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連加》說課稿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連加》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六單元72頁的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10以內(nèi)的兩個數(shù)相加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節(jié)課,不僅可以鞏固前面學過的10以內(nèi)兩個數(shù)相加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加深對加法意義的理解,還將為下一節(jié)課“連減”以及以后四則混合運算的學習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特點,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連加的含義,掌握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算連加的式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自學和評議,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精神,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難點是:連加的運算順序。
4、教具準備:小黑板、口算卡片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四個一”的教學模式,以多媒體教學為輔,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討論交流的方式,采用競賽的形式,激勵學生不斷更正,不斷討論,去獲得新的知識。
三、說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我盡量多的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通過“看一看”、“做一做”、“議一議”、“練一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中共同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揭題示標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因此為了從一開始就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簡單的情節(jié)導入,通過動畫的形式給孩子呈現(xiàn):草地上原來有3只小白兔,跑來2只,讓孩子們列一個算式3+2,老師同時板書;然后又跑來1只,讓孩子們接著列算式,老師同時板書,然后告訴孩子: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認識的新朋友“連加算式”,同時板書課題,學生齊讀兩遍。
通過這個情景的導入,不僅讓孩子們初步感知了什么是連加算式,同時也很好的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為了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要完成的任務心中有數(shù),我口頭敘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孩子們,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會的本領是會正確計算連加算式,有信心完成嗎?咱們比一比,看誰表現(xiàn)得好,老師將獎勵看書認真、回答問題積極的孩子。從而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不甘落后的心里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
(二)學生自學(看一看)
“連加”是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難點內(nèi)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口算才能計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shù)作加數(shù)。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shù),或者由于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shù)而造成第二步的計算困難。再加上一年級學生年齡太小的特點,我設計了非常具體的自學指導,如下:
把書翻到72頁,手指著小朋友喂小雞的圖,思考以下問題:1、草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來了幾只?又來了幾只?2、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算式?
手指連加算式的計算過程,思考以下問題:1、先算()+()=(),再算()+()=()。2、第二步中“7”就是第一步算出的()。3、連加算式要先算第()個加號,再算第()個加號,也就是按照從()到()的順序計算。
設計這樣操作性強的的自學指導,不僅適合一年級不能獨立看書的年齡特點,同時也很好的凸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為下面的“議一議”環(huán)節(jié)充實了內(nèi)容。
(三)、當堂檢測(做一做)
為了驗證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所看的內(nèi)容,我設計了以下的檢測題:
1、在練習本上計算出黑板上3+2+1的得數(shù)。
2、72頁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道題答案寫在書上。
讓兩名孩子在小黑板上完成,其余孩子在練習本是完成。
檢測題的第1題與例題很相似,只差一個數(shù)字,主要目的是為了給檢測題2做鋪墊,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把通過自學學到的知識有一個從易到難的轉(zhuǎn)化過程,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四)、集體更正(議一議)
1、更正
為了充分暴露學生們存在的問題,在孩子們做檢測題的時候,我會巡視,看看有多少人和黑板上不一樣的答案,及時整理,找出屬于新知識的問題,然后讓這些孩子上臺板書。
2、評議
估錯:(1)3+2+1=5(2)3+2+1=6(3)3+2+1=6
53
4+3+1=74+3+1=84+3+1=8
74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連加算式的運算順序,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在評議時我將采用分類評議,每一類問題的評議都以第一題為主,讓孩子們說一說錯,為什么錯了,從優(yōu)等生到中等生,再到學困生分別回答,每一類問題回答之后,都引導學生說出來“連加算式要按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計算”,第二題的評議則以學困生回答為主,加強學困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3、小結:連加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往右。
把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歸類評議,避免了就題講題,同時采用“兵教兵”的方式,通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反復敘述錯的原因,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最后在把重點落到學困生的身上,這樣設計很好的突破了連加算式的運算順序這個難點。
(五)、當堂訓練(練一練)
為了讓學生很好的將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達到靈活運用,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題:
1、73頁練習十二第一題。
提問:“2、”“3”“4”“9”分別表示什么?
2、你能列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個嗎?(課件出示)
3、開火車口算(口算卡片),要求學生分兩步去口答。
4、作業(yè):練習十二2、3、4答案寫在書上。
通過不同類型的題、不同形式的練習方式,從口答到書寫,從結合圖畫到單純的算式,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的運用,特別是采用開火車的形式口答,將孩子們的注意力有一次很好的吸引過來,這樣的練習方式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力求簡單明了,突出重點,讓學生一目了然。
連加
3+2+1=6
從左往右
來源:易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