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爛游戲機,逼女兒去相親!這對中國式父母錯了,但女孩也要批評

最近半年時間我們遇到了很多不幸,比如墨茶不幸在出租屋離去了,而某某女孩子也因模仿《熊出沒》橋段墜樓身亡...這些不幸各有各的不同,但內(nèi)里也指向了ACG,也讓外人覺得似乎喜歡動漫和游戲的人,其生命也會異常的脆弱起來?

當然,“脆弱”只是一種偏見,喜歡ACG的人千千萬而如今離開的也只是零星的二三,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案例撲面而至的時候,再強悍的理性和統(tǒng)計學(xué)道理也都會變得蒼白無力。
這不就在3月上旬,又一位ACG喜好者悄然的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此事也在過去兩天成為了甚囂塵上的話題---

01.因一臺游戲機引發(fā)的血案
如上博文來自一位名叫@離燈_冬眠mode關(guān)閉失敗的網(wǎng)友(下稱離燈),此人性別女,但鐘情于游戲,如今的她已經(jīng)踏入社會,能夠靠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自己(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漫畫、音樂、以及游戲光盤等)。
在上述文字中,她說到自己只會和固定的朋友玩樂,而平時主要的消遣也是在游戲和互聯(lián)網(wǎng)之上,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離燈就是一名典型的宅女---

當然,“宅”本身不是一個問題(畢竟她也有自己的工作),但離燈的悲劇在于她有一對控制欲極強的父母,他們曾多番催促女兒去相親,也對她的愛好嗤之以鼻,甚至還發(fā)展到將女兒至今還是單身的惡果歸咎到對ACG的喜好之中。
于是他們拿起了鐵錘,并將女兒視若珍寶的游戲機給徹底砸碎了---

此事發(fā)生在3月3日晚上,彼時的離燈還以為這又是平凡的一天,她刷著手機和群友吹著牛皮,但結(jié)果卻從母親怒斥的言辭中得知到了晴天霹靂,隨后也就引發(fā)了凌晨墜樓身亡的悲劇。
離燈小姐姐是感性和友善的,在她得知父母的行為之后,第一時間想到的居然是對朋友的的虧欠,而她也決定將游戲光盤郵寄給對方來為自己弄丟的卡帶做補償---

不僅如此,她也在遺書中坦白了沉浸游戲世界的自己其實就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逃避,但奈何自己喜歡,而ACG也成為了她人生的唯一意義。
而如今意義被摧毀了,離燈也就選擇了離去,在那份數(shù)千字遺書當中她交代所有一切,如財產(chǎn)分配(自己的游戲光盤等通通送給網(wǎng)友了),也不斷的用“我真的很垃圾”來自我嘲諷,同時也不忘記對父母行為的譴責(zé)---

最后悲劇發(fā)生,并在次日引發(fā)了海量的關(guān)注。
02.父母的行為過激,但也別拿自由來做借口
如今只要打開W博,我們總能聽到一面倒的對離燈父母的譴責(zé),在他們看來悲劇就出在“我為你好”這四字之上。這是一種假愛之名來行使控制的手段,是一種對孩子人生自由權(quán)剝奪的卑劣體現(xiàn)。
對此行為的呵責(zé)其實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共識,而在國內(nèi)也有著“中國式家長”的稱呼,甚至在熒幕之上我們也看到過不少。
如《狗十三》《都挺好》,這兩部劇作的主人公所遭遇的悲劇都是因為一句“我為你好”導(dǎo)致的,而在數(shù)年之前中國家長熱衷將孩子送進“戒網(wǎng)癮學(xué)?!?/strong>并遭受摧殘的對待同樣是異曲同工。
表面看似對孩子的愛,但實則卻是一種無知和自私的傷害---

離燈的父母當然做錯了,哪怕自己的女兒真的沉迷在游戲世界,他們也不應(yīng)該自作主張去砸爛游戲機。他們?nèi)绱诵袆拥哪康囊簿椭挥幸粋€“宣示自己的霸權(quán)地位”,在他們眼中女兒的一切都是自己給予的,包括居住的房子,也包括女兒現(xiàn)在的工作以及通過勞動力換取的一切喜好物資(他們覺得是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
于是當他們面對女兒的忤逆之后(沒有按照要求在XX年齡段就結(jié)婚生子),他們便采取了“喜好剝奪”的震懾手段,私以為能夠起到殺雞儆猴,重新拾起霸權(quán)尊嚴的效用。
但可惜的是,撲面而至不是女兒的妥協(xié),相反是讓整個家庭悲痛欲絕的傷害---

毫無疑問,離燈的父母確實做錯了,當然他們的動機并不壞,同時他們也很有可能只是愚蠢遠不能想象為什么女兒會為了一臺游戲機而選擇離開人世。
但動機好和愚蠢不代表就不會做錯事,也不代表在做錯之后就不用為自己的過錯付出代價,所以網(wǎng)友對離燈父母的譴責(zé)我能夠體諒也認為罵他們是正義的伸張。
不過注意了,在離燈父母錯的同時,其實小女孩自己也有著不可脫卸的責(zé)任。
我不喜歡聽那些“死者為大,積下口德”之類的冠冕堂皇的說辭,如果一個行為本身就存在錯誤,而且在一大批網(wǎng)友看來還理所當然的情況下,指出錯誤之處才是對社會負責(zé)任的態(tài)度。
請看這條最高贊的評論---
“救回來免不了被父母痛罵一頓,痛苦的生活還要持續(xù),大家都是好心,但是有沒有想過這也是剝奪了她最后的自殺自由”?

