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己加息,卻收割全世界財富?一文看懂背后邏輯
“ 過去的40多年里,美聯儲6輪加息,引發(fā)了5次金融危機”
沒錯,美聯儲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加息了。
01
—
一言不合就加息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1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qū)間上調75個基點。
要知道,上次加息...還是在上次。
那為什么美聯儲加息這么重要呢?
他加不加息和我們日常生活有什么關系么?
大家都在說的“美元放水又加息收割世界財富”,又是什么意思?
這一切,得先從美聯儲加的這個“息”,到底是什么“息”開始說起。
這個息,是我們平時往銀行存錢的利息么?是我們去銀行貸款時候收的利息么?
都不是。
美聯儲,美國聯邦儲備系統(tǒng),類似咱們的央行,也就是大哥。
在美國,其他各種銀行都是他的小弟。
小弟們大部分都是商業(yè)銀行,他們平時奮戰(zhàn)在一線,主營業(yè)務就是拉存款進來,然后把存款拿出去賺錢。
比方說有個小弟銀行,和幾個富婆聊得熱火朝天,搞到了10億存款。
那這小弟銀行,巴不得趕緊把這10億,全部貸出去或者拿去投資,總之不能爛手里,倒給別人貼利息。
但要真把這10億全都拿出去周轉,那就大事不妙了。
某一天風和日麗,一個存過錢的富婆,來到小弟銀行取錢,發(fā)現這錢取不出來了。
富婆在微信群里一轉發(fā),富婆姐妹們都來了。
于是,小弟身體還沒垮,銀行先被擠兌垮了。
那作為老江湖的大哥,美聯儲呢,明察秋毫。定了個規(guī)矩:“不管有多少富婆給你們存款,都得放一定比例在我這,比如說5%。上交公糧后,再有富婆擠兌你們,我來擺平。但也別忽悠我,我每隔幾天就會查賬。”
這個交上去的公糧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
雖然小弟們很聽話,都按規(guī)矩辦事兒。但為了能盡可能的周轉資金,一般都是踩著大哥的比例臨界值,去交這公糧,比如說,5.01%。
那問題來了。
小弟作為商業(yè)銀行,每天的業(yè)務很多。手頭的錢有時候多有時候少,而這大哥美聯儲的查賬和交公糧,那是隔幾天就得來一波,難免出現今天錢交少了被罰款,明天錢交多了又有點虧。
怎么辦呢?
于是,為了應對隔三差五的檢查,小弟銀行們每天相互借錢。
我交多了就往出借,搞點利息;我交少了,就趕緊借一點,省的被大哥罵。
當然,這借錢就是為了應對晚上的檢查,所以就是一兩天的事兒。
因此這個利息,就叫做“隔夜拆借利率”。
好了,終于回到主題了。美聯儲加息,加的這個“息”指的是“聯邦基金利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這個小弟銀行之間周轉用的“隔夜拆借利率”。
02
—
加息為了什么
簡單理解,我們可以把這個“息”,理解做小弟銀行資金來源的“成本”。
不管是小弟找小弟借,還是小弟找大哥借,總之這一加息,資金來源的成本就增加了。銀行的資金來源成本變高了,那往銀行存錢利息就漲了,從銀行借錢利息也漲了。
美國民眾想貸款去買買買的時候,發(fā)現要付出更多的利息,購買欲望就降低了。
美國民眾想去銀行存錢的時候,發(fā)現存款利息變高了,就愿意把更多的錢存進銀行。
于是越來越多的美元,就乖乖地回到了美國的銀行。
當然,大哥美聯儲的加息,用的不是行政手段。不是說直接拿著話筒喊麥“小弟們我要加息了”,而是通過巧妙的金融手段,在市場中操作,讓小弟銀行們乖乖聽話。
具體細節(jié)比較復雜??傊?,終于到這步了:錢,陸續(xù)都回銀行了。
美聯儲加息的有很多復雜的目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抑制美國國內飆升到離譜的通貨膨脹。
