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原生家庭》中的小知識(分章節(jié)整理版)

2022-02-20 10:12 作者:無敵多啦銘  | 我要投稿

關(guān)于本書:

這是一部振聾發(fā)聵的家庭心里療傷經(jīng)典之作。通過分析各類“有毒的父母”的所走所為,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傷害了子女并持續(xù)影響子女成年后的聲音。

作者不在于控訴這樣的父母,而在于傳授具體的對策,使那些受過或仍在承受父母傷害的人們獲得勇氣和力量。

?

前言-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我忽然意識到,一定還有更多的人想不通為什么他們總是諸事不順,而他們同樣可以得到治愈。這便是我撰寫本書的原因

?

為什么要回顧過去:

1、父母在我們心里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2、隨著你步入成年,這些種子也會長成無形的雜草,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侵入你的生活。它們的須蔓可能已經(jīng)傷害了你的自信和自尊,而你在人際關(guān)系、事業(yè)或家庭各個方面也很可能已經(jīng)受損而不自知。

?

什么樣的父母是有毒的父母:

1、這些父母加之于孩子的傷害,就像化學(xué)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整個身心,而遭受的痛苦也會隨著成長不斷加深。

2、父母的所謂方法主要來源于他們的父母,而他們的父母在教導(dǎo)子女方面的表現(xiàn)可能一樣乏善可陳。許多代代相傳的古老的教子之法其實不過是貌似聰明的餿主意罷了。

?

有毒的父母都對你做了什么:

1、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現(xiàn)的癥狀都驚人地相似:自尊心受損以及由此引發(fā)的自我毀滅式行為。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無價值、不討人喜歡而且一無是處。

2、這些想法來來自一個事實:中毒的子女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因為父母的虐待而自責。對于一個毫無防范、依賴父母的孩子來說,很容易覺得自己做了“壞事”在先,惹得父親發(fā)火是理所當然的,并因此感到愧疚。

3、這樣的孩子成年后,會繼續(xù)背負身為不稱職子女的罪惡感,很難建立起一個積極的自我形象。

?

從有毒的父母的遺毒中解脫出來:

1、不是那種父母會奇跡般驟然變好的自欺欺人的希望,而是相信自己能夠從心理上擺脫父母那種強烈且具有毀滅性影響的切實的希望。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份勇氣,事實上你本來就具備這樣的勇氣。

2、我將引導(dǎo)你完成一系列步驟,讓你對父母造成的負面影響有更清楚的認知,并且著手去解決這些問題。

?

“我難道不應(yīng)該為自己負責嗎”

你的父母應(yīng)該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當然,你也要自己成年后的生活負責,但是成年后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可控制的經(jīng)歷形成的。

?

這本書能為你做什么?

1、一旦你卸下內(nèi)心的戒備,就會體驗到五味雜陳的情感:憤怒、焦慮、痛苦、迷惘,尤其是悲傷。在你心中根深蒂固的父母形象毀于一旦,必然會引發(fā)強烈的失落感和被遺棄感。

2、本書共有兩個部分。在第一部分,我們會仔細審視不同類型有毒的父母的行為模式。第二部分,我會教你一些具體的做法,是你能夠在與有毒的父母的關(guān)系中扭轉(zhuǎn)局面。

3、消除父母對你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將找回自己本應(yīng)成為的那個富有愛心、獨一無二的人。

?

第一章 天下無不是父母

否認-暫時的寬慰,巨大的代價

1、“否認”是最簡單也最有力的心理防御方式,它借助虛假的現(xiàn)實來極力縮小,甚至是否定痛苦的生活經(jīng)歷所產(chǎn)生的影響。它甚至能令一些人忘記父母曾經(jīng)的所作所為,繼續(xù)把他們當作完美的偶像頂禮膜拜。

2、由否認帶來的寬慰不過是暫時的,而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巨大的。

?

他們只不過是想幫我

1、對許多中毒的成年子女而言,否認一個簡單、無意識的過程,把特定的事件和感情從自己的意識中清楚,裝作這一切從未發(fā)生過。

2、合理化的典范:

l?父親沖我大吼大叫是因為母親跟他嘮叨。

l?母親酗酒只是因為孤獨。如果當時我能多在家陪陪她就好了。

l?父親打過我,但他不是真的想傷害我。只是想給我一點教訓(xùn)而已。

l?母親對我不理不睬,是因為她自己的生活本就不幸。

l?我不能因為父親騷擾我而責怪他。母親不肯與他同房,而男人都需要性生活。

所有這些合理化的解釋都有一個共同點:將不可接受的事情變?yōu)榭山邮艿摹?/p>

?

