,由一個名為“VISTA Variables in the Via Lactea”的工程(簡稱VVV)所發(fā)現,根據新的研究表示,它似乎是科學家已知同類物體中的第二個,這種物體似乎特別引人注目。這是一組科學家的結論,他們發(fā)現了一顆明亮恒星幾乎在他們眼前消失。

“偶爾我們會發(fā)現一些不屬于任何既定類別的變星,我們把它稱為‘這是什么?’或者‘WIT物體’,”合著者、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天文學家菲利普·盧卡斯在一份聲明中說?!拔覀冋娴牟恢肋@些會眨眼的巨物是怎么來的。在計劃和收集了這么多年的數據之后,看到VVV項目的這些發(fā)現令人興奮?!?/p>
這個天文學家團隊專注于觀測一個被稱為VVV-WIT-08的天體,因為它是在調查中發(fā)現的。這一奇怪的景象位于銀河系中心方向,距離地球超過2.5萬光年,研究人員不僅通過VVV項目,還通過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看到了它們。
經過測量的深入,科學家們現在懷疑這個物體是一顆大質量恒星,比太陽大100倍,它周期性地被一個被不透明圓盤包圍的較小的伴星擋住。
科學家們還不知道那個較小的物體到底是什么。

合著者、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天文學家謝爾蓋·科波索夫在一份聲明中說:“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剛剛觀察到一個黑暗、巨大、細長的物體從我們和這顆遙遠的恒星之間穿過,我們只能猜測它的起源。”

VVV-WIT-08的觀測標志著科學家們第二次看到這種特殊的模式;一顆被稱為御夫座-ε的大質量恒星的亮度每27年就會減半,因為觀察者和這顆恒星之間會有塵埃云經過。另一個例子是每69年變暗一次,研究VVV-WIT-08的研究人員迄今為止已經發(fā)現了另外兩個這樣的奇怪物體,他們把它們稱為“閃爍的巨星”。
這使得觀測的天體總數達到了5個,盡管科學家們預計還會有其他天體被探測到。
“當然還有更多的東西有待發(fā)現,但現在的挑戰(zhàn)是弄清楚隱藏的伴星是什么,以及它們是如何被圓盤包圍的,盡管它們的軌道離這顆巨星如此之遠,”英國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第一作者雷·史密斯在聲明中說。“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學到一些關于這類系統(tǒng)是如何進化的?!?/p>
相關知識
太陽是太陽系中心的恒星。它是一個圓得近乎完美的熱等離子體球,通過其核心的核聚變反應加熱到白熾,主要以可見光、紫外線和紅外輻射的形式輻射能量。它是地球上生命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御夫座-ε是御夫座北部的一個多星系統(tǒng)。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日食雙星系統(tǒng),由一個F0超巨星和一個伴星組成,它的伴星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暗盤,圍繞著一個未知物體運行,可能是一個由兩顆b型小恒星組成的雙星系統(tǒng)。到該系統(tǒng)的距離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但來自蓋亞宇宙飛船的數據顯示,它距離地球約1350±300光年。

御夫座-ε是御夫座北部的一個多恒星系統(tǒng)。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日食雙星系統(tǒng),由一個F0超巨星和一個伴星組成,它的伴星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暗盤,圍繞著一個未知物體運行,可能是一個由兩顆B類小恒星組成的雙星系統(tǒng)。到該系統(tǒng)的距離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但來自蓋亞宇宙飛船的數據顯示,它距離地球約1350±300光年。
BY:Meghan Bartels
FY:鯊魚辣椒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