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話大師——北京奔馳GLB

作者 —— 咖加用戶:李索羅

大家都知道奔馳GLB是基于奔馳A級的橫置前驅(qū)平臺,這個平臺應該也屬于廣義上奔馳家族第二小的平臺(猜猜最小的是誰),而奔馳作為一個百年品牌肯定有實力在這個平臺上造出一臺又寬敞又好開的7座SUV,哈,我自己都快信了。
1.?座椅和空間

前排座椅比想象中要好不少,坐墊長度足夠,靠背包裹性也讓人滿意。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坐墊邊沿的延伸部分給腿部造成的割裂感還是很強的,另一個是坐墊偏窄,下陷感和包裹感不是很好,和A級那種反人類座椅比起來真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后排座椅就不像前排座椅那么樂觀了,坐墊在前后(行進方向,或是車輛坐標系的X軸)以及左右(垂直于行進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或者是Y軸)兩個維度上都很平,坐姿也非常高??勘辰嵌入m然可以調(diào)節(jié),但即使調(diào)節(jié)到最仰的位置后背也不能很放松,可能更多還是因為坐墊本身的支撐實在是太差了,加上高坐姿,總有往前"出溜"的感覺,腰部很難放松。

坐墊長度很"奔馳",完全不影響駕駛,過了吧。但是由于坐墊角度太平導致膝點位置低,所以放腳的空間也很有限。

腿部空間倒是很大,前提是把后排座椅調(diào)到最后。

后排的突起比較細,對中間乘客的乘坐影響不大。

五座版車型的后備箱在最深處不是那么平整,但是這個空間乍一看還行,也是能放一兩個大箱子的。

折疊后排座椅也恨方便,但問題在于奔馳一直把GLB當做一個大7座SUV來宣傳,不看到第三排座椅怎么能行。

高貴的第三排座椅似乎和前排采用了同樣的座椅材質(zhì),空間非常有利于第二排和第三排乘客交流。

從這個角度看,在上車的時候也非常有利于跟第二排座椅或者是跟占滿行李空間的手提包交流。

看這個第二排我就不再過多評價了,同時右后座還支持四向調(diào)節(jié),比寶馬530Li還要多兩向,可見奔馳對于車里老板的關懷一點都沒有減少。

高配副駕駛座椅支持8+4向座椅調(diào)節(jié),比低配的四向調(diào)節(jié)要好不少,圖中的位置正好能坐一個身材比較魁梧的男性給后排那位當保鏢。
反正空間啥表現(xiàn)大家也看到了,就這在7座車里也算得上是鶴立雞群的表現(xiàn)了。(啊對不起忍不住陰陽怪氣)
2.?內(nèi)飾

那是相當?shù)暮?,從開車的角度來說,除了方向盤位置偏高之外基本就沒有別的問題了。當然屏幕反光和方向盤遮擋中控屏這個事跟A級上也是一樣的。

還有就是方向盤是有點向右偏的,反正坐好之后這倆奔馳標對不齊,強行治好強迫癥。

中控操作邏輯有點復雜,用起來很炫酷但是也沒有那么好用,在步驟比較繁瑣的時候操作效率比較低。




中控屏幕特別炫酷,顯示效果很好,同時反光也很嚴重。

氛圍燈一個不少。

面前給你搞個梅賽德斯奔馳原廠氛圍燈帶不比副駕駛專屬娛樂屏屏幕高級嗎?

