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機場”定義中應包含“生物多樣性”
近日,中國綠發(fā)會標準工作委員會召開工作討論會,對即將向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提交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環(huán)境影響評價管理建設綠色機場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文簡稱《征求意見稿》)進行反饋意見的初稿進行了討論。

來源: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官網
討論認為,總的來看,該《征求意見稿》的出臺是一個顯著的進步。但是也還存在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
比如,當前這一版《征求意見稿》中尚無一處“生物多樣性”。事實上,機場與生物多樣性是密切相關的,機場的建設和運營可能以多種方式影響生物多樣性,包括機場和機場擴張時棲息地的喪失或退化,出于運營原因阻止或控制、甚至滅殺野生動物,以及光和噪聲污染對某些物種的影響。因此,會議共識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該文件應首先對什么是“綠色機場”進行定義,而定義中應包含“生物多樣性”的內容。
從指導思想和依據的文件來看,討論中不少同志指出,應將中辦、國辦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納入,作為重要依據。
機場選址,尤其要注意避免重要鳥區(qū)、國際重要濕地、鳥類遷飛路線。應將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作為環(huán)境影響評價報告中的重要的一章。規(guī)劃機場的影響評估一定要把這方面的工作做到位,并且確保公眾和社會組織的參與和監(jiān)督。
機場選址,還應該盡量避免填海。目前的《征求意見稿》提到了“通過分析論證,盡量減少通過削山、填湖(濕地)、改造河流等方式建設機場”,但是沒有把“填?!睂懭?。
再者,機場驅鳥要講科學、確保合法合規(guī)。機場不是法外之地,《征求意見稿》應明確指出機場不得使用法律禁用的獵捕鳥類工具,如捕鳥網。研究顯示,截止2015 年底大陸地區(qū)有210個機場在運營之中(中國民用航空局,2016),如按中小城市的3C級機場跑道長度1500米、每張攔鳥網長30米計算,1個機場就會布設 100張網。假設每張網每天網住并殺死1只鳥,那么一年365天里,保守估計就會有 7665000只鳥喪生于各類機場的攔鳥網之中。鳥類死亡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流失。
比如,去年11月,志愿者專程給綠會大鴇保護地送來4只被某營口機場防鳥網纏上未死待救的國家二級和三級野生鳥類,包括一只金斑鸻(國家三有)、一只鳳頭麥雞(國家三有),一只紅隼(國家二級)、一只長耳鸮(國家二級)。經緊急解救,僅有一只長耳鸮活了下來。據目擊者講,附近這家不大機場的防鳥網,高3米,網繩鐵絲很粗,網上死去的還有5-6只紅隼、數只長耳鸮、短耳鸮,因為被網纏住,越掙扎越纏得緊,大多已經餓死。當時在防護網上另外至少還有5只紅腳隼,還有紅隼、長耳鸮、短耳鸮等不少其他的國家一級、二級的保護動物。
討論認為,機場在鳥類遇害急救的處理上,應該建立救助機制。當發(fā)現被機場霧網(即防鳥網)纏住的鳥類時,需要聯系專業(yè)人員解救,并且要明確解救成功后的放生距離,使其既不會威脅航空安全、同時也避免不必要的鳥類死亡。
此外,我們建議,應明確要求機場記錄鳥擊物種信息、并公布在機場和權威部門的網站上,能供公眾隨時查閱。目前我國各大機場鳥擊物種信息極度匱乏。盡管有民航總局的明確規(guī)定,但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機場司主辦的《2015年度中國民航鳥擊航空器信息分析報告》顯示,2015 年中國民航鳥擊信息的物種確認比例僅僅只有5.66%。
此外,機場的建設和運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AI應用,在AI倫理的方面,應參考UNESCO第41屆大會審議通過的《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建議書》,中國是支持該建議書通過的重要國家。因此,機場的AI應用,尤其是關注其中的“生物多樣性”方面的AI倫理。
此次討論會還總結了多方面頗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為了助力人機鳥平安、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航空綠色發(fā)展,后續(xù)綠會標準委擬將作為正式的反饋意見稿提交。
(基于個人會議筆記整理,作為工作記錄僅供參考。)
綠會融媒,生態(tài)環(huán)境政策和標準的助力者
整理/Littlejane 審核/綠茵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