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咨詢?nèi)沼洠鹤钤绲摹昂谩焙汀皦摹钡呐袛鄰暮味鴣恚?/h1>
從解讀照顧者的情緒狀態(tài)而來。
情緒具有感染力,嬰兒的一些行為,比如哭鬧、觸摸生殖器,會讓照顧者感到焦慮,即使焦慮的程度尚在照顧者的成熟范圍內(nèi),照顧者的焦慮依然會傳給嬰兒,嬰兒會通過照顧者的情緒來標記自己的行為,這是不好的,我的這些表現(xiàn)是不好的,是“壞”我;當嬰兒很安靜地躺著,不哭不鬧,照顧者感覺輕松,還會逗逗孩子,夸嬰兒可愛乖巧,嬰兒也能感受到照顧者積極輕松的情緒,也會給自己的行為標記為好的,是“好”我。
以上這些好和不好,都能被意識識別出來,都會被承認“是我的東西”;但如果照顧者的焦慮太過于強烈,引起他的極大困擾,這種焦慮傳遞給嬰兒,嬰兒也是無法承受的,會被排除在意識之外,通過解離來達成排除,成為“非我”,成為一種既是我的又不是我的模糊狀態(tài),更不用說去判斷它是“好”還是“壞。即使是成年后,這部分依然處于解離的狀態(tài),無法言說也無法排除,像影子一樣與宿主共生,影子是你的又不是你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