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南唐

一、南唐烈祖·李昪

(一)李昪原名李彭奴,他出身微賤,自幼便在濠州、泗州一帶流浪。李昪六歲時父親李榮在戰(zhàn)亂中不知所蹤,被伯父李球帶到濠州。不久李昪母親劉氏卒,浪跡濠州開元寺。895年南吳太祖楊行密攻打濠州,戰(zhàn)后得到李彭奴,將他收為養(yǎng)子。但是楊行密的兒子們卻不能容納李彭奴,楊行密只得將李彭奴交給部將徐溫撫養(yǎng),徐溫給李彭奴取名為徐知誥。徐知誥天資聰穎,侍奉徐溫如父,徐溫妻李氏因為同姓的緣故也對徐知誥照顧有加。徐知誥曾經跟隨徐溫出行,徐溫因心情不佳而亂杖驅趕徐知誥,等到到家的時候徐知誥拜迎于門口。徐溫驚訝說:“你怎么在這個地方!”徐知誥回答:“為人子怎么能舍棄父母,父怒而歸母,作為兒子的常情?!毙鞙匾虼烁酉矏坌熘a。徐知誥長大后身長七尺,其相貌方額隆準、修上短下,他聲如洪鐘,喜好讀書,善于騎射,楊行密常稱贊道:“徐知誥是個俊杰,眾將的兒子中沒人比得上他?!?/p>
(二)909年徐溫遙領升州刺史,任命徐知誥為升州防遏使兼樓船副使,徐知誥在升州治理戰(zhàn)艦。?910年徐知誥任升州副使,知州事。912年徐知誥隨柴再用攻打宣州李遇,因功升任升州刺史。當時江淮地區(qū)剛剛平定,地方長官多是武夫出身,只知搜刮民財來供養(yǎng)軍隊。而徐知誥則與眾不同,他勤儉好學,重視儒生,寬仁為政,因而得到民眾贊譽。914年徐知誥加檢校司徒,915年任鎮(zhèn)海節(jié)度使徐溫被任命為兩浙都招討使出鎮(zhèn)潤州,統(tǒng)轄升州、潤州、常州、宣州、歙州、池州,徐知訓留在廣陵輔理朝政。917年徐溫見升州富庶便將鎮(zhèn)海軍治所遷到升州,改封徐知誥為檢校太保、潤州團練使。徐知誥要求到宣州為官,被徐溫拒絕,心中很不高興,后來在宋齊丘的勸說下才到潤州赴任。
(三)918年徐知訓被大將朱瑾所殺,徐知誥在潤州得到消息后搶先趕到廣陵平亂,事后徐知誥任淮南節(jié)度行軍副使、內外馬步都軍副使,從而控制南吳朝政。徐知誥執(zhí)政后為了收攬民心寬緩刑法、推廣恩信,建造延賓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宋齊丘、駱知祥、王令謀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謀士。凡有流落在南吳境內的士人徐知誥都加以任用,還經常派人到民間了解疾苦,遇有婚喪匱乏的便設法予以周濟,因此贏得人們的好感。盡管徐溫身居金陵遙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歸向徐知誥。919年楊隆演稱吳王,任命徐溫為大丞相,徐知誥為左仆射、參知政事兼知內外諸軍事。921年徐知誥被吳王楊溥任命為同平章事,遙領江州觀察使。不久南吳升江州為奉化軍,任命徐知誥為奉化軍節(jié)度使。927年徐溫在行軍司馬徐玠的勸說下派次子徐知詢到廣陵,準備讓他代替徐知誥執(zhí)掌朝政。徐知誥聽到消息后十分害怕,上表乞求出鎮(zhèn)江西。不久徐溫病死,徐知詢接任金陵節(jié)度使、諸道副都統(tǒng),數(shù)次與徐知誥爭權。徐知誥誘騙徐知詢入朝,留任左統(tǒng)軍,褫奪他的兵權。同年11月吳王楊溥僭號稱帝,改元乾貞,任命徐知誥為太尉、中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潯陽公,后又改封豫章公。
