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虺弗摧 為蛇若何
為虺弗摧
為虺弗摧,為蛇若何
? ? ? ?《國語·吳語》
【原文】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孤將有大志于齊,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
申胥諫曰:“不可許也。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又非懾畏吾甲兵之強也。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使淫樂于諸夏之國,以自傷也。使吾甲兵鈍弊,民人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燼。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谷時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zhàn)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吳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為大虞乎?若無越,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
乃許之成。
【今譯】
越國向吳國求和,吳王夫差對手下的大臣們說:“越國表示不再與我們吳國為仇,我準備接受越國的求和,以便騰出手來向中原發(fā)展,我要集中兵力對齊國采取大的行動,你等不要違背我的意愿。
“如果越國已經(jīng)真心改過,我對它還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從齊國回來,再揮師討伐它?!?/p>
大臣伍子胥勸阻吳王夫差,說道:“大王,千萬不能答應(yīng)越國的求和啊。因為越國并沒有真心,不是心悅誠服與我們吳國友好,也并沒有被我們真正制伏,害怕我們的軍隊強大。
“越國大夫文種勇而善謀,他們用花言巧語和小恩小惠,像玩弄小孩子一樣,隨心所欲,想將我們吳國在股掌之上玩得團團轉(zhuǎn),來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
“他們知道大王您心性好勝,所以以婉轉(zhuǎn)馴服的卑言謙辭,來縱容大王您喜歡逞威斗勝的心志,鼓動大王過于樂觀地對外用兵,使您在諸侯國中驕橫肆行,以驕奢淫逸君王之心,使您躊躇滿志在征服中原各國的快樂中,這實際上是消耗我國的國力。
“使我們的軍隊困頓衰頹,士氣不盛,百姓流離失散,而日益憔悴疲憊,讓我們吳國自毀自焚,好使他們坐收其利,坐享其成收拾殘局,來占領(lǐng)我國
。
“特別是那越王勾踐是一個能夠苦干務(wù)實,言出必信,又寬政愛民的君主,四方的人民都歸順他,這幾年越國年成又好,農(nóng)業(yè)逐年豐收,國勢日漸強強。
“現(xiàn)在越國還不算是很強大,猶可一戰(zhàn)而滅之,我們吳國要抓住當(dāng)前還有力量戰(zhàn)勝他們的時機,應(yīng)趕緊打敗它,蛇小的時候不除掉它,小蛇不及時打死,等它長大后,成為大蛇了,我們將怎么對付它,如何制伏它呢?”
吳王夫差卻不以為然,說:“大夫你為什么這么長他國的志氣,這么看重越國,越國竟然值得這樣憂慮嗎?要是沒有越國,那我向誰炫耀我的武力呢?”
于是吳王答應(yīng)了越國講和。
【賞析】
春秋末年,吳越兩國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報父仇率軍在夫椒,攻打越國,大敗越軍,越國被吳國打敗。
越王勾踐遣諸稽郢為使往吳,以厚幣卑詞求和。
吳王準備答應(yīng)講和,將許越求和,伍子胥認為不能答應(yīng)求和,諫曰:“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吳王夫差不聽從伍子胥的勸告,越國不斷發(fā)展自己,利用吳國進攻齊國而削弱國力之機,打敗了吳國,最后吳為越所滅。
吳王夫差由于不用申胥而亡國,越王勾踐由于用了文種而滅吳稱霸。它啟示我們能否虛心采納下屬的正確意見,是關(guān)系成敗的大事。
虺:小蛇。
“為虺弗摧,為蛇若何”?小蛇不打死,長大后即不可制,就難辦了。kill the snake while it is still young.
比喻不趁敵人弱小的時候,予以消滅,必有后患。eliminate the enemy when it is still weak,so as to prevent against the enemy from extending his 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