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筆,一支煙,一本書,一個人的文字江湖!
多少文章多少事,都在古今笑談里。天地寒,人世夢。熙熙攘攘,多少往事入酒中。一輪月,一次宿醉,再入長夢里,只為看一段從前的畫卷。水墨山河里,是我們或已忘卻了的記憶。當走進了那段已被塵封的時光,所找尋得的,也便是那些在故紙堆里躺著的世事沉浮。
山有恒,黃河水長流。不知是會在何時可看得到“河之清”,更不知會在何時,可聽得到滾滾濤聲。往事須臾間,只能越過這悠悠千載歲月,在記憶里,重構(gòu)那一次對話。
“遷,生龍門······”位于韓城的太史公祠,依舊屹立在風雨里。自己也曾走上那司馬古道,踏上那九十九級臺階,去看看那已經(jīng)守護了千年多的古槐。那是一次走近你的嘗試。沉寂的古道上,每走一步都是在聽著你那數(shù)卷書冊中的傾訴。

編輯
尋古城,訪名跡。一個人,一枝筆,一本書,承其父志,足以令后世無數(shù)書生瞻仰。九十九級臺階上,步子愈走愈慢,心思愈走愈沉重。梳理往故,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昔有孔子述《春秋》,500多年以后,文明的傳承,來到了你的世界里。那是一個煌煌盛世,有人歌盛世,作華章。博得盛名,似乎是足以流傳千古。然而,卻并不知,這盛世的背后,尚有一人,秉承著著史的家傳。
太史公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正是,左史記言,右史記言,右史記事。你以紀傳體的方式首開先河,洋洋灑灑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功名世道,人心浮沉,皆入史中。古之賢者,有所謂“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你自是足以以身立命。
是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志未達,又如何能夠以死明志?
一步步,一年年
誰人拜尋史公祠
山河依舊在,文章千載傳
豈曰文事荒廢
一人、一筆、述蒼生

編輯
夜?jié)u寒,天地不變
風云常伴,古槐挺立,護你漫漫長夜
我,越過著千載歲月
舉酒問你
昔日朝堂之上,你可悔?
春風拂過長袍
你留給我的只是背影
自始而終
這其中的堅持,自是不言自明
夢醒了,路渺遠
二三文章?lián)Q酒錢
忠于道,志于行
可歌、可泣、可狂
可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