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魯迅日記》1912年5月至1913年8月 魯迅全集
《魯迅全集》 ━魯迅日記
目錄
·說明?
·1912年5月?
·1912年6月?
·1912年7月?
·1912年8月?
·1912年9月?
·1912年10月?
·1912年11月?
·1912年12月?
·1913年1月?
·1913年2月?
·1913年3月?
·1913年4月?
·1913年5月?
·1913年6月?
·1913年7月?
·1913年8月?
說明
本書收入作者自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至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八日所寫的日記。作者生前未發(fā)表過。一九五一年上海出版公司曾據(jù)手稿出版影印本,其中一九二二年部分因手稿失落付闕。一九五九年、一九七六年我社兩次出版排印本,并據(jù)許壽裳所錄存的片斷補(bǔ)入一九二二年部分。
此次根據(jù)手稿參照兩次排印本重新核校,并加必要的注釋。有關(guān)核校、注釋的說明,如下:
(一)手稿中的古體字,除必要保存者外,都已改為現(xiàn)行通用字。
(二)手稿中的筆誤,以下列方式訂正:誤字(包括顛倒),加[]號,排仿宋體;漏字〔〕,加號,排仿宋體;衍字,加{}號,不變字體;存疑,用[?]號;個別西文字母或日文假名有誤者則徑予訂正,不作標(biāo)示。
(三)人物、書刊的注釋總附于全部日記之末(第十五卷),其余注釋均排于每月日記之末。
(四)一九二二年日記,仍將許壽裳錄存的片斷列為附錄。
壬子日記(1912年)
◎ 五月
五日上午十一時舟抵天津。下午三時半車發(fā),途中彌望黃土,間有草木,無可觀覽。約七時抵北京,宿長發(fā)店。夜至山會邑館〔1〕訪許銘伯先生,得《越中先賢祠目》一冊。
六日上午移入山會邑館。坐騾車赴教育部〔2〕,即歸。予二弟信。夜臥未半小時即見蜰蟲〔3〕三四十,乃臥卓上以避之。
七日夜飲于廣和居〔4〕。長班為易床板,始得睡。
八日致二弟信凡三紙,恐或遺失,遂以快信去。下午得二弟信,二日發(fā)。夜飲于致美齋,國親作主。
九日夜小雨。微覺發(fā)熱,似冒寒也。
十日晨九時至下午四時半至教育部視事,枯坐終日,極無聊賴。國親移去。
十一日上午得二弟、信子、三弟信,五日發(fā)。午就胡梓方寓午餐。夕董恂士來,張協(xié)和亦至,食于廣和居。董君宿于邑館,以卓臥之。
十二日星期休息。晨協(xié)和來。午前何燮侯來,午后去。下午與季茀、詩荃、協(xié)和至琉璃廠〔5〕,歷觀古書肆,購傅氏《纂[籑]喜廬叢書》一部七本,五元八角。寄二弟信。
十三日午閱報(bào)載紹興于十日兵亂,十一猶未平。不測誠妄,愁絕,欲發(fā)電詢之,終不果行。夕與季茀訪燮和于海昌會館。
十四日晨以快信寄二弟,詢越事誠妄。
十五日上午得范愛農(nóng)信,九日自杭州發(fā)。
十六日下午蒯若木來。夕蔡國青來,飯后去。
十七日大雨。宣武門左近積水沒脛,行人極少,予與季市往返共一騾車。
十八日晴。下午吳一齋來。董恂士、張協(xié)和來,與季市俱至廣和居,蔡國親已先在,遂共飯。夜恂士宿季市處。
十九日與恂士、季市游萬生園〔6〕。又與季市同游陶然亭,其地有造象,刻梵文,寺僧云遼時物,不知誠否。苦望二弟信不得。夜得范愛農(nóng)信,十三自杭州發(fā)。
二十日晨得宋子佩信,十二自越發(fā)。上午得童鵬超信,十三自越發(fā),謬極。
二十一日上午顧石臣至部來訪,謝不見。晚散步宣武門外,以銅元十枚得二花卉冊,一梅,一夫渠,題云惲冰繪,恐假托也。
二十二日晚顧石臣來,糾纏不已,良久始去。
二十三日晨寄范愛農(nóng)、宋子佩信。下午得二弟信,十四日發(fā),云望日往申迎羽太兄弟。又得三弟信,云二弟婦于十六日下午七時二十分娩一男子,大小均極安好,可喜。其信十七日發(fā)。晚寄二弟信。
二十四日梅君光羲貽佛教會第一、二次報(bào)告各一冊。
二十五日下午至琉璃廠購《李太白集》一部四冊,二元;《觀無量壽佛經(jīng)》一冊,三角一分二;《中國名畫》第十五集一冊,一元五角。
二十六日星期休息。下午同季市、詩荃至觀者寺街青云閣〔7〕啜茗,又游琉璃廠書肆及西河沿勸工場〔8〕。
二十七日得二弟信,二十一日發(fā)。
二十八日晨寄二弟及其夫人信。晚谷青來。
二十九日無事。
卅日得津帖六十元?!?〕晚游琉璃廠,購《史略》一部兩冊,八角;《李龍眠白描九歌圖》一帖十二枚,六角四分;《羅兩峰鬼趣圖》一部兩冊,兩元五角六分。
卅一日下午寄二弟信。晚得二弟、三弟信,廿六日發(fā)。
夕谷清招飲于廣和居,季市亦在坐。
==注釋==
〔1〕山會邑館即紹興縣館,又名紹興會館。在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魯迅六日遷居于此,到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移入八道灣宅。
〔2〕教育部一九一二年三月,南京革命臨時政府與北洋軍閥首領(lǐng)袁世凱妥協(xié),遷都北京。教育部設(shè)于西單南大街舊學(xué)部原址。該部遷京后定于五月六日開始辦事。
〔3〕蜰蟲指臭蟲。
〔4〕廣和居與紹興縣館相近的一家飯館。
〔5〕琉璃廠《日記》又作留黎廠、留離廠、琉瓈廠、瑠璃廠,誤作璃琉廠。街市名。位于今和平門外,因舊有琉璃窯而得名。清代乾隆年間起逐漸發(fā)展成為書籍、古玩、碑帖、文具等店鋪集中地。
〔6〕萬生園即萬牲園,俗稱三貝子花園,在今北京動物園原址。光緒末年曾建為農(nóng)事試驗(yàn)場。
〔7〕青云閣前門外觀音寺街的一家商場。樓上有玉壺春茶座。
〔8〕勸工場又稱勸業(yè)場。前門外西河沿的一家國貨商場。其南門通廊房頭條。
〔9〕津帖六十元自一九一二年五月至同年七月,教育部部員每月一律發(fā)生活費(fèi)六十元。
◎ 六月
一日下午寄二弟、三弟信。晚同恂士、銘伯、季市飲于廣和居。
二日星期休息。午后銘伯、季市、詩荃同游萬生園。張協(xié)和、游觀慶來,不值。
三日夜腹痛。收二十七、八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
四日得范愛農(nóng)信,三十日杭州發(fā)。
五日下午寄二弟信。晚雨有雷,少頃霽。
六日下午雨。得二弟信,三十日發(fā)。夜補(bǔ)繪《於越三不朽圖》〔1〕闕葉三枚。
七日陰。得升叔信,二日九江發(fā)。收初一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得杜海生信。
八日晚訪楊莘士于吳興會館。國親來。收五月卅一日《民興報(bào)》一分。
九日晨商生契衡來。上午至青云閣理發(fā)。午后赴琉璃廠購《四印齋校刻詞三種》一部四冊,一元;善化童氏刻本《沈下賢集》一部二冊,二元五角;《畿輔叢書》本《李衛(wèi)公會昌一品集》一部六本,二元。得二弟信,三日杭州發(fā)。收初二、三《民興報(bào)》各一分。夜大雷雨。
十日晨寄二弟信。寄杜海生信。上午得三弟信,初四日發(fā)。收四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午后與齊君宗頤赴天津,寓其族人家,夕赴廣和樓考察新劇,則以天陰停演,遂至丹桂園觀舊劇。
十一日上午至日租界加藤洋行購領(lǐng)結(jié)一,六角五分;革履一,五元四角。午后赴天樂園觀舊劇。夜仍至廣和樓觀新劇,僅一出,曰《江北水災(zāi)記》,勇可嘉而識與技均不足。余皆舊劇,以童子為之,觀者僅一百卅余人。
十二日晚自天津返北京。微雨。得二弟及信子信,并六日發(fā)。收五日《民興報(bào)》一分。
十三日晚小雨。飲于廣和居,國親為主,同席者銘伯、季市及俞英崖。收六、七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有《童話研究》,起孟作也。
十四日晨寄三弟及二弟婦信。午后與梅君光羲、吳[胡]君玉搢赴天壇及先農(nóng)壇,審其地可作公園不。收八日《民興報(bào)》一分。
十五日午寄二弟信。下午得二弟及三弟信,并九日發(fā)。收九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十六日星期休息。上午赴青云閣購襪子、日傘、牙粉等共二元六角。又赴琉璃廠購《龔半千畫冊》一本,八角;陳仁子《文選補(bǔ)遺》、阮刻《列女傳》各一部,共六元。下午寄二弟及三弟信。晚協(xié)和、谷青來談。
十七日收十日、十一日《民興報(bào)》各一分。大熱。
十八日晨頭痛,與齊壽山閑話良久始愈。晚雷雨。
十九日舊端午節(jié)。收十二日《民興報(bào)》一分。夜銘伯、季市招我飲酒。
二十日收十三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二十一日下午四時至五時赴夏期講演會〔2〕演說《美術(shù)略論》,聽者約三十人,中途退去者五六人。收十四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收共和黨〔3〕事務(wù)所信。
二十二日得二弟信,十五日紹興發(fā)。又得升叔信,十六日九江發(fā)。收十五、十六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蔡總長元培于昨日辭職。收共和黨證及徽識。
二十三日星期休息。上午寄三弟信,內(nèi)附與二弟信一小函。下午董恂士來談,晚飲于廣和居,銘伯亦去,季市為主。收十七、十八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
二十四日無事。
二十五日雨,傍午霽。午后視察國子監(jiān)及學(xué)宮,見古銅器十事及石鼓,〔4〕文多剝落,其一曾剜以為臼。中國人之于古物,大率爾爾。
二十六日上午太學(xué)守者持來石鼓文拓本十枚,元潘迪《音訓(xùn)》二枚,是新拓者,我以銀一元兩角五分易之。下午得二弟信,二十一日杭州發(fā),內(nèi)附《童話研究》草稿四枚。收十九、二十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收全浙公會信,內(nèi)《全浙公會章程草案》四紙,發(fā)起者孫寶瑚、汪立元、王潛、李升培、王葵、王亮等,皆不相識,未知其人如何,擬置不報(bào)。
二十七日下午假《庚子日記》二冊讀之,文不雅馴,又多訛奪,皆記"拳匪"事,其舉止思想直無以異于斐、澳野人。齊君宗頤及其友某君云皆身歷,幾及于難,因?yàn)殛愂?,為之瞿然。某君不知其名氏,似是專門司司員也。收二十一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二十八日午后小雨,旋止。四時赴夏期講演會述《美術(shù)略論》,至五時已。收三弟信,二十二日發(fā)。收二十二日《民興報(bào)》一分。晚復(fù)雨,旋止。
二十九日晨寄二弟信。又寄三弟信。收本月津帖六十元。下午至直隸官書局購《雅雨堂叢書》一部二十冊,十五元;《京畿金石考》一部二冊,八角。得二弟婦信,附芳子信一紙,二十三日發(fā)。收二十三日《民興報(bào)》一分。夜飲少許酒。
三十日星期休息。上午謝西園來,云居香爐營頭條謝宅,商生契衡亦至,飯于廣和居,午后并去。收二十四日《民興報(bào)》一分。
==注釋==
〔1〕補(bǔ)繪《於越三不朽圖》補(bǔ)繪其中的明代越中先賢朱東武、胡幼恒、余岸修三象,并錄圖贊及跋。一九一三年七月十日在紹興又補(bǔ)繪過三葉,并囑周建人錄贊及跋一頁。
〔2〕夏期講演會教育部為普及社會教育舉辦。設(shè)有政治、哲學(xué)、佛教、經(jīng)濟(jì)、文化教育等科目,邀請中外學(xué)者講演,魯迅亦被聘講《美術(shù)略論》。本日起至七月十七日共講四次。講稿佚。
〔3〕共和黨一九一二年五月九日在上海成立,由統(tǒng)一黨、民社等六政團(tuán)聯(lián)合組成。黎元洪為理事長,張謇、章炳麟等為理事,湯化龍、范源濂、王家襄等為干事。設(shè)總部于北京。不久,章炳麟因?qū)硎逻x舉不滿,憤而退出。該黨當(dāng)時竭力擁袁,成立后便不擇手段地拉攏關(guān)系,并濫發(fā)黨證、黨徽,魯迅對此未予置理。
〔4〕視察國子監(jiān)及學(xué)宮國子監(jiān)又稱太學(xué),在北京安定門內(nèi)。學(xué)宮即孔廟,與國子監(jiān)毗鄰,廟中藏有周代祭器及石鼓。當(dāng)時教育部擬在國子監(jiān)設(shè)歷史博物館,故魯迅前往視察。
◎ 七月
一日部改上午七時半至十一時半為理事時間。得二弟信,六月二十六日杭州發(fā)。收六月二十五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二日蔡總長第二次辭職。收協(xié)和還金五元。收二十六日《民興報(bào)》一分。
三日下午與季市浴于觀音寺街之升平園,甚適。至琉璃廠購明袁氏本《世說新語》一部四冊,二元八角,尚不十分刓弊,惜紙劣耳。又《草堂詩余》一冊,二角,似是《詞學(xué)叢書》殘本也。
四日上午寄二弟信。午得陳子英信,二十七日紹興發(fā)。又得三弟信并《近世地理》一冊,二十八日紹興發(fā)。收廿七、廿八日《民興報(bào)》各一分。
五日大雨。下午四時赴講演會,講員均乞假,聽者亦無一人,遂返。寄三弟信,內(nèi)附與二弟婦及芳子信一小函。得二弟信,三十日發(fā)。夜又大雷雨。
六日雨。晨寄二弟信。午得三弟信,二十九日發(fā)。收二十九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晚與季市同飲于廣和居。
七日星期休息。晨得劉楫先信,初一日上虞發(fā)。午得二弟信,初一日發(fā)。收六月卅、七月一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午后協(xié)和、谷青來。夜雨。
八日雨。上午得上海通俗教育會〔1〕信并《通俗教育研究錄》一冊。
九日晴。下午收二日、三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臨時教育會議〔2〕開始。夜小雨。
十日晴,熱。上午九時至十時詣夏期講習(xí)會述《美術(shù)略論》,聽者約二十余人。午前赴東交民巷日本郵局寄東京羽太家信并日銀十圓。下午與季市訪蔡孑民于其寓,不值。夜小雨。
十一日寄三弟信,內(nèi)附與二弟信一小函,又與二弟婦箋一枚。收小包一,內(nèi)P.Gauguin:《NoaNoa》、W.Wundt:《Einfuhrung in die Psychologie》各一冊,六月二十七日紹興發(fā)。夜讀皋庚所著書,以為甚美;此外典籍之涉及印象宗者,亦渴欲見之。夜收初四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夜大雨。
十二日晴。下午得二弟信,五日發(fā)。又得三弟信,六日發(fā)。晚收五日、六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夜雨。聞臨時教育會議竟刪美育。此種豚犬,可憐可憐!
