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辛棄疾被迫隱居山林,苦悶中寫下《生查子·獨游雨巖》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雨巖,是今江西省上饒市博山的一處山崖,古代的時候,巖上有泉飛流而下,飄灑如雨,故名“雨巖”。辛棄疾的書社離此不遠(yuǎn),他常常來游覽雨巖的盛景,寫下數(shù)首詞作。
這首《獨游雨巖》意境優(yōu)美,用平易通俗、流暢自然的語言,描繪出靜中有動的圖畫,同時又表達(dá)了辛棄疾遭受排擠,隱居山林,壯志難酬的苦悶和寂寞。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溪水清澈見底,人在溪邊行走,影子倒映在溪水里,藍(lán)天也平鋪在溪水底下。天上的白云映照在溪水里,給人的感覺好像走在飄動的白云中。
以上四句,全部是描寫溪水倒影的景色。“人在行云里”這一句,表現(xiàn)了作者孤傲清高的品格,也暗示了他遭受排擠、打擊的原因。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美麗的景色讓辛棄疾興奮得高聲歌唱,但是誰來和他應(yīng)和呢?只有空曠的山谷發(fā)出清音來應(yīng)和他。這清音不是來自于神仙鬼怪,而是從桃花水里發(fā)出來的一曲悅耳的歌聲。
辛棄疾力主抗金,收復(fù)失地,但他的主張卻得不到朝廷的采納,反而遭到排擠和打壓。這首詞的后四句,就表現(xiàn)了辛棄疾心靈上的寂寞和孤獨。
奸臣當(dāng)?shù)?,報國無門,滿腔熱情竟然只能付諸于山水之間,這叫胸懷大志的辛棄疾如何不感到一陣悲涼?只能感慨地問道:高歌誰和余?
而“一曲桃花水”潺潺流淌,連綿不絕,又表達(dá)了辛棄疾身處逆境,不改報國之志的決心。
這首詞的上片以溪水為中心,以所見、寫形為主,烘托出一幅色彩淡雅的圖畫;下片則寫所聞、所感,表達(dá)出了辛棄疾最真實、最自然的心情,是一首即事敘景、寓情于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