高貴的單區(qū)空調(diào),充滿了高級感。

這一片區(qū)域的空間倒也沒閑著,置物空間和杯架聊勝于無。

前后排上下車也沒有壓力,畢竟體型在這擺著,想要兩步跨出來都難。
3.?動態(tài)優(yōu)點

從動態(tài)上講,GLB以其售價來說是不存在任何優(yōu)點的,拿著30多萬買一臺不如GLB的車才是真正的難題。但也不是不可能,國產(chǎn)A級長軸就是一臺不如GLB的車,那不如來說說GLB在動態(tài)方面比A級強在哪里吧。
首先是側傾,在測試A級時明確批評了要翻車一般的側傾,一輛小型轎車在轉(zhuǎn)向時給人一種要翻車的感覺實屬難得。而在GLB上,不知道是問題改進了還是由于這樣的側傾對于SUV來說是合理的,并沒有感覺在懸架支撐性上有明顯的問題,駕駛的信心稍微強了一些。
其次是PT調(diào)教的提升,起步時離合器接合抖動并不像A級那么明顯,雖然依然很粗糙并且很容易就能感覺出來這是一臺雙離合器變速箱,但從起步時的平順性和中段加速的響應來說相比A級還是有微量提升的。
然后再非要我找出點優(yōu)點,對不起,太難了,做不到。
4.?動態(tài)缺點
問題很多很雜,就不分類型說了,直接從病灶說起。

發(fā)動機動力是完全夠用的,主要的問題出現(xiàn)在運轉(zhuǎn)平順性和隔音兩方面。運轉(zhuǎn)平順性就不多說了,幾乎在所有轉(zhuǎn)速下都能感覺到細微顫動,平順性表現(xiàn)不如領克的1.5T三缸。
GLB的發(fā)動機蓋上是沒有隔音棉的,唯一的隔音措施就是印著高級奔馳大標的發(fā)動機飾板,這個飾板本身也不是一般的飾板,整體材質(zhì)都是發(fā)泡材質(zhì),美其名曰是新技術,實際上就是沒把隔音當回事。發(fā)動機本身的噪音也很明顯,并且主體噪音不是從發(fā)動機蓋傳出,懷疑實際上防火墻的隔音也沒好好做。
然后是變速箱,手動模式和自動模式的響應還不錯,但是大負載加速無論是手動換擋還是自動換擋時都免不了出現(xiàn)沖擊。此外由于發(fā)動機本身運轉(zhuǎn)平順性就很差,雙離合變速器在行駛時也只能進行硬連接,所以即使是在勻速行駛時的震動體驗也很差,動力總成的整體質(zhì)感非常粗糙。起步也得抖抖抖,倒車時候也是快一下慢一下,相應的剎車也得深一腳淺一腳得踩,非常難受,簡而言之就是開快了開慢了都很難受。

接下來是懸架和車身,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濾震和隔音都很差。懸架系統(tǒng)對于路面震動的吸收接近于沒有,所有細微的路面接縫和坑洼都能被清晰地感覺到。而這些震動又會在車身上再被轉(zhuǎn)化成噪音在車廂里共振。除此之外胎噪也非常大,這幾點合到一起幾乎就讓行駛質(zhì)感達到了幾乎完全無法忍受的水平。
這就讓我想起另外一臺車,本田XRV 220Turbo,GLB動力沒有XRV強,運轉(zhuǎn)平順性不如XRV,噪音控制差不多一個水平,濾震不如XRV。所以GLB大概是個什么水平,各位心里應該也大概有個數(shù)了吧?
5. 總結

看看GLB最初向媒體公布的照片,大輪拱大泥地胎,車頂大行李架外加車頂射燈,拍攝角度讓GLB比GLS還要魁梧。

然而拿錢買到的確是這么小一只……大7座SUV?
宣傳圖倒是沒錯,泥地胎象征著糟糕的公路行駛性能,車頂那一堆裝模作樣的玩意象征著糟糕的噪音控制,宣傳圖就別在意了,給你7個坐墊,愛坐不坐。

看看這廣告牌,大材大用,要什么奧德賽?要什么漢蘭達?買GLB??!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廣告,講道理我完全不在乎也不好奇GLB的產(chǎn)品力究竟是什么樣,我只是想知道,這車究竟要賣給誰?誰又會買這一坨掛著奔馳標的垃圾呢?

說來也巧,奔馳的新年賀歲廣告片的主角也是GLB,先拋開劇情邏輯的硬傷不談,我要是片中的老人,看到自己的娃兒花40萬買了這么個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