十三日雨。無事。
十四日晴。星期休息。晨寄二弟及三弟信。上午張協(xié)和、楊莘士來。收初七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下午偕銘伯、季市飲于廣和居,甚醉。夜又收初八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十五日上午至教育會傍聽少頃。下午部員為蔡總長開會送別,不赴。收初九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十六日晨收本月分津帖六十元。收初十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夜雨。
十七日雨。教育部次長范源濂代理總長。上午九時至十時在夏期講會述《美術(shù)略論》,初止一人,終乃得十人,是日講畢。傍午晴。下午謝西園來談,假去十圓。晚飲于季市之室。
十八日上午收十一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下午大熱,動雷。
十九日晨得二弟信,十二日紹興發(fā),云范愛農(nóng)以十日水死。悲夫悲夫,君子無終,越之不幸也,于是何幾仲輩為群大蠹。午收十二、十三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下午與季市訪蔡孑民不遇,遂至董恂士家,與錢稻孫談至晚才返。
二十日上午寄二弟信。又寄陳子英信。收十四日《民興報(bào)》一分。下午赴青云閣購日用什物,又至瑠〔琉〕璃廠購《黃子久秋山無盡圖卷》一冊,五角;《夢窗詞》一冊,四角;《老學(xué)庵筆記》二冊,八角。晚?xiàng)钶肥?、錢稻孫來,遂同飲于廣和居,季市亦往。夜大雨。
二十一日陰。星期休息。上午雨。胡孟樂來。杜海生來。下午大雨。蔡谷青來。晚得二弟及三弟信,十五日發(fā)。又收十五日《民興報(bào)》一分。
二十二日大雨,遂不赴部。晚飲于陳公猛家,為蔡孑民餞別也,此外為蔡谷青、俞英厓、王叔眉、季市及余,肴膳皆素。夜作均言三章,哀范君也,錄存于此:風(fēng)雨飄搖日,余懷范愛農(nóng)。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
世味秋荼苦,人間直道窮。奈何三月別,竟?fàn)柺Щ?/p>
海草國門碧,多年老異鄉(xiāng)。狐貍方去穴,桃偶已登場。
故里寒云惡,炎天凜夜長。獨(dú)沈清泠水,能否滌愁腸?
把酒論當(dāng)世,先生小酒人。大圜猶茗艼,微醉自沈淪。
此別成終古,從茲絕緒言。故人云散盡,我亦等輕塵!
二十三日雨。天氣頗寒。上午收十七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下午杜海生來。俞英里以吳鎮(zhèn)及王鐸畫山水見視。
二十四日陰。上午得羽太家信,十七日東京發(fā)。收夏期講演會車馬費(fèi)十元。收十六、十八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午后微雨。
二十五日陰。下午寄二弟信,內(nèi)附與三弟箋一枚。錢稻孫來。
二十六日晴。聞教育部總長為范源廉。下午謝西園來。得二弟信,二十日發(fā)。收二十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俞英厓、王叔眉兩君來。
二十七日上午寄二弟信。午得二弟及三弟信,二十一日發(fā)。收二十一日《民興報(bào)》一分。晚與季市赴谷青寓,燮和亦在,少頃大雨,飯后歸,道上積潦二寸許,而月已在天。
二十八日星期休息。晨稻孫來,午飯于廣和居,季茀、莘士在坐。飯后赴吳興館,夜又飯于便宜坊。收十九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雨。
二十九日陰。無事。夜雨。聞董恂士為教育部次長。
三十日晴。午后收二十二及二十三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下午赴中國通俗教育研究會,傍晚乃散。此會即在教育部假地設(shè)之,雖稱中國,實(shí)乃吳人所為,那有好事!晚恂士來,飯于季市之室。
三十一日晴,午后雨。本部開談話會,總、次長演說。下午收二十四、二十五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傍晚晴。
==注釋==
〔1〕上海通俗教育會應(yīng)作中國通俗教育研究會。由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部分官員和社會名流發(fā)起的半官方教育團(tuán)體。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成立于南京。理事有黃炎培、伍博純等。臨時政府北遷后,其事務(wù)所由南京移上海,另在北京教育部設(shè)總會機(jī)關(guān)的"通信處",由伍博純等主持。七月中旬后,臨時教育會議在京召開時,該會曾乘機(jī)大量發(fā)展會員。
〔2〕臨時教育會議教育部為改變清朝學(xué)制而召集各地代表舉行的一次諮詢性會議。會議于一九一二年七月十日至八月十日在教育部禮堂舉行。會前(八月九日)曾舉行茶話會,由蔡元培介紹臨時教育會議的性質(zhì)。
◎ 八月
一日午后稻孫來,在季茀之室,遂同往琉離廠,購《埤雅》一部四本,二元,似明刻也。晚飲于廣和居,頗醉。
二日午前得二弟信,二十七日發(fā),有哀范愛農(nóng)詩,云:天下無獨(dú)行,舉世成委靡。皓皓范夫子,生此叔季時。傲骨遭俗嫉,屢被螻蟻欺。侘傺盡一世,畢生清水湄。今聞此人死,令我心傷悲。擾擾使君輩,長生亦爾為!收廿七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午后寄二弟信。錄汪文臺輯本《謝沈后漢書》〔1〕一卷畢。又收廿六日《民興報(bào)》一分。晚?xiàng)钶肥空酗嬘趶V和居,同席者章演群、錢稻孫、許季黻。夜風(fēng),微雨。
三日雨,上午晴。無事。
四日晴。星期休息。上午收廿八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午后錢稻孫、杜海生來。晚蒯若木來。
五日上午馮漢叔至部見訪。午收二十九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下午赴部聽教育會議員說各地教育狀況,而到者止浙江二人。晚雨,有風(fēng)。
六日雨。伍博純來勸入通俗教育研究會甚力,卻之不得,遂允之。收卅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七日晴。上午馮漢叔至部見訪。午歸寓途中車仆墮地,左手右膝微傷。見北京報(bào)載初五日電云,紹興分〔2〕府衛(wèi)兵毀越鐸報(bào)館。收七月卅一日、八月一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晚得二弟所寄小包,內(nèi)復(fù)氏《美術(shù)與國民教育》一冊,福氏《美術(shù)論》一冊,均德文,一日付郵。
八日上午得二弟信,二日發(fā)。下午寄二弟信。錢稻孫來。
九日晨得謝西園信并還銀十圓。午后張燮和來,同季市飲酒少許。夜雨。
十日陰,午后雨。晚小飲于季市之室。
十一日雨。星期休息。午后杜海生來。下午楊莘士、錢稻孫來。晚收二弟所寄德文思氏《近世造形美術(shù)》一冊,初五日付郵。
十二日晴。數(shù)日前患咳,疑是氣管病,上午就池田醫(yī)院診之,云無妨,惟神經(jīng)衰弱所當(dāng)理耳。與水藥、粉藥各二日分,價一元二角,又初診費(fèi)二元。下午得二弟及三弟信,初六日發(fā)。半夜后鄰客以閩音高談,狺狺如犬相嚙,不得安睡。
十三日陰。上午寄二弟及三弟信。
十四日晴。上午至池田醫(yī)院就診。午后同季市至廊房頭條勸工場飲茗,余又理發(fā)。復(fù)至土地祠神州國光社〔3〕購《南雷余集》一冊,《天游閣集》一冊,共一元二角。夜飲于季市之室,食蒲陶、鰒魚、杏仁。得二弟所寄小包二,內(nèi)《域外小說集》第一、第二各五冊,初八日付郵,余初二函索,將以貽人者也。
十五日以《或外小說》貽董恂士、錢稻孫。午后張協(xié)和來。晚寫汪文臺輯本《謝承后漢書》八卷畢。閱趙蕤《長短經(jīng)》,內(nèi)引虞世南史論,錄之。
十六日陰。自本日起以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半為辦公時間,此為部令破舊定規(guī)則者也。午大雨,下午晴。得二弟所寄V.van Gogh:《Briefe》一冊,十日付郵。夜飲于季市之室。
十七日晴。上午往池田醫(yī)院就診,云已校可,且戒勿飲酒。假得《續(xù)談助》二冊閱之。
十八日星期休息。午得二弟信,十二日發(fā)。下午寄二弟信。
十九日下午謝西園來,未遇,見其留刺。舊歷七夕,晚銘伯治酒招飲。
二十日上午同司長并本部同事四人往圖書館〔4〕閱敦煌石室所得唐人寫經(jīng),又見宋、元刻本不少。閱畢偕齊壽山游十剎海,飯于集賢樓,下午四時始回寓。
二十一日午后蔡國青來。得馮漢叔名刺,知上午來訪。
二十二日晨見教育部任命名氏,余為僉事〔5〕。上午寄蔡國青信。晚錢稻孫來,同季市飲于廣和居,每人均出資一元。歸時見月色甚美,騾游于街。
二十三日得二弟信,十六日發(fā)。晚錢稻孫來,因同至琉璃〔廠〕購紙,又至神州國光社購《古學(xué)匯刊》第一編一部兩冊,價一元五分。夜胃痛。
二十四日上午寄二弟信。午后赴錢稻孫寓。
二十五日星期休息。上午許詩荃、商契衡來。午后錢稻孫來,同往琉璃廠,又赴十剎海飲茗,旁晚歸寓。
二十六日陰,雷,午后雨一陳即霽。晚寄二弟信。
二十七日晴。下午往錢稻孫寓,又同至余寓,即去。晚協(xié)和來。夜半風(fēng)雨,大雷。
二十八日晴。與稻孫、季市同擬國徽告成〔6〕,以交范總長,一為十二章,一為旗鑒,并簡章二,共四圖。下午得二弟信,內(nèi)附二弟婦及三弟信,二十二日發(fā)。收二十一及二十二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蓋停版以后至是始復(fù)出,余及啟孟之哀范愛農(nóng)詩皆在焉。晚稻孫來,大飲于季市之室。
二十九日上午致伍博純信。下午收二十三日《民興報(bào)》一分。晚稻孫、協(xié)和來。
三十日陰。下午收本月俸百二十五元,半俸也。夜半雨。
三十一日晴。上午寄二弟及二弟婦并三弟信。下午收廿五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晚董恂士招飲于致美齋,同席者湯哲存、夏穗卿、何燮侯、張協(xié)和、錢稻孫、許季黻。
==注釋==
〔1〕錄汪文臺輯本《后漢書》。清代汪文臺輯有《七家后漢書》二十一卷,其中包括三國謝承《后漢書》八卷、晉代謝沈《后漢書》一卷。本日魯迅錄《謝沈書》畢,八月十五日寫《謝承書》畢。
〔2〕毀越鐸報(bào)館一九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紹興軍政分府撤銷,遣散衛(wèi)隊(duì)。次日,解散后的衛(wèi)隊(duì)士兵以《越鐸日報(bào)》記載失實(shí)為由,將該報(bào)館搗毀。
〔3〕神州國光社一九○八年鄧實(shí)創(chuàng)辦于上海,北京設(shè)分社。原印行碑帖、古籍及美術(shù)書刊,一九二九年陳銘樞接辦后進(jìn)行改組,由王禮錫任總編輯,出版社會科學(xué)及新文藝書籍。一九三○年,魯迅曾為其編輯《現(xiàn)代文藝叢書》。
〔4〕指京師圖書館。創(chuàng)始于一九○九年(宣統(tǒng)元年),館址在什剎海附近廣化寺內(nèi)。一九一二年四月由教育部接管,五月任江翰(叔海)為館長,八月二十七日開館。魯迅為籌建該館做過很多工作,也曾利用它的藏書寫作《中國小說史略》等書。
〔5〕指任命魯迅為教育部僉事。臨時大總統(tǒng)八月二十一日任命周樹人等三十二人為教育部僉事。八月二十六日魯迅又被委兼任負(fù)責(zé)文化、藝術(shù)等方面工作的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按當(dāng)時官制,"參事"、"僉事"都由總長推薦,總統(tǒng)任免。
〔6〕擬國徽告成當(dāng)時總統(tǒng)府著魯迅、許壽裳和錢稻孫同擬國徽。錢稻孫繪圖,魯迅撰說明。說明并圖案以《致國務(wù)院國徽擬圖說明書》為題刊于《教育部編纂處月刊》第一卷第一冊(一九一三年二月)。
