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對強迫思維的一種實踐性解釋與應對
預設,對強迫思維的一種實踐性解釋與應對
2023.3.18 星期六 8點35分
前注:筆者非心理學專業(yè),文章的內(nèi)容大多基于作者長期的實踐經(jīng)歷經(jīng)驗,萬務挑剔的看,避刻舟求劍。
為了開始行文,我們需要先對題目中的關鍵詞在本文中的含義做個解釋。首先是預設,在此前的《關于什么是學習,如何學習——我的學習觀》一文中,我提到過這樣一段話:“學習是一個解除枷鎖的過程。什么樣的枷鎖?譬如你看到一個東西,立馬就會得出一個結(jié)論。這個近乎自動完成這一過程的就是你的某種思維模式或者說預設,當你沒有意識到它的時候,你看到一個東西只能得出一個結(jié)論,而當你認識到這個預設的存在的時候,你就會慢慢的了解到,這個結(jié)論,只是一種預設罷了。于是這個世界便開闊起來了。認識到某種預設的存在,認識到輸出的多樣性,結(jié)論的多樣性,不同性,就是一個枷鎖的解開過程。”本文的預設同這段話的預設是同義的。
而強迫思維用比較直白的話來講,是不停的去思考某一件事,思慮到極其疲倦痛苦也無法停下。很像很多恐怖小說中那個穿上就會令主人不能自控地跳舞直到累死的紅舞鞋。
當我提完這兩點后,相信有人已經(jīng)get到我想說的東西了。我們的思維中存在很多預設,推動著人們得出某一結(jié)論。如果將上一句中的“得出某一結(jié)論”,換成“去做(思考)某一件事”,我們立刻能意識其中的關聯(lián)之處了。這也是本文要論述的最重要的點,死板的預設導致強迫思維。
每個人腦海中都有很多預設,這一思維的條件反射在很多時候可以幫助人節(jié)省心力,無須額外的思索消耗便能得出看法或做出行為。這在很多時候都行得通,有效的幫助做事。比如:在大街上看到一輛橫沖直撞的汽車,立刻會察覺到危險然后避開。
而在另外一些時候,人們會發(fā)現(xiàn)預設得到的結(jié)論,指引的行為并不那么良好,甚至是全然錯誤。比如:一個接受過不當?shù)睦砜平逃鴮⒗硇?、思考和質(zhì)疑視為解決一切的靈丹妙藥的人。他在大街上看到同樣橫沖直撞的汽車,在感受到危險后,不會本能的避開,而回留在原地質(zhì)疑這危險的感受,去思考那汽車與危險的關聯(lián)是否合理。倘若那汽車真的不受控的沖向了他,恐怕墳頭草都有三丈高了。對了,如果有人質(zhì)疑是否真的存在這樣的傻瓜,那么還請罵的溫柔些。因為這個人就是我。
在我的實踐中,一般可以把發(fā)現(xiàn)的令人不適的不爽的那些預設用一句具體的命題來代指。比如上面例子中那個令我在危險中表現(xiàn)得木訥遲鈍預設的命題指代:“理性,思考和質(zhì)疑是解決一切問題至高無上的良方”。這一預設不知從什么時候,以什么樣的方式深深地根植于我的思維甚至身體深處,推動著我在面對一切問題時都強迫性的陷入思維的推理,即便在思維推理并不好用無法解決問題的情境中。比如為什么要活著這樣的話題。這并不是一個可以通過思考解決的問題,“……對活著的意義這種問題的,最好的思考就是不思考”。說句題外話,我在《與朋友談》一、二中,對于這個問題,有比較具體的看法解釋。如果感興趣,可以看一看。此外,我早期寫過《仰泳鱸魚,初探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沖突》,這是關于強迫思維的另一個視角的看法,感興趣的話,同上。
另外一個給我?guī)砗艽罄_不適的預設指代為“迎難而上是必須做到的”。具體的行為表現(xiàn)為,我在很多時候會刻意追求困難,追求不理解,追求不能解決。我為了做到迎難而上,避開了一切簡單的東西,簡單的理解,為了追求難而追求難。但一個基礎事實是,尤其是在思維上,簡單直接的東西是一切的根基,所謂的困難,正是因為沒有找到簡單直接的門路,方法而導致的。此外,除卻追求困難,該命題還導致了我對簡單的條件反射式的反對與恐懼。所以,從實際上講,“迎難而上”這一預設命題從兩頭上極大地“幫助”我規(guī)避了達成理解,獲取感覺,解決問題的可能。
類似的不時宜的預設往往能給人帶來很大的麻煩,但或許我們也可以寬容些。一個著名的成語可以幫助理解我的意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們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都會在思維甚至身體上留下很多現(xiàn)在看來不時宜的令人不爽的預設。但即便是現(xiàn)在“最壞”的那些預設,在形成之初,恐怕也不是專門來惡心你的。我曾出現(xiàn)過大大小小的恐懼,比如對電話的,對紅光的,對數(shù)字的,對點的,對老師的……它們中的每一個都給我造成了極大的麻煩,令我感到無比的厭惡。但其實后來,我對每一項恐懼在記憶中回溯時,都能發(fā)現(xiàn)很明顯的相關傷痛記憶的留存。類似的,我認為思維預設其實也是傷痛的或成就的經(jīng)歷形成。只是,當環(huán)境改變,預設并沒有隨之更新改變,而變得不合時宜,乃至處處成為麻煩了。
那么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首先是意識到預設。意識到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當我們感覺到什么不對勁,什么在帶來痛苦時,首先要去感受這不對勁,這痛苦。去發(fā)現(xiàn)什么出現(xiàn)時會帶來類似的體驗。這對于生活中的一切痛苦都是適用的,周圍的環(huán)境,人物,事情,自然也包括思維,什么模樣的思維,什么念頭,甚至是最深處的預設等等等等。
其次是指代預設。當我們用具體的命題來描述或指代思維念頭預設時,我們同時能夠知道它只是一種選擇了。當我們知道某一個事物只是一種選擇時,就可以和對應的事物在思維上解綁了。在我過去的動態(tài)中曾寫過這樣一句話:“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個事情之重要不在于它對不對,而在于它是在你的背后替你決擇,還是在你的眼前成為選項”。就是對這一點描述。同時,認清楚那些干擾人的預設,也很有助于思緒自然回歸清明,利于思維行進。
然后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這就是全部。
當預設只是一個選項后,思維的主人就回到了他本來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