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每年嘲笑一遍毛坦廠中學的孩子,累不累

2020-07-10 18:49 作者:雷斯林raist  | 我要投稿

01

這兩天因為高考,B站上一部15年的紀錄片《高考》又火了起來。

這片子一共有6集,講了四個群體高考的故事:毛坦廠中學復讀生、農(nóng)民工子女、貧困山區(qū)的孩子、以及放棄高考出國留學的學生。

看看四個群體,你就能明白,導演想要展現(xiàn)的本來就是一個高考制度下,每個階層之間的巨大差異。

有些人能輕松進入高等學府,有些人就是要累死累活才能上大學,這就是現(xiàn)實。

正常人看到紀錄片里真實的差異,應該是理解,甚至是同情對吧?

但偏偏,彈幕把這種差異變成了嘲笑、譏諷、優(yōu)越。

尤其是前兩集《毛坦廠的日與夜》,當鏡頭拍到這些學生在高考倒計時大聲宣誓時,可能是過于正式了,彈幕統(tǒng)一在刷藥水哥的?!昂ε隆?。

當一個女學生在用不斷重復的方法背英語、讀單詞的時候,彈幕在說:“鬼才這樣背”、“師傅別念了”。

還有,因為來毛坦廠的學生大多都是復讀生,所以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表達自己重考一次的決心。

有個女孩子對著稿子痛心地說自己的高三荒廢了大半年,所以要來拼搏一把的時候,彈幕在說:“鬼話連篇”,還有人判定這孩子的未來“夠嗆”。

我知道,可能很多人在接受優(yōu)質(zhì)的教育,可以輕松上個好大學,并不認同這樣的教育方式。

但不認同,不應該成為嘲笑毛坦廠學生的資本,因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優(yōu)質(zhì)的教育。

事實上,每次高考,毛坦廠學生都會上熱搜,每上一次熱搜就會被嘲諷“高考機器”。

你看,今年的熱搜是毛坦廠低調(diào)送考,沒有了往年91666的車牌號,沒有了專門屬馬的司機師傅。


就是一排排母親穿著和自己不太搭的旗袍,就是為了討一個好寓意“旗開得勝”,下著雨打著傘擁擠在一起送考。

就有人就說高考就是新時代的“科舉考試”。

有人說若干年后,又一批機器人要出現(xiàn)了。

眼熟嗎?

非常眼熟。

去年我們寫過毛坦廠中學的稿子,所以去年熱搜記得很清楚,是一位毛坦廠考生一年做了5千張卷子,所有的卷子堆起來足足有一米多高。

而且因為熬夜做卷子,免疫力下降,需要提前吃一些藥物預防生病。

但新聞下面,依然是一篇嘲諷的聲音:刷題機器,意義哪兒?

還有直接斷言了孩子們未來的評論。

還有人把毛坦廠中學和中國造不出芯片聯(lián)系了起來。

還有這種把那些拼命努力的人比喻成“廢品”的評論。

評論一個個趾高氣昂,滿是譏笑和諷刺,簡直看得我目瞪口呆。

可能有人會說什么:“素質(zhì)教育難道沒有刷題重要?”

當然,素質(zhì)教育當然重要。

但問題是,毛坦廠位于大別山地區(qū),是一個山區(qū)中學,地理位置很偏,生源也非常差,基本都是第一年高考失敗,家里花錢送到這里來復讀的學生。

這里的經(jīng)濟落后,是中國最窮的地方之一,沒有拔尖的產(chǎn)業(yè),甚至毛坦廠本身是支撐這個小鎮(zhèn)經(jīng)濟的關鍵。

這里大部分人最后的出路,就是留在山區(qū),找個人結(jié)婚生子過完一輩子,或者去工廠打工送外賣快遞。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根本沒有現(xiàn)實條件去搞素質(zhì)教育。

實際上,即便是你們看不上的應試教育,對于這里的孩子來說,這輩子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

這些孩子為了這一次機會拼盡全力,可恥嗎?

每年高考都要嘲笑一遍毛坦廠中學的孩子,真的有意思嗎?