◎ 九月
一日星期休息。晨得二弟信,二十六日發(fā)。收二十六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上午與季市就稻孫寓坐少頃,同至什剎海,已寥落無行人,蓋已過陰歷七月望矣。午飯于四牌樓之同和居,甚不可口。下午至青云閣購什物二三種,又赴琉離廠有正書局購《中國名畫》第一至第十集共十冊,計(jì)銀十二圓,佐以一木匣,不計(jì)值也。
二日雨。無事。夜書致東京信兩通,翻畫冊一過,甚適。
三日陰。上午至交民巷日本郵局寄羽太氏信并銀二十圓,又寄相摸屋信并銀三十圓,季市附寄銀十圓。下午晴。收二十七、八日《民興報(bào)》各一分。以一小包寄家,內(nèi)摩菰二十兩,刺夾六具,狗皮膏六枚。
四日上午以一小包寄家,內(nèi)桃、杏、頻果脯及蜜棗四種。晚稻孫來,遂同飲于廣和居,銘伯、季市亦去。夜寄二弟及三弟信,而函后題初五日發(fā)。
五日上午同司長及數(shù)同事赴國子監(jiān),歷覽一過后受午飯,飯后偕稻孫步至什剎海飲茗,又步至楊家園子買蒲陶,即在棚下啖之,迨回邑館已五時三十分。收廿九及三十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夜吳君秉成來。
六日陰。上午赴本部職員會,僅有范總長演說,其詞甚怪。午后赴大學(xué)專門課程討論會〔2〕,議美術(shù)學(xué)校課程。下午稻孫來,晚飲于季黻之室。收卅一日《民興報(bào)》一分。
七日雨。下午赴錢稻孫寓。晚見李夢周于季市處。
八日陰。星期休息。上午同季市往留黎廠,在直隸官書局購《式訓(xùn)堂叢書》初二集一部三十二冊,價六元五角。會微雨,遂歸。收九月一日《民興報(bào)》一分。午后晴。翻《式訓(xùn)堂叢書》,此書為會稽章氏所刻,而其版今歸吳人朱記榮,此本即朱所重印,且取數(shù)種入其《槐廬叢書》,近復(fù)移易次第,稱《校經(jīng)山房叢書》,而章氏之名以沒。記榮本書估,其厄古籍,正猶張?jiān)獫?jì)之于新籍也。讀《拜經(jīng)樓題跋》,知所藏《秋思草堂集》即近時印行之《莊氏史案》,蓋吳氏藏書有入商務(wù)印書館〔3〕者矣。下午雨一陳即霽。晚稻孫招飲于便宜坊,坐中有季市與汪曙霞及其兄。
九日晴,下午風(fēng)。得二弟信,二日發(fā)。收二日、三日《民興報(bào)》各一分。
十日晨寄二弟信。下午得二弟信,四日發(fā)。收四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十一日下午收八月廿四日《民興報(bào)》一分。晚胡孟樂招飲于南味齋,蓋舉子之慶也,同席共九人,張、童、陶均不知其字,俞伯英、許季茀、陳公猛、楊莘士及我。
十二日下午與同事雜談清末瑣事。晚收初五日《民興月報(bào)》一分。制被一枚,銀五元。
十三日陰。晨寄二弟信。下午小雨。收六日、七日《民興報(bào)》各一分。晚稻孫來,并招季市飲于廣和居。風(fēng)頗大。
十四日晴。午收本月半俸百二十五元。浣舊被,工三百。
十五日星期休息。上午往青云閣購日用什物共三元。又至留黎廠購《開元占經(jīng)》一部二十四冊,三元;《蔣南沙畫冊》一冊,一元二角。得二弟信,附二弟婦及三弟箋,八日發(fā)。收八日《民興報(bào)》一分。
十六日上午得羽太家信,九日東京發(fā)。收九日《民興報(bào)》一分。微不適,似是傷風(fēng)。
十七日上午寄二弟信,附與二弟婦并三弟信。收十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十八日上午寄羽太家信,附與福子箋一枚。上午得相摸屋書店葉書〔4〕。下午得二弟并三弟信,十二日發(fā)。收十一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晚寄二弟信。夜鄰室有閩客大嘩。
十九日晚稻孫至,與銘伯、季市同飲于廣和居。收十二日《民興報(bào)》一分。
二十日陰,下午雨。收二弟所寄《綏山畫傳》一冊,十四日付郵。收十三、十四日《民興報(bào)》各一分。夜雨不已。鄰室又來閩客,至夜半猶大嗥如野犬,出而叱之,少戢。
二十一日晴,風(fēng)。晨寄二弟信。季市搜清殿試策,得先祖父卷,見歸。晚壽洙鄰、錢稻孫來。
二十二日晴,風(fēng)。星期休息。上午收十五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下午自《全唐詩》錄出虞〔世〕南詩一卷。
二十三日下午收十七、十八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
二十四日午后同稻孫至留黎廠購《述學(xué)》二冊,八角;《拜經(jīng)樓叢書》七種八冊,三元。得二弟信,十六日發(fā)。收十六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又拾九日者又一分。晚袁文藪來。蔣抑卮來。
二十五日陰歷中秋也。下午錢稻孫來。收二十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晚銘伯、季市招飲,談至十時返室,見圓月寒光皎然,如故鄉(xiāng)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餅祀之不。
二十六日陰。晨寄二弟信。下午收廿一日《民興報(bào)》一分。晚張協(xié)和來。七時三十分觀月食約十分之一,人家多擊銅盤以救之,此為南方所無,似較北人稍慧,然實(shí)非是,南人愛情漓盡,即月真為天狗所食,亦更不欲拯之,非妄信已滌盡也。
二十七日晴。下午收二十二日《民興報(bào)》一分。得二弟所寄小包,內(nèi)全家寫真一枚,又二弟婦抱豐丸寫真一枚,我之舊寫真三枚,襪子兩雙,德文《植物采集法》一冊,十四日付郵。晚飲于勸業(yè)場上之小有天,董恂士、錢稻孫、許季黻在坐,肴皆閩式,不甚適口,有所謂紅糟者亦不美也。
二十八日下午風(fēng)。得二弟信,二十三日發(fā)。晚錢稻孫來。宋汲仁來,宋名守榮,吳興人,似是本部錄事也。
二十九日星期休息。上午張協(xié)和來即去。寄二弟及二弟婦信。下午錢稻孫來,又同游勸工陳列所一周,即就所中澄樂園飲茗而歸。蔣抑卮來。收二十四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三十日上午致江叔海信,又致蔣抑卮信,為之介紹閱圖書館所藏秘笈也。收二十五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晚得宋紫佩信,廿五日發(fā)。
==注釋==
〔1〕相摸屋即相摸屋書店,日本人小澤民三郎設(shè)在東京的一家舊書店。魯迅留日時常往購書,回國后也經(jīng)常向該店郵購。
〔2〕大學(xué)專門課程討論會民國初年,學(xué)堂課程設(shè)置多沿襲清朝。為求改革,教育部特邀教育專家討論課程改進(jìn)辦法。魯迅作為部內(nèi)專家應(yīng)邀出席。
〔3〕商務(wù)印書館一**七年創(chuàng)辦于上海,在國內(nèi)各大中城市設(shè)有公館多處。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戰(zhàn)爭中,它在上海的大部分機(jī)構(gòu)被日軍炸毀。后部分恢復(fù)。魯迅在北京、廈門、廣州、上海時都常往該館購書。也曾在該館主辦的刊物上發(fā)表著譯或在該館印行單行本。
〔4〕葉書日語:明信片。
◎ 十月
一日晨寄二弟信。又寄宋子佩信。前與稻孫往留黎廠,見小字本《藝文類聚》一部,稻孫爭購去,今忽愿歸我,因還原價九圓受之。此書雖刻版不佳,又多訛奪,然有何義門印,又是明板,亦尚可臧也。下午寄相摸屋書店信。得二弟及三弟信,廿六日發(fā)。
二日晚稻孫來,又同銘伯、季市飲于廣和居。
三日無事。
四日風(fēng)挾沙而曇,日光作桂黃色。下午錢稻孫來。季天復(fù)來,季字自求,起孟同學(xué)也。
五日雨,冷,午后雨止而風(fēng),益冷。
六日晴,風(fēng)。星期休息。上午錢稻孫來,又同季市至騾馬市小骨董店,見舊書數(shù)架,是徐樹銘故物而其子所鬻者,予購得《經(jīng)典釋文考證》一部,價止二元,惜已著水。又見蔡孑民呈徐〔1〕白摺,楷書,稱受業(yè),其面有評語云:牛鬼蛇神,蟲書鳥篆。為季市以二角銀易去。人事之遷變,不亦異哉!午后訪季自求、壽洙鄰。下午往留黎廠購箋紙并訂印名刺,又購《敦煌石室真跡錄》一部,銀一兩。晚寄二弟、二弟婦及三弟信。得二弟信,內(nèi)有《童話研究》改定稿半篇,十月一日發(fā)。
七日無事。以《或外小說集》兩冊贈戴螺舲,托張協(xié)和持去。晚鄰閩又嗥。
八日捐北通州兵禍〔2〕救濟(jì)金一元。
九日午后風(fēng)。無事。
十日國慶日休息。上午同許銘伯、季市、詩荃、詩苓至留黎廠觀共和紀(jì)念會〔3〕,但有數(shù)彩坊,而人多如蟻?zhàn)?,不可久駐,遂出。予取名刺,并以二元購《前后漢紀(jì)》一部而歸。晚飲于廣和居,同席五人,如往留黎廠者。今日特冷。鈔補(bǔ)《經(jīng)典釋文》兩葉。
十一日微雨即晴。晨得二弟信并《童話研究》半篇,五日發(fā)。上午寄二弟信。
十二日晴。下午寄二弟信。晚得二弟所寄小包二,內(nèi)《古小說拘沈》〔4〕草稿、越人所著書草稿〔5〕等十冊,《支那繪畫小史》一冊,七日付郵。又得二弟信,附安兌然卮言二篇,七日發(fā)。鈔補(bǔ)《史略》一葉。夜腹忽大痛良久,殊不知其何故。
十三日陰。星期休息。腹仍微痛。終日訂書,計(jì)成《史略》二冊,《經(jīng)典釋文》六冊。
十四日雨。晚丁《經(jīng)典釋文》四冊,全部成。夜大風(fēng)。
十五日晴,風(fēng)。上午寄二弟小包兩個:甲,《拜經(jīng)樓叢書》八冊,《草堂詩余》一冊。乙,《齊物論釋》、《夢窗詞》、《南雷余集》、《天游閣詩集》、《實(shí)齋信摭》各一冊,《實(shí)齋札記》二冊。午后收本月半俸百二十五元。得二弟及三弟信,十日發(fā)。訪游觀慶于龍泉寺,不值。晚壽洙鄰來,并招飲于廣和居。
十六日晴。晚補(bǔ)寫《北堂書鈔》一葉。
十七日晨張協(xié)和代我購得狐腿裘料一襲,價卅元,自持來。上午寄二弟及三弟信。下午至勸工場理發(fā)。晚季自求來談,以《或處小說集》第一、二冊贈之。
十八日陰。上午得相摸屋書店郵片,十二日發(fā)。
十九日晴。梅擷云贈《佛學(xué)叢報(bào)》第一號一冊。晚許銘伯招飲于杏花春,同坐者有陳姓上虞人,忘其字,及俞月湖、胡孟樂、張協(xié)和、許季市。
二十日風(fēng)。星期休息。上午往留黎廠購《汗簡箋正》一部,三元;《北夢瑣言》一部,四角;《讀畫錄、印人傳》合刻一部,一元。午后曇。晚得二弟信,附《希臘擬曲》二篇,十五日發(fā)。
二十一日曇。上午得阮立夫信,十六日九江發(fā)。下午微雪。晚書估持舊書來售,不成。
二十二日曇。上午寄二弟信并銀五十元。下午微雪。晚同許銘伯、季市、詩苓飲于廣和居。
二十三日晴。無事。
二十四日雨。晚得二弟信,十九日發(fā)。收十九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捐貧兒院〔6〕銀一圓。
二十五晴。上午代季市寄相摸屋信。戴螺舲見惲冰畫,定為偽作。晚收二十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
二十六日陰。上午寄二弟信。下午同季市、協(xié)和至小市〔7〕,擬買皮衣不得,復(fù)赴大柵闌,亦不成,遂至青云閣飲茗,遇范亦陳,予購布三元。又至留黎廠購《鄭板橋道情墨跡》一冊,三角;《舒鐵云手札》一冊,四角;《中國名畫》第十六集一冊,一元五角。歸寓已晚。收二十一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夜修釘《述學(xué)》兩冊,至一時方畢。
二十七晴。星期休息。午后張協(xié)和來。下午錢稻孫來。本館祀先賢,到者才十余人,祀畢食茶果。夜微風(fēng),已而稍大,窗前棗葉蔌蔌亂落如雨。
二十八風(fēng),曇,午后晴。收廿三日《民興報(bào)》一分。
二十九日晴。上午得俞乾三函,二十三日上虞發(fā)。晚收二十四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蔡國親來。
三十日陰,午后雨。得沈商耆信,二十五日上海發(fā)。得天覺報(bào)社信,二十四日紹興發(fā),內(nèi)出版露布一枚,征文廣告一枚,宋子佩列名。夜風(fēng),見月。
