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碧V社聯(lián)手“欺騙”?Steam商場內(nèi)置育碧游戲“中轉(zhuǎn)站”
2018年因為Epic的崛起,很大大廠商都紛紛離開Steam商場轉(zhuǎn)進Epic或是自己做一個游戲商城,育碧也在這一行列。當年Epic太強勢了,很多廠商們都認為Steam在Epic的攻勢下衰敗。
育碧既加入了Epic商城,又做了自己的uplay游戲商店。Epic雖然每年都會支付育碧大量登陸費用,但Epic經(jīng)歷過最初的輝煌后就表現(xiàn)平淡了,玩家人數(shù)和在線活躍度不高,購買游戲的人數(shù)也不多,很多都是每周領(lǐng)2個免費游戲不玩的。育碧游戲在Epic的營收很不理想,育碧自己做的uplay也是不溫不火,受此影響育碧游戲的營收也不是很理想。育碧有上萬員工,這又導致育碧每年的純利潤都很難過,就保持在危險線上面。
為了盡快扭轉(zhuǎn)局面,育碧在騰訊持股和早已加入Epic的情況下,也不得不捏著鼻子又回Steam商場了。Steam商城是目前全球電腦PC端最大的游戲商城,每日活躍人數(shù)在2000萬人以上。育碧如果回歸Steam商場,將可以很多程度上緩解來自游戲售賣方面的壓力。
不過育碧并不想就這樣登陸Steam商場,育碧和V社進行協(xié)商后,弄出了一種“內(nèi)置”模式。育碧游戲在Stema商城可以看到,但是Steam商城只是一個中轉(zhuǎn)站,點擊進游戲無論是看還是購買游玩都還是到uplay。育碧和V社這個辦法對兩者都有好處,引流和增加用戶,但唯獨對玩家不利,甚至存在“欺騙”的意味在里面。
玩家如果在Steam商城購買育碧的游戲,就是希望在Steam商場買,不然直接到uplay買就是了。但育碧和V社的這個中轉(zhuǎn)引流操作,玩家想要到Steam買游戲還要到uplay買和玩。如果玩家熟悉和仔細看,在Steam商城購買的時候還知道實際情況。如果一些剛剛用Steam商場玩家,就存在被誤導的可能了。育碧的“土豆服務器”可謂是一言難盡,很多玩家都因為糟糕的體驗才不想在uplay買游戲。現(xiàn)在V社Steam商場這么一誤導,玩家就可能以為是用Steam的服務器玩了。V社和育碧這個操作實在是有些離譜了,為了引流,完全忽視了玩家的游戲體驗。
并不是所有玩家都懂這個,如果V社和育碧都想游戲在Steam商場,直接登陸就可以了,而不是搞一個頁面中轉(zhuǎn)的奇葩模式了。V社為了引流,把玩家對Steam商場的信任置于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