02

有一個詞叫“何不食肉糜”。

說是有一年發(fā)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后,大為不解。

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jīng)過冥思苦想后終于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上面那些嘲諷毛坦廠的人,大概也是如此。

他們不知道,在廣大的中國地區(qū),有數(shù)萬卑微的家庭,沒錢沒勢沒人脈,沒有任何背景能和其他人去競爭。

這輩子,這一個人,這一個家庭,甚至家族,都只有高考這一次走出去改變命運的機會。

我曾經(jīng)看過一個紀錄片叫《出路》,導演鄭瓊她挑選了三個不同階層的孩子記錄了他們之間的成長歷程。

馬百娟,甘肅省會寧縣的一個小女孩,穿著不合身的玫紅色衣服,背著破舊的書包,齊步走般擺著胳膊,在曲折的山路上走得精神抖擻,露出童真的笑容。

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里,馬百娟一家的生活開支一年不超過50元,她的早餐只是用水泡一泡冷掉的饃饃,稀里呼嚕地吃完后就出門了。

她的夢想是能通過高考上北京的大學,每個月掙1000多,幫助家里買白面,因為家里的面總不夠吃。

徐佳,和千千萬萬個擠上高考獨木橋的你我一樣,把高考當成是跳躍階層的唯一途徑。前兩次復讀,徐佳的高考分數(shù)都是497,他懷疑是上天在捉弄他。

在經(jīng)過短暫的打工生涯后,21歲的他再次回到校園里,他想著,考上大學,是早亡的父親對他唯一的期望。

盡管有過一段時間的羞辱感以及自卑感,手抖、做不進去試題,但高考始終是自己要第三次面對的一道坎。

袁晗寒,從小生長在一個藝術感極強的家庭里,媽媽在電視臺工作,家里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的她開過酒吧、去過性用品店賣東西,去德國學習藝術,在國內(nèi)的公司實習。
在同齡人埋頭苦學的時候,她最大的任務是打發(fā)生活里的無聊。

這三個人在紀錄片里最后的結(jié)局是什么呢?

馬百娟因為家里窮父親不讓她讀書了,自然沒有參加高考,年齡不大的她早早就在村里結(jié)婚生子,和村里的上一輩人一樣,挺著大肚子干農(nóng)活。

徐佳經(jīng)過了三次高考,終于考上了湖北工業(yè)大學,公布成績的那天,母親和奶奶在父親的墳前哭唱,大學畢業(yè)他找到了工作,在武漢買房結(jié)婚成為了新中產(chǎn)。

袁晗寒留學回國,開了一家自己的藝術投資公司,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生活得風生水起。

絕大多數(shù)人,可能一輩子是馬百娟,好一點是徐佳,但永遠不會是袁晗寒。

這就是現(xiàn)實的差距。

就像去年,王思聰在和花千芳的罵戰(zhàn)中,說了一句惹怒眾人的話:

“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屌?”

王思聰不知道,在中國,沒出過國的是大多數(shù),而且是絕大多數(shù)。

根據(jù)2016年底公安部給的數(shù)據(jù),2016年底,中國居民持有護照的只有1.29億本,不到人口的10%,而根據(jù)彭博社的數(shù)據(jù),中國居民因私持有護照的只有5%。

就算所有有護照的人都出過國,那中國出過國的人數(shù)也只有10%。

也就是說十個人中間只有一個人出過國,沒出過國的是絕大多數(shù)。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我們的本科率只有4%。

雖然在大家的印象中,現(xiàn)在的本科生一抓一大把,但如果仔細算算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事實。
下面是中國恢復高考以來各年大學錄取率和錄取人數(shù)。

可以看到四十年下來,中國的大學畢業(yè)生一共1.15億人。

根據(jù)2014年教育部給的數(shù)據(jù),那會兒我國??坪捅究圃谧x人數(shù)幾乎是1比1,所以這1.15億人中至少有一半人是專科生。

也就是說本科生一共只有5700萬人。

那中國有多少人呢?中國有14億人。

這么一算本科率確實是4%。

除了出國和本科率,還有收入。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中位數(shù)12186元。

(可支配收入不是說減掉你的開支,而是就是拿到手的錢)

也就是說,如果把我國14億人按照收入排個序,那第7億名,一年下來能賺到的錢,還不到2.5萬元,開支還要更少。


而今年的數(shù)字更加直觀,中國仍然還有六億人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注意看是六億。

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1000元只是一頓飯錢,一瓶酒錢,但這已經(jīng)是中國一半人整整一個月的收入了。

這些冰冷的數(shù)字,才是真實的世界。

03

所以,我們真的沒有資格站在上帝視角,去嘲笑那些在高考的獨木橋上拼命努力的孩子們。
白巖松在一次采訪中,說過一句話:

“無論如何,我做不出任何嘲笑毛坦廠中學的事。當你沒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環(huán)時,對于未來,只有靠自己打拼,而讀書高考之路,也算是其中一種?!?/p>

白巖松接著說:

“在毛坦廠,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打工家庭的孩子。”