三十一日晴。上午得二弟并三弟信,二十五日發(fā)。收二十五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下午收二十六日《民興報(bào)》一分。
==注釋==
〔1〕徐徐樹銘,字壽蘅,湖南長沙人。清道光進(jìn)士。曾任浙江鄉(xiāng)試考官、會試總裁。
〔2〕北通州兵禍本年八月二十四日晚,皖系軍閥姜桂題駐通州部隊(duì)騷亂,一夜之間,通州商民受災(zāi)者不下數(shù)千戶,數(shù)萬災(zāi)民困苦流離。
〔3〕共和紀(jì)念會指中華民國首屆共和紀(jì)念會,在北京琉璃廠廠甸舉行,到會群眾約十萬人。宋教仁擔(dān)任大會主席。會場內(nèi)設(shè)陳列館、運(yùn)動場、演劇場等。
〔4〕《古小說拘沈》即《古小說鉤沉》。魯迅從少年時期積累此書材料,自日本回國后繼續(xù)輯校。此時他囑周作人得存于紹興的草稿寄來,以后又不斷進(jìn)行增訂修改。
〔5〕越人所著書草稿魯迅早年輯錄的越人著書逸文抄本,是他后來編輯《會稽郡故書雜集》的底本。
〔6〕貧兒院全稱北京貧兒院?!度沼洝酚肿鞴聝涸骸?chuàng)辦于一九一一年七月。蔡元培是該院贊助人及名譽(yù)董事。本年八月該院為興建房舍募集捐款,此后魯迅曾多次認(rèn)捐。
〔7〕小市原稱曉市,魯迅常去的小市在宣武門一帶。
◎ 十一月
一日晴。上午寄二弟及三弟信,附銀圓及狀面擬稿各一枚。
二日上午得袁總統(tǒng)委任狀〔1〕。下午赴留黎廠購《秋波小影冊子》一冊,四角;《眉庵集》二冊,八角;《濟(jì)南田氏叢書》二十八冊,四元;《說文釋例》十冊,三元;《郘亭詩鈔》并《遺詩》二冊,一元。又購粗本《雅雨堂叢書》一部二十八冊,四元。晚錢稻孫來。收二十七、二十八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
三日星期休息。午后往青云閣買拭牙粉一盒。收二十九日《民興日報(bào)》一分。下午至晚均補(bǔ)寫《雅雨堂叢書》闕葉,凡得六枚,至十一時方止。夜風(fēng)。收《平報(bào)》一分,是送閱者。
四日晴,風(fēng)。晚?xiàng)钶肥拷榻B衣工吳姓者來,付裘令制,并先與銀一元。得二弟信,三十日發(fā)。收本日《平報(bào)》一分。
五日晴,大風(fēng),冷甚,水凍,入夜尤甚。
六日上午寄二弟信。晚王偉人、錢稻孫來,并同季市飯于廣和居。
七日大風(fēng),甚冷。上午收補(bǔ)十月分俸銀九十五元。晚陳仲書來。得陳子英信,一日發(fā)。收卅及卅一日《民興報(bào)》各一分,二日《天覺報(bào)》第二號一分。
八日陰。下午赴觀音寺街購御寒衣冒等物共十五元。寄沈商耆上海信。是日易竹簾以布幔,又購一小白泥爐,熾炭少許置室中,時時看之,頗忘旅人之苦。夜風(fēng)。
九日晴。晨得二弟信,三日發(fā)。收三日《天覺》及《民報(bào)》各一分。上午復(fù)陳子英信,又復(fù)阮立夫函。下午往西升平園浴。赴留黎廠買紙,并托清秘閣買林琴南畫冊一葉,付銀四元四角,約半月后取。晚邀銘伯、季市飲于廣和居,買一魚食之。收十月卅日及本月四日《民興日報(bào)》各一分。夜作書兩通,啖梨三枚,甚甘。夜半腹痛。
十日星期休息。上午季自求、劉歷青來。午后寄二弟信。又寄相摸屋信。下午至夜補(bǔ)寫《雅雨堂叢書》五葉。飲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
十一日夏揖顏來,不遇。夜補(bǔ)寫《雅雨堂叢書》兩葉。
十二日付溫處水災(zāi)〔2〕振捐二元,錢稻孫經(jīng)手。晚收六日《天覺報(bào)》一分。夜補(bǔ)寫《雅雨堂叢書》中《大戴禮》目錄后語闕葉凡二枚,全書補(bǔ)完。
十三日付上海共和女學(xué)校捐款一元,顧子言經(jīng)手。常君贈《中國學(xué)報(bào)》第一期一冊。晚得二弟信,并附二弟婦、芳子及三弟箋,八日發(fā)。收七日《天覺報(bào)》一分。夜風(fēng)。
十四日上午寄二弟《中國學(xué)報(bào)》第一期一冊。午后清秘閣持林琴南畫來,亦不甚佳。
十五日上午寄二弟并二弟婦信,附與芳子及三弟箋各一枚。
十六日午后收本月俸銀二百二十元。往看夏司長,索其寓居不得。往留黎廠購《董香光山水冊》一冊,一元二角;《大滌子山水冊》一冊,一元;《石谷晚年擬古冊》一冊,八角。過敫家坑海昌會館看張協(xié)和,不值。蔣百器來過,不值。晚得二弟并二弟婦信,十一日發(fā)(5)。收十日、十一日《天覺報(bào)》各一分。
十七日陰。星期休息。上午謝西園來。寄二弟信并銀五十元(五),以雙掛號去。陳公俠來。錢稻孫來。許銘伯將赴天津,往別之。午后赴留黎廠神州國光社購《唐風(fēng)圖》、《金冬心花果冊》各一冊,共銀三元九角。又往文明書局〔3〕購元《閻仲彬惠山復(fù)隱圖》、《沈石田靈隱山圖》、《文征明瀟湘八景冊》、《龔半千山水冊》、《梅瞿山黃山勝跡圖冊》、《馬扶曦花鳥草蟲冊》、《馬江香花卉草蟲冊》、《戴文節(jié)仿古山水冊》、《王小梅人物冊》各一冊,又倪云林山水、惲南田水仙、仇十洲麻姑、華秋岳鸚鵡畫片各一枚,共銀八元三角二分。晚錢稻孫又來。收十二日《天覺報(bào)》一分。
十八日晴,風(fēng)。上午得許季上信,十四日奉天發(fā)。
十九日晚收十三、十四日《天覺報(bào)》各一分。
二十日上午得齊壽山、戴蘆舲、許季上自奉天來函,午后復(fù)之。
二十一日午后赴打磨廠保商銀行易日本幣。赴東交民巷日本郵局寄羽太家信并日銀五十元,又寄相摸屋書店信并日銀五十元,附季市書款十元。下午聞國親瘍生于髀,與季市同往看之。晚收十六日《天覺報(bào)》一分。
二十二日下午收十七日《天覺報(bào)》一分。寄二弟信(六)。夜腹痛。
二十三日午后商契衡來。下午腹痛,造姜汁飲服之。晚得二弟所寄書三包,計(jì)《小說拘沈》草稿一迭,J.Meier-Graeve:《Vincent van Gogh》一冊,《或外小說》第一、第二集各五冊,并十八日發(fā)。夜風(fēng)。院中南向二小舍,舊為閩客所居者,已虛,擬移居之,因令工糊壁,一日而竣,予工資三元五角。
二十四日星期休息。上午得二弟信,十七日發(fā)(6)。收十八日《天覺報(bào)》一分。季市為購得《古學(xué)匯刊》第二編來,計(jì)二冊,價一元又六分。午后曇,有雪意。下午以一小篋郵寄二弟,篋內(nèi)計(jì)《中國名畫》第一至第十三集共十三冊,又《黃子久秋山無盡圖卷》、王孤云《圣跡圖》、《徐青藤水墨花卉卷》、《陳章侯人物冊》、《龔半千細(xì)筆山水冊》、《金冬心花果冊》均一冊,又《越中先賢祠目序例》一冊,補(bǔ)寫《北堂書鈔》闕葉一葉。以掛號去,郵資八角。晚縫人持襯衫及罩袍來。收十九日《天覺報(bào)》一分。
二十五日晴。以《或外小說集》第一、第二冊贈夏穗卿先生。晚收二十日《天覺日報(bào)》一分。
二十六日上午寄二弟信(七)。晚收二十一日《天覺報(bào)》一分。
二十七日曇,午后睍。晚得二弟、二弟婦及三弟信,二十二日發(fā)。收二十二日《天覺報(bào)》一分。
二十八日上午相摸屋書屋寄來《國歌集》兩冊,價共二角九分,即交沈商耆。下午移入院中南向小舍。晚收二十三日《天覺報(bào)》一分。
二十九日曇,冷。晚收二十四日《天覺報(bào)》一分。夜微雪。
三十日曇,午后晴。下午赴勸業(yè)場為二弟覓復(fù)活祭日贈高醫(yī)士之品,遂購景泰窯磁瓶一雙,文采為雙龍?jiān)莆锛盎ㄈ~,皆中國古式,價銀五元。自二十七日起修繕《埤雅》,至今日下午丁畢,凡四冊。晚收二十五日《天覺報(bào)》一分。夜風(fēng)。購木匣并布,紉作小包。
==注釋==
〔1〕得袁總統(tǒng)委任狀委任狀,原件作"任命狀"。民國元年八月二十一日發(fā),文為:"任命周樹人為教育部僉事。此狀。""薦字第肆百肆拾玖號"。
〔2〕溫處水災(zāi)本年浙江溫州、處州水災(zāi),受災(zāi)地方四十余處,災(zāi)民數(shù)萬。
〔3〕文明書局總店在上海,北京設(shè)分店。魯迅常往購書,并于一九一四年一月將周作人所譯《炭畫》交該局出版。
◎ 十二月
一日風(fēng)而日光甚美。星期休息。午寄二弟、二弟婦并三弟信(八)。張協(xié)和來。下午寄二弟一小包,內(nèi)花瓶一雙。至南通州會館訪季自求,以《或外小說》兩冊托其轉(zhuǎn)遺劉靂青。而季自求則以《大隋開府儀同三司龍山公墓志銘》一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暨碑額碑側(cè)共四枚見贈。晚得二弟信,二十六日發(fā)(8)。收二十六日《天覺報(bào)》一分。
二日晴。上午得許季上奉天來信。晚王偉忱來。夜腹微痛。
三日上午寄二弟信(九)。收《通俗教育研究錄》第三期一冊。晚收二十八日《天覺報(bào)》一分。
四日午后收陳煥章著《孔教論》一本,上海寄。晚收二十九日《天覺報(bào)》一分。
五日午后得相摸屋書店兩葉書,并二十九日發(fā)。赴池田醫(yī)院乞藥,云氣管支及胃均有疾,馀良,付初診費(fèi)二元,藥資一元二角。晚收三十日《天覺報(bào)》一分。是日始晚餐啜粥。
六日曇,午后日光小見。覺胃痛漸平,但頗無力。晚得二弟信,初一日發(fā)(9)。夜大風(fēng)。
七日晴,風(fēng)。上午得東京羽太家信,一日發(fā)。寄相摸屋信。赴池田醫(yī)院付藥資一元二角。下午往留黎廠購《顧西眉畫冊》一冊,八角;《說文古籀疏證》一部四冊,一元五角。收初二日《天覺報(bào)》一分。
八日星期休息。臥至十二時。午后寄二弟信(十),又《古學(xué)匯刊》第一、二編共四冊。收三日《天覺報(bào)》一分。
九日無事。
十日午前赴醫(yī)院,而池田適出診,因買原藥歸,資一元四角。
十一日晚得二弟信,六日發(fā)(10)。午后二時服寫利藥十粒,至十時半驗(yàn)。
十二日上午許季上、戴蘆舲、齊壽山自奉天調(diào)核清宮古物〔1〕歸,攜來目錄十余冊,皆磁、銅及書畫之屬。又?jǐn)z景十二枚,內(nèi)有李成《仙山樓閣圖》極工致。又有崔白刻絲《一路榮華圖》,為鷺鷥及夫容,底本似佳,而寫片不善。午后與許季上等訪夏司長于兵部洼寓所,留約一小時。
十三日上午寄二弟信(十一)。
十四日午后收二年歷書一冊。下午赴留黎廠購《王無功集》一冊,五角;《景德鎮(zhèn)陶錄》一部四冊,乙元;《戴文節(jié)銷寒畫課》一帖十枚,六角四分;《費(fèi)曉樓士女畫冊》一冊,八角。收地學(xué)協(xié)會〔2〕信。許季上來。游允白來,以《或外小說集》二冊贈之。有人寄《女子師范風(fēng)潮聞見記》一冊來。
十五日星期休息。上午常毅箴以書來招觀劇,未赴。午后得二弟信,十一日發(fā)(11)。
十六日上午豫支本月俸一百元。游允白索《或外小說》,更以二部贈之。
十七日夜游允白來言乞假事。
十八日上午寄二弟及三弟信,附家用百元,《函夏考文苑議》一小冊(十二)。午后與數(shù)同事游小市。下午收十四日《越鐸報(bào)》一分。晚蒯若木來。
十九日大雪終日。午后同夏司長赴圖書館,途中冷甚。晚食山藥作飯。
二十日晴。下午往廊房頭條勸業(yè)場理發(fā)。
二十一日晨微雪即止。午后赴青云閣購履一兩,價二元二角。又往留黎廠購問經(jīng)堂本《商子》一本,二元;《夢溪筆談》一部四冊,二元。又覓得《晚笑堂畫傳》一部,甚惡,亦以七角銀購致之,以供臨習(xí)。下午得二弟信,十六日發(fā)(12),又二弟婦暨豐丸攝景一枚,同日發(fā)。收十六日《越鐸》一分。晚烹兩雞并面食之,以為晚食。夜風(fēng)。
二十二日晴。星期休息。舊歷冬至也,季市云。聞許銘伯昨自天津歸,午后往看之。同季市赴賢良寺見章先生,坐少頃。往正蒙書局看陳仲書,不值。赴浴室。又赴瑞蚨祥買斗篷一襲,銀十六元;手衣一具,銀一元。晚回寓,知季天復(fù)午后見過,留字而去。收十七日《越鐸日報(bào)》一分。
二十三日上午寄二弟信(十三)。得相摸屋書店葉書并審美書院出版書目一冊,均十六日發(fā)。
二十四日無事。
二十五日下午得二弟信,二十日發(fā),又郵片一枚,二十一日發(fā)(13)。收十五、十九、二十日《越鐸報(bào)》一分。晚此間商務(wù)印書館分館忽送《新字典》一冊至寓,殊莫測其用意。夜雨雪。
二十六日積雪厚尺余,仍下不止。晨赴鐵師子胡同總統(tǒng)府同教育部員見袁總統(tǒng)〔3〕,見畢述關(guān)于教育之意見可百余語,少頃出。向午雪霽,有日光。
二十七日晴。上午收支剩本月俸百二十元,假季市七十,協(xié)和二十。
二十八日上午寄二弟信并《希臘擬曲》譯稿一帖(十四)。午后招張協(xié)和、許季市同至瑞蚨祥購馬卦一件,共銀二十元八角。赴留黎廠購《中國學(xué)報(bào)》第二期一冊,四角,報(bào)中殊無善文,但以其有《越縵日記》,故買存之。又購胡敬撰刻《南薰殿圖象考、國朝院畫錄、西清札記》三種合刻一部四冊,三元,聞此版已歸書肆云。夜胃小痛。