(四)932年徐知誥擔任鎮(zhèn)海、寧國節(jié)度使,出鎮(zhèn)金陵,并沿用當年徐溫的做法任命兒子徐景通(李璟)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諸軍事,將他留在廣陵輔理朝政。933年徐知誥被封為東??ね?。935年南吳加封徐知誥為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齊王,并將升州、潤州等十州之地劃為齊國。徐知誥推掉尚父、丞相之職,在次年開設大元帥府,設置官員,這時閩國、南漢等國都遣使者前來勸徐知誥稱帝。937年徐知誥建立齊國,任命宋齊丘、徐玠為左右丞相。同年10月徐知誥受禪稱帝,國號大齊,改元升元,并尊楊溥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追尊徐溫為太祖、謚曰忠武皇帝。徐知誥以建康為西都,以廣陵為東都。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他為唐高祖、唐太宗立廟,追尊父祖四代為皇帝,改奉徐溫為義祖,并對徐氏子弟大加封賞。李昪稱帝后志在固守南吳舊地,無意開拓,被大臣馮延巳譏為“田舍翁”。942年吳越國遭受自然災害,南唐群臣都勸李昪趁機出兵攻滅吳越。李昪卻堅決拒絕,認為國內百姓需要休養(yǎng)生息,不應開戰(zhàn),并派使者去慰問吳越,送去許多禮物。
(五)李昪在位期間對外堅持弭兵休戰(zhàn)以保境安民,對內則興利除弊。他在治理國政上禮賢下士,能虛心納諫。由于連年征戰(zhàn)從中原一帶流落江淮的難民很多,李昪對此積極妥善安置。李昪實行輕徭薄賦政策,使南唐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fā)展,一躍成為十國中的強者。李昪在青年時代就以文藝自好,崇文重教,當政后非常重視征集文獻圖集。他將從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圖書,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時設置的建業(yè)書房。李昪對教育非常重視,他除了在秦淮河畔設國子監(jiān)、興辦太學、小學,培養(yǎng)國子博士和四門博士外還在廬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學館,號曰廬山國學,著名詩人江為、伍喬、劉洞等人都曾在此求學。
(六)李昪晚年崇尚道術,因服用丹藥中毒,個性變得暴躁易怒。943年2月李昪背上生瘡,不久病情惡化,于當月22日在升元殿去世,享年五十六歲。遺命長子齊王李璟監(jiān)國,同年3月李璟繼位,是為南唐元宗。11月李昪被安葬于永陵,謚號為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
二、南唐元宗·李璟

(一)李璟初名李景通,是李昪的長子。?李昪原是南吳權臣徐溫的養(yǎng)子,李璟初任駕部郎中,后累次升遷至諸衛(wèi)大將軍。?徐溫死后李昪專政,以李璟為兵部尚書、參知政事。935年李昪受封齊王,立李璟為王太子。936年李昪鎮(zhèn)守金陵,留下李璟為司徒、同平章事,與宋齊丘、王令謀在廣陵共同輔佐南吳睿帝楊溥。李昪要篡位時召李璟回到金陵為副都統(tǒng),937年李昪廢黜楊溥自立為帝,建立南唐,封李璟為吳王,后徒封為齊王。940年8月李璟被立為皇太子。943年李昪去世,李璟繼位,改年號為保大。李昪封弟壽王李景遂為燕王,宣城王李景達為鄂王,李景逷以前沒有封王,此時封為保寧王。同年秋天李璟改封李景遂為齊王、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李景達為燕王、副元帥,在李昪靈柩前立盟,相約兄弟世世繼立。李璟封其子李弘冀為南昌王、江都尹。
