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像孩子一樣的愛人是怎么回事?需求是愛的反面

<愛和需求>
1、愛戀關系 x 母子依戀關系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對一個人產(chǎn)生愛戀的時候,這種感情其實和我們對母親的依戀很像,需要母親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即使情侶中一個人做媽媽,一個人做寶寶其實雙方你情我愿樂在其中也沒什么問題。
但是問題就在于可能沒有人會一直愿意做媽媽,即使是你媽媽都不愿意自己做媽媽,甚至還是讓你來做她的媽媽。
比如她想讓你把她做的飯吃掉的時候,讓你考高分的時候,其實有時是想讓你滿足她安心或面子的需要。媽媽是在付出但媽媽也有需要,需要是人人都有的。
但是重點是我們要敢于承認需要,需要并不是愛,需要是愛的反面。愛是想做一些事情讓你舒服,以你為中心來滋養(yǎng)你;而需要是希望你來滿足我,做一些事情讓我舒服,在親密關系會總愛和需要是同時存在的。
2、被需要也是她的需要
被需要也是自己的一個需要,但是只有是你的付出和他需要相匹配時,這對她而言才是愛。我們不能要求他人強行為自己的付出買單。
雖然我們對一個人產(chǎn)生愛戀的時候,這種感情其實和我們對母親的依戀很像。但是兩個人的關系不僅僅有母嬰式關系,還有成人式關系。
戀愛中的成人關系是兩個心智成熟的(獨立、不需要他人供養(yǎng)的)成年人彼此給對方愛,滿足對方的需要。成年人是有邊界感的,不會強迫對方滿足自己需要,也不為委屈自己無條件滿足對方。首先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又有自給自足的生活,然后和對方分享自己的生活體驗。
但是誰還不是個孩子,我們總有需要母嬰關系的時候,你能量低了我滿足你,我狀態(tài)差了你滿足我也是適當?shù)淖冏啵?strong class="ql-color-#ea0077">但是成人式的關系才是主旋律。
想要獲得成人式關系的關鍵是你能不能認領自己的需要,只有把自己的需要識別出來,認領到手。我滿足我的需要,你滿足你的需要,有條件的時候相互滿足才是健康的成人關系。
現(xiàn)實生活中為啥要催伴侶上進
->因為這樣對方可以升職加薪
->這樣雙方結婚后能有更好的生活
->我也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但其實這樣的生活可以通過自己去實現(xiàn)也應該自己去實現(xiàn)。
所以:
我們需要的是被關愛的感覺和有價值的感覺(被愛和愛他人)。
需要就是需要,需要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所以大家可能正視自己的需要,
不要通過“我對你好”,“這是我對你的愛”來包裝自己的需要,進行PUA對方。
23/07/08my comment:
1、想到其實日常我們很多人描述母愛父愛的時候,總是歌頌,認為孩子就是討債鬼、吞金獸,好像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就成了弱勢群體。但其實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從一出生就充滿了彼此充滿了愛和需要,他們需要你健康、需要你變好,需要你不要抑郁,需要你賺積累更多的財富,甚至需要結婚生子來滿足他們的安心、避免被人議論的需要,只是恰恰這些很多時候也是對自己是好的(部分可能不能同時滿足雙方)。所以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很多時候是因血緣聯(lián)結,搭伴修行的關系,在整個過程中共同成長,想要做的好其實都不容易。
2、其次是在任何親密關系中
- 先關注自己,先愛自己,自愛把自己愛滿,溢出的分給他人共同快樂
- 當自己過得好了,自己分享自己體驗給對方時,大家都覺得有意思的,輕松的樂在其中,不會造成過多負能量讓對方讓你分擔,在愛有限的情況下不消耗他人的愛,相處得自然也就會更舒適
正確認清自己需要,歸根到底識別一件事是自己的需要,還是自己打著需要的名義需要對方去做什么。認領自己的需要并不可恥,打著為你好的名義讓你滿足自己的需要,才可恥,如果一個人過度不知廉恥也確實沒有繼續(xù)交往的必要。
總之在親密關系中,母子相互需要,伴侶也是相互需要,需要就伴隨著愛,好的壞的先己后人。不要娶了一個媽,也不輕易做別人的媽,拒絕過度大男子主義,少要求他人,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