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帶娃和工作的夾縫中,找回了自我
職場媽媽的一天:
早上7:20起床,帶孩子穿衣、洗漱、早餐,收拾自己;8:20出門上班,一天的工作后,6點到家;回家吃飯、帶娃玩耍、講繪本、洗澡;9:30上床,孩子能在10點前安睡就很不錯了。那意味著到24點,媽媽還有兩小時屬于自我的時間,疲憊又興奮!而這兩小時包括洗漱、護膚,偶爾會哄夜醒的娃。
周末,呵呵。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外面玩,各種游樂園、公園、科技館、海洋館…一天下來更是筋疲力盡。
以上的前提是我家里有老人幫忙帶娃、做家務(wù);工作輕松不加班,離家近通勤時間短??上攵?,那些離家遠(yuǎn),工作經(jīng)常加班,沒老人幫帶娃的職場媽媽有多難。
在孩子兩歲多的時間里,我下班后的生活都是圍繞他,一方面看著孩子眼巴巴想跟媽媽玩;一方面又心疼帶娃一天的老人,自己的需求自然就靠后了。

今年初,我重新開始了閱讀、運動,重視自我,在這個過程中找回了久違的自我。我用了這些小辦法:
1.運動。如果小孩對媽媽需求不是很強烈,就讓家人看著玩會,獨自去健身房;如果小孩想跟出去玩,就帶他到小區(qū),在周圍跑步、跳繩等;有時候會帶著他的平衡車,他騎車、我跑步,兩人以比賽的形式運動。
2.閱讀。閱讀書本的時間我一般選在晚上11-12點,最近主要看育兒書和喜歡的散文、理財類。碎片閱讀時間是上班摸魚的時候。
3.記錄生活。用自己舒適的記錄軟件,用親寶寶記錄孩子的成長,偶爾發(fā)微博記錄生活。今年3月開始用小紅書,主要關(guān)注育兒與女性成長,一方面我明顯覺得孩子大了需求更多,迫切需要學(xué)習(xí)育兒知識;另一方面媽媽也需要更好的自我成長。我有逼自己經(jīng)常記錄,以自我真實經(jīng)歷為主,用輸出倒逼輸入,逼自己不斷學(xué)習(xí),不斷更新。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