(二)943年10月李璟攻破虔州妖賊張遇賢,張遇賢是循州博羅縣的小吏。據(jù)《新五代史》記載當初有神仙降臨博羅縣一百姓家,替人預言禍福每說都對。張遇賢向神祈禱,神說:“張遇賢是羅漢,可以留下來侍奉我。”此時南漢皇帝劉龑去世,其子劉玢剛繼位,嶺南盜賊起事,有眾千余人沒有統(tǒng)帥。張遇賢詢問神誰應為主,神說張遇賢可以,于是共推張遇賢為統(tǒng)帥。張遇賢自號中天八國王,改元永樂,設置官屬,部眾都穿大紅色衣服,攻劫嶺外。張遇賢詢問神應向何方,神說:“應當過嶺攻取虔州?!庇谑枪ヒu南康,節(jié)度賈浩不能抵御。張遇賢占據(jù)白云洞,營造宮室,有眾十余萬,接連攻陷各縣。李璟派洪州營屯虞候嚴思、通事舍人邊鎬率軍進攻。張遇賢詢問神,神不再說話,部眾都很害怕,于是張遇賢被擒獲并歸降。李璟以馮延巳、常夢錫為翰林學士,馮延魯為中書舍人,陳覺為樞密使,魏岑、查文徽為副使。常夢錫值班宣政殿專門掌管密令。而馮延巳等人都以奸佞專權,南唐人稱之為“五鬼”。常夢錫屢次上言這五人不能用,李璟不采納。12月李璟下令中外庶政委托給齊王李景遂參預決斷,只有陳覺、查文徽得以奏事,群臣不被召見者不得入內。給事中蕭儼上疏直言極諫,不被上報。侍衛(wèi)軍都虞候賈崇到內室求見李璟說:“臣侍奉先帝三十年,知道先帝所以成就功業(yè)的原因在于都用群賢的謀議,所以連接疏遠、未曾阻隔,但是下情還有不能上達的?,F(xiàn)在陛下新近即位,所信用的是什么人,為什么立即與臣下隔絕。百年老將死,恐怕不能再見你一面?!庇谑强奁鼫I下,李璟為之感動引他同坐,賜飯安慰,停止所發(fā)的命令。
(三)944年2月閩國連重遇、朱文進弒殺其君王曦,朱文進自立為君。這時王曦的弟弟王延政也在建州自立,國號殷。王氏兄弟互相征伐、連年用兵,導致閩國大亂,李璟乘亂派查文徽及待詔臧循發(fā)兵攻打建州。王延政聽說南唐要進攻派人欺騙福州守將說:“南唐軍幫助我征討逆賊?!备V莅傩蘸褪剀姸夹潘脑?,于945年共同殺死朱文進等人而降王延政,王延政恢復國號“大閩”,派侄子王繼昌鎮(zhèn)守福州。查文徽屯兵建陽,福州守將李仁達殺王繼昌自稱留后,泉州守將留從效也殺刺史黃紹頗,并送錢物給查文徽。946年8月查文徽乘勝攻克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戰(zhàn)敗,閩國滅亡。李璟分出延平、劍浦、富沙三縣設置劍州,遷王延政家族到金陵,以王延政為饒州節(jié)度使、李仁達為福州節(jié)度使、留從效為清源軍節(jié)度使。

南唐雖滅閩國但并未完全統(tǒng)治閩地,殘余勢力仍在。李璟滅閩國后想撤兵,而查文徽、陳覺等都說:“李仁達等余孽還在,不如乘勝全部攻取。”陳覺自己說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招來李仁達等人,李璟以陳覺為宣諭使召李仁達到金陵朝見,李仁達不從命。陳覺很慚愧,回到建州,假托李璟之命發(fā)汀、建、信、撫州軍隊進攻李仁達。當時魏岑安撫漳、泉二州聽說陳覺起兵后也擅自發(fā)兵會合陳覺,李璟大怒,馮延巳等進言:“軍隊已經行動,不能阻止?!庇谑且酝醭缥臑檎杏懯埂⑼踅ǚ鉃楦笔乖霰鴷详愑X、魏岑,以馮延魯、魏岑、陳覺為監(jiān)軍使。李仁達送錢物給吳越,吳越以兵三萬響應李仁達。陳覺等人爭功,進退不相呼應。馮延魯與吳越軍隊先戰(zhàn),大敗而逃,各軍都潰敗而歸。李璟很生氣,派使者鎖拿陳覺、馮延魯?shù)浇鹆辍6T延巳正當宰相,宋齊丘又從九華山召為太傅,都為他們說情,于是流放陳覺到蘄州、馮延魯?shù)绞嬷?。韓熙載上書直言極諫請殺陳覺等人,宋齊丘很憎恨,貶韓熙載為和州司馬。同年契丹攻陷京師,中原無主,而李璟正因陳覺等疲兵東南無暇北顧。御史中丞江文蔚奏劾宰相馮延巳、諫議大夫魏岑亂政,與陳覺等同罪而不被貶黜,言辭很懇切直率。李璟大怒,自己回答江文蔚的奏疏,貶他為江州司士參軍,也罷馮延巳為少傅、魏岑為太子洗馬。
