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月還有生產(chǎn)工業(yè)垃圾的……
別人給了個垃圾本,17/18年那時候的大概,說實在用著鬧心,雖然不懂,可也知道配置好不了,實在沒有啥生產(chǎn)力價值,遂讓我研究研究。
于是……

先看配置吧,農(nóng)企的E2……(⊙o⊙)…,這東西沒注意過,個人憑感覺認為就是對標牙膏廠的阿童木系,不過我對阿童木系了解的也不多,以前用過N330,在當時的主流配置面前,單純是辦公上網(wǎng),貌似也不顯得太渣渣,雖然主頻低,可也是雙核四線程,但指令集缺失,浮點能力極弱,那我也單機war3過,雖然偶有卡頓。再后來的J系和N系就完全不了解了,貌似J系還被定義為賽揚了,賽揚罪何以至此?。?/p>
會說農(nóng)企的E2,只聽說過E350那種集成在板子上的U,據(jù)評價——依托答辯,不過這東西也分時代進度,畢竟我現(xiàn)在用的4系i5在現(xiàn)在13系i3面前都是個弟中之弟。
會看內(nèi)存,D4的,看來這本不會太老,只有4G,估計是最小的單條。
硬盤只有一塊128的固態(tài),沒看到機械,這……還是有光驅(qū)
顯卡貌似有核顯還有個類似獨顯,但感覺半斤八兩的樣子,你不能指望一個指甲蓋大的低功耗U,它的核顯還能達到入門水平吧。

這里就比較上火了,15.5寸的屏幕,分辨率卻還是N多年前的1366,這說是十幾年前的屏都不為過,這么大尺寸,在現(xiàn)在這個動輒2k4k的時代,做這么低的分辨率,這得是多垃圾的面板……

拆開看,這個本現(xiàn)在被我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拆著方便,沒有獨立模塊,就是整個底殼蓋,拆了能看到的所有螺絲,就能直接撬下來,沒有那么多的明扣暗扣,榫卯銷釘,明螺絲暗螺絲。
可以看到,一條大熱管,兼顧U和顯卡(也許是橋?可橋沒這么大面積吧),或者用的以前的設(shè)計,橋里集成顯卡?
一條內(nèi)存插槽,空著,看到4G是集成的,蛤蛤……
無線網(wǎng)卡有意思,開槽有倆,應該是兼容不同接口的,應該不太老。
就一個sata硬盤位,就這樣還要給光驅(qū)留出一大片空地。

機身算是超薄的,內(nèi)部空間在上下層次上基本就沒啥發(fā)揮余地,就是一整片平鋪直敘。
電源口還是方口,電源也挺小,畢竟功率低。有U3一個U2一個,沒看到typeC。
總結(jié),毫無升級空間,也毫無可玩性,妥妥的時代的眼淚,精裝工業(yè)垃圾。
準備試試上模擬器系統(tǒng),看看最高能玩到什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