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結特朗普推特賬戶,說明美國“糾錯能力強”

文/行走斯圖卡
當美國陷入政治混亂的時候,很多美國媒體卻將目光盯在中國身上,認為中國依舊在高速發(fā)展,并且想趁美國衰弱的時候取而代之,因此有人呼吁:美國應該繼續(xù)將遏制中國作為主要目標。在這個背景下,一份美國版“田中奏折”出爐了。
據(jù)媒體報道,肯塔基大學教授羅伯特·法利日前發(fā)表評論文章,反對以“遏制中國”為目的,將美軍撤離中東,投入到亞太地區(qū)。他認為,想要征服中國就必須先掌握中東,而第一步就是征服伊朗。
從報道內(nèi)容看,法利是反駁參議員喬?!せ衾麜r提出上訴觀點的,霍利是一個堅定的“對華鷹派”,他主張美軍撤出中東,將資源集中在亞太地區(qū),以遏制中國的崛起,并且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削弱中國的影響力。
法利則認為,霍利想要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與中國競爭,那么就不應該將中東排除在外,為此他還提出了理由:首先美國必須要展示自己的決心,因此就應該先征服伊朗。他認為美國容忍伊朗政權40年屹立不倒,激勵了其他國家反抗美國的決心,而征服伊朗可以給中國一個警告,并且讓盟友對美國更有信心;其次中東地區(qū)擁有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地緣沖突的存在給大國干預提供了機會,他認為“美軍一旦撤離,中國必然趁虛而入”,因此不能給中國這樣的機會。
這位大教授的建議,讓人想到了當年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描述了日本征服中國的計劃?,F(xiàn)在美國儼然是把征服中國、阻止中國崛起當做了眼前當務之急的工作,就算國內(nèi)問題再多、再嚴重也死盯著中國不放;對于美國而言,無論什么問題,只要扯上“遏制中國”就會顯得“正確且合理”,例如美軍前些日子將兩架B-52轟炸機派往中東意圖威懾伊朗,就有一些專家跳出來指責這是“浪費資源,削弱了與中國競爭的能力”。
不知道這位大教授有沒有聽過這么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大概不知道,美軍如今陷入這種窘迫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阿富汗、伊拉克兩場“無盡戰(zhàn)爭”的拖累,導致裝備保養(yǎng)、人員補充,與作戰(zhàn)需求出現(xiàn)了嚴重脫節(jié)。伊朗的軍事實力,不是伊拉克或者阿富汗能比的,尤其是他有相對完整的軍工體系,能夠獨立生產(chǎn)多款型號的導彈;美軍想要征服伊朗,付出的代價絕對要比伊拉克、阿富汗的戰(zhàn)爭高得多。如果美國拉著伊朗一頭扎進戰(zhàn)爭的深淵,沒準對中國來說又是一個“戰(zhàn)略機遇期”,而且肯定遠遠不止10年。
這位教授覺得中國抵抗美國的信心是伊朗賦予的,那只能說他不懂中國,誰都知道中國的信心,是70年前那場抗美援朝戰(zhàn)爭奠定的,也是現(xiàn)在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工業(yè)國的地位賦予的。
因此美國打不打伊朗其實跟中國沒太大的關系,想打盡管去打,中國不會攔著;這位教授的建議,更像是一種無病呻吟,但只要冠上“遏制中國”的名號,再餿的主意似乎也顯得很合理。這就體現(xiàn)了美國當下對中國陷入了一種歇斯底里的社會病態(tài)心理:美國病了,但是他們不會尋找自己的病因,反而在外界尋找一個標靶,將矛頭對準別人,從而掩蓋自己的病態(tài)。只是這樣能解決問題嗎?法利和霍利的爭吵,根源在于美國自身實力捉襟見肘,越來越撐不起全球霸權的野心。如果美國連伊朗都征服不了,談何征服中國;如果美國真的頭鐵去征服伊朗,那么就請美國回憶一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發(fā)生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