“父親在外打工,母親留下來照顧孩子,幾個母親必須輪換,因為沒有一個母親可以承擔這么多的經(jīng)濟壓力,這個母親在這兒給三四個孩子做飯三四個月,打工去了,這三四個孩子的下一個母親再來接班。”

“你想想,能把院墻外的柳樹當神樹去祭拜的,都不是富裕的父母?!?/strong>

高考背后承載的,是無數(shù)個卑微家庭渴求的公平、尊嚴、夢想。

誠然,如今的高考中當然有一些毛病,這里面涉及到教育體制,應試教育。

每一年高考,都會被媒體把這些問題揪出來放大。

但一個事實是,他們口中的高考是這些沒坐過飛機、沒出過國的家庭找到的最好的出路了。

而且,考上還不錯的大學,真的像他們說的沒有用嗎?

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有人用個例說事,說A老板小學都沒畢業(yè),手底下都是大學生。B老板中學沒念完,一年賺幾個億。

但從數(shù)據(jù)上來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平均收入遠高于沒念完的人,而且收入水平是隨著學歷水平遞增的。

這才是真相。如果真要舉個例的話。

馬化騰是深圳大學的,馬云是杭師范的,李彥宏是北大學霸,張朝陽是清華大學,在那個年代考上大學,可以說這些都是真正的天之驕子。

你再說考上大學沒有用?

還有,總有人愿意拿美國作為例子,講美國學生壓力小,完全不學習。

真的這樣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美國孩子也很用功,有的可能甚至要在課外上九門輔導班,只有很差的公立學校的孩子真的不學習,但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耶魯法學院的J.D.萬斯,在《鄉(xiāng)下人的悲歌》一書中這樣說:

“把我?guī)Т蟮耐庾娓改高B高中都沒畢業(yè),而我的整個大家庭里上過大學的人也寥寥無幾。各種各樣的統(tǒng)計都會顯示,像我這樣的孩子前景黯淡——我們當中幸運的那些,可以不用淪落到接受社會救濟的地步;而那些不幸的,則有可能會死于過量服用海洛因——我的家鄉(xiāng)小鎮(zhèn)僅僅去年就有幾十人因此死去。

“他們中的有些人曾試圖殺人,其中有的還成功了;有些人曾在身體上或精神上虐待自己的孩子;許多人曾(現(xiàn)在依然)濫用藥物。他們不是什么惡人,他們只是一群寒門的烏合之眾,一直在掙扎著前行。”


他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看不到希望,這就是階級固化。

美國的智庫皮尤中心也做過一個社會流動性研究項目,他們的發(fā)現(xiàn)是:

在過去40年的時間里,真正實現(xiàn)了收入增長和階層跨越,跳出父母階層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有16%的人,收入和財富比父母在同樣年齡時要少,也就是向下墜落,掉到了下一個階層。

如果是出身底層,要連升幾級進入中上階層,這樣的跨越,英語里叫rags to riches,大致意思是“白手起家”,也可以說是“寒門出貴子”,更貼切一些的翻譯,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屌絲逆襲”。

只有4%的人,能夠?qū)崿F(xiàn)這樣的逆襲。

在美國,所有一切問題都是種族問題,任何問題里都有種族因素。

種族是一輩子沒法改變的,任憑你再努力也無法改變。

但在中國,高考可以改變你的命運。

不能否認,高考,在中國是現(xiàn)實階級躍升的關鍵通道。

雖然隨著大學的普及,大學本科生的含金量其實是在迅速降低的。

但是即便這條路越來越狹窄,對于許多孩子而言也是別無選擇的。

誰都想活得輕松,但不是誰都能活得輕松。

他們只是心有不甘,不得不奮斗而已。

我們沒有資格嘲笑任何一個平凡的夢想,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里說的那樣——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 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yōu)越條件?!?/strong>


每年嘲笑一遍毛坦廠中學的孩子,累不累的評論 (共 條)

使用qq登录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闽侯县| 辽源市| 浦东新区| 九江市| 遵义市| 武平县| 安吉县| 洞口县| 南和县| 武胜县| 兴宁市| 兰溪市| 肃宁县| 沙坪坝区| 南岸区| 涿鹿县| 望江县| 江油市| 青浦区| 平阴县| 东乡族自治县| 涡阳县| 扶沟县| 屏东县| 色达县| 寿光市| 永新县| 县级市| 兴城市| 保靖县| 章丘市| 文水县| 绥阳县| 博爱县| 阳新县| 潮州市| 松滋市| 深水埗区| 闵行区| 杨浦区|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