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被伊朗“羞辱”后,只好向馬杜羅這個“死對頭”服軟

文/刺客
自歐佩克+做出減產(chǎn)決定之后,美國無奈之下將求助的目光投向昔日的老對手伊朗。不過,伊朗對美國的求助也毫不領(lǐng)情,直接一句“厚顏無恥”就給頂回去了,拜登這張老臉丟到了波斯灣。
伊朗拒絕向西方出口石油,是因為美國既要求其出口石油,又不愿意撤銷對伊制裁,伊朗憑什么慣著它?更何況,即便受西方制裁,伊朗的日子仍然過得滋潤。據(jù)看看新聞報道,伊朗總統(tǒng)萊希表示,盡管受到制裁,但在過去的一年中,伊朗的出口仍實現(xiàn)40%的增長,非石油產(chǎn)品出口增長了13%。所以,萊希公開宣告:美國對伊極限施壓政策失敗了。
顯然,伊朗強硬的態(tài)度,對拜登來說傷害性不大但羞辱性特別強。畢竟,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居然拿這個實力遠不如美國的伊朗沒轍,這事傳出去之后,估計美國今后都別想在中東混。
現(xiàn)如今,歐佩克和伊朗那邊是鐵板一塊,既不愿意增產(chǎn)平抑油價,也不愿意向美國提供石油。美國近期在中東開展的外交努力,幾乎是一敗涂地。拜登在中東要不到石油,不止是歐洲仍然得承受高油價的折磨,美國自己也因為燃料匱乏陷入一場危機中。
拜登在中東一系列外交行動的失敗,引發(fā)國內(nèi)民眾的強烈不滿,有些人甚至開始罵娘。據(jù)海外網(wǎng)24日報道,為了緩解美國燃油匱乏的局面,拜登政府日前下令釋放1500萬桶戰(zhàn)略石油儲備,企圖借此平息民眾的怒火。另外,他還順帶指責美國石油巨頭,面對美國嚴重的能源危機卻“見死不救”。
為此,拜登在做出這一決定后,還向國內(nèi)民眾道歉,承認高油價導致“美國家庭受苦”。然而,深受高通脹率和燃料短缺之苦的民眾根本就不買賬。他們指責拜登“致力于降低油價,是100%的拉票噱頭”,因為美國每天需要約2000萬桶石油才能滿足需求,而拜登釋放的1500萬桶原油“還不夠美國人用一天”。
拜登也是夠倒霉的,因為他這個總統(tǒng)的很多指令,無法得到美國某些財閥的認真執(zhí)行。拜登曾要求美國的能源巨頭不要出口汽油和柴油,不過,歐洲高昂的燃料價格,讓他們根本就沒將拜登的話當回事。他們繼續(xù)把大量的燃料賣往歐洲賺大錢,從而導致美國燃油價格居高不下,甚至還鬧油荒。
中東國家“不再聽命于華盛頓”,國內(nèi)的石油生產(chǎn)商又將利益凌駕于民眾需求之上。顯然,在解決國內(nèi)燃料危機的問題上,拜登面對國內(nèi)外這么些對手和豬隊友,他縱有三頭六臂也沒轍。所以,拜登只能把目光投向拉美的委內(nèi)瑞拉身上,希望馬杜羅這個昔日老對手能夠摒棄前嫌,向美國出口石油。
當然,近期四處碰壁的拜登,想要從馬杜羅政府那里弄到石油,再不拿出點誠意來恐怕不行。所以,據(jù)《環(huán)球時報》24日報道,多名接近委內(nèi)瑞拉反對派領(lǐng)袖瓜伊多的人士告訴美媒,華盛頓計劃在明年一月國會開啟新會期時,宣布撤銷對瓜伊多“臨時總統(tǒng)”職務的承認。
眾所周知,瓜伊多所謂“臨時總統(tǒng)”職務,就是美國為扳倒馬杜羅而任命的,因為那時候這枚棋子能夠發(fā)揮很大作用。現(xiàn)如今,當美國需要從委內(nèi)瑞拉進口石油之際,這枚棋子仍然還有“價值”,那就是作為討好馬杜羅的一種政治工具,把他拋棄以換取馬杜羅政府的合作。
在此之前,美國曾與馬杜羅政府進行過接觸,美方答應解凍數(shù)十億美元被凍結(jié)資金,用于維護委內(nèi)瑞拉之前被破壞的基礎(chǔ)設施。不過馬杜羅政府對此并未領(lǐng)情,導致當時兩國官員的磋商無果而終。所以,美國此次似乎加大“藥劑量”,希望借此獲得馬杜羅的諒解,同意向美國出口石油。
美國連馬杜羅政府都拉攏,說明高油價把拜登逼到墻角。他為了贏得中期選舉不得不低三下四。拜登犧牲瓜伊多這枚棋子,能否換取委內(nèi)瑞拉的石油出口,外界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受國內(nèi)外多方因素掣肘,美國想要在短期內(nèi)緩解燃料危機,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從美國民眾近期的反應看,拜登想借此幫民主黨贏得11月舉行的中期大選的企圖,很難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