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水,護甲機制,又坑又爛的騙氪機制
有些觀眾朋友注意到了,我用《三國殺》人物熱度來隨便講些三國故事時基本用十周年,偶爾用OL服,就是不用手殺的,原因不是說我不了解,而是說“謀”人物的護甲機制和蜀黑的策劃讓我過于失望;后者很好理解,《三國演義》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就是蜀漢的理想主義,本次說一下前者,所有看法僅代表個人意見。
?

和大家說一下護甲是個什么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外掛的體力,只是這體力不會作用在手牌上限且最多為5;如郭嘉曹丕這些將發(fā)動技能的詞條是“受到傷害”,為此打在了護甲上也能發(fā)動,直接就無損【放逐】,無損【遺計】了,但像是張春華這種技能是寫明了對體力進行變動的技能就繞過的護甲機制,目前游戲中這種將寥寥無幾。
?

護甲機制是從謀呂蒙開始的,從此開始放飛。從結(jié)果來看散發(fā)著一股子數(shù)值的美,只要說那個將弱了點,那么給他上點護甲就能有著不錯的改良;這個邏輯一旦形成,后果就是災難性的,我在之前聊十周年武諸葛亮時說過,武,樂這些前綴是基于真實歷史的,總會有個度;不像“界,謀,星”這種隨便起個名字就能流水線一堆;護甲機制一旦成為定勢后期新前綴的武將加護甲就完事了,本質(zhì)就變成了《NBA2K》那種換個皮加點數(shù)值就能流水生產(chǎn)的“劣質(zhì)武將”,然后用這些升價格賣給玩家,結(jié)果是氪度變大,同時環(huán)境變壞,大寶謀黃忠先不說,畢竟本身也算超模了,但你讓徐榮怎么玩,發(fā)完標記可能護甲皮都沒打掉,其他比他輸出低的將直接就退環(huán)境了。
?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服是OL,最迎合生活節(jié)奏的服是十周年:OL的軍八玩家不管充不充錢都能有比較強大的武將使用,重氪黨有二袁神甘寧這種,微氪黨也能拿杜預司馬昭,即使不充錢也可以攢銀兩換個界呂蒙玩玩。整體環(huán)境偏上但還沒到不平衡的地步。當然這其中壞處是節(jié)奏偏慢對于一些玩家來說談不了“生意”;十周年罵歸罵,一個是似乎有“村規(guī)”在平衡,另一個是它很多新將是在開發(fā)機制,很少有一直復制粘貼,也很少有曹金玉這樣的數(shù)值將。而且發(fā)展中到現(xiàn)在大家手上或多或少都有個劉焉,界凌統(tǒng),雖然有詭辯嫌疑,但“都有陰間等于沒有陰間”這說法也有一定道理。
?

護甲機制說好聽是增加游戲機制從而擴大可玩性,如果真如所說,那是不是應該每個武將都給點護甲?只給新將加是不是自相矛盾了?等于是變相保證新將的生存能力,進而增加氪金玩家的游戲體驗,退一步講做成后續(xù)武將或者某個前綴系列特色也說的過去,但界沮授界朱治這些也加,還貴了,是不是就意味著濫用了?
?

十周年的自趙襄關索后開始變得不對勁,手殺的護甲機制無疑是更坑更無恥的一條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