對讓你生氣的人發(fā)火

上學(xué)時,我讀過一本心理學(xué)方面的書里有幾幅插圖,形象地描繪了人們是如何轉(zhuǎn)移自己的情緒的

第一幅圖畫的是一個正在被老板訓(xùn)斥的人。顯然在這種狀況下,與老板頂嘴是有風(fēng)險的,

第二幅圖呈現(xiàn)的是這個人回到家對妻子咆哮以發(fā)泄怒火的情景。

在第三幅圖中,妻子又向孩子怒吼,孩子則踢了狗,而狗又咬了貓。

這三幅插圖看似簡單,卻是我們自身的驚人寫照,準確地刻畫了我們是如何將強烈的情緒從原本的目標上移開,轉(zhuǎn)而發(fā)泄在更容易下手的弱者身上的。

?

不要過度神化你的父母

子女對父母的神化不會因為父母去世而終止,死亡或許還會對這種神化的效果予以強化。

?

將他們拉下神壇

1、神圣的父母制訂規(guī)則,進行審判,造成痛苦。不論他們?nèi)匀辉谑肋€是已經(jīng)作古,在神化他們的同時,也意味著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將恪守他們所信奉的規(guī)則,將痛苦的情感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將它們合理化。

2、當你將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壇、讓他們回歸凡人姿態(tài)的時候,你才能在與他們的關(guān)系中實現(xiàn)力量的平衡。

?

?

第二章 不稱職的父母

?

被剝奪的童年

1、迫于家庭的壓力,他成長得太早也太快,也因此被剝奪了正常的童年生活。

2、既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應(yīng),他便學(xué)著干脆否認自己有需求這回事,以此來對抗孤獨感和情感缺失。

3、在萊斯的案例里,驅(qū)使他進行不必要的超時工作的需求背后的目的有:

工作可以讓他不必直面內(nèi)心的孤獨感以及被剝奪的童年和成人

工作也強化了他長久以來抱定的信念-不論多么努力都不、

?

何時是終結(jié)

1、對于被迫與父母交換情感角色的孩子來說,他們所背負的強烈的負罪感和責任感會一路跟隨他們步入成年階段。

2、他們常常受困于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不可避免地感到力不從心,之后因為無法勝任而產(chǎn)生負罪感,繼而加倍努力地試圖挽回頹勢

3、他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汲取到任何的情感暖養(yǎng),于是,他索性關(guān)閉了自己的情感之門。不幸的是,現(xiàn)在他發(fā)掘自己無法將它再次打開,即使他很想這么做。

4、他們也有權(quán)獲得情感上的撫感,有權(quán)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長正面積極的對待,從而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感。

?

讓孩子做個孩子

1、孩子對語言信息以及非語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選擇的全盤接收。他們傾聽父母的言談,觀察父母的舉止,并且模仿父母的行為。

2、父母的角色榜樣作用對于孩子的自我認同感的形成——尤其是性別的身份的形成至關(guān)重要。

3、稱職的父母必須履行的基本職責:

l?他們必須滿足孩子物質(zhì)上的需求。

l?他們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身體上的傷害。

l?他們必須滿足孩子對愛、關(guān)懷以及更深層次的情感的需求。

l?他們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傷害。

l?他們必須在道德倫理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dǎo)。

4、當父母把家長的責任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家庭中各個成員的角色就變得模糊、扭曲甚至顛倒了。

?

?

如果我不滿足他們的需求,還有誰會這么做

1、自我認同感:

自己對自己的所思所做的一種認可感,指個體能夠理解理智地看待并接受自己以及外界,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在追求目標過程中體會到自我價值以及社會的承認與贊許。

2、共依存:指因為失去自己的內(nèi)在的愛和信任,而沉溺于外界事物并無法自拔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他們依賴外界的某些事物以求生存。

3、助人者:相對于“受助者”。受助者通常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依賴助人者,而后者則依賴著前者對自己的依賴。對于“助人者”,他們依賴這種“被需要”的感覺。

4、強迫性重復(fù):指每個存在著的童年某方面心里發(fā)育缺陷的人,都會不自覺地、強迫性地在心理層面退回到遭受挫折的心理發(fā)育階段。

5、共依存自測表:

1.解決他遇到的問題或者減輕他的痛苦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愿意為此付出任何的情感代價。

2.我的好心情來自他的贊許。

3.我保護他不受自己行為所產(chǎn)生的后果的傷害。我為他說謊,替他掩飾,絕不允許別人說他半點壞話。

4.我盡力讓他按照我的方法行事。

5.我從不在意自己的感受或愿望。我只在乎他的感受和愿望。

6.只要他不拋棄我,我愿意做任何事情。

7.只要他不生我的氣,我愿意做任何事情。

8.我認為充滿波折和戲劇性的關(guān)系會讓我更有激情。

9.作為一名完美主義者,一切差錯都讓我自責。

10.我常常覺得氣憤懊惱,不受重視,被人利用。

11.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會裝作一切都很好。

12.想讓他愛我的努力支配著我的生活。

?