二十九日星期休息。午后收二十四、二十五日《越鐸日報(bào)》各一分。夜風(fēng)。
三十日上午寄二弟《中國學(xué)報(bào)》第二期一冊。夜銘伯以火腿一方見貽。
三十一日午后同季市至觀音寺街購齒磨〔4〕一、鏡一、寧蒙糖一,共銀二元。又共啜茗于青云閣,食蝦仁面合。晚銘伯招飲,季市及俞毓吳在坐,肴質(zhì)而旨,有鄉(xiāng)味也,談良久歸。
==注釋==
〔1〕調(diào)核清宮古物本年九月十二日,教育部成立美術(shù)調(diào)查處,魯迅參加該處領(lǐng)導(dǎo)工作。十一月八日,許季上、戴螺舲、齊壽山赴奉天(今沈陽)調(diào)核清故宮美術(shù)物品,返京后魯迅和他們同往夏穗卿寓匯報(bào)工作。
〔2〕地學(xué)協(xié)會學(xué)術(shù)團(tuán)體。一九○九年八月成立,傅增湘為總理,顧瑯等為評議員。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改選蔡元培為總裁,顧瑯等仍為評議員。同年冬該會曾多方聯(lián)絡(luò),以圖發(fā)展。
〔3〕指袁世凱接見教育部官員事。自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袁世凱舉行接見各部薦任官的儀式,每日分三、四批,由各部總長率領(lǐng)往見。教育部官員為第十一批。
〔4〕齒磨日語:牙粉。
癸丑日記(1913年)
◎ 正月
一日晴,暖。上午得二弟信,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發(fā)(14)。午后同季市游先農(nóng)壇〔1〕,但人多耳?;乜礂钪俸?,未遇。夜以汪氏、孫氏兩輯本《謝承書》相?!?〕,盡一卷。
二日上午楊仲和來。午后寄二弟信(一)。同季市訪協(xié)和于海昌館,坐一小時。赴留黎廠循覽書畫骨董肆,無所獲。常毅箴來過,未見。
三日午后有周大封來訪,自云居笄頭山,父名慶榕,與我家為同族。晚銘伯來別,云明日晨復(fù)赴天津。夜風(fēng)。
四日上午赴部,有集會,設(shè)茗酒果食,董次長演說。午后得阮立夫九江來信。晚間得二弟所寄《事類賦》一部,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發(fā)。晚留黎廠肆持舊書來閱,并無佳本,有尤袤《全唐詩話》及孫濤《續(xù)編》一部,共八冊,尚直翻撿[檢],因以五金買之。
五日星期休息。午后協(xié)和來貸金二十,季市招出游,遂同赴前門內(nèi)臨記洋行購茶食二種,又合買餅餌果糖付協(xié)和,以貽其孺子。赴青云閣飲茗,將晚回邑館。
六日曇,甚冷。晚首重鼻窒似感冒,蒙被臥良久,頓愈,仍起閱書。
七日曇。上午寄二弟信(二)。下午雨霰。晚得二弟信,去年十二月三十日發(fā)(15)。
八日晴。天氣轉(zhuǎn)濕。晚得二弟信,一月四日發(fā)(一)。
九日晴,午后曇。步至小市看所列地?cái)?,無所可買。
十日上午寄二弟信(三)。夜風(fēng)。
十一日晴。下午許季上忽欲入清宮之門以望南海子,遂相約馳往,然終為守監(jiān)所阻,不得進(jìn)。季上乃往西長安街,予則至前門內(nèi)西美居買餅餌一元而歸。
十二日晴,風(fēng)。上午蔡國卿來。午后得二弟及三弟信,八日發(fā)(2)。往南通州館訪季天復(fù),坐半小時。下午往官書局購《寒山詩》一本,一元;《樊南文集補(bǔ)編》一部四本,三元。又閱舊書肆,得《水經(jīng)注匯校》一部十六本,刻甚草率,而價止一元。晚得二弟寄小包二,內(nèi)德文《盧那畫傳》一冊,珂納柳思《有形美術(shù)要義》一冊,日文《小供之畫》一冊,并六日發(fā)。
十三日午后得江叔海信,即復(fù)之。收五日《越鐸報(bào)》,有孫德卿寫真,與徐伯蓀、陶煥卿等遺象相雜廁,可笑,然近人之妄亦可怖也。
十四日無事。
十五日晨微雪如絮綴寒柯上,視之極美。上午睍。寄二弟并三弟信(四)。
十六日晴。上午得羽太母信,十六日發(fā)。
十七日上午寄羽太家信。寄二弟《開元占經(jīng)》一部,分作兩包。午后見游允白自漢壽縣來信。下午得初六至初十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
十八日午后往留黎廠書肆,見寄售敦煌石室所出唐人寫經(jīng)四卷,墨色如新,紙亦不甚渝敝,殆是羅叔蘊(yùn)輩從學(xué)部竊出者。每卷索五十金,看畢還之。購《功順堂叢書》一部二十四本,四元,書不甚佳,而內(nèi)有《西清筆記》、《涇林雜記》、《廣陽雜記》等可讀。晚收十一、十二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
十九日日曜休息。季市烹一鶩招我午飯,詩荃亦在。晚得二弟及二弟婦信(3),又葉書一,均十三日發(fā)。收十三至十五日《越鐸》各一分。夜風(fēng)。
二十日曇,上午微雪即霽。寄二弟并二弟婦信(五)。
二十一日曇,晨微雪即止。一日無事。
二十二日晴,風(fēng)。下午得二弟信,十七日發(fā)(4)。收十六至十八日《越鐸》各一分。
二十三日晴。晚夏揖顏來訪,計(jì)不見已近十年。
二十四日雪而時見日光。上午寄二弟信(六)。晚雪止,夜復(fù)降,已而月出。
二十五日微雪。晨忽有人突入室中,自稱姓呂,余姚人,意在乞資,嚴(yán)詞拒之。午后雪止,有日光。收十九日《越鐸報(bào)》一分。晚得二弟所寄寫書紙五帖計(jì)五百枚,十九日付郵。
二十六日晴。日曜休息。午后收二十及二十一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晚得二弟及三弟信并三弟所作《茶店閑話》四則,二十二日發(fā)(5)。收廿二日《越鐸》一分,又廿一、廿二日《警鐸》各一分。夜得二弟所寄《山越工作所標(biāo)本目錄》一冊,二十二日發(fā)。
二十七日午后收本月俸二百二十元。晚阮和孫來訪,并偕一客姓曾,是壽洙鄰親戚云。
二十八日晴,風(fēng)。上午錢稻孫到部,云前日抵京,以石刻貫休作《十六應(yīng)真象》相贈。石刻于清乾隆時,在圣因寺,今為朱瑞所毀。張稼庭至部來訪。午后往西河沿交通銀行以紙幣易銀元。協(xié)和返資二十,季市七十。夜大風(fēng)。
二十九日晴。上午寄二弟及三弟信,附家用五十元,書籍費(fèi)二十元(七)。往交民巷日本郵局寄與相摸屋信,托其購書,并銀三十元,又季市書款十元。下午往爛縵胡同壽洙鄰寓訪阮和孫,坐少頃。收二十三至二十五日《越鐸日報(bào)》各一分。
三十日無事。
三十一日晴,微風(fēng)。上午寄陳子英信。
==注釋==
〔1〕游先農(nóng)壇是日為"共和大紀(jì)念日",內(nèi)務(wù)部禮俗司在先農(nóng)壇設(shè)立的古物保存所免費(fèi)開放,游人甚多。
〔2〕以汪氏、孫氏兩輯本《謝承書》相校《謝承書》,即謝承《后漢書》。魯迅于上年八月十五日抄訖汪文臺輯本,今日起又用清代孫志祖輯本與之互校。三月五日開始抄寫校訂本。
◎ 二月
一日午后往留黎廠書肆購《十七史》不成。晚收廿六日《越鐸》一分。
二日星期休息。上午得二弟信,附《賀新年篇》一紙,為《天覺報(bào)》作者,二十七日發(fā)(6)。王君懋熔來談,午刻去。午后許季上來,同往留黎廠閱書,購《爾雅翼》一部六冊,一元。又購北邙所出明器〔1〕五具,銀六元,凡人一、豕一、羊一、鶩一,又獨(dú)角人面獸身物一,有翼,不知何名。晚收廿七、廿八《越鐸》各一分,又廿八日《警鐸》一分。
三日上午寄二弟信(八)。下午同季市、季上往留黎廠,又購明器二事:女子立象一,碓一,共一元半。
四日曇。早上夏揖顏來訪。下午收二十九日《越鐸》一分。夜大風(fēng)。
五日晴,風(fēng)。晨得二弟信,三十一日發(fā)(7)。午后同齊壽山往小市,因風(fēng)無一地?cái)?,遂歸。過一骨董肆,見有膽瓶,作豇豆色,雖微瑕而尚可玩,云是道光窖,因以一元得之。范總長辭職而代以海軍總長劉冠雄,下午到部演說少頃,不知所云。赴臨記洋行購餅餌、飴糖共三元。晚收二弟所寄《無機(jī)化學(xué)》譯稿三冊,三十一日發(fā),為詩荃所欲假觀者,即交季市,托轉(zhuǎn)贈之。收三十一日及一日《越鐸》各一分,又三十日《越鐸》及《警鐸》各一分。收李鴻梁信。季市招飲,有蒸鶩、火腿。
六日晴。舊歷元旦也。午后即散部往琉璃廠,諸店悉閉,僅有玩具攤不少,買數(shù)事而歸。
七日上午寄二弟信(九)。午后風(fēng)。下午壽洙鄰、曾麗潤、阮和孫來訪,坐少頃,同赴南味齋夕餐。
八日晴,風(fēng)。上午赴部,車夫誤蹍地上所置橡皮水管,有似巡警者及常服者三數(shù)人突來亂擊之,季世人性都如野狗,可嘆!午后赴留黎廠買得朱長文《墨池編》一部六冊,附朱象賢《印典》二冊,十元。又《陶庵夢憶》一部四冊,一元,此為王文誥所編,刻于桂林,雖單行本,然疑與《粵雅堂叢書》本同也。下午往看季市,則惘惘如欲睡,即出。晚谷青來,假去二十元。
九日晴。上午得二弟信并葉書一,均五日發(fā)(8)。收二日《越鐸》一分。星期休息日也。午后赴琉璃廠,途中遇楊仲和,導(dǎo)余游花[火]神廟,列肆甚多,均售古玩,間有書畫,然大抵新品及偽品耳,覽一周別去。視舊書肆,至宏道堂買得《湖海樓叢書》一部二十二冊,七元;《佩文齋書畫譜》一部三十二冊,二十元。其主人程姓,年已五十余,自云索價高者,總因欲多贏幾文之故,亦誠言也。又云官局書頗備,此事利薄,儕輩多不愿為,而我為之。夜風(fēng)。
十日晴,風(fēng)。夜季市貽火腿一塊。
十一日上午復(fù)李鴻梁信。
十二日統(tǒng)一紀(jì)念日〔2〕,休假。上午得陳子英信,五日發(fā)。收八日《越鐸》一分。午后寄二弟信(十)。赴廠甸〔3〕閱所陳書畫。買《畫征錄》一部二冊,三角;《神州大觀》第一集一冊,一元六角半,此即《神州國光集》所改,而楮墨較佳,冊子亦較大。擬自此冊起,聯(lián)續(xù)買之。
十三日曇。下午有美國人海端生者來部,與次長談至六時方去,同坐甚倦。
十四日晴。夕蔡谷青來。夜大風(fēng)。胃小痛。
十五日大風(fēng)。上午得二弟并三弟信,九日發(fā)(9)。前乞戴蘆舲畫山水一幅,今日持來,又包蝶仙作山水一枚,乃轉(zhuǎn)乞所得者,晴窗披覽,方佛見故鄉(xiāng)矣。午后同戴蘆舲游廠甸及花[火]神廟。教育部簡作讀音統(tǒng)一會會員,〔4〕下午有茗談會,不赴。常毅箴欲得商務(wù)館《新字典》,即以所有者貽之。晚收初九日《越鐸日報(bào)》一分。
十六日晴。星期休息。上午收十至十二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午后杜亞泉來。下午陳子英、張協(xié)和、季自求來。晚招子英、協(xié)和飲于廣和居。收二弟所寄《或外小說集》第一、第二各五冊,十二日付郵。
十七日上午寄二弟及三弟信(十一)。午后同沈商耆赴圖書館訪江叔海問交代日期。
十八日晨得夏揖顏信,云將南旋,赴部途中遇之,折回邑館,贈以《或外小說》第一、二各二冊。下午同沈商耆往夏司長寓,方飲酒,遂同飲少許;復(fù)游花[火]神廟,歷覽眾肆,盤桓至晚方歸。夕得相摸屋書店葉書,十一日發(fā)。
十九日上午常毅箴贈《中國學(xué)報(bào)》第三期一冊。下午得二弟信,十四日發(fā)(10)。收十三至十五日《越鐸日報(bào)》各一分。夜風(fēng)。
二十日晴,午后曇。退部赴勸業(yè)場理發(fā),又買不倒翁兩個,擬以貽二弟。赴花[火]神廟覽一切攤肆,購得《歐[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一部四冊,價一元。又至廠甸一游,寥落已甚。晚得相摸屋書店葉書,十二日發(fā)。
二十一日曇。大風(fēng)。晚寄二弟《中國學(xué)報(bào)》第三期一冊。
二十二日晴,風(fēng)。上午收十六日《越鐸報(bào)》一分。寄二弟信(十二)。陳象明母喪,致奠儀一金。下午朱迪先、馬幼輿、陳子英來談,至晚幼輿先去,遂邀迪先、子英飯于廣和居。
二十三日晴。星期休息。午后收十七至十九日《越鐸》各一分。午后季自求、劉立青來,立青為作山水一幅,是蜀中山,繚以煙云,歷二時許始成,題云:十年不見起孟,作畫一張寄之。晚同飯于廣和居。得二弟信,十八日發(fā)(十一)。
二十四日午后得相摸屋所寄小包二個,內(nèi)《筆耕園》一冊,三十五圓;《正倉院志》一冊,七十錢;《陳白陽花鳥真跡》一冊,一圓,并十二日發(fā)。夜風(fēng)。
二十五日上午收王造周自開封來信,問子英寓處,即復(fù)之。午后寄相摸屋信。夜風(fēng)。