(四)947年李璟以其弟李景遂為皇太弟,以李景達為元帥、封齊王,以子南昌王李弘冀為副元帥、封燕王。當時契丹派使來訪,李璟以兵部尚書賈潭回訪。948年后漢李守貞反叛于河中,派客將朱元求援南唐,李璟以潤州節(jié)度使李金全為北面行營招撫使出兵攻沭陽。李金全聽說李守貞已失敗,于是回師。當時后漢隱帝劉承祐年幼,中原衰弱,淮北群盜大多送錢物給李璟,李璟派皇甫暉出海、泗各州招納他們。950年福州造謠說:“吳越守軍叛亂,殺李仁達而逃?!崩瞽Z派人請建州節(jié)度使查文徽,查文徽與劍州刺史陳誨坐船從閩江前往應付,福州以兵出迎。陳誨說:“閩人多詐難信,應該駐兵江岸慢慢圖謀?!辈槲幕照f:“時間久了就會發(fā)生變故,乘他們尚未安定趕快攻取?!辈槲幕樟絷愓d駐屯江口,自己進到西門,伏兵突發(fā),查文徽被擒。陳誨與越人作戰(zhàn),大敗他們,俘獲將領馬先進。李璟送還馬先進給越,越也歸還查文徽給李璟。同年南楚君主馬希廣被其弟馬希萼弒殺,馬希萼自立。951年秋楚人囚禁馬希萼于衡山,立其弟馬希崇,馬希崇依附李璟,南楚大亂。李璟派信州刺史邊鎬攻打南楚,攻破南楚都城潭州,南楚滅亡。李璟將馬氏家族全部遷到金陵,以馬希萼為洪州節(jié)度使,馬希崇為舒州節(jié)度使,邊鎬為湖南節(jié)度使。?952年李璟分出洪州高安、清江、萬載、上高四縣設置筠州,以馮延巳、孫忌為左右仆射同平章事。南漢皇帝劉晟乘南楚之亂攻取桂管,李璟派將軍張巒出兵爭奪,沒有攻克。楚地新近平定,府庫空虛,宰相馮延巳以攻克南楚為功不想向南唐收取費用,于是加重南楚百姓的賦斂以給養(yǎng)軍隊。楚人都怨恨而叛,楚將劉言攻打邊鎬,邊鎬不能守逃歸南唐。
(五)955年11月后周軍南征,詔書說:“淮地蠢材竟敢抗拒大邦、盜據(jù)一方、越位稱帝,晉、漢時代國家不安寧,而你們招納叛亡、共助兇逆。李金全占據(jù)安崇、李守貞反叛河中時你們大起軍隊前往支援,壓迫侵奪閩越,涂炭湘、潭,至于與契丹來往仗勢侵犯徐部,沭陽之戰(zhàn)曲直可知。勾結契丹進入中原成為邊患,結連并壘,實在是我們的世仇。罪惡難以指出,人神共憤。”于是后周世宗柴榮拜李谷為行營都部署,從攻打壽州開始。這時宋齊丘為洪州節(jié)度使,李璟召宋齊丘回金陵,以劉彥貞為神武統(tǒng)軍,劉仁贍為清淮軍節(jié)度使抵御后周軍。李谷說:“我們沒有水戰(zhàn)的器具,而使淮軍斷正陽浮橋話那么我們腹背受敵?!庇谑抢罟确贇ЪZ草退駐正陽。這時柴榮親征,走到圍鎮(zhèn)時聽說李谷退軍,說:“我軍退卻南唐軍一定追擊?!辈駱s派李重進急趕正陽,說:“南唐軍將到,應當趕緊攻擊?!眲┴懙嚷犝f李谷退軍果然以為他們害怕,急忙追趕,等到追至正陽時李重進先到達,軍隊沒有來得及吃飯而戰(zhàn),劉彥貞等于是失敗。劉彥貞的部隊設置利刃來拒馬,并用鐵索系住。又雕刻樹木為獸,號“捷馬牌”,用皮囊布鐵散于地,作為障礙物。后周軍看到這些知道對方害怕,一鼓作氣打敗他們。柴榮扎營于淝水的北面,將浮橋遷至下蔡。李璟派林仁肇等爭奪,但沒得到,這時后周軍攻取滁州。李璟害怕派泗州牙將王知朗到徐州,稱南唐皇帝奉送書信,愿意獻出貢賦,以兄長之禮侍奉,柴榮不回答。李璟的東都副留守馮延魯、光州刺史張紹、舒州刺史周祚、泰州刺史方訥都棄城而走,馮延魯削發(fā)為僧,仍被后周兵擒獲。蘄州裨將李福殺刺史王承雋降周,李璟更加害怕,而避后周信祖(郭璟)諱而改名李景,派翰林學士鐘謨、文理院學士李德明奉表稱臣,進獻犒勞周軍的牛五百頭、酒二千石、金銀羅綺數(shù)千,請求割讓壽、濠、泗、楚、光、海六州給后周,以此請求撤兵。柴榮不答復,分兵襲擊攻下?lián)P州、泰州,李璟派人身藏蠟丸書信到契丹求救,被守邊將士抓獲,這時光州刺史張翰降后周。