?

不被關(guān)愛的孩子

1、那些集中精力于自己的身體和情感維護的家長像他們的孩子傳遞了一條明確的信息:“你的感受無關(guān)緊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2、他們成年后很難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去界定自己的身份。因為他們獨立的思想、情感以及需求從未得到過任何鼓勵,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面對戀愛關(guān)系時應(yīng)該抱有什么樣的期望。

?

消失的父母

父母任何一方的離開都會讓孩子心離產(chǎn)生極為痛苦的缺失感和空虛感,孩子們通常會有這樣的結(jié)論:如果家里發(fā)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一定是他們的錯。從孩子的生活中消失的父母會強化孩子不被關(guān)愛的感覺,繼而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而受傷的孩子將會帶著這種傷害步入成年,就好像囚犯拖著鐐銬一樣。

?

造成傷害的正式他們的不作為

1、不稱職或不合格的父母的毒副作用是不易察覺且難以界定的。

2、不論是“他們并不像傷害我”還是“我們已經(jīng)盡力了”,這寫都掩蓋了一個事實:這些父母推卸了自己對孩子應(yīng)盡的責任。有毒的父母通過推卸責任,讓孩子失去了積極角色的榜樣,孩子的情感難以健康發(fā)展。

3、你是可以選擇的(孩子):

你要弄明白自己是受錯誤的逼迫成長起來的,本應(yīng)屬于你的童年被奪走了;

你必須承認,在你不該自己承擔的責任上耗費了大量的經(jīng)歷

最終可以做出改變:變得更愛自己,對自己更負責。

?

第三章 “為什么不讓我過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這都是為了你好”

1、而當這些孩子步入青少年時期和成人期時,許多人仍然無法擺脫對父母一直以來的指導(dǎo)和管控的需求。于是,父母便名正言順地繼續(xù)對他們的生活橫加干涉和操控,并常常成為孩子生活的主宰。

2、由于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并希望它永不消失。

3、操控型父母會因為孩子的獨立而感覺遭到背叛和遺棄,他們將家長角色與自己的人格緊密相連。

4、之所以說操控型父母十分狡猾陰險,是因為他們經(jīng)常把操控偽裝成關(guān)心。一些常見的說辭有“這都是為了你好”“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

?

直接控制

1、直接控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它是一種公開的、具體的,甚至赤裸裸的控制

2、直接控制經(jīng)常包含威脅恐嚇和羞辱。

3、對直接控制子女的父母來說,永遠不存在中間立場。只要成年的子女試圖把握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他們就必須付出代價,從此生活在內(nèi)疚、沮喪、憤怒以及深深的負罪感中。

4、對于操控型父母來說,子女的婚姻是極具威脅性的。他們將子女的配偶視為爭奪子女感情的競爭對手,與之發(fā)生激烈戰(zhàn)爭。

?

操縱者的暴行

1、還有一種操縱,比直接控制更加細微和隱蔽,這就是巧妙的操縱。操縱者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的得到自己想要的的東西。他們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目的,因此也無須承擔遭到拒絕的風(fēng)險。

2、當操縱變成長期控制別人的工具時,它就極具破壞性了,尤其是當它存在于親子關(guān)系中時。用于操縱孩子的父母十分擅長隱藏他們的真實目的,所以子女常常會感到困惑-他們察覺到自己不知不覺間受人擺布,卻不知道事情是如何發(fā)生的。

?

為什么她總要幫忙

1、有種常見的操縱型父母是t幫手型”父母,他們對成年的子女不會放手不管,相反,他們會經(jīng)常制造一些狀況讓子女“需要”他們的幫助。

2、父母的操縱將很多子女逼入了死胡同:選擇反抗就會傷害到“只是出于好意”的父母。對多數(shù)人來說,選擇屈服似乎更容易一些。

?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成了卑鄙的小人

1、弗萊德的父母不直接向兒子表達感情,卻讓其他孩子來做這件事,這是很多操縱性父母都會采取的策略。

2、操縱型父母的主要原則就是避免直接沖突。

?

叛逆有因

當有毒的父母給我們施壓,退殘我們的感情,是我們膽怯、內(nèi)疚好控制我們時,通常我們有兩條路可以走:投降或者叛逆。

?