二十六日晨子英之仆池叔鈞來。午收到本月俸銀二百四十元。午后收二十至二十三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收二弟所寄格子紙三帖共五百校,二十日發(fā)。戴蘆舲來看《筆耕園》,以為甚佳,晚同往廣和居飲。夜胃小痛,多飲故也。
二十七日晨楊仲和來。上午寄二弟信并本月家用五十元( )。午后同徐[齊]壽山、許季上游小市。下午季市遣人來取去《或外小說集》第一、二各一冊,云袁文藪欲之。
二十八日晴,風(fēng)。無事。
==注釋==
〔1〕北邙北邙,山名,又稱邙山、芒山,在河南洛陽市北。東漢及魏的王侯大臣多葬于此。明器,即隨葬物品。魯迅二日及三日購得明器七件后,按實(shí)物繪圖兩幅,并作《兩幅手繪明器圖的說明》,未收集。
〔2〕統(tǒng)一紀(jì)念日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原是清帝下《退位詔》的日子,袁世凱因定每年此日為統(tǒng)一紀(jì)念日。
〔3〕廠甸在琉璃廠中間路北。每年夏歷正月初一至十六日該處游人紛至,百貨駢集,熱鬧非凡,俗稱逛廠甸。
〔4〕簡作讀音統(tǒng)一會會員簡,選拔。本年二月十五日至五月十五日,教育部選聘部內(nèi)外專門人員舉行讀音統(tǒng)一會。該會后來制定注音字母三十九個,于一九一八年由教育部頒布施行。
◎ 三月
一日晴。晨得二弟信,二十三日發(fā)(12)。收二十三日《越鐸》一分。午同戴蘆舲、齊壽山飯于四海春。午后同季市赴升平園浴。往留黎廠購《六藝綱目》一部二冊,八角;《法苑珠林》一部四十八冊,十一元;《初學(xué)記》一部十六冊,二元二角。晚季市宴友于玉樓春,為之作陪,同席者朱迪先,芷青、沈尹默、陳子英、王維忱、錢稻孫、戴蘆舲、{陳子英}。協(xié)和、谷青各還款二十元。
二日曇。星期休息。上午游允白來,云昨自滬返,以《姚惜抱尺牘》一部見贈。收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越鐸日報(bào)》各一分。午后陣子英來。戴蘆舲、朱逷先、沈尹默來。子英云已移居延壽寺街花枝胡同,晚同往視之,飲酒一巨碗而歸。夜得二弟所寄德文《鬼怪奇觚圖》一冊,二十五日付郵。返子英舊欠款二百元。夜大飲茗,以飲酒多也,后當(dāng)謹(jǐn)之。
三日下午歸途遇子英、逷先、幼輿,遂同至逷先寓小坐,并觀其所買書。
四日上午寄二弟信(十四)。下午子英來,晚并同季市飯于廣和居,夜十時去。
五日晴,大風(fēng)。午后同戴蘆齡往胡梓方家,觀其所集書畫,皆近人作也。下午得二弟并三弟信,二十八日發(fā)(13)。收廿七至一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夜大風(fēng)。寫謝承《后漢書》始〔1〕。
六日晴。上午季市往日本郵局,托其寄相摸屋書店信并銀二十圓。下午同沈商耆往夏司長家。晚子英來,即去。
七日午后同沈商耆赴圖書館商交代事務(wù)。
八日上午寄二弟及三弟信(十五)。午后往留黎廠買得《白華絳跗閣詩集》一部二冊,價五角。晚得宋紫佩來信,一日紹興發(fā)。收二日《越鐸日報(bào)》一分。
九日星期休息。上午得二弟信,三日發(fā)(14)。午后收三日、四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下午子英在季市處,往談,見張卓卿來,晚同飯于廣和居。收二弟所寄德文《近世畫人傳》二冊,三日付郵。
十日下午朱逷先、馬幼輿來。
十一日曇,午后晴。下午往留黎廠買《古學(xué)匯刊》第三期一部兩冊,一元五分。
十二日晴。午后赴讀音統(tǒng)一會,意在贊助以舊文為音符〔2〕者,迨表決后竟得多數(shù)。下午得二弟信(15)并西冷[泠]印社〔3〕書目一冊,并六日發(fā)。收六至八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夜子英來,少坐而去。
十三日曇。上午寄二弟信(十六)并《埤雅》一部四冊,《爾雅翼》一部六冊,緣三弟欲定中國植物之名,欲得參稽,以書來索,故付之也。晚李君來。
十四日晴。午后林式言至部來訪,并訪協(xié)和。夜谷青來。
十五日同戴蘆舲至海天春午餐。午后收九日《越譯》一分。
十六日星期休息。午后收十至十二日《越鐸》各一分。得錢中季書,與季市合一函。下午整理書籍,已滿兩架,置此何事,殊自笑嘆也。晚得二弟信,十一日發(fā)(16)。夜風(fēng)。
十七日曇。午后赴讀音統(tǒng)一會,三時退。晚王惕如來談,贈藏文歷書一冊。
十八日曇。上午寄二弟信(十七)。晚子英在季市處,往談。夜頗覺不適,似受涼。
十九日曇,風(fēng)。上午得二弟信,十五日發(fā)(17)。頭痛身熱,就池田診,云但胃弱及神經(jīng)亢奮耳,付診及藥資三元二角。午后同夏司長、戴蘆舲往圖書館。收十三至十五日《越鐸》各一分。夜大風(fēng)。
二十日晴,風(fēng)。疾未愈,在寓養(yǎng)息。下午子英、稻孫皆見過視疾,孫稻[稻孫]夜方去。
二十一日晴。病頗減,仍不往署。午后得稻孫函并貽鹵瓜壹瓶。
二十二日曇。疾大減,赴部。上午沈尹默、朱逷先見訪,未遇。午往池田醫(yī)院取藥,付資一元二角。午后得何燮侯信。得相摸屋書店葉書,十三日發(fā)。收十六日《越鐸》一分。看月食。
二十三日晴。星期休息。午前寄二弟信(十八)。收十七至十九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下午許季上來談。得二弟并三弟信,十九日發(fā)(18)。
二十四日晴,大風(fēng)。懶不赴部。午后謝西園來。晚何燮侯招飲于厚德福,同席馬幼輿、陳于盦、王幼山、王叔梅、蔡谷青、許季市,略涉麻溪壩事〔4〕。
二十五日晴,風(fēng)。無事。
二十六日上午赴池田醫(yī)院。下午收本月俸二百四十元。同夏司長、胡綏之赴瑠琉[璃]廠買土偶不成,我自買小灶一枚,銅圓三十。游書肆,買《十七史》一部二十八函,三十元;《郘亭知見傳本書目》一部十本,十四元。晚稻孫來,同季市飲于廣和居。收廿一、廿二日《越鐸》各一分。
二十七日曇。午后赴西河沿交通銀行以紙幣易銀。又赴東交民巷日本郵局寄羽太家信并銀二十五元,又寄相摸屋書店信并銀四十五元,又代季市寄十五元。夜風(fēng)。寫謝承《后漢書》畢,共六卷,約十余萬字。
二十八日晴。上午寄二弟及三弟信(十九),附本月家用五十元。夜寫定謝沈《后漢書》一卷?!?〕二十九日晴,小風(fēng)。上午赴池田醫(yī)院診并取藥,付值一元二角。午后往前門內(nèi)臨記洋行買牙粉、肥皂及餅餌等。晚收二十三日《越鐸》一分。夜寫定虞預(yù)《晉書》集本。〔6〕三十日曇。星期休息。上午王懋熔來訪,尚臥未見。午后子英來。下午得二弟信,二十四日發(fā)(19)。收三[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收二弟所寄《小學(xué)答問》五冊,《沈下賢集》抄本〔7〕二冊,烏絲闌紙三帖,并二十四日付郵。晚紫佩到京,至邑館。
三十一日上午得呂聯(lián)元自新昌來信。收《通俗教育研究錄》第六期一冊。午后同夏司長及戴螺舲往全浙會館,視其戲臺及附近房屋可作兒童藝術(shù)展覽會會場不〔8〕。下午寄二弟信并買書錢五元(二十)。夜寫虞預(yù)《晉書》畢,聯(lián)目錄十四紙也。
==注釋==
〔1〕寫謝承《后漢書》始這是魯迅手寫謝承《后漢書》集校定本。本月二十七日寫畢,并作《謝承<后漢書>序》,序文現(xiàn)編入《古籍序跋集》。
〔2〕贊助以舊文為音符讀音統(tǒng)一會在核定音素、采定字母時爭論激烈。在字母問題上主要分三派:一、偏旁派,仿日本片假名,用音近之漢字,任取其偏旁筆畫為字母;二、符號派,自定符號以為字母;三、羅馬字母派。各派爭持不下時,魯迅與許壽裳、朱希祖、馬幼漁、錢稻孫等,提議以章炳麟一九○八年歷擬的一套標(biāo)音符號為基礎(chǔ)制定字母。
〔3〕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xué)"為宗旨的藝術(shù)團(tuán)體,并出版發(fā)售金石、考古、美術(shù)等方面書籍和用品,一九○四年創(chuàng)立于杭州。其后社長吳昌碩在上海另設(shè)西泠印社,經(jīng)營圖書、治印等業(yè)務(wù)。
〔4〕麻溪壩事麻溪壩在紹興北部臨浦鎮(zhèn)東南,明清以來當(dāng)?shù)厝顺樵搲蔚膹U留發(fā)生紛爭。一九一二年省議會陳請廢壩,縣議會反對。雙方均通電各省同鄉(xiāng)會及北京政府,爭執(zhí)不已。本月,當(dāng)?shù)靥鞓粪l(xiāng)的四十八村村民群起將該壩拆除。
〔5〕寫定謝沈《后漢書》一卷魯迅于上年八月二日從汪輯本中錄出,本日寫定。
〔6〕寫定虞預(yù)《晉書》集本魯迅校錄已經(jīng)散佚的晉代虞預(yù)《晉書》,于三月三十一日抄畢并作序,序文現(xiàn)編入《古籍序跋集》。
〔7〕《沈下賢集》抄本本日收到之抄本,系魯迅一九一二年初在南京時與許壽裳等借江南圖書館藏書錄出并作??薄R痪乓凰哪晁脑铝掌鹩謸?jù)此本謄正。
〔8〕指選擇兒童藝術(shù)展覽會會場事。一九一二年九月,教育部決定于次年夏季舉行全國兒童藝術(shù)展覽會。本年三月各地展品陸續(xù)送到,故本日魯迅與夏曾佑等開始選擇會場。后因反袁的"二次革命"爆發(fā),展覽會延至一九一四年四月開幕。
◎ 四月
一日晴。午后同夏司長、齊壽山、戴蘆舲赴前〔青廠觀圖書分館1〕新賃房屋,坐少頃出。又同齊、戴至青云〔閣〕飲茗。
二日上午得二弟信,二十九日發(fā)(20)。下午收廿七、八《越鐸》各一分。
三日下午子英來。
四日曇。上午得朱可銘信,南京發(fā)。午后雨。收《教育部月刊》第一卷第一、二冊各一冊。晚復(fù)可銘信。贈圖書館、夏司長、戴蘆舲、許季上《小學(xué)答問》各一冊。
五日曇。午寄二弟及二弟婦信(二十一)。下午赴留黎廠買得《舊五代史》、《舊唐書》各一部共八函四十八冊,價銀六元。又《秋浦雙忠錄》一部六冊,三元。又索得《越中古刻九種》石印本一冊,因是王氏止軒所集,聊復(fù)存之。晚收二十九日《越鐸》一分。
六日晴,風(fēng)。上午收三十一日及本月一日、二日《越鐸》各一分。午后許季上來。下午得二弟信,附所抄《意林》四葉,三十一日發(fā)(21)。王懋熔(字佐昌)來,贈《小學(xué)答問》一冊。是日星期。
七日曇,風(fēng)。許季上贈《勸發(fā)菩提心文》一冊,《等不等觀雜錄》一冊。午后協(xié)和還十元。
八日晴。國會開會〔2〕,放假。午后往留黎廠閑步,購得《三輔黃圖》一部二冊,價二元,書是靈巖山館本,后并入《經(jīng)訓(xùn)堂叢書》中。又代張梓生購《養(yǎng)雞學(xué)》一冊,九角;《養(yǎng)雞全書》一冊,七角。訪子英不在,其使者叔鈞出應(yīng)云,晨八時即為許先生呼去。下午谷青來。
九日曇。晨得二弟信,五日發(fā)(22)。上午寄二弟書一包,內(nèi)《古學(xué)匯刊》第三期兩冊,《養(yǎng)雞學(xué)》、《養(yǎng)雞全書》各一冊。午后得羽太家信,云祖母病亟,三日發(fā)。收四日《越鐸》一分。
十日晴。上午寄二弟信(二十二)。午后得相摸屋書店葉書,三日發(fā)。得羽太家函,告祖母于四日八時逝去,四日發(fā)。下午曇。
十一日曇,風(fēng)。午后往日本郵局寄羽太家信,附銀三十元。下午寄二弟及二弟婦信(二十三)。
十二日晴。上午得羽太家信,又得相摸屋葉書,并六日發(fā)。下午往留黎廠購得《陶山集》一部捌冊,一元六角;《華陽國志》一部四冊,二元;《后知不足齋叢書》一部三十五冊,十一元。收六日《越鐸》一分。
十三日曇。星期休息。上午得二弟信,八日發(fā)(23)。得李霞卿信,九日南京發(fā)。午后子英來。下午往臨記洋行購領(lǐng)結(jié)及餅餌。訪逖先不遇,在協(xié)和處坐少頃。
十四日晴。無事。夜風(fēng)。
十五日午前寄二弟信(二十四)。午后同夏司長及戴螺舲往圖書館。收七至九日《越鐸》各一分。
十六日上午謝西園來。得二弟及二弟婦信,十一日發(fā)。收十至十二日《越鐸》各一分。下午得二弟所寄《Der Nackte Mensch in der Kunst》一冊,十日付郵。
十七日無事,惟聞參事與陳總長意不合,已辭職?!?〕十八日曇,下午雨。天氣驟冷,歸時受寒大嚏。
十九日晴。上午錢允斌來,名聘珍,舊杭州師范〔4〕博物科學(xué)生。收十三日《越鐸》一分。下午至臨記洋行買餅餌。至留離廠游步,又入書肆買得葉氏《觀古堂匯刻書并所著書》一部,十元。又趙似升《長生冊》一部二冊,二角,此書本無足觀,以是越人所作,聊復(fù)存之。晚朱逖先、馬幼輿來。宋汲仁來。得二弟信,十六日發(fā)(25)。