(六)956年3月李璟又派司空孫晟、禮部尚書王崇質奉表,言辭更加謙卑馴服,柴榮還是不回答.之前派遣的鐘謨等以及孫晟、王崇質都在行在所,而鐘謨等請求回去取李璟的表將江北地區(qū)全部奉獻,柴榮同意派王崇質、李德明等回去,這才賜書給李璟。李德明等回后大力稱贊柴榮英武,李璟不高興,宋齊丘、陳覺等都認為割地沒有好處,而說李德明賣國圖利,李璟發(fā)怒斬李德明。李璟派元帥齊王李景達與陳覺、邊鎬、許文縝率兵奔赴壽春,李景達的部將朱元等又得到舒、蘄、泰三州。同年夏下大雨,后周在揚、滁、和三州的軍隊都退卻,南唐諸將請求憑借險隘腰擊后周軍。宋齊丘說:“攻擊他們使怨恨加深,不如放走他們成為恩德?!备嬲]諸將關閉營壘不準出戰(zhàn),所以后周軍都聚集在壽州。柴榮駐屯渦口,想再到揚州合力進攻壽春,于是封鎖府庫交付主管,派李璟舊將在城中巡行,秋毫不犯而去?;慈朔浅8吲d,都背負干糧送給后周軍。957年李景達派朱元等屯紫金山修筑甬道以輸送糧草到壽州。2月柴榮又南征,遷下蔡浮橋到渦口設鎮(zhèn)淮軍,筑造兩城以夾擊淮。后周軍連破紫金各寨,李景達雖為元帥但軍事都由陳覺決斷,陳覺與朱元一向有嫌怨,以為朱元是李守貞的客將而反復難信。李璟派大將楊守忠替代朱元并且召回朱元,朱元憤怒不已向后周叛降,各軍都潰敗,許文縝、邊鎬都被俘獲。李景達以水師奔還金陵,劉仁贍生病將死,其副使孫羽等以壽州降于后周。柴榮班師,李璟派人焚毀揚州,騙走揚州士庶。10月柴榮第三次南征圍困濠州,濠州刺史郭廷謂稟告后周說:“臣不能守一州以抵抗王師,但是希望請命于南唐而后投降?!辈駱s因此緩攻。郭廷謂派人向李璟請命,李璟同意他們投降,于是郭廷謂投降。柴榮又攻取泗州,后周軍步騎數(shù)萬水陸并進,12月后周軍駐屯于楚州北門。
(七)958年正月后周軍攻楚州,因承堅固而四十天沒攻破。柴榮親自督軍挖地道進城焚燒、破壞城墻,楚州守將張彥卿、鄭昭業(yè)戰(zhàn)死,楚州淪陷。后周軍很氣憤,城內百姓幾乎被殺盡。后周軍又攻取海、泰、揚四州,柴榮到迎鑾鎮(zhèn)以臨長江。李璟知道不能支撐,但恥于自己屈身去掉名號,于是派陳覺奉表后周請求傳位給自己的長子李弘冀并聽命后周。 后周軍南征時沒有水戰(zhàn)器具,不久屢敗李璟的軍隊獲得水戰(zhàn)士卒,于是造戰(zhàn)艦數(shù)百艘,讓投降士卒教后周軍水戰(zhàn)。柴榮命王環(huán)率領下淮河,南唐水軍多次失敗,淮河的戰(zhàn)船都被后周軍所得。柴榮又造齊云船數(shù)百艘,到楚州北神堰,齊云船大不能通過,于是柴榮開鑿老鸛河連通到達大江。李璟起初自恃水戰(zhàn),以為后周軍不是對手,而且不能到長江。到陳覺奉命出使時李璟看到水師布列長江很雄壯,以為是自天而降,于是請求說:“臣愿意回國取李璟的表,將江北各州全部奉獻,遵守條約?!辈駱s同意,這才賜書給李璟說:“皇帝恭問江南國主。”慰勞李璟良苦而已。這時揚、泰、滁、和、壽、濠、泗、楚、光、海等州已經被后周占領,于是李璟獻出廬、舒、蘄、黃四州,劃長江為界。5月李璟下令去掉帝號,改稱國主,使用后周年號。起初孫晟出使后周被留下,柴榮詢問孫晟江南虛實時孫晟不回答,柴榮發(fā)怒殺死孫晟。后周撤兵時李璟贈劉仁贍為太師,追封孫晟為魯國公,柴榮遣送鐘謨、馮延魯回國。李璟又派鐘謨等朝見京師,親手寫表稱天地父母之恩不可報,又請下詔書如同藩鎮(zhèn),派鐘謨當面陳述愿意傳位給長子。柴榮派鐘謨等回國以優(yōu)厚的詔書安慰李璟,李璟以鐘謨?yōu)槎Y部侍郎、馮延魯為戶部侍郎。

