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剌子模信使問題新談
仍然且將長期處于花剌子模階段下

據(jù)野史記載,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喂老虎。于是將帥出征在外,凡麾下將士有功,就派他們給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們得到提升;有罪,則派去送壞消息,順便給國王的老虎送去食物。花剌子模是否真有這種風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故事所具有的說明意義,對它可以舉一反三。敏銳的讀者馬上就能發(fā)現(xiàn),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種近似天真的品性,以為獎勵帶來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勵好消息的到來,處死帶來壞消息的人,就能根絕壞消息。
可以想象的是,花剌子模國王的老虎一定是養(yǎng)得膘肥體壯。我們再想象我們是花剌子模敬業(yè)的信使們,倘若有一天到了老虎籠子里,大概最終能反省到自己的不幸是因為傳輸了壞消息,是說了太多實話了;我們幾乎不用去推測,花剌子模后期,哪個國王聽到的都是國泰民安的好消息。
這故事不是我編的,但是我講這個怪異的事情,當然是別有用心,既然王先生都承認,我肯定也得跟著承認。
? 現(xiàn)在是高科技時代,也用不著什么信使,但是我覺得,無論是學者,媒體工作者還是底層官員,干的事情實際上是和信使沒啥兩樣的。因為信使首先是自己知道消息,然后把這個消息交給國王,讓他決定這到底是不是真相:有這樣一個加工的過程,當然真相就不是真相了,而是國王的意志了;國王覺得這真相還不錯,就可以公布出來,現(xiàn)實這是他英明神武領導的結果;假設這真相不怎么好聽,或者真相讓國王臉色難看,就把那信使扔到老虎籠子里,然后說某個信使“膽大妄為”,至于這真相到底是什么,國王不在乎,百姓也不知道。但是國王覺得這樣子就能讓壞消息變成好消息了,這有時候有用,但是真發(fā)生某些事,大家都意識到這套道理是沒辦法推敲的。
? 信使當然還可以和國王講道理,這道理當然是很簡單的:因為有不幸的事實,所以才有不幸的消息;解決不幸的事實,不幸的消息就會消失了。第一個問題就是,所有的消息都是經(jīng)過國王審查公布的,那么百姓就會默認其背后的事實也是國王造成的;國王要是不想讓百姓覺得不幸的事實是自己造成的,有兩個辦法。一就是自己不審查,交給更多人去辦,但這樣就會導致,自己想聽的消息可能聽不到了,國王聽好壞消息多了,有被害妄想癥,總覺得自己聽到的好消息也可能是壞消息,所以這個辦法對他來說風險太大了;還有第二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干掉封鎖不好的消息,起初國王當然是知道這是自欺欺人的,但在國王的土地上,謊言也能結成蘋果上貢給他,所以久而久之,連國王自己都信了。
??信使當然可以據(jù)理力爭,寧死不屈??墒嵌夹柚佬攀挂彩侨耍藷o非是要兩個東西:一就是命,二就是錢。在花剌子模問題里,這兩個需求其實都是一個東西,因為命和錢都是國王解釋的,起初的信使當然可以寧死不屈,自己寧可跳老虎籠子里也不瞎編亂造,國王自己也需要信使給他消息,否則他就要心慌,所以有時候也會裝模做樣,分一點賞賜和名號給這些信使,來顯示自己“寬宏大量”的圣德。少部分信使也可以繼續(xù)堅持,但大多數(shù)信使會產(chǎn)生一個錯覺:就是堅持傳播壞消息,可能能夠博個名號,而偶爾傳一點好消息,可以穩(wěn)定得到賞賜。這買賣都看出來哪個合算,所以久而久之,信使都傳播好消息,國王都聽好消息。雙方都把自己饒了進去。
如是可以總結一下,在花剌子模中。國王有兩種,一種是大刀闊斧的,敢傳壞消息的全都喂老虎的;一種是比較“溫柔慈善的”,會細細告訴信使,他們是不懂政治的,也可以說出一堆“只傳好消息”的好處,再施加一點外力,讓信使心甘情愿只說好消息的。信使有兩種,一種是對著國王據(jù)理力爭的,他們其實是怕進老虎籠子的,但有那么一點自己的骨氣,就指望自己的氣勢能夠嚇到國王,至于這消息背后的事實到底是怎樣的,他們知道這是存在的,但又不敢進一步;還有一種是沒骨氣的,就知道報好消息的,至于消息背后事實怎樣,他們沒有心思也沒能力去驗證的。對于后者我們總是唾棄的,對于前者我們大多含蓄得說“無可奈何”。但說實話,國王和信使在花剌子模分得那么清楚,實在是很科學,但也很無趣。
我倒是知道一個可能不怎么科學,但絕對是有趣的國度。那地方是古希臘的雅典,那里大概是沒國王的,但是便于解釋,姑且就說他是國王。古希臘的國王,他們不需要信使,因為他們得四下跑動去博取百姓的支持,他們還得費心思去了解壞消息背后的事實,而且總得絞勁腦汁去解決事實。就算是坐在國王位置上了,還有一群人等著把他拽下來,他生活里點點滴滴全都會在報紙上登載出來,就是吃飯舌頭擺得不對,大概也會讓他一夜之間掉下王座。至于信使,古希臘倒沒有信使,真的有工匠,學者一類的知識分子。可他們的工作也不必信使簡單,他們提出一個觀點,國王固然是沒法把他們?nèi)拥嚼匣⒒\子里,但是他們同行的筆桿子就一直對著他們,他們字里行間的筆誤就是他們的罪過。老百姓雖然是不懂筆桿子,但是他們也會被候選國王煽動一下,你可以說他們是暴徒,但是他們到底餓不餓,有沒有屋子住,有沒有田耕,他們可都清晰得很呢!所以你能看出,古希臘真的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因為仿佛整個社會都在流動,人人都在發(fā)生,一個人的錯誤總不可能擴散到整個社會。但是如果今天教人去古希臘當一個國王或者學者,恐怕也沒有多少人能有把握不身敗名裂,這也是為什么花剌子模能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問題。
?最后再說一下花剌子模的結局,1251年,成吉思汗派遣貿(mào)易使團前往花剌子模,結果途中被當?shù)乜偠秸_陷間諜,因財被害,但聽了信使的話,當時的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卻認為這確實是游牧的野心而加重了局勢惡化;隨后蒙古與另一部族在邊境之處交戰(zhàn),摩訶末估計是聽了“國泰民安”的好消息過多了,竟然御駕親征前往交戰(zhàn)之地,最后慘敗而歸。蒙古帝國只花兩年就滅亡了整個花剌子模。
? 當?shù)爻浅乇粴В`涂炭。至于摩訶末,逃到了里海當時還存在的一個小島上,悲涼地死去了。末代帝王當然很可憐,但是比起那些受苦受災的老百姓,則是好上幾萬倍。
? 這整個故事讓我得出兩個結論。一是作為老百姓,不要去指望花剌子模的任何國王能在關鍵時刻拯救自己。二是作為信使的一波人,倘若不愿意為古希臘城邦豎上大理石柱子,可以理解為學識不足的自卑還有無能;倘若要為花剌子模的皇宮添磚加瓦,那就是毫無良心的焚書之舉,也是把自己變成油嘴滑舌的宮廷小丑。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忘記,花剌子模終有倒塌之日,而雅典精神無滅亡之時。
?
參考:王小波《花剌子模信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