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車企講那么多好聽的故事,都不及智己汽車這段視頻有說服力

——本文系《二師兄研究所》第39期
“向上成長一定是對的,但怎么成長并不明朗”,如此簡單的一句話,便是當下智能駕駛的真實寫照。
如果在十年之前談及智能駕駛的話題,恐怕整個聊天持續(xù)不了一刻鐘,但現(xiàn)在再提及,一時半會應該結束不了討論。
無論是車企還是終端用戶,都一致認為智能化將會是出行的絕對轉(zhuǎn)折點。
不過,不管是華為、大疆等方案供應商的異軍突起,還是按捺不住躁動的一眾車企的踴躍進軍,盛世如荼的汽車智能化屬性并非經(jīng)得起推敲,最終智能駕駛場景依然猶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前幾天一段視頻的出現(xiàn)。

體會場景復雜之余,感嘆科技的偉大
這段視頻,便是智己L7在上海市區(qū)路段“40分鐘全程0接管”自動駕駛的測試視頻。

自動駕駛路測視頻已經(jīng)屢見不鮮,包括特斯拉、百度阿波羅樣車等都在此前以同樣方式“show過肌肉”。
本次視頻中的主角——智己工程測試車輛也一如往常地在轉(zhuǎn)向、并線以及跟車等場景下有堪稱完美的表現(xiàn)。
但如果觀察夠仔細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這輛車在許多具體的細節(jié)場景設計上確實有超越行業(yè)的技術實力。

拋開其他因素暫且不談,從這段視頻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的是,交通場景如薛定諤的貓,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時刻擋在既定路程前的,究竟是送外賣的匆忙小哥還是趕時間的暴躁司機。
客觀地講,這種場景就是每個自動駕駛系統(tǒng)都要面對的復雜長尾問題。
實現(xiàn)常規(guī)自動駕駛僅需要當前10%的effort即可完成,剩下90%的努力則均是為應對此類問題而生。

在觀摩完這段實測視頻之后,我們便能清晰的感知到背靠上汽和阿里的智己汽車在智能駕駛上的實力。
在諸如上下匝道、緊急避讓非機動車、岔路口車輛加塞回流等場景中,這輛車均能應對自如,甚至是面對闖紅燈違章車輛一樣在瞬間給出控制反饋。
超廣的復雜場景覆蓋,顯然是智己智能駕駛的一大亮點。
技術看不懂?沒關系,體驗決定一切!
當然,為了實現(xiàn)這種廣域的場景覆蓋,諸如高算力的英偉達計算平臺、高帶寬電子電氣架構等一眾讓用戶一眼看得并不是那么明白的名詞,均是可以拿出來吸引眼球的特質(zhì)。
不過在我們看來,細節(jié)之處的表現(xiàn),比上述“外星”詞匯更具說服力。

無論是在場景切換過程中,還是對轉(zhuǎn)向、油門等相關參量的控制上,智己的這套智能駕駛系統(tǒng)最凸顯的便是線性化。
線性的轉(zhuǎn)向角調(diào)節(jié)速率、線性的踏板控制以及線性的場景切換等,即便遇到特殊場景,躲閃和急停也不會來得過分突兀,對用戶來說,這種人性化的處理效果能最大程度減少出行的不適。

值得一提的是,視頻中有一段由于施工而在地面上同時出現(xiàn)的新舊車道交融區(qū)域的場景,但是,智己測試車輛輕松的就完成了新車道的識別,并按新車道居中行駛,沒有出現(xiàn)絲毫的搖擺。
這整個過程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少有拗口的“類人性化”在這里顯得頗為恰當。
智能上簡單直接的堆料,我們是認同的
早在智己品牌成立之時,關于其首款量產(chǎn)車便揭開了面紗的一角。
包括5G車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平臺、超越行業(yè)水平的多組攝像頭和超聲波雷達等,均是這輛車智能駕駛功能的輔助。
這種“堆料”看似簡單,但考慮到自動駕駛高冗余設計的慣例,“堆料”越多,可以實施的冗余控制就會越多,安全屬性顯然也會隨之而有所提升,這也是我們對其認同的關鍵。

另外,在前段時間余溫未退的上海車展上,這輛新車所搭載的激光雷達是被反復提及的詞匯,畢竟,相比于視覺方案,激光雷達有著更高的環(huán)境包容性。
當然,被反復提及的本質(zhì)還是源于對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這種曾經(jīng)被視為由于高成本而被阻止在量產(chǎn)門外的傳感器,已經(jīng)半只腳踏入了大面積應用的門檻。
而智己的獨到之處,便是在新車規(guī)劃之初便有所準備。

據(jù)悉,智己量產(chǎn)車型的頂部已經(jīng)預留出相應位置,在第二代智駕方案中會出現(xiàn)半固態(tài)激光雷達以及千萬像素的高清攝像頭。
其次,首批智己L7的預售車型“天使輪版”每年5000公里行駛里程便可免費升級,也直擊了造車新勢力的痛點,終于讓信任者與“韭菜”說再見。
結束語:
毫無疑問,通過系統(tǒng)智能控制來完成對人類駕駛替代的這件事,是收益和風險并存的。同時,越是復雜費神的路況,這種替代越具有價值。與其說智己汽車通過這個視頻Show出來的是肌肉,不如說是給當前的自動駕駛現(xiàn)狀的一種啟示,因為,如何讓智能“類人性化”是所有車企都需要重視的問題。顯然,在對這個問題的求解上,智己汽車已經(jīng)走在了前端,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