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年于波拍戲花光260w積蓄,還在北京買四合院,被朋友們嘲笑
2004年,于波拍完《蕭十一郎》后,花光自己260w積蓄,在北京買了兩套四合院,一套150平在雍和宮,一套300平在什剎海,朋友們紛紛嘲笑:“四合院窗明幾凈,還不如買10套商品房!”
當(dāng)時,他看到了成龍一口氣買了8套,真的是羨慕得不得了。
成龍花費了400萬,單價50萬。
成龍來北京拍戲,被房產(chǎn)中介一通忽悠,50萬一套,拿下了8套,朋友知道后,紛紛笑話他:你腦子是不是進(jìn)水了?
花那么多錢,買這么一堆破爛。
幾個月后,成龍大呼:我被坑慘了,這錢徹底打水漂了。沒想到有一套居然是康有為的故居。
上了新聞之后,于波內(nèi)心羨慕不已,沒想到,這個時候《蕭十一郎》剛好選角,偏偏看中了于波,讓他出演連城璧。
雖然沒有拍戲的經(jīng)驗,可是能賺錢啊。
導(dǎo)演給出的酬勞可不低。
于波開心不已,拍完電視劇就有錢買四合院了。但是后來他買的時候,居然漲價了。
“因為四合院不僅僅是一所房子,還包含著一種文化。我從小就是生活在胡同里,什么樣的古典家具我都見過。”
2006年于波用抵押從朋友手里,買了自己的第一個四合院,雖然沒有多少錢,可是朋友還是賣給了他。
交錢的時候,朋友也是勸說他謹(jǐn)慎。
“這四合院沒有暖氣和廁所,我也是十分嫌棄,賣給你心里真的過意不去?!?/p>
朋友認(rèn)為這四合院不值錢,也不適合居住,還勸說于波拿錢出來購買商品房。
于波總覺得,在北京有了四合院,才算有了家的感覺,鋼筋水泥房真的沒有這種院子里有生活氣息。
最終花光250萬積蓄都要買四合院。
一套150平在雍和宮,一套300平。
朋友:“你真傻,不會賺錢的!”然后就開開心心地把房子交給了于波,于是他賺夠裝修的錢,就不打算拍戲。
一點點裝修這兩套房子,從里到外都是自己精心挑選,精準(zhǔn)準(zhǔn)備。
?用時4年時間,于波才裝修完成,還邀請朋友來做客,發(fā)現(xiàn)這里的房子煥然一新,與剛開始的破爛完全相反。
不僅如此,在這段時間,北京房價蹭蹭往上漲,尤其是像于波這樣的四合院,更是比一般的房子高。
等到后來北京奧運會來了,朋友傻眼了。
那時候申奧成功了,房價真的要大漲,不出幾年,這會房價都翻了好幾倍。
四合院漲得最為夸張,成龍隨便入手的那8套都價值上億,是每一套的價格,而成龍驕傲地說,現(xiàn)在你有10個億,你還真的買不到。
因為四合院的數(shù)量就這么多,不能拆也不能毀掉,只能用來住。
如果當(dāng)年于波花費250萬,都去買10套商品房,那肯定是不劃算的,即使是交首付拿房,就算不限購,10套房子加起來,按照今天的價格是多少?
就算一套5千萬,兩套就是一億,最多也就是5億,可是一套四合院都是上億,還是雍和宮附近,至少比5億多出幾個億。
那個賣房給他的朋友懊悔不已,可惜為時已晚,想到這自己買房住的反而是賺了。
一直想著投資的反而是虧本了。
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
當(dāng)年為了還債,于波就接下了《忠烈楊家將》和《先驅(qū)者》等等電視劇,雖然質(zhì)量不咋地,可是錢賺到了。
一裝修完畢,于波就漸漸退出娛樂圈,享受四合院生活,雖然三個廁所都要跑好遠(yuǎn),可是他不介意。
如今的《少年歌行》開播,于波也出演了一個“儒劍仙”的角色,雖然是配角,但是他不缺錢了,這兩套房子都夠花一輩子的了。
當(dāng)初鄧婕用自己和張國清所有的存款,在北京奧森花園購置了一套1000平方的房子,那時候的價格是一萬多一平。
這已經(jīng)算是一大筆錢了。
張國立為了賺錢,為了接戲、接戲,一天要工作十多個鐘頭。
到了08年,北京舉行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北京的地價暴漲,北四環(huán)的位置更是如此,張國清的房子從一千萬跳到了一億五千萬。
這讓張國立很是羨慕,連連稱贊自己的妻子鄧婕很好。第一批購房的人,真的是太賺,如今也沒有了上漲的空間。
真的是羨慕那些早買的人。不過四合院也算是“收藏品”級別的房子,賺錢是應(yīng)該的,文化和歷史屬性太強(qiáng)了。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