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人物志(1):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國章。——寇準(上)
兩宋時期,國家為了消除五代時期武人政治的遺風整體奉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此舉使得兩宋時期的文化領(lǐng)域燦若星辰,例如唐宋八大家中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還有劉永,范仲淹,晏殊晏幾道父子,李清照等等等等。那么他們又有怎樣的人生呢,本系列就將按時間順序介紹這些兩宋人物波瀾壯闊的人生。

年少成名
寇準,北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這里我們要先解釋一下,稱號的順序很重要,如果是政治家在前說明他的政治貢獻更大,反之亦然。如果我們要用一個字來形容寇準的話那只能是“神童”。兩宋時期國家大力發(fā)展文教,加之武人地位低下,所以不管是氏族還是平民都在卷文化,神童也基本上是量產(chǎn)的,我們后面要講晏殊晏幾道父子那也是神童。但是寇準這個神童可不一般,8歲時游華山就寫出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保?4、15歲的時候就通曉春秋三傳,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19歲第一次參加科舉一舉中第。當時的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在殿試遴選時更傾向于選擇年紀更大的候選者,于是有人建議寇準虛報自己的年齡,寇準答道“我第一次面圣,怎么能欺瞞皇帝呢?!薄.斄私膺^寇準的一生后,我們很難說這個時候的寇準到底是品格高尚還是單純的耿直,反正當時的太宗皇帝是被這個19歲的年輕人給吸引住了,寇準進士及第知巴東縣開啟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巴東縣任上,寇知縣干的相當不錯,只要把需要繳稅的名字貼在縣衙,人們就會主動來繳稅。到第二任成安縣時,北宋與黨項人發(fā)生了戰(zhàn)爭,朝廷安排地方官向西北押運軍糧。押運軍糧自古以來都算不上什么美差,普通人一般都是避之不及,但是我們的寇準不是一般人,他在這次旅程上第一接觸到了北宋的前線狀況。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寇準回到了京都汴梁,他將一路上的見聞寫成了一篇文章上交給了太宗,太宗本就對這個19歲的進士頗感興趣,這篇文章更是得到了太宗的青睞,太宗將寇準召來親自出題《御戎策》來考驗寇準,寇準的回答也得到了太宗的認可,寇準由此成為了太宗朝堂上炙手可熱的新星。但是寇準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就是我們之前講過的耿直。宋初太祖太宗兩朝,皇帝的個人水平都很高,身邊的大臣大多是謙謙君子一般不太會頂撞皇上,但是我們的寇準不一樣,有什么反對意見都是直接硬剛太宗。宋太宗雖然是一個有能力的皇帝,但是有時私心過重會縱容一些犯事的官員,寇準的存在很好的維護了朝堂上的平衡。太宗皇帝本就以唐太宗為目標,他與寇準也頗似唐太宗與魏征的關(guān)系,因此太宗也算是樂在其中。
太宗皇帝曾問過當時的宰相“朕欲擢用寇準,當授以何官?”,宰相表示寇準還很年輕,先去當個開封府推官(差不多相當于首都市委一把手的助理)歷練一下怎么樣,沒想到太宗皇帝很生氣的表示就這種官職怎么能配得上寇準,宰相聽完這句話有點懵,畢竟當時的寇準才27歲,只好試探道,要不做樞密直學士?太宗皇帝沉思良久才點點頭表示滿意。兩年后,29歲的寇準就進入了宰相班底,身著紫袍(宋朝公服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綠色,九品以上青色)。想想范仲淹年過50才穿上紫袍,寇準的這個升官速度堪稱是火箭一般了。


木秀于林
寇準的升官速度也引起了同僚間的嫉妒,加上他剛直的個性也經(jīng)常被潑污水??軠仕貋砼c張遜因為政治問題在太宗面前打嘴架,有一天寇準和溫仲舒在路上走路時突然有人對他高呼萬歲,張遜知道后就唆使王賓上奏太宗,寇準讓溫仲舒給自己作證,兩個人就這樣又在太宗的面前吵了起來,互相揭短。太宗忍無可忍就將張遜貶謫,也把寇準外派到了青州做知州。
但是寇準這次外派并沒有持續(xù)多久,轉(zhuǎn)年就被太宗皇帝召喚回來了。至道元年(公元995年),57歲的太宗因為高梁河之戰(zhàn)的傷病反復,身體開始出現(xiàn)狀況,宰相馮拯上書請求立太子惹得太宗大怒貶到嶺南,此后百官無人再敢說立儲的事情。太宗有九個兒子,長子趙元佐早年因遭受刺激得了瘋病,而后接連犯禁遭到幽禁。次子趙元佑本來是太子的大熱門,然而在淳化3年11月(公元992年)突然暴病身亡,這也使得立太子的事情成為了太宗的逆鱗。三子趙元侃盡管是此時順位第一繼承人,但是他根基薄弱,宮內(nèi)群狼環(huán)伺,曾幫助太宗繼位的大宦官王繼恩又想復刻當年故事混一個從龍之功的名號,李太后和王繼恩一樣想把趙元佐推上皇位,大臣李昌齡也有自己的想法??軠驶鼐┖?,太宗私下召見了寇準,并問寇準誰能接替自己的皇位,寇準知道后宮與大臣的個中心思答到“陛下替國家選擇儲君,與婦人、宦官商量是不可以的;與親信大臣商量也不可以;希望陛下選擇能符合天下意愿的?!?,太宗沉思良久屏退左右才問寇準趙元侃怎么樣,寇準則回答“如果陛下心意已決請馬上決定。”。于是趙元侃成為了自唐中葉以來的第一個皇太子,百姓都高興地稱其為“少年天子”,但是這讓太宗皇帝很不高興,于是宣來寇準問道“百姓稱太子為少年天子,把我放在什么地方呢?!保軠室活D嘴炮安撫住了太宗,太宗高興地出宮請寇準喝酒,大醉而歸。之后的一次酒宴,太宗甚至還把自己僅有的兩條犀帶中的一條賜給了寇準。然而這是這對君臣最后的快樂時光了。

至道二年,太宗在南郊祭天,寇準又因為官員次序問題與前宰相馮拯起了沖突,寇準提拔的呂端被問責時說道“寇準性情剛烈自信,我們這些人不想多爭,擔心有傷國體?!毕蛱诨实壅堊铩6鹊娇軠嗜胍姷臅r候則一直為自己辯解,太宗皇帝有點不太高興就說“如果在朝廷辯論,有失執(zhí)政大臣之體?!保欢軠誓氖锹爠竦闹?,繼續(xù)為自己辯解,又拿中書省的官員名冊在皇帝面前論是非對錯。太宗皇帝嘆息說“我養(yǎng)只麻雀還知道人的心意呢?!?。于是寇準被罷相出任鄧州知州。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一路提攜保護寇準的宋太宗趙光義駕崩,寇準再也見不到這位發(fā)掘了自己的伯樂了,然而此時的北宋內(nèi)外交困,寇準又將如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呢,我們下期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