其實也不是沒有人覺得上述網(wǎng)友言論過于偏激,但在“死者為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氛圍里,也會立馬被其他網(wǎng)友回懟這樣一句話---
“反對層主的人們,活脫脫就是‘我是為你好’跟離燈父母也沒有差別”

他們說的有道理嗎?在我看來,這簡直就是胡扯。
真救回來之后被父母罵又怎么樣?你我這些在敲鍵盤的人有誰不曾遭受父母的怒罵?又有誰不曾直至父母入土之前都還會因為生活的瑣屑而吵鬧不休?
就別說“殘酷”的現(xiàn)實了,就拿春節(jié)檔看哭無數(shù)人的《你好,李煥英》來說吧,賈玲和她媽媽的吵鬧還少嗎?但除了吵鬧之外難道就不存在所謂的溫情了?什么叫做痛苦的生活還要持續(xù)?如何定義痛苦?
被父母逼婚確實是當代年輕人的一大困境,但困境帶來的頂多也只是煩擾而非絕望。對離燈這樣一位能靠雙手養(yǎng)活自己的社會人來說,她為什么在選擇墜樓之前就不曾用“離家出走”、“不理睬父母”、“報警救助”等等行為來嘗試反抗?

這一切都沒有出現(xiàn),然后突然間就覺得人生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意義,也突然間就抒發(fā)了幾千字的感情,然后也突然間就跳樓離去了。
俗話有說:“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離燈的父母不知道所謂的“交流”,一上來就采取過激的砸爛孩子游戲機的霸權(quán)行徑,而離燈也并沒有采取任何反抗直接就跳到了墜樓死亡,在我看來,他們的行為算是對這句俗話的完美詮釋了。
但詮釋歸詮釋,如果你們覺得父母錯了,那離燈自己也逃脫不了錯誤---

什么叫做“剝奪死亡的自由”?如果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那是否代表吸D、賣身、乃至鄭爽在前些時間被揭露的惡行也通通都能以“自由”之名來開脫?
“選擇死亡”永遠都是一種喪的行為,它不僅是不值得鼓勵,還應(yīng)該被嚴厲打擊。
是的,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死亡只是一種人生的可能,但要知道這種可能是極端殘忍的,因為它是一種能夠終結(jié)其它一切可能的可能性---包括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包括對新游戲、音樂、漫畫的享受,也包括和朋友一同快活的時間,以及未來可能在職場上收獲的崇高成就等等。
當一個人選擇死亡的時候,她便扼殺了隨后一切可能,當死亡的念頭浮現(xiàn)在腦海的那一剎那,她其實和盜竊犯、殺人犯等等人群沒有任何的不同---都是放縱了自己的欲望,選擇用最便捷的方式從現(xiàn)實中逃離,不肯去直面現(xiàn)實的磨難。
為什么人類影史總是出現(xiàn)正能量價值觀的電影?為什么諸如《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美麗人生》《千與千尋》等等這些位列TOP250影單的作品均在強調(diào)“生命強韌”和“樂觀積極”的重要性?---

因為這些電影大師們非常明白,所謂的壓抑和彷徨往往只是自我局限導(dǎo)致的,而站在極為狹窄的空間中的哭喊往往也只會導(dǎo)向兩個字“矯情”。
相反,只要你肯堅持下去,肯用強韌的精神和體魄去對抗世界的虛無,那生活的意義方才會浮現(xiàn)眼前。
古有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也有大哲學(xué)家尼采提出的“超人學(xué)說”,而前段時間也有皮克斯帶來的《心靈奇旅》,它們都在反復(fù)強調(diào)“活下去”的重要性和精彩性,而非在人生尚屬幼小以及認知尚屬狹隘的時候就走上了死亡之道---

說白了,離燈選擇死亡只是一種沖動而非所謂的“對自由的向往”,相反透過她的遺書我們也能夠知曉她雖無大志,但也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的快樂---游戲、漫畫、朋友等等填充了她的業(yè)余生活。
如果她真覺得父母在強權(quán)控制,那完完全全可以訴諸于朋友、親戚 、乃至法律的幫助。
但這一切她都沒有選擇,相反一步跨越到了死亡,對此我深覺悲嘆,也深覺惋惜,同時也有無盡的喪---

03.最后
了解了上述內(nèi)容,相信各位也能夠更理性的看待離燈的悲劇了。
她的父母確實做錯了,也值得用極端惡劣的言辭去怒罵。但同時我真不希望還有誰會覺得離燈的選擇是正確的,并為她掛上追逐自由的名號。
這只是誤人子弟,也是一種喪。請大家最后記住一句話吧:死亡是一種可能,而且是極端殘酷的可能性,它是能終結(jié)其它一切可能的可能性。
活下去才是真英雄,哪怕活得平庸,你也比選擇自尋短見的人要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