要知道通貨膨脹的本質,就是是社會中流通的貨幣總額,大于了市場上所有商品的價格。
所以一波加息下來,社會上流通的貨幣都乖乖地回到了銀行。那這通貨膨脹,理論上,就會有所緩解。
要知道,美國勞工部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6月份美國的CPI,已經飆升到了9.1%。不但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更是創(chuàng)下了40年來的通脹記錄。
當然,美聯儲加息解決通脹,這只是理論上。實際的金融市場,遠比這個邏輯要復雜。
就比方說,最近的幾輪加息,其實并沒有把這美國國內的通脹,給按住了,人家該漲還是漲。但美聯儲還是硬著頭皮,選擇加息。
也就是在美元和美股之間,選擇了美元。
這背后的原因很復雜,當然也包括通過“美元潮汐”,來收割世界財富。
03
—
美元出征,寸草不生
有句話叫做“老美一加息,全球大喘息”。
因為美元不僅是美國的貨幣,更是世界的貨幣。
學術界對此也有個雅號,美元霸權。仔細品一下這個“霸”字。意思就是你愿不愿意,你都得用。
美元早期和黃金捆綁,玩崩了之后,最近這幾十年又和石油捆綁??恐袞|一幫小老弟們的托舉,美元在全球市場都有著充分的滲透。
因此,掌握著「世界貨幣」主動權的美國,還順便學會了一個大招:24小時連夜印鈔。
這地球上流通著多少美元,那都是我說了算。
要想來多點,那就開啟印鈔機,順便搭配個降息和量化寬松,把美元放出去
想要來少點,那就關上印鈔機去加息,順便搭配個縮表,把美元收回來。
這印鈔機的一開一關,美元的一放一收。美聯儲的放水和抽水,就形成了所謂的“美元潮汐”。
那美元潮汐是怎么收割,全世界的財富呢?
先來說說高水位的時候,也就是美聯儲降息、印鈔、大放水的時候。
這時候美國市場上流通的美元多,多了就不值錢。更何況降息的時候,借錢也便宜。
所以這時候美國本土的美元,就會流向全球各地,去異國他鄉(xiāng)的新興市場,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
比如到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像是越南這種好地方,去投資工廠、投資房地產,甚至直接進入到越南的股市。
那得到美元投資的這些地方,經濟自然是一路起飛,一片繁榮。
可老美會一直這么給人做嫁衣嗎?
很快就到了收割的時間。
當這些新興市場的發(fā)展,到達一定瓶頸放緩之后,美聯儲就會結束寬松的貨幣政策。也就是不放水了,不降息了,印鈔機也不開了。
這時候,就進入到了低水位的狀態(tài),開啟了大家熟悉的美聯儲加息周期。
你想想看,還躺在越南市場的那批美元,他們會怎么想?
倆選擇,要么繼續(xù)呆著不動,但市場不怎么發(fā)展了;要么回到美國的銀行,那邊兒加息后的利息可不少。
所以怎么選?必定是回到美國的市場。
那這下可好,新興市場里的資金大規(guī)模撤出,離出現市場泡沫就只有一步之遙。
而美元一撤,其他資本一看情況不對,也會跟著拋盤,甚至發(fā)生踩踏。工廠停工、房地產暴跌、股市暴跌。
再嚴重點,就是金融危機。
上世紀80年代初。墨西哥、巴西、阿根廷,都是這美元潮汐鐮刀下的韭菜。
這一波高水位,一波低水位,一放一抽,就會把經過的地方,洗劫一空。正所謂美元出征,寸草不生。
但是這還沒完,你在海邊看過潮汐么?
潮汐的精髓就在于:停不下來。
被收割過一波之后的國家,各種資產直接跌入谷底。而老百姓的生活,也會因為貨幣貶值,而大幅倒退。
這時候的美國,拿著從全世界套現離場賺到的錢,以救世主的形象,再次降臨在這些崩盤的國家面前。
美國會用白菜價,抄底這個崩盤國家的核心資產,控制該國的核心經濟命脈。
然后靜靜地等待下一輪加息。反復數輪,徹底榨干到破產,或者收編為傀儡國,才肯罷休。
那各個國家就這么心甘情愿被拿捏嗎?
當然不。
去美元化,已經是新的方向和共識了。
了解更多資訊
關注公眾號:前海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