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設計周·設計說 | 疫情之下,設計師們的思考②
梧桐樹下,吳儂軟語
浦江兩岸,燈火璀璨
是日本作家村松梢風筆下?lián)渌访噪x的魔都
是完全與紐約、巴黎這些都市比肩的魔都
是現代與過往的時空膠囊
充滿了都市氣息與人文風情
真實而生動,溫暖而細膩
......
上一期我們線上專訪了深圳市派尚環(huán)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周靜、中國香港環(huán)亞聯(lián)合設計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楊志偉、上海思序建筑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王濤3位設計師,了解到他們在疫情下對設計的思考以及如何生活,又帶來了怎樣的設計靈感與力量。
本期上海國際設計周將繼續(xù)上一期的話題,對上海璞素文人家居品牌創(chuàng)始人陳燕飛、上海李杜設計創(chuàng)始人李楠、上海則問the one設計創(chuàng)始人卞揚揚設計師進行了專訪,讓我們一起看看,疫情之下,他們是如何注入新的思考與實踐的。
卞揚揚
代表作:



2

卞揚揚:其實我本身的性格是喜歡自己琢磨事情的人,所以居家辦公確實沒有給我設計帶來很大的影響,反而有了一個很難得可以獨立思考的機會。當然,最近趁著在家,也把以前想讀的書都打開看看,修煉好內功,才能迎接新的挑戰(zhàn)吧。
同時,手上有項目在做,也是對自己設計能力的一種鍛煉,少了通勤時間好像給設計的時間可以更多了,設計也可以做的更細致更到位。
上海國際設計周:疫情對設計行業(yè)有影響嗎?如果沒有疫情,或許賽博朋克會成為火爆的未來設計;如果沒有疫情,或許極簡設計會成為審美;如果沒有疫情,我們也許會一往無前,奔向理性至上的高科技時代,但疫情改變了一切,未來變得撲朔迷離,后疫情時代,對于后疫情時代的設計發(fā)展方向您有什么看法?
卞揚揚:疫情多少對各行各業(yè)都有影響吧,我自己是做文旅項目為主的,原本這是這幾年大熱的方向,但是由于疫情很多業(yè)主都會思考再三,畢竟投資一個文旅項目需要不少錢,本身匯報周期就很久了,如果遇上疫情沒有消費者,物業(yè)閑置,人員閑置,都是運營成本。
因此我們想要加入老宅新生這個業(yè)務板塊,城市農村閑置存量較多,有大量的改造要求,同時我本人也是對這個方向很感興趣,如何通過設計的力量讓老宅能夠保持原有的特色,但是又符合現代人的居住方式,是我想要做到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推翻重做,那些老房子其實都是承載了歲月和記憶。
陳燕飛

上海國際設計周:最近過得怎么樣?在這段特殊時期,您是如何做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上海國際設計周:站在一個家具設計師的角度,您覺得疫情會讓這個行業(yè)發(fā)生或即將發(fā)生什么顯著的變化嗎?這些變化會怎樣影響您的作品或這個行業(yè)?將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李楠
東方衛(wèi)視 《夢想改造家》特邀設計師
上海李杜設計創(chuàng)始人&設計總監(jiān)
上海海華設計藝術總監(jiān)
擁愛設計公益計劃理事
設計理念:設計是帶著鐐銬跳舞,既追逐時尚也要保持內心清醒。

2

1


上海國際設計周:疫情反復,作為一名設計師,在工作、生活、情緒狀態(tài)等各方面受到哪些影響?
李楠: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上海項目暫停,疫情后可能會有項目延期甚至取消,目前不考慮太多,繼續(xù)做好手頭工作,打磨推敲項目細節(jié)。
居家隔離的狀態(tài)與往常生活沒有太大區(qū)別,工作之余,讀書、思考、健身,除此之外,無意中傳遞了一點正能量——幫助別人,使自己快樂。即便身處雞飛狗跳的亂世,依然可以用微光照亮周圍一隅之地,而點點微光匯聚,將璀璨星河光芒。

??? Life

上海國際設計周:在您的作品之中,可以看到一種非常純粹的情感,您自己是如何看待的呢,如何在繁雜的生活中堅守這份純粹?
李楠:對我來說,不管什么樣的項目,設計都伴隨著非常強烈與明顯的目的性:解決問題。圍繞這一目的,設計師需拋開個人喜好、深度挖掘業(yè)主方的需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完成一個有溫度與情感的作品。設計的過程,并非是設計師的單向付出,而是一顆心和另一顆心的相互滋養(yǎng),強調的是一種能量場的交換。
如果作為設計師,忽略業(yè)主方、使用者,不去真正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沒有深度挖掘他們的精神能量場,事實上你是放棄了與他人做一個深度的能量交換的機會,也就做不出真正有溫度、有情感的設計,也沒有辦法在每一個項目中去累積更多正向的薪火相傳的能量。
李楠:在生活方式突遇暫停與巨變的特殊時期,我們依然需要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細致入微地觀察周邊發(fā)生的事情,堅持閱讀、學習,用作品發(fā)問與思考。
*以上設計師順序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更多設計師精彩,請持續(xù)關注下一期!
結語:疫情下的魔都,沒了往日的喧囂,卻到處透露著一股“暖意”,在這段非常時期,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護著這座城市。疫情讓我們暫時停下匆匆的腳步,有機會體驗慢生活,有時間深入思考,疫情終會過去,靜候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