(八)李璟為太子時馮延魯?shù)榷纪霒|宮,禮部尚書常夢錫自從李昪在世多次說不可讓馮延魯?shù)冉咏?。李璟繼位后馮延魯專權,常夢錫每每排斥他。李璟已經割地稱臣,有說到朝廷為大朝的,常夢錫大笑說:“你們曾經想讓君主如同堯、舜,今日自為小朝嗎?”鐘謨一向與李德明交好,回來后聽說李德明因為宋齊丘等被殺想上報李德明的冤屈,但沒能發(fā)作。陳覺是宋齊丘的同黨,與嚴續(xù)一向有宿怨,陳覺曾經奉命使周,回來說柴榮以為江南不立即聽從命令的原因是由于嚴續(xù)的謀劃,勸李璟殺嚴續(xù)謝罪。李璟懷疑,于是鐘謨請求出使后周驗查此事。李璟已經割地稱臣,派鐘謨入朝謝罪,說不立即割地不是嚴續(xù)的謀劃,希望赦免他。柴榮大驚說:“嚴續(xù)能夠謀劃這是忠于他的主人,朕難道殺忠臣嗎?”鐘謨回來后說陳覺奸詐,李璟發(fā)怒流放陳覺到饒州并殺死,宋齊丘因與陳覺結黨犯罪被流放青陽賜死。李璟以皇太弟景遂為洪州節(jié)度使,燕王弘冀為皇太子。959年9月太子李弘冀去世,李璟封第六子李從嘉(李煜)為吳王,居住東宮。鐘謨說李從嘉輕浮放縱,請立紀國公李從善,李璟大怒貶鐘謨?yōu)閲铀緲I(yè),立李從嘉為太子。柴榮派人對李璟說:“我與江南大義已定,但顧慮后世不能容納你,可以在我在世時修造城隍、整治要害為子孫計。”于是李璟修葺各城,計劃遷都于洪州,群臣都不想遷,只有樞密使唐鎬贊同遷都。于是李璟升洪州為南昌府,建南都。960年后周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篡奪后周政權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961年李璟留太子從嘉監(jiān)國,自己遷往南都。但是洪州狹窄,宮府營廨都不能容納,群臣日夜思念回去,李璟后悔憤怒不已。唐鎬慚愧害怕,生病而死。同年6月李璟去世,享年四十六歲。太子李從嘉繼立,以喪事回金陵,派使入朝希望恢復李璟的皇帝名號,宋太祖趙匡胤同意,于是謚李璟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廟號元宗,陵于順陵?。
三、李煜

(一)李煜原名李從嘉,是李璟的第六子,初封安定郡公,累遷諸衛(wèi)大將軍、副元帥,封鄭王。?李煜善詩文、工書畫,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為避禍李煜醉心經籍、不問政事,自號“鐘隱”、“鐘峰隱者”、“蓮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959年太子李弘冀病逝,鐘謨以李從嘉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請立紀國公李從善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鐘謨至饒州?,封李從嘉為吳王,以尚書令參與政事,入住東宮。961年李璟遷都洪州,封李從嘉為太子監(jiān)國留守金陵。961年6月李璟病逝,李從嘉在金陵登基,更名為李煜,封諸弟為王。李煜派中書侍郎馮延魯入北宋進貢,上《即位上宋太祖表》陳述南唐變故。宋太祖趙匡胤回賜詔書,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賀李煜襲位。9月宋昭憲太后病逝,李煜遣戶部侍郎韓熙載、太府卿田霖入朝納貢。12月李煜設置龍翔軍,教練水軍。面對強大的宋朝李煜采用陳喬、張洎之策堅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長途奔襲的宋軍為防御策略。因此南唐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繕甲募兵,潛為備戰(zhàn)。