沒有獨立的身份

1、自信的父母無須去控制他們已經(jīng)成年的子女。而在這一章里我們所接觸到的有毒父母的行為,都是基于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強烈不滿,以及對遭到遺棄的恐懼。

2、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對自我的身份認知會有些模糊。他們很難把自己視為脫離父母存在的獨立個體,也不懂得區(qū)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

3、在子女能夠把握自己的生活時,所有父母都應(yīng)該停止對他們的控制。

?

?

?

第四章 “這個家里沒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客廳里的恐龍

1、“正常家庭”偽裝對孩子來說尤為有害,因為這會讓孩子否定自己的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確性;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迫對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說謊,想要培養(yǎng)強大的自信心幾乎是不可能的

2、負罪感會讓他們懷疑人們是否會相信他。長大以后,受人猜疑的感覺依然存在,所以他們會刻意回避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去流露任何情感。

?

被遺忘的孩子

1、酗酒的子女也常常覺得自己被父母無視。這也造成了一個無法擺脫的困境:家庭的問題越是嚴重,孩子就越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2、和許多酗酒的子女一樣,她認為自己要對所有的感受負責,她無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表達自己的感情,于是只好把他們壓抑在心底。成年之后,他們?nèi)栽谘永m(xù)這一模式。

?

“我從來不就是孩子”

1、有毒的家庭中大多存在著角色倒置的情況。在酗酒家庭中,酗酒的父母通過對他們?nèi)侨藨z愛、窘困潦倒而又不理性的行為主動搶占了孩子的角色。他們自己就是難以管教的孩子,如何容得下家里再有其他的孩子?

?

修復(fù)過去的神話

1、酗酒者的子女成年后的配偶常常也是酗酒者。

2、每個人都有重復(fù)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不論這些情感是多么的痛苦又或是對自己又多么大的傷害。這種熟悉為我們生活提供了舒適感和整體的架構(gòu)。

3、我們重現(xiàn)過去的沖突是因為我們希望這一次可以讓一切進展順利——我們最終將贏得這場戰(zhàn)斗。這種對過去痛苦經(jīng)歷的重現(xiàn)被稱為“強迫性重復(fù)”

?

“為什么總要重復(fù)過去”

1、喬迪混淆了愛和虐待之間的界限,她好像總是下意識地引發(fā)愛人的怒火,并以此作為他熱烈與激情的證明

2、許多酗酒者的子女磨練出了極高的容忍度,能夠接受常人無法接受的事情。

?

你無法相信任何人

1、大部分酗酒者的成年子女對親密關(guān)系心懷畏懼。這是因為他們最初且最重要的關(guān)系教會他們:他們愛的人也會傷害他們,而且非常難以捉摸

2、對許多酗酒者的成年子女來說,因內(nèi)心極度矛盾而變得感情涼薄的人往往更具吸引力,因為這樣一來,他們便可以想象自己身處一段親密關(guān)系中,同時又不必面對內(nèi)心對真正的親密關(guān)系的恐懼。

3、信任是我們感情產(chǎn)物中最孱弱的一種,在嚴酷的條件下,它通常是第一個消亡的。

4、在中毒的成年子女所受到的傷害中,信任缺失是最普遍的一種。

?

“這都是你的錯”

1、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所有父母都會有前后矛盾的狀況,但是這種“今日對明日錯”的癥狀會在酒精作用下得到顯著的強化。父母發(fā)出的信號以及制定的規(guī)則變化的太頻繁、太出乎意料,常常令孩子目不暇接。

2、孩子成了父母受挫失意時的出氣筒,是父母所有罪過的替罪羊。這是酗酒父母對自己的失職進行辯護和宣泄的狡猾手段。

?

黃金孩子

這種孩子,因為被迫肩負起重大責任而被父母和外界的贊賞包圍。不管是童年時期還是成年以后,黃金孩子一直在強迫自己去完成難以實現(xiàn)的完美目標,絲毫不敢松懈。

?

“我必須時時掌控局面”

酗酒家庭的環(huán)境以及家長的性格既不可測、也不穩(wěn)定,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無不深受其害。為求自保,他們的成長往往伴隨著一種強烈的需求,希望生活中的所有人、所有事都盡在掌控。面對兒時的無助,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回應(yīng)-成為控制者。

?

酗酒者的伴侶

1、盡管酗酒者給家人造成了諸多痛苦,他們伴侶卻不自覺地對他們的濫飲給予支持。通過默許,共依存者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他們愿意為伴侶的破壞性行為所帶來的傷害收拾殘局。

2、酗酒家庭的運轉(zhuǎn)基于一種危險的平衡,每個人都在扮演著自己被指派的角色。

3、而現(xiàn)實中,他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共依者,通過矢口否認自己的家庭存在問題,放任自己的妻子變成一個可憐的酒鬼。與此相應(yīng),他自己也從中獲得了力量。

?

