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xué)小辭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部分》4.106 道德
【本文轉(zhuǎn)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
106、道德
?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調(diào)整人們行為規(guī)范的準(zhǔn)則。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的本性,而是社會經(jīng)濟基礎(chǔ)的反映。道德不是永恒不變的東西,而是隨著社會制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原始社會中,人們在集體生活中形成了原始的道德,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xiàn),也就產(chǎn)生了反映私有制的道德。到了社會主義社會,一切以往的舊道德、舊傳統(tǒng)正在被新的無產(chǎn)階級道德所代替。地主資產(chǎn)階級和修正主義者宣揚什么超歷史的“永恒道德”,胡說道德是“人類本能”,不能靠改造社會制度來改變等等,顯然是唯心主義的鬼話。
? 在階級社會里,“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1]在舊社會里,壓迫階級的道德是“吃人”的道德,被壓迫階級的道德是反抗壓迫的道德。封建地主階級的道德是所謂“三綱五?!保爸倚⒐?jié)義”。資產(chǎn)階級的道德是個人主義,唯利是圖。而無產(chǎn)階級的道德則是集體主義、國際主義,消滅剝削和消滅階級。因此,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之間決沒有什么共同的仁義道德關(guān)系和“普遍的人類之愛”。魯迅說得好:“被壓迫者對于壓迫者,不是奴隸,就是敵人,決不能成為朋友,所以彼此的道德,并不相同?!?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2]
? 現(xiàn)代修正主義者抹殺道德的階級性,竭力宣揚“人類共同的道德”,“全民的道德”,鼓吹“抽象繼承論”。他們把孔孟所鼓吹的“仁愛”、“忠恕”、“中庸之道”等等奴隸主階級的虛偽道德,說成是一切階級、一切時代都適用的“普遍形式”和“人類最完整的美德”,硬要無產(chǎn)階級和共產(chǎn)黨員去繼承和修養(yǎng)這種“美德”。這些都是反馬克思主義的謬論,目的在于欺騙群眾,反對階級斗爭,反對無產(chǎn)階級革命和無產(chǎn)階級專政。馬克思主義認(rèn)為,在有階級的社會里,超階級的“全民的道德”是不可能有的?!?strong>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fā)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對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3]
? 一面x淋淋地屠殺人民,一面假仁假義地鼓吹“仁義道德”,以掩蓋反革命專政的本質(zhì),這是一切反動派的慣技。正如教員所指出的,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反革命事業(yè)盡管每天都在做,但是在嘴上,在官方的文書上,卻總是滿篇的仁義道德,或者多少帶一些仁義道德,從來不說實話”。[4]孔丘大肆鼓吹“仁者愛人”,實際上是一個鎮(zhèn)壓奴隸階級和革新派的劊子手。蘇修叛徒集團也是在“人道關(guān)系和互相尊重”,“人對人是朋友、同志和兄弟”等美麗詞句掩飾下,用極其野蠻、殘酷的手段鎮(zhèn)壓和奴役國內(nèi)外人民的。[-]一面大談“破私立公”,“同舟共濟”,一面大搞反革命陰謀詭計,是一個“語錄不離手,萬歲不離口,當(dāng)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的陰謀家和野心家。對于這樣的反革命兩面派,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不被他們虛偽的道德說教所欺騙。
注: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34頁。
[2] 《魯迅全集》第六卷443頁。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34頁。
[4] 《毛澤東選集》一卷本13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