(二)李煜即位之初南唐因淮南戰(zhàn)敗和李璟去世導致朝野充斥著一種悲觀頹喪的氣氛,為重振人心、確立威信李煜重用舊臣穩(wěn)定高層重心。何敬洙因軍功累累被授予右衛(wèi)上將軍”銜、封芮國公,等到何敬洙去世時李煜下令廢朝三日以示哀悼。對于在淮南戰(zhàn)事中棄揚州化裝逃跑的馮延魯李煜也重新給予禮遇,]同時啟用在南吳時代就投奔江南的韓熙載、閩將林仁肇、皇甫赟之子皇甫繼勛等人??婆e方面李煜重視選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韓熙載主持貢舉,錄取進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鉉復試,并親自命題考核。972年2月內史舍人張佖主持禮部貢舉,錄取進士楊遂等三人.清耀殿學士張洎稱張佖遺漏了很多人才,李煜便命張洎對落第之人進行復考,又錄取王倫等五人。直至南唐亡國時李煜還舉行南唐最后一次科舉考試,錄取進士張確等三十人。
(三)李煜繼位時南唐因李璟時期多次戰(zhàn)爭連綿導致國庫空虛,但李煜愛民如子,詔令減免稅收、免除徭役,與民生息。取消李璟時設置的諸路屯田使,將各郡屯田劃歸州縣管轄,將屯田所獲租稅的十分之一作為官員俸祿,稱為“率分”。此項政策推行后既增加了賦稅,又可使百姓安心耕作,免受官吏的撓刻。南唐時期土地買賣十分頻繁,以致土地兼并日趨激烈。李煜繼位后任用李平掌管司農寺恢復井田制,創(chuàng)設民籍和牛籍,勸農耕桑,希望借此緩解國難。新制頒行后因觸犯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激烈抵制與反對,百姓也多為不便,改革遂以失敗告終。南唐后期通貨膨脹、錢荒嚴重,為使貨幣流通良性循環(huán)李煜頒布鐵錢,規(guī)定每10錢,鐵錢6枚并銅錢4枚發(fā)行。因銅錢逐步廢除商人多以十個鐵錢換一個銅錢出境,朝廷不能禁止。為挽救鐵錢的流通李煜詔令鐵錢以一當十與銅錢并行流通,到南唐亡國各郡蓄積的銅錢累計達六十四萬緡。
(四)962年3月泉州清源軍節(jié)度使留從效病發(fā)身亡,其子留紹镃襲稱留后,李煜降詔追贈留從效為太尉、靈州大都督。4月泉州部將陳洪進以留紹镃勾結吳越,解送家族至金陵,推舉張漢思為清源留后。6月李煜遣客省使翟如璧入貢北宋,趙匡胤釋放南唐降卒千人,11月李煜遣水部郎中顧彝入汴京進貢。963年4月泉州副使陳洪進廢張漢思自稱留后,李煜就以陳洪進為節(jié)度使以維持泉州對南唐的隸屬關系。7月李煜奉詔入京面見趙匡胤,12月李煜上表北宋請求罷除詔書的不名之禮(李煜繼位后尊奉北宋,故北宋對南唐的詔書不直呼李煜的名諱),改為直呼姓名,未得許可。964年9月李煜封長子李仲寓為清源公,次子李仲宣為宣城公。10月仲宣卒,皇后(大周后)感傷而逝,李煜撰《昭惠周后誄》。11月太祖趙匡胤遣作坊副使魏丕吊祭,李煜亦遣使入北宋獻銀二萬兩、金銀龍鳳茶酒器數(shù)百件。965年9月李煜母親鐘氏去世,10月趙匡胤遣染院使李光圖吊祭。966年8月李煜遣龔慎儀持詔書出使南漢相約臣服宋朝,龔慎儀至南漢,但被南漢扣留。967年春李煜命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值班光政殿,咨問國事,每至深夜。968年南唐境內大旱,趙匡胤賜米麥十萬石。