沒有童話般美好的結(jié)局

1、在理想世界中,你的父母會為自己酗酒行為負起全部責任。

2、遺憾的是,現(xiàn)實與理想往往相去甚遠。酗酒、否認以及歪曲現(xiàn)實等諸多問題常常在父母一方甚至雙方去世之后依然留存。許多酗酒者的子女熱切期望他們的家庭會神奇的演變成“奧茲和哈里特”模式,但這樣的期望最終只會讓人大失所望。

3、如果你是酗酒者的成年子女,那么請你記住,掌控自己生活關(guān)鍵在于:如果不嫩改變父母,那么就自己做出改變。你的幸福沒必要仰仗父母。

?

?

第五章 “你永遠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事”-身體虐待型父母

無法逃脫的家庭屠戮

1、父母為什么會打孩子,在身體上虐待子女的父母們似乎都有某些共同的特點:

l?首先,他們都極度缺乏對沖動的控制力,只要有負面情緒需要發(fā)泄,他們就會選擇對孩子動粗。至于這種行為會給孩子造成什么樣的傷害,他們幾乎毫無意識。

l?對孩子實施身體傷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長于充滿暴力的家庭,他們成年后的大部分虐童行為正是他們童年體驗和感悟的重演。

l?許多虐待孩子的家長是帶著嚴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滿步入成年的,在情感層面上他們還只是個孩子。他們會將子女視為自己父母的替代品,并在他們身上尋求父母從未給予過自己的情感滿足。

?

你永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事

對于那些被父母虐待過的孩子而言,要重新獲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很難的。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是成年后的我們同別人交往并建立關(guān)系的基礎(chǔ)。

?

我的麻煩太多,打你也情有可原

1、工作上的壓力、與其他家庭成員間的矛盾以及對生活的不滿所引發(fā)的緊張情緒,會導(dǎo)致一些父母對子女暴力相向

2、然而將憤怒情緒轉(zhuǎn)移給孩子,只能給施暴的家長帶來一時的寬慰,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可悲的是,作為暴力的承受者,子女也只能繼續(xù)無助地生活在這種憤怒的威脅中,并將這種恐懼帶到自己的成年生活里。

4、研究表明,就算是懲戒孩子某種具體的不良行為,體罰也算不上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的威懾作用只是暫時的,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憤怒情緒、復(fù)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視卻異常強烈。

?

被動的虐待者

1、那些處于恐懼、依賴或者努力維持家庭現(xiàn)狀等原因而默默允許暴力發(fā)生的家長。這些家長被稱作“被動虐待者”

2、不作為的長放任自己沉浸在無助之中,以為這樣就可以順勢抹殺自已在孩子被虐待時的幫兇作用,而被虐待的孩子則想要保護不作為的家長,或者將他們的不作為合理化,為之開脫罪責,這樣便可以自欺欺人地否認父母雙方都放棄自己的事實。

3、很多成年子女回顧自己童年遭受的虐待時,都會為不作為的一方家長辯解,因為他們把這樣的家長看作和自己一樣的受害者。

?

虐待和愛-令人困惑的組合

1、受虐待的孩子始終生活在快樂和痛苦參半的怪異氛圍里,我們將之形容為“間歇性恐懼與溫情時刻并存”。

2、父母在虐待子女的同時,也做出了愛的承諾,那么兩者之間就會形成一種畸形卻又異常牢固的關(guān)系。

?

站在感情的十字路口

受虐兒童的內(nèi)心積蓄著強烈的憤怒。但幼小的如他們,心中的怒火往往無法發(fā)泄。于是成之后,他們會想方設(shè)法的尋找宣泄的途徑。

?

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一些案例中,被虐待的孩子會不自覺地步他們父母的后塵。被虐待的孩子幻想著擁有這些素質(zhì)之后,就可以保護自己。因此,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染上他們最討厭的、有毒的父母的某些性格。

?

?

第六章“你要是沒生出來多好”-語言虐待型父母

侮辱性的稱呼,貶損的評價以及輕蔑的指責都會向孩子傳遞非常糟糕的自我評價信息,并對他們將來的幸福產(chǎn)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

惡言惡語的力量

1、言語虐待型父母也有兩種不同的行事風(fēng)格。有的父母會直接地、公開地用惡毒的語言貶損孩子。

2、而另一種言語虐待型父母的行為則沒有這樣直接,他們會通過長期的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綽號或是拐彎抹角的羞辱來對孩子發(fā)起攻擊。

3、任何小孩都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實、取笑和威脅。積極的幽默是強化家庭聯(lián)系最有價值的方法之一,而貶損性的幽默在家庭環(huán)境中卻極具破壞性-孩子對挖苦或夸張式幽默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含義層面。

?