二十日星期。上午寄二弟信(二五)。得本部通知,云陳總長以中央學(xué)會〔5〕事繁,星期亦如常視事,遂赴部,則無事,午后散出,不得車,步歸。途中見書攤有《會稽王氏銀管錄》一冊,以銅圓八枚買之。晚收十四至十六日《越鐸日報(bào)》各一分。
二十一日曇。午后復(fù)李霞青信。晚樓春舫來。
二十二日微雨終日。聞董次長辭職?!?〕晚錢允斌來。夜月出。
二十三日曇。下午收十九日《越鐸》一分,晚又收十七及十八日報(bào)各一分。夜濯足。
二十四日雨。無事。
二十五日晴。上午寄二弟信(二十六)。寄錢允斌信。下午陳子英來,晚季市邀同飯于廣和居。朱逖先、沈君默、馬幼輿、錢稻孫來。壽洙鄰來。
二十六日上午得阮立夫紹興來信。午后往壽洙鄰寓,又同往財(cái)政部介于陳公猛。歸途過臨記洋行買餅餌少許。往海昌會館訪戴蘆舲,見沈君默、朱逖先,而馬幼輿亦在。蘆舲為取來本月俸二百四十元,即以四十還之。下午收二十日《越鐸》一分。夜風(fēng)。
二十七日晴。星期休息。晚社會教育司同人公宴冀君貢泉于勸業(yè)場小有天飯館,會者十人。得二弟信,二十一日發(fā)(26)。
二十八日下午寄一小包與二弟,內(nèi)儲《筆耕園》一冊,《白陽山人花鳥畫冊》一冊,《羅兩峰鬼趣圖》二冊,《雅雨堂叢書》十五冊(粗本),趙似升《長生冊》二冊,鑷子十枚。晚稻孫來,季市呼飲于廣和居,小醉。夜風(fēng)。
二十九日上午子英來,云便將歸去。午后得羽太家信,三月廿四日發(fā)。
三十日上午得二弟信,二十六日發(fā)(27)。午前寄二弟信并月用五十元(二十七)。下午晦,雷,大風(fēng),微雨少頃止。晚食蒸山藥、生白菜、雞絲。
==注釋==
〔1〕圖書分館京師圖書館所在的廣化寺地處僻遠(yuǎn),房屋破舊潮濕,不宜保存書籍,故教育部在另覓館址的同時,租得宣武門外前青廠民房一座,于本年六月開設(shè)分館。一九一四年遷至前青廠西口永光寺街,一九一六年初又遷至宣武門外香爐營四條胡同。
〔2〕國會開會辛亥革命后,由各省都督派參議員三人組成"臨時參議院"為立法機(jī)關(guān),是一院制。它接受孫中山的辭職,選舉袁世凱為臨時總統(tǒng),并議決以北京為首都。但袁圖謀任正式總統(tǒng),乃催促臨時參議院制定正式國會參議、眾議兩院選舉法,改成兩院制;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匆匆辦理了兩院初選,本年二月完成復(fù)選;是日開成"國會"首次會議。本年十月四日公布《總統(tǒng)選舉法》,六日選出袁世凱為正式總統(tǒng)。
〔3〕指教育部參事辭職事。教育總長陳振先在籌備中央學(xué)會選舉中任意更改原章程,徇私舞弊,為此教育部參事鐘觀光、蔣維喬、湯中、王桐齡等呈請辭職以示抗議。后釀成教育部全體辭職風(fēng)潮。
〔4〕指浙江兩級師范學(xué)堂。一九○九年夏起,魯迅曾在該校任教一年。
〔5〕中央學(xué)會袁世凱政府為裝飾門面準(zhǔn)備仿英國皇家學(xué)會而設(shè)的機(jī)構(gòu),由教育總長直接掌握。后因確定會員資格問題釀成風(fēng)潮。
〔6〕董次長辭職董恂士因教育部經(jīng)費(fèi)支絀,種種主張不能實(shí)行,且因中央學(xué)會選舉問題引起軒然大波,早有辭意。四月二十一日,陳振先未與董商議,任用私黨四人為教育部參事、司長、僉事,董益感不滿而提出辭職。不久,陳振先因受到教育部內(nèi)外的反對,也提出辭職。
◎ 五月
一日晴。上午寄二弟《雅雨堂叢書》一包十三冊,此二十八日所寄之余。午后赴勸業(yè)場理發(fā)并飲茗。晚子英來,招之至廣和居飲,子佩同去。夜齒大痛,不得眠。
二日陳總長去。午后得羽太家寄來羊羹一匣,與同人分食太半。下午齒痛。往花枝胡同訪子英,未遇,以其明日歸越,托以一小包寄家,內(nèi)《纂[籑]喜廬叢書》一部,《趙[李]龍眠白描九歌圖》一帖,棉衣一襲。假子佩十元。
三日午前與部中人十余同赴董次長家,速其至部視事〔1〕。午后赴王府井牙醫(yī)徐景文處治牙疾,約定補(bǔ)齒四枚,并買含嗽藥一瓶,共價四十七元,付十元。過稻香村買餅干一元。
四日星期休息。上午董恂士、錢稻孫來,飯于季市處,午后去。下午往留離廠舊書肆閱書,無所得而歸。
五日晨寄二弟信(二十八)。上午往徐景文處治牙。午同徐[齊]壽山、戴蘆舲往海天春午餐。下午同許季市往崇效寺觀牡丹,已頗闌珊,又見惡客縱酒,寺僧又時來周旋,皆極可厭。得二弟信,初一日發(fā)(28)。收三十日《越鐸》一分。宋紫佩往天津。
六日曇。下午收二日《越鐸》一分。晚錢允斌來,索去十元,云學(xué)資匱也。夜風(fēng)。
七日晴。下午收三日《越鐸》一分。晚稻孫以柬來招飲于廣和居,赴之,唯不飲酒,同坐有朱逖先、沈君默、張稼庭、戴蘆侘。夜小雨。
八日晴。下午與齊壽山往戴蘆舲寓,擬同游法源寺,不果。收四日《越鐸》一分。晚阮和孫來。
九日晴,風(fēng)。下午得宋紫佩天津來信。收初五日《越鐸日報(bào)》一分。
十日晴。晨得二弟信,六日發(fā)(29)。寄二弟信(二十九)。午后以法源寺開釋迦文佛〔2〕降世二千九百四十年紀(jì)念大會,因往瞻禮,比至乃甚囂塵上,不可駐足,便出歸寓。收六日《越鐸》一分。晚往徐景文處治齒,歸途過臨記買餅餌一元。得戴蘆舲簡。夜大風(fēng)。
十一日星期休息。賻邵伯迥一元。上午得戴蘆舲簡招往夏司長寓,至則飲酒,直至下午未已,因逃歸。收七日《越鐸》一分。晚往徐景明[文]寓補(bǔ)齒畢,付三十七元。
十二日曇,上午收八日《越鐸》一分。午后往琉璃廠買《古學(xué)匯刊》第四編一部二冊,一元。商契衡來,并偕舊第五中?!?〕生三人,一王鏡清,二人忘名。阮和孫來,并攜二客,一鄒、一張。夜小雨。
十三日晴。上午寄二弟信(三十)。午后曇。下午收九日《越鐸》一分。夜微雨,旋即月見。
十四日晴,風(fēng)。下午收十日《越鐸》一分。謝西園來。晚沈衡山來。
十五日晴。晨得二弟信,十一日發(fā)(30)。得楊莘士信,九日西安發(fā)。收十一日《越鐸日報(bào)》一分。
十六日上午收十二日《越鐸》一分。午后同夏司長赴圖書館,又步什剎海半周而歸。夜風(fēng)。
十七日午后赴西升平園浴。下午許詩荃偕童亞鎮(zhèn)、韓壽晉來,均在大學(xué)〔4〕,托為保證,并魏福綿、王鏡清二人,許之,攜印去。阮和孫于明日赴熱河,來別。致何燮侯信。致宋紫佩信。夜收十三日《越鐸》一分。
十八日晴,風(fēng)。星期休息。上午田多稼來,名刺上題"議員",鄙倍可厭。收十四日《越鐸》一分。午前寄二弟信(卅一)。午后往琉璃廠買《七家后漢書補(bǔ)逸》一部六冊,一元;《賞奇軒四種》一部四冊,四元;《樂府詩集》一部十弍冊,七元;《林和靖集》一部二冊,一元。下午收二弟所寄德文《近世畫人傳》二冊,十三日付郵。晚黃于協(xié)字元生來。夜王鐵漁來談。季市移去。
十九日晴。晚得宋紫佩信,十八日發(fā)。收十五日《越鐸》一分。
二十日下午得二弟信,十六日發(fā)(31)。收十六日《越鐸報(bào)》一分。
二十一日上午寄二弟書兩包,計(jì)《樂府詩集》十二冊,《陶庵夢憶》四冊,《白華絳跗閣詩集》二冊,《古學(xué)匯刊》第四編二冊。下午收十七日《越鐸》一分。
二十二日下午收十八日《越鐸》一分。夜王鐵如來談。
二十三日上午寄二弟信(三十二)。得二弟信,十九日發(fā)(32)。午后同夏司長、戴蘆舲往前青廠圖書分館。下午得二弟所寄二弟婦及豐丸寫真一枚,亦十九日發(fā)。夜收十九日《越鐸》一分。
二十四日午后赴勸工場,欲買皮篋,無當(dāng)意者。過稻香村購餅餌、肴饌一元。下午收二十日《越鐸》一分。得二弟所寄小包一,乃以轉(zhuǎn)寄東京者,十四日發(fā)。
二十五日晴。星期休息。午前雷,驟曇,雨一陳即霽。午后得二弟寄來殘本《臺州叢書》十八冊,二十一日付郵。
二十六日晴。上午收二十二日《越鐸》一分。午后赴東交民巷日本郵局寄小包一。晚吳君秉成來。
二十七日午后收本月俸二百四十元。下午王鐵如來。收二十三日《越鐸》一分。
二十八日上午寄二弟信(三十三)并本月家用五十元。下午同許季上往觀音寺街晉和祥飲加非,食少許餅餌。得二弟信,二十四日發(fā)(33)。收二十四日《越鐸》一分。
二十九午后同齊壽〔山〕、戴蘆舲往圖書館,借得《紺珠集》四冊、鈔本殘《說郛》五冊歸。下午得陳子英信,二十五日發(fā)。收廿五日《越鐸》一分。童亞鎮(zhèn)、韓壽晉來還印章。夜閱《說郛》,與刻本大異〔5〕。
三十日晴。下午得宋子佩天津來信,二十八日發(fā)。
三十一日上午寄二弟信( )。午后往觀音〔寺〕街晉和祥買食物兩元。下午收二十六、二十七日《越鐸日報(bào)》各一分。晚商契衡、王鏡清、魏福綿、陳忘其名,共四人來,要至廣和居夕食,夜十時去。
==注釋==
〔1〕指敦促董恂士回部視事。五月一日,袁世凱準(zhǔn)陳振先辭去教育部兼職,并令董恂士代理部務(wù),董拒不就任。于是部員推魯迅等請董速出維持部務(wù)。五月七日,董乃到部視事。
〔2〕釋迦文佛即釋迦牟尼。本年夏歷四月初一至初八日,法源寺舉行釋迦文佛二九四○年圣誕紀(jì)念大會,并借所設(shè)水陸道場,追薦前清隆裕太后及民國死難諸先烈。大會還展出寺內(nèi)珍藏寶物、名畫、古佛舍利等。
〔3〕指浙江省立第五中學(xué)。其前身為紹興府中學(xué)堂,魯迅于一九一○年九月至一九一一年十一月間曾在該校任教。一九一二年改名為浙江省立第五中學(xué)。
〔4〕指北京大學(xué),《日記》又作太學(xué)。其前身為京師大學(xué)堂,一**八年(光緒二十四年)創(chuàng)立,一九一二年改今名。魯迅一九二○年八月至一九二六年七月曾在該校任教,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二年兩次北上探親時也曾應(yīng)邀往作講演。
〔5〕夜閱《說郛》,與刻本大異魯迅借閱《說郛》,是為了從中校錄《云谷雜記》,后于六月一日錄寫。這里的刻本,指清順治初陶珽編刻的一百二十卷本。該刻本冗濫蕪雜,雖襲《說郛》之名,但已非原貌。
◎ 六月
一日晴。星期休息。上午收二十八日《越鐸》一分。午后曇,風(fēng),天氣甚熱。昨今兩夜從《說郛》寫出《云谷雜記》〔1〕一卷,多為聚珍版本〔2〕所無,惜頗有訛奪耳,內(nèi)有辨上虞五夫村一則〔3〕甚確。
二日上午得二弟信,五月二十九日發(fā)(34)。收廿九日《越鐸》一分。下午同夏司長、戴蘆舲、胡梓方赴歷史博物館〔4〕觀所購明器土偶,約八十余事。途次過鐘樓,停車游焉。
三日下午收三十日《越鐸》一分。夜小雨。補(bǔ)寫《臺州叢書》兩葉。
四日雨,晚霽。夜補(bǔ)寫《臺州叢書》闕葉四枚。
五日小雨。上午寄二弟信(三十五)。午后寄宋紫佩信。赴夏司長家商量圖書分館事。下午收五月卅一日及六月一日《赴[越]鐸》各一分。晚黃元生來,對坐良久,甚苦。夜補(bǔ)寫《臺州叢書》兩葉。
六日晴。上午得相摸屋書店葉書,詢子英所在。午后同關(guān)來卿先生往圖書館并還所假書,別借宋本《易林注》二冊。晚商生契衡來,云將歸去。夜寫《易林注》。
七日晴。晨許銘伯來訪。得二弟信,三日發(fā)(35)。午后曇。往琉璃廠買四川刻本《夢溪筆談》一部四本,三元。書肆又贈《紅雪山房畫品》一冊。往晉和祥購餅餌一元五角。收初二日及初三日《越鐸》各一分。晚宋紫佩自天津來,夜寫《易林》。
八日星期休息。終日大雨。終日寫《易林》。夜大風(fēng)。
九日舊端午。上午小雨即止。復(fù)相摸屋書店信。下午收四日、五日《越鐸》各一分。夜寫《易林》殘本卷三、卷四一冊畢。
十日晴。上午得二弟信,附芳子箋一枚,六日發(fā)(36)。寄二弟信(卅六)。下午收六日《越鐸日報(bào)》一分。晚得楊莘耜所寄玩具一匣,五月九日西安發(fā)。夜抄《易林》少許。
十一日晨謝西園來,假去十元。下午往許季上及胡梓芳家。收七日《越鐸》一分。夜錄《易林》。
十二日晴,午后曇。寄陳子英信。寄相摸屋信代許季上索雜志目錄。下午關(guān)來卿先生來訪。收八日《越鐸》一分。夜抄《易林》卷第十三畢。
十三日晴,燠。午后得羽太家信,福子所作,七日發(fā)。下午收九日《越鐸》一分。夜抄《易林》。
十四日上午寄二弟信,附答芳子箋一枚(三十七)。午后同沈商耆、戴蘆林往齊壽山家看石竹。晚許詩荃來,又偕一范姓者,未問其字。夜抄《易林》。
十五日小雨。星期休息。上午收十日及十一日《越鐸》各一分。下午寫《易林》卷第十四畢。買得舊皮篋一只,令作纻布套,共銀五元。
十六日晴。午同齊壽山、戴蘆舲往海天春飯。下午得二弟信,十一日發(fā)(37)。晚季市來邀至其寓晚飯,夜歸。收十二日《越鐸》一分。宋汲仁來,即去。夜雨一陳。
十七日晴。得盧潤州信,十三日鎮(zhèn)江發(fā)。得金劍英信,十二日開封發(fā)。午后同沈商耆赴夏司長家午飯,關(guān)來卿、戴蘆舲亦在。下午收十三日《越鐸》一分。作歸計(jì)〔5〕,制一箱夾,價一千,又買摩菰六斤,價十元,平果脯、桃脯四斤,價二元,擬持歸者也。
