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輕的帽子,不再扣在九零后的頭上

青年的風險:一個回頭浪子的求救-2
文/語言觀止
TA:王德峰的講座,說真的,對我觸動很大哈哈
我:TA老師,你知道嗎,我最近有種失去“時代主角”的感覺。就是你知道嗎,過去全社會話題的重心,大都是圍繞九零后,直到現(xiàn)在,話語基本換成了零零后。以及八零后,開始邁進四十歲,八零后開始扮演年長的角色,去教育年輕人時;那一刻,我知道,九零后開始讓出“年輕人”的位置,讓零零后登上歷史舞臺。
我:早前,看到一個關于韓寒的評論。評論說,終于輪到韓寒來“教育”現(xiàn)在的年輕人了。是的,韓寒要40歲了,當時八零后也是社會聚焦的重心,那時還是紙媒“喧囂”的年代。



我:后來結識了一些B站的小伙伴,聊天后,知道他們大部分是零零后……那一刻,我就有一種微妙的感覺——我真切的感覺到,自己開始變老,年紀開始變大…很惶恐,很焦慮。感覺高三仿佛還在昨日,這幾年,我似乎一直沒有休息過,一直在高強度的奔波,我試過很多領域(包括電子競技,沒想到叭),都失敗了…
我:說了一些看似off topic的話語,現(xiàn)在回應“王德峰”:我在想,是不是我們……都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所以,開始對這些,產(chǎn)生empathy,有了共鳴。正如,同樣的一個故事,涉世未深的孩童聽后,可能...而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聽后,卻...
我:或許你也有這樣的感覺,現(xiàn)在再回看中學時代“必背”的那些文章(含文言文),現(xiàn)如今,再誦讀時,你是否會噙著淚水;再看魯迅,天吶,怎么會,如此的字字見血,可那些文字,是中學時代莫名抵觸的呀(if any)。
我:那時候的九零后,似乎還處在一個可以任意試錯的年紀,因為年輕,一切都還來得及。可是現(xiàn)在呢——身處奔三的年齡段,一個需要給自己的人生做一個決定和選擇的年紀(至少社會上扮演一個角色,做一份貢獻,換得一份薪酬),一旦走錯,就可能來不及了——不是你高考沒考好,復讀1-2年,不是你考不上研,二戰(zhàn)或者三戰(zhàn),只要能上心儀的大學,拼上多少時光,都可以(是呀,那會我們似乎有 “消費” 不完的光陰)?,F(xiàn)在是,如果這個決定,一旦做“錯”,似乎這輩子就“來不及了”的那種來不及。于是,我怎么能不焦慮,不惶恐,不珍惜眼下的每分每秒啊。
2021年4月28日20:26:01
Ps:或許你還感興趣→青年的風險:一個回頭浪子的求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