我說這些只是為你好

許多家長以引導(dǎo)為名,實則向孩子施以言語虐待。他們會將自己針對孩子的、殘酷的貶損合理化。

?

爭搶好勝的父母

1、使別人自覺無能并顯得自己有能力,很快就會演變成一場徹頭徹尾的競爭(父母與子女)

2、開明的父母會滿心歡喜地看待孩子能力的增長,爭強好勝的父母則常會感到失落、焦慮,甚至是恐懼。

3、同子女競爭的家長在童年時期往往經(jīng)歷過匱乏之苦-衣食的匱乏或是關(guān)愛的缺失。所以不論現(xiàn)在擁有多少,他們依然會活在對匱乏的恐懼之中。這類父母中有許多人會與孩子重演自己當年與父母或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

4、對中毒的成年子女來說,低于自己實際能力的成就是換取內(nèi)心平靜的代價。他們下意識地對自己設(shè)立了諸般限制,好讓自己不會超越父母,以此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是將父母對他們的負面預(yù)言變成了現(xiàn)實。

?

追求完美的父母

1、不切實際地期望子女十全十美是引發(fā)父母激烈言辭攻擊的另一個常見原因。

2、追求完美的父母似乎生活在這樣的幻想之中:如果他們能敦促孩子做到十全十美,他們便是完美的一家人。他們將維系家庭穩(wěn)定的重任完全推給了子女,以此來逃避他們無法提供這種生活的事實

3、孩子應(yīng)該擁有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quán)力——這是他們嘗試新事物并建立自信心的途徑。有毒的父母強加給孩子的是無法企及的目標,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朝令夕改的規(guī)矩。

?

對成功心懷恐懼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兩條路可走:要么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贊許而不斷地苛求自己;要么極力反抗,甚至到了對成功心懷恐懼的程度。

?

當"你是"變?yōu)椤拔沂恰?/strong>

當你從別人嘴里聽到關(guān)于自己的負面評價,并讓這些評價進入你的潛意識時,你就是在“內(nèi)化”它們。負面評價的內(nèi)化-變“你是”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礎(chǔ)

?

第七章 性虐待型父母

什么是亂倫

而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說,亂倫所涵蓋的行為及關(guān)系的范圍則廣泛得多,包括以喚起侵害者性興奮為目的而進行的與兒童的口部、胸部、生殖器、肛門或其他身體部位的身體接觸。

?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事情

1、在坦誠、溫馨、溝通良好的家庭里從來不會出現(xiàn)亂倫的狀況。

2、存在比較嚴重的情感孤立、隱瞞、貧窮、壓力大以及缺乏尊重等問題的家庭則是亂倫現(xiàn)象滋生的溫床。

?

強迫行為的諸多面孔

他們沒有意識到情感暴力與身體暴力一樣具有破壞性。孩子天性中的愛和信任很容易被不負責任的成年人所利用。

?

我覺得惡心

亂倫受害者因為自己的下流、邪惡和深重罪孽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心理隔離感。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外邊,他們都倍感孤獨。

?

瘋狂的嫉妒:“你是屬于我的”

1、亂倫以一種瘋狂而激烈的方式將受害者與侵害者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2、這種癡迷極度地扭曲了孩子童年及青春期的正常發(fā)展。亂倫受害者不但沒有逐步脫離父母的控制變得獨立起來,反而越來越依附于他們的侵害者

3、倫受害者把癡迷錯認為愛,這種現(xiàn)象十分普遍。這不僅阻礙她們認清自己是受害者,還會嚴重破壞她們對愛情的憧憬。

4、還有一類受害者,他們用柔情將受害者束縛在身邊,使孩子深陷罪與愛的矛盾情感中愈發(fā)手足無措。

?

封住火山口

對許多受害者來說,熬過兒時亂倫重創(chuàng)的唯一辦法就是躲到心理面具的后面,將所有的痛苦記憶都掩埋在清醒的意識之下,就算不能永遠擺脫,也可以換取數(shù)年的安穩(wěn)。

?

雙重生活

亂倫受害者常常會成為非常高明的兒童演員。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有太多的恐懼、迷惘、悲傷、孤獨和隔閡,于是很多人會塑造出一個假自我,裝出一副“一切很好很正?!钡臉幼觼砻鎸ν饨?。

?

默不作聲的同謀

存在父女亂倫現(xiàn)象的家庭中的母親有三種:毫不知情的、可能知情的和知情的。

?