(五)971年10月趙匡胤滅南漢,屯兵漢陽。李煜非常恐懼,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并遣其弟鄭王李從善朝貢,上表奏請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趙匡胤雖然同意但扣留李從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軍于荊南建造戰(zhàn)艦千艘,請求派人秘密焚燒北宋戰(zhàn)船,李煜懼怕惹禍沒有批復。當時國家形勢緊迫,李煜憂心似焚,每天與臣下設宴酣飲,憂愁悲歌不已。972年正月李煜下令貶損儀制,“詔”改稱“教”,中書、門下省改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改為司會府,御史臺改為司憲府,翰林改為文館,樞密院改為光政院,降諸“王”為“公”,避諱北宋以示尊崇。李璟時期雖臣服后周但金陵臺殿皆設鴟吻(殿脊的獸頭),乾德年間北宋使者到來,李煜就撤去,使者走后再復原?;氐浆F(xiàn)在撤去一應器物,不再使用。趙匡胤晉封李從善為泰寧軍節(jié)度使,并在汴陽坊賞賜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遣戶部尚書馮延魯為李從善所受封賜道謝,馮延魯入汴京,因病未能朝見趙匡胤而返。973年夏北宋遣翰林院學士盧多遜出使南唐,李煜上表愿接受北宋冊封爵位,但被拒。10月內史舍人潘佑感于國運衰弱上書極言勸諫李平為尚書令,徐鉉、張洎進言:“李平妖言惑眾,煽動潘佑犯上?!崩铎锨踩耸詹杜擞樱擞釉诩抑凶詺?,李平亦自縊獄中。
(六)974年李煜上表北宋求放李從善歸國,趙匡胤不許。同年秋趙匡胤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為由詔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從,回復稱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廟,想不到竟會這樣,事既至此唯死而已。趙匡胤聞信后即遣穎州團練使曹翰兵出江陵,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等隨后出師,宋軍水陸并進。李煜亦筑城聚糧,大舉備戰(zhàn)。10月宋軍攻下池州,李煜下令全城戒嚴,停止沿用北宋年號,改為干支紀年。此時時吳越乘機進犯常州、潤州,李煜遣使質問說以唇亡齒寒之理,吳越王不答,轉送李煜書信至北宋。?宋軍攻陷蕪湖和雄遠軍,沿采石磯搭建浮橋渡江南進。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繼勛統(tǒng)領兵馬全力御敵,因強弱懸殊兵敗如山。內殿傳詔徐元瑀、刁衎阻隔戰(zhàn)敗消息,宋軍屯兵金陵城南十里,李煜尚不知情。975年2月宋軍攻克金陵關城,3月吳越軍進逼常州,誅殺皇甫繼勛,權知州事禹萬誠獻城投降。6月宋軍與吳越軍會師,接著進發(fā)潤州,潤州留后劉澄投降。洪州節(jié)度使朱令赟率兵15萬前往救援,行至皖口時遭遇宋軍,朱令赟下令焚燒宋船,不料北風大作反而燒至自身,朱令赟與戰(zhàn)櫂都虞候王暉皆被擒。外援既滅宋軍盡圍金陵,晝夜攻城,金陵米糧匱乏,死者不可勝數(shù)。李煜兩次派遣徐鉉出使北宋進奉大批錢物,求北宋緩兵,趙匡胤答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12月金陵失守,守將咼彥、馬承信,馬承俊等力戰(zhàn)而死,右內史侍郎陳喬自縊,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師,趙匡胤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wèi)將軍。同年宋太宗趙光義即位,改封李煜為隴西公。978年7月李煜死于北宋京師,時年四十二歲,北宋追贈其為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