十八日上午寄二弟信(三十八)。復(fù)盧潤州信。復(fù)金劍英信。下午赴勸業(yè)場理發(fā)。赴晉和祥買糖餌、齒磨、提包等,共四元。收十四日《越鐸》一分。
十九日上午收十五日《越鐸》一分。午后理行李往前門外車驛,黃元生、宋紫佩來送。下午四點(diǎn)四十分發(fā)北京,七點(diǎn)二十分抵天津,寓泰安棧,食宿皆惡。
二十日晴。上午十點(diǎn)二十分發(fā)天津。車過黃河涯,有孺子十余人拾石擊人,中一客之額,血大出,眾嘩論逾時。夜抵兗州,有垂辮之兵時來窺窗,又有四五人登車,或四顧,或無端促臥人起,有一人則提予網(wǎng)籃而衡之,旋去。
二十一日上午一時發(fā)兗州,下午一時抵明光。車役一人躍車不慎,仆于地,一足為輪所碾,膝已下皆斷,一足趾碎。三時抵滁州,大雨,旋止。四時半頃抵浦口,又大雨,乘小輪舟渡長江,行李衣服盡濕,暫止第一樓,樓為揚(yáng)州人所立,不甚善。往潤昌公司買毛氈、煙卷等七元八角。夜往滬寧車站,十時半發(fā)南京,蓋照舊日早半小時云。車中對坐者為一陳姓客,自云杭人,昔在杭州中學(xué)與楊莘士同事云云。
二十二日曇。上午七時抵上海,止孟淵旅舍,尚整潔,惜太忙耳。令役人往車站取行李不得,自往取之。理事者云,以號數(shù)有誤,故非自往認(rèn)者不與。午后往中華書局〔6〕交戴蘆舲所寄物。往虹口日本餅餌店買餅餌二匣,一元八角。往歸仁里西泠印社購景宋本《李翰林集》一部六冊,又《渠陽詩注》一部一冊,《賓退錄》一部四冊,《草莽私乘》、《雞窗閑[叢]話》、《蕙榜瑣[雜]記》各一部,各一冊,《董解元西廂記》、《元九宮詞譜》各一部,各二冊,共價十元二角八分,后二書擬以贈人。下午在寓大睡至晚。夜出三馬路買巴且實(shí)〔7〕一房,計(jì)二十八斤,價一元半。
二十三日曇。晨赴滬杭車站,七時三十分發(fā)上海。上午雨,少頃霽。午后十二時四十分抵南星。有兵六七人搜檢行李, 紙包二三破之。雇轎渡錢江,水漲流急,舟甚鮮,行李遲三小時始至。遂由俞五房〔8〕雇舟向紹興,舟經(jīng)蕭山,買楊梅、桃實(shí)食之。夜雨一陳。
二十四日晴。晨七時半到家。午后伍仲文來。
二十五日上午陳子英來。午后子英以名刺邀至成章女學(xué)校〔9〕。少頃伍仲文至,馮季銘、張?jiān)聵菑难?,同覽學(xué)校一周。夜招仲文飯。
二十六日晨同三弟至大路浙東旅館儲伍仲文乘舟游蘭亭,又游禹陵。歸路經(jīng)東郭門登陸,步歸。仲文于晚八時去越云。夜小雨旋止。
二十七日曇,夜雨。
二十八日晴。上午同三弟往大街閑步,又往第五中學(xué)校訪舊同事。出過故書肆,取《說鈴》前集一部十冊,以清舊款。午后劉楫先來。夜雨。
二十九日雨。上午書賈持舊書來,絕少佳本,揀得已蠹原刻《后甲集》二冊,不全明晉藩刻《唐文粹》十八冊,以金六圓六角買之。
三十日晴。上午錢錦江、周子和、章景鄂、葉譜人、經(jīng)泰來、蔣庸生來。午后書賈王晴陽來,持有《質(zhì)園集》一部,未買。宋紫佩之兄來,送茶葉、筍干等,報(bào)以摩菰一包。
==注釋==
〔1〕從《說郛》寫出《云谷雜記》指從明抄本《說郛》第三十卷中寫出的《云谷雜記》,一卷,四十九條,稱"《說郛》本"。魯迅在卷末附了短跋,跋文現(xiàn)編入《古籍序跋集》。
〔2〕指聚珍版本《云谷雜記》,清乾隆朝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一百二十余條,分四卷,用武英殿聚珍版印行,是后來的流行本。
〔3〕五夫村一則指《說郛》本《云谷雜記》中《五大夫》一條。該條辨明上虞五夫村并非秦始皇封松為五大夫之地,秦始皇的封松樹應(yīng)在泰山。
〔4〕歷史博物館教育部于一九一二年七月向國務(wù)會議建議就國子監(jiān)舊署籌設(shè)歷史博物館后,不久即獲同意,在國子監(jiān)彝倫堂設(shè)籌備處,并開始清查原有藏品和采購北邙等地出土文物。該處一九一八年遷至午門前左右朝房,一九二六年七月正式開放。
〔5〕作歸計(jì)魯迅擬于十九日回紹興探親,此次返籍前后共五十天,八月七日返京。
〔6〕中華書局一九一二年創(chuàng)辦于上海,在國內(nèi)各大中城市設(shè)有分局多處,魯迅在一九一四年一月曾將周作人譯《勁草》投寄該局,未被采用。
〔7〕巴且實(shí)巴且,即巴蕉。巴且實(shí)系指作為果品的粉芭蕉、灰芭蕉。
〔8〕俞五房即俞五房過塘行,設(shè)在西興鎮(zhèn)上的一家承辦行李托運(yùn)、代雇舟轎的運(yùn)輸行。
〔9〕成章女學(xué)校為紀(jì)念近代民主革命者陶成章而設(shè)的一所小學(xué)。一九一二年創(chuàng)辦。
◎ 七月
一日晴。晨小舅父返安橋頭。上午得伍仲文信,二十九日杭州發(fā)。書賈王晴陽來,持有童二如《畫梅歌》諸家評本一部,共三冊,有二如自題面,未買。午后同二弟往南街施醫(yī)局看芳叔。又至成章女??葱iL郭某,未詢其字,云是蔡國卿之妻兄也。
二日午前陳子英來。夜不能睡,坐至?xí)浴?/p>
三日豐丸傷風(fēng),往診陸炳常。上午得戴蘆舲函并銀百五十元,二十七日發(fā)。
四日雨。搭涼棚。午后延陸炳常來診母親、芳子、豐丸。
五日曇。晨寄戴螺舲信。午后同二弟、三弟往大街明達(dá)書莊買會稽章氏刻本《絕妙好詞箋》一部四冊,五角六分。又在墨潤堂買仿古《西廂十則》一部十本,四元八角。并購餅餌、玩具少許。由倉橋街歸,道經(jīng)蔣庸生家,往看之。下午小舅父至。夜大雨。
六日小雨。午后陸炳常來診。
七日小雨,下午睍。
八日曇。午前得宋子佩信,三日發(fā)。下午陸炳常來診。
九日雨。無事。
十日曇。晨小舅父歸安橋。午后車耕南來。晚小雨即止。補(bǔ)繪《於越三不朽圖贊》三葉,屬三弟錄贊并跋一葉。
十一日晴。晨車耕南來。下午朱可銘來。
十二日晴,熱。午后小舅父至。下午陸炳常來診。
十三日晴,熱。下午往紹興教育會〔1〕,同二弟至奎元堂看舊書,買得《六十種曲》一部八十冊,王禎《農(nóng)書》一部十冊,共銀二十六元。歸途經(jīng)秋官第,為豐丸買碗四枚。
十四日晴,下午大雨動雷,旋止。小舅父大病,三弟守視之,夜不睡,子亦同坐至三點(diǎn)鐘。
十五日晴,下午暴雨,小有雷,少頃止。小舅母來。
十六日晴。晨得戴蘆舲信,十一日北京發(fā)。上午宋知方來。下午陸炳常來診。晚小雨。
十七日小雨。上午李霞卿來。
十八日曇,晚雨。無事。
十九日晴,午雨。下午寄戴蘆舲信。
二十日雨。無事。
二十一日晴。晨小舅父、小舅母歸安橋。上午孫福源來。
二十二日晴。城中有盜百余人,軍士搜捕,城門皆闔,欲行未果。〔2〕二十三日晴,熱。城門仍未開。
二十四日無事。下午寄戴蘆舲信。
二十五日城門悉啟。
廿六日晴,甚熱。晨因豐丸發(fā)熱,往診陸炳常。夜不睡。
廿七日豐丸熱減。下午乘舟向西興。以孑身居孤舟中,頗有寂聊之感。
廿八日晨抵西興,作小簡令舟人持歸與二弟。即由俞五房雇轎渡江至南星驛。午后車發(fā),即至拱宸,登大東公司船向上海。
二十九日晨抵嘉興,遂繞朱家角,抵滬時下午五時。當(dāng)舟至碼頭時,絕無客棧招待,舟人、車夫又朋比相欺,歷問數(shù)客店,均以人滿謝絕,遂以重值自雇二車至虹口松崎洋行投宿。夜以郵片一寄二弟,告途中景況。
三十日曇。終日在旅店中。午后小雨即止。下午寄二弟一葉書。
三十一日曇。仍終日枯坐旅館中,購船票又不得,悶極。
==注釋==
〔1〕紹興教育會全稱紹興縣教育會。一九○九年(宣統(tǒng)元年)成立。一九一三年七月間的會長是周作人。
〔2〕本日因土匪騷擾東皋,軍士閉城搜捕,故魯迅未能啟程。
◎ 八月
一日雨,上午晴。旅店為購得向津房艙票一枚,價十元。舟名"塘沽",明日四時發(fā)。
二日晴。午后購日譯都介納夫著《煙》一冊,銀一元四角。二時登"塘沽"船,房甚穢陋,有徐翹字小夢者同居,云至青島。寄二弟一郵片。四時舟發(fā)。
三日晴。在舟中。夜十二時抵青島。
四日晴。在舟中。下午三時發(fā)青島。
五日晴。在舟中。下午三時抵大連。
六日晴。在舟中。上午九時發(fā)大連。
七日晴。上午八時半抵天津,寓富同棧。寄二弟郵片一枚。下午二時赴天津西站登車,二時半車發(fā),六時半抵北京,七時到寓。得二弟三十日所發(fā)郵片,云豐丸熱已漸退。朱煥奎來,又邀往便宜坊晚飯,并呼其弟來,字石甫。
八日晴。晨寄二弟一葉書。赴部。收相摸屋書店信,六月二十六日發(fā),又小包一個,內(nèi)德文《印象面派述》一冊,日文《近代文學(xué)十講》一冊,《社會教育》一冊,《罪と罰》前篇一冊,七月二十六日發(fā)。午后許季上來假去《法苑珠林》三函。下午往季市寓,繳出沈壽彭托寄食物兩種,協(xié)和亦在,晚飯后歸。夜宋子佩來。收七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越鐸報(bào)》各一分。
九日上午收一日《越鐸》一分。以《元九宮詞譜》贈沈商耆,《董解元西廂記》贈戴蘆舲。收七月俸二百四十元,又六月俸余資七十四元,由蘆舲交與。錢稻孫贈《史目表》一冊,念敂先生作。又高士奇《元書畫考》寫本二冊,是春間托朱逖先在浙江圖書館雇人寫出者。下午寄二弟信(一)。以茶葉一匣、火腿一方饋黃元生。往神州國光社買《古學(xué)匯刊》第五編一部,一元五分;《神州大觀》第二集一冊,一元六角五分。又往晉和祥買糖餌兩種,共一元。得二弟葉書,二日發(fā)。
十日晴,熱。星期休息。午后收二日《越鐸》一分。
十一日雨,上午風(fēng),小雨,午后止。宋子佩來。下午得二弟信,四日發(fā)(1)。夜季市來。
十二日曇。晨寄二弟信(二)。上午往交民巷日本郵局寄羽太家信并銀二十圓。又寄相摸屋書店信并銀五十元,又代子英五十元,代協(xié)和、季市各十元。午后同戴蘆舲、許季上游雍和宮,次至歷史博物館。往晉和祥買食物二元。至升平園浴。收三日《越鐸》一分。晚關(guān)來卿先生來訪。
十三日晴,熱。上午寄陳子英信。
十四日午后收六至八日《越鐸》各一分。晚子佩來。續(xù)寫宋殘本《易林》起。
十五日上午寄二弟信并七月分家用五十元(三)。午后曇,旁晚雨一陳。夜得二弟信,九日發(fā)(2)。夜半雨。
十六日小雨,上午霽。午后往璃琉[玻璃]廠,在廣文齋買古泉十八品,銀一圓。
十七日雨。星期休息。終日在館寫書。
十八日曇,午后睍。收十日《越鐸》一分。往琉璃廠廣文齋買古泉二十一品,銀二元六角。又赴直隸官書局買《古今泉略》一部十六冊,十二元;《古金待訪[問]錄》一部一冊,四角。晚何燮侯以柬招飲于廣和居,同席者吳雷川、湯爾和、張稼庭、王維忱、稻孫、季市。
十九日曇,午后晴。收十一日《越鐸》一分。下午宋子佩來。晚季天復(fù)來,又同至其寓,小坐歸。
二十日晴,大熱。上午寄二弟信(四)。下午得二弟信,十四日發(fā)(3)。晚大風(fēng),少頃雷雨,旋即止息。夜收十三、十四日《越鐸》各一分???,似中寒也。
二十一日晴。晨得二弟所寄E.W.Bredt:《Sittliche oder Unsittliche Kunst?》一冊,十四日付郵。還稻孫代付《元〔書〕畫考》傳寫費(fèi)三元。午后訪蔡谷清,病方愈。旁晚閑步宣武門大街,遇戴蘆舲,同歸談少頃。
二十二日晴。無事。夜半風(fēng),大雨。
二十叁日雨。上午寄二弟《文學(xué)十講》一冊。午后晴。赴前門臨記洋行買餅餌一元八角,又往觀音寺街晉和祥買牛肉二罐,直八角。下午得車耕南信,十八日杭州發(fā)。
二十四日晴。星期休息。晨得二弟信,十八日發(fā)(4)。上午寄二弟信(五)。下午往青云閣理發(fā),次游琉璃廠,復(fù)至宣武門外,由大街步歸,見地?cái)傆?#34;崇寧折五"錢一枚,乃以銅圓五枚易之。
二十五日晴。夜續(xù)鈔《易林》畢,計(jì)"卷七之十"四卷,合前鈔共八卷。
二十六日上午得相摸屋書店信,十八日發(fā)。得羽太家信,十九日發(fā)。晚風(fēng),小雨。
二十七日曇。上午寄二弟信(六)。收本月俸百七十元,余七十元為公債票,未發(fā)。午后小雨。補(bǔ)寫《臺州叢書》中之《石屏集》起?!?〕晚宋紫佩來還銀十圓。
二十八日曇。天氣轉(zhuǎn)涼。午后小雨旋止。得二弟信,二十二日發(fā)(5)。
二十九日晴。上午同沈商耆往中國銀行換取見銀。復(fù)車耕南信。下午有名刺題陳治格者來,聽其談?wù)?,似是小舅父之婿。往吳興會館訪楊莘士,未遇。夜風(fēng)。
三十日上午得楊莘士柬并玩具十二事,皆山陜所出,又唐塑印佛象一枚,云得之陜西。午后風(fēng)。晚許季市來,十時半去。
三十一日晴。星期休息。上午寄二弟信(七)并本月家用百元。晚訪季自求于南通縣館。
==注釋==
〔1〕是日起錄寫《石屏集》,十一月十六日抄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