亂倫的遺毒

每一個童年時遭受過性虐待的成年人都無法擺脫自己無能、無用、罪孽深重的感覺。不論表面看起來他們的生活是多么不同,飽受負面感受折磨確實他們的共同點,我稱之為亂倫的3D遺毒:骯臟、傷害、異類。

?

我不知道戀愛是什么感覺

亂倫受害者大多不懂得如何應(yīng)對成年后的戀愛關(guān)系。就算偶然間步入了這種關(guān)系,過去的可怕記憶也常常會予以破壞,尤其是在性生活方面。

亂倫的受害者對性懷有強烈的厭惡情緒,這種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是亂倫引起的正常反應(yīng)。性喚起了她對過去的痛苦和背叛不可磨滅的記憶。

?

怎么懲罰自己都不夠

抑制因亂倫而生的內(nèi)心矛盾又一種極為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抑郁。它既可以是一般性的憂傷情緒,也可以是近乎徹底的自我放任、無所作為。

?

這一次情況會好些

亂倫留給受害者最大的遺毒就是,他們會永不停歇地尋求“魔法鑰匙”,渴望開啟存封父母愛和贊許的寶箱。這種追尋就像是情感的流沙,讓他們在無法實現(xiàn)的美夢里越陷越深,并對正常的生活形成阻礙。

?

?

第八章 為什么家會傷人-有毒的的家庭體系

家庭不僅僅是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的集合,它更是一個體系,容納著彼此緊密相連的人。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其他人。

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huán)追尾,其惡劣影響程度會代代相傳。

?

盲目順從

1、如果說觀念和規(guī)矩是家庭體系的骨骼和血肉,那么“盲目的順從”就是驅(qū)動家庭體系運行的肌肉。

2、盲目順從形成了我們?nèi)松缙诘男袨槟J剑彩刮覀兊男袨闊o法脫離這寫模式。

?

我不知道我們的界限

健康和有毒的家庭體系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家庭成員作為個體,擁有多少表達自己想法的自由度。

?

保持家庭的平衡

1、只要沒有人試圖脫離家庭,所有人都遵守家庭規(guī)矩,一個不分彼此的家庭就可以維持對于愛和穩(wěn)定的幻覺。

2、當為了達到某種穩(wěn)定,每個家庭都形成了自己的平衡。只要每個家庭成員在交流溝通時都依照特定和一貫的方式,家庭的平衡,或者說各種力量的均衡,就不會被打破。

?

有毒的父母如何應(yīng)對危機

1、矢口否認:通過否認問題,有毒的父母將自己的毀壞行為或淡化、忽略,或一笑了之、

2、推諉指責:有毒的父母經(jīng)常采用這兩種方式逃避責任

3、強行阻撓:當一方的改變威脅到家庭的平衡時,其他成員會不自覺地阻撓其改變,設(shè)法使每個人回到原來的角色。

4、三角關(guān)系:一方父母將孩子作為盟友來對抗另一方父母時,孩子被迫要求選擇立場,深陷不健康三角關(guān)系。

5、保守秘密:保守家庭密碼,拒絕一切外來訪問。

?

理解是改變的開始,會帶來新的人生選擇。但只是換個角度看問題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自由要靠我們改變自身的行為。

?

第九章 原諒的陷阱

只有釋放了內(nèi)心的悲痛和憤怒,只有將責任歸于那些應(yīng)該負責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

1、我們可以原諒傷害過自己的父母,但應(yīng)該在理清自己的情緒之后再來做這件事,而不是在之前。

2、面對自己的遭遇,我們首先需要發(fā)泄憤怒,需要哀悼我們從未得到過渴望許久的父愛和母愛這一事實,不應(yīng)該去弱化和抹殺曾遭受的傷害。很多時候,原諒和忘記,意味著假裝一切都沒有發(fā)生過。

3、獲得情緒和內(nèi)心的真正平靜。并不一定非要原諒他們。只有釋放了內(nèi)心的而準路,只有將責任歸于那些應(yīng)該負責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

?

第十章 “我已經(jīng)是個成年人,可為什么自己感覺不到”

1、當你把父母的感受當作你大部分人生決定的基數(shù)時,你正放棄自己的自由選擇權(quán)。

2、緊密糾纏的親子關(guān)系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孩子為了安撫父母而不斷地屈服,

另一種的表現(xiàn)截然相反。當孩子大吼大叫、威脅父母,或者與父母完全形同陌路時,其實他們和父母的關(guān)系仍然是密不可分的。

3、只要你對父母的情感很強烈(無論順從或抵觸),你就仍然賦予了他們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權(quán)力,使得他們可以繼續(xù)控制你。

4、在我和父母的關(guān)系中,我有如下觀念:

1.讓父母高興是我的責任。2.讓父母自豪是我的責任。3.我是父母的全部。4.父母沒有我活不了。5.我沒有父母活不了。6.如果我對父母據(jù)實相告(我離婚、流產(chǎn)、喜歡同性等),就等于要了他們的命。

7.如果我和父母抗爭,我就會永遠失去他們。8.如果我告訴父母他們傷我多深,他們將永遠不再理我。9.我不應(yīng)該說任何傷害父母的話,也不應(yīng)該做任何傷害父母的事。10.父母的感受我的更重要。11.和父母溝通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那樣做不會有好結(jié)果。12.如果父母可以稍稍改變,我的自我感覺會更好。13.我這人太頑劣了,所以我必須補償父母。14.如果我可以讓父母了解他們對我的傷害,他們會有所改變。15.不管父母做什么,他們都是我的父母,我必須尊敬他們。16.父母完全無法控制我的生活,因為我一直都在和他們斗爭。

以上有四條適用,你仍舊處于和父母糾纏的關(guān)系之中

5、許多人認為,我們的感受是我們對外界事物的反應(yīng),但事實上,所有的感受,甚至那些最強烈的恐懼、快樂或痛苦,都來自于我們的內(nèi)心觀念。

6、理解你的觀念和感受之間的關(guān)系,是停止自我毀滅性行為的重要一步。

7、在我和父母的關(guān)系中,我有如下感受:

1.當我沒有順從父母的期待時,我感到內(nèi)疚。

2.當我的行為令父母失望時,我感到內(nèi)疚。

3.當我不聽從父母的意見時,我感到內(nèi)疚。

4.當我和父母爭論時,我感到內(nèi)疚。

5.當我對父母感到氣憤時,我感到內(nèi)疚。

6.當我令父母失望,或者我傷害到他們的感情時,我感到內(nèi)疚。7.當我為父母做得不夠多時,我感到內(nèi)疚。

8.當我不能每件事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時,我感到內(nèi)疚。

9.當我拒絕父母時,我感到內(nèi)疚。

10.當父母對我發(fā)怒時,我感到害怕。

11.當我對父母發(fā)怒時,我感到害怕。

12.當我要告訴父母一些可能他們并不想知道的事情時,我感到害怕。13.當父母威脅要收回他們對我的愛時,我感到害怕。

14.當我不同意父母的意見時,我感到害怕。

15.當我和父母抗爭時,我感到害怕。

16.當父母不開心時,我感到難過。

17.當我知道自己令父母失望時,我感到難過。

18.當我不能為父母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時,我感到難過。

19.當父母說我毀掉了他們的生活時,我感到難過。

20.當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卻傷害到父母的感情時,我感到難過。21.當父母不喜歡我的(丈夫、妻子、戀人、朋友)時,我感到難過。22.當父母批評我時,我感到憤怒。

23.當父母企圖控制我時,我感到憤怒。

24.當父母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時,我感到憤怒。

25.當父母對我的想法、感受、行為指手畫腳時,我感到憤怒。

26.當父母告訴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時,我感到憤怒。

27.當父母命令我時,我感到憤怒。

28.當父母企圖通過我實現(xiàn)他們自己的理想時,我感到憤怒。

29.當父母期待我照顧他們時,我感到憤怒。

30.當父母拒絕我時,我感到憤怒。

以上情況有三分之一適用于你,說明你仍受父母緊緊控制。

8、觀念衍生出規(guī)矩,內(nèi)心的感受令你必須遵守這些規(guī)矩,于是你的行為就產(chǎn)生了。想要改變自己的行為,你就要根據(jù)這個公式倒推回去,改變自己的觀念和感受,從而改變規(guī)矩。

9、情緒激動時,避免同父母接觸、對質(zhì)。你的想法和判斷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出現(xiàn)偏差。

10、你需要做的是開始質(zhì)疑那些隱藏在你腦海中的錯誤觀念和自我毀滅性的行為,將它們拋棄,擁有真正的自我。但是,在那之前,你得慢慢探尋你真正的自我到底是何模樣。


《原生家庭》中的小知識(分章節(jié)整理版)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儋州市| 铜山县| 蒙阴县| 金沙县| 淮滨县| 崇仁县| 江油市| 鲁山县| 淮北市| 伊川县| 永修县| 丰原市| 江都市| 石城县| 西华县| 奉贤区| 政和县| 禹城市| 甘洛县| 杭州市| 桦南县| 依兰县| 阿鲁科尔沁旗| 汉沽区| 唐海县| 浪卡子县| 大余县| 郎溪县| 奈曼旗| 达尔| 旬邑县| 高邮市| 桐乡市| 佳木斯市| 通辽市| 霍州市| 临泽县| 湖南省| 托里县| 阳江市|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