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手機店一周賣不了幾部手機,為什么卻依然活得很滋潤?
一位身邊50多歲的老華強北人回老家創(chuàng)業(yè)開手機店(主要是閑的沒事做,很無聊),家里人以為只是他說的玩玩,堅持了一段時間,手機店里的生意也不怎么樣,一個星期賣不了幾部手機,但一年的純利潤就有12萬左右??渴裁磥碣嶅X,通過這個案例,我們開始下面的話題。

在早些年,山寨機泛濫的年代,一臺雜牌的手機利潤在四五百左右,有的更多,而現(xiàn)在山寨手機不見了,品牌手機的利潤卡的死死的(之前就有經(jīng)銷商吐槽,自己賣一臺小米賺了不到100塊,這一點利潤還要包小米售后等),在加上線上渠道,在實體店買手機的就沒有那么多了,但是為什么哪些馬路邊成群的手機店還過的那么瀟灑呢?
備注:目前很多經(jīng)銷商的出逃的根本原因在于小米產(chǎn)品的利潤過低,經(jīng)銷商各種費用,裝修、折舊、人工、稅費等支出以及超出小米產(chǎn)品的銷售利潤,入不敷出,這引起了經(jīng)銷商的不滿,但是也沒辦法,新零售矩陣的建立后,在線上的良好銷售+線下新零售的布局組合拳的運作下,相信線下店銷售手機的的利潤還會進一步壓榨,多元收入是線下手機的最好的出路。

先聊一下路邊手機店的收入來源:除手機外的主要有四種收入
首先很大的一塊就是和運營商合作,只要沒有完全掛靠某一家運營商的,基本都掛鉤了電信,移動,聯(lián)通三大運營商,運營商對這些線下店鋪的獎勵和傭金政策非常不錯,用戶進店不可能只買手機,再推個業(yè)務,辦理寬帶號卡等這樣綜合起來,利潤比較高。(辦理月消費多少,手機直降多少錢的套路還是很多)

第二個就是不容忽視的配件生意,比如充電器,充電寶,數(shù)據(jù)線,手機殼、耳機、貼膜等等,一些進價不到10元的可以買到幾十塊上百,甚至幾毛錢的手機膜也可以買到二三十塊不等,此外,小配件講價的人很少,利潤很高,本身就是消耗品,重復購買率也很高。
第三個則是分期業(yè)務,很多買手機的朋友可能因為手上的資金有限,會選擇分期方式買手機。分期業(yè)務對于客戶來講,既能買到心儀的手機,也可以緩緩經(jīng)濟壓力;對于商家來講,做分期業(yè)務商家也是額外有獎勵吧(懂的人一定很懂)。

第四個就是維修二手手機+回收與出售,手機店現(xiàn)在維修最多的就是手機換屏,換個普通屏,成本在五六十,都會收取用戶幾百,利潤還是可以(修不好轉(zhuǎn)給其他維修店,賺個差價也不錯),此外現(xiàn)在賣一部二手機的利潤有可能比新手機都高,或者直接回收舊手機給用戶折價買新手機,用戶也比較容易接受,商家也不少賺錢(二手機翻新之后又可以賣出去又多了一份收入)。

所以不要覺得店里面一個星期只能賣幾部手機,就覺得生意不好,也不要看著別人賺的盆滿缽滿你就想去試一下,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套路,只看你適不適合。當然,一個手機店正常情況下主營還是手機賺差價,特別是一些藍綠大廠,以OPPO為例,曾經(jīng)就有手機店老板爆料,經(jīng)銷商拿貨的價格,與零售價格的差距高達400元,也就是為啥線下OPPO、vivo的手機店現(xiàn)在還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