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為什么叫人生,與作家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有關(guān),你知道嗎?

人生之路正在熱播。但是你知道,他是由路遙的成名作《人生》改編而來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人生》這個書名的由來。

其實,早在1979年,路遙就開始這部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不過當時成品卻是不太滿意,沒有完全傳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1980年,他又另起爐灶,開始重新創(chuàng)作,但卻依然不盡人意。最終在1981年夏天,路遙住進甘泉縣招待所,把自己封閉起來,在多年醞釀的基礎(chǔ)下,輕松制定了框架和大綱,僅用了21天就完成了這部十三萬字作品的初稿。

但是對于這部運籌多年、精心制作的小說的名字,路遙卻是煩惱不已、幾經(jīng)反復。最初,叫做《高加林的故事》,以書中主人公的名字來命名,但是他本人和出版社編輯都不太滿意,雖然切題但是有點空洞;后來更改為《生活的樂章》,卻總感覺缺少了一點靈魂,與書中的主題不符;再到《你得到了什么?》,但套用柯切托夫的《你到底要什么》很明顯,并且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有點不知所云......

就在路遙一籌莫展、持續(xù)燒腦的時候,他的伯樂——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總編輯王維玲注意到《人生》中的這段引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是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雖然這句話并不是路遙寫的,而是著名作家柳青所著的《創(chuàng)業(yè)史》中的經(jīng)典語錄,但引用在《人生》中是那么的相得益彰、珠聯(lián)璧合,且切題,明快,好記、富有深意!于是王維玲建議不如就叫人生!

《人生》雖然只寫了高加林幾個月的青年生活,卻讓他感受到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此階段人生重要時期的道路岔口的每個選擇也都關(guān)系到了他今后的整個人生。對于普通年輕受眾來說,也是極易引發(fā)共鳴!
因此,路遙也對這個書名非常滿意,真是簡單明了、意義深刻,于是大氣而富有哲理的《人生》應運而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