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如何走向強大?關鍵一句話: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玉不琢不成器,一個人要變得強大,離不開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同樣的道理,一個團隊或企業(yè)要走向成功,也必須是要經受磨礪才行。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p>
這是荀子的一句話,原文是“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而參省乎己,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p>
荀子告訴人們,木材經過墨線裁定就會筆直,金屬在磨石上磨礪就會鋒利,如果君子能夠不斷學習和自我反省,那他就會變得智慧、明達,行為也少有過錯。
所以說,外因和內因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先天稟賦、后天教育和自我約束的共同作用。對一個成年人而言,人生的成敗,關鍵是看他自我管理的能力。
不要追求苦難和痛苦,這是很傻的想法。實際上,成年人的世界就沒有容易二字,每個成年人都會遭遇挫折的,這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在應對逆境的時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xiàn)。所謂疾風知勁草,對自律的人來說,逆境是磨礪。
而對修養(yǎng)不夠的人來說,可能就經受不了逆境的磨難,從此變得隨波逐流起來了。
另外,人生從沒有一勞永逸這回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只能一直向前走,努力提升自我。

修身為本,自己有了一定的修養(yǎng),才可以去帶隊伍,做企業(yè)。
創(chuàng)業(yè)是一場修行,創(chuàng)業(yè)維艱,創(chuàng)業(yè)者注定要經歷比普通人多得多的苦難。因為你必須往前推進,沒有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而且,你不僅要自己努力,還要督促別人一起努力才行。
只有你的團隊強大起來后,你才能走向成功。
要想讓團隊強起來,關鍵就在于“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這句話。我們說員工進入一個企業(yè)后,要有個“定模子”的過程,說得就是這么一回事。
企業(yè)制定規(guī)章制度、工作流程等管理體系,建立企業(yè)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些事的本質就是為了讓所有成員變得“直、利”。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矩和文化是員工“木直和金利”的必要條件,每個人都有可塑性,所以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規(guī)矩的內涵是賞罰——員工做對了要獎勵,員工做錯了要懲罰,通過不斷地循環(huán)加以固化,形成不可違背的原則。
然后是磨礪,一個人有其自然的質地,但再好的美玉也必須經過磨礪之后,才能成大器。
團隊的成長,光去說是沒有用的,只有在共同探索和同舟共濟應對困難的過程中,才能鍛煉出強大的團隊精神。
我們看古今打仗厲害的軍隊,無不是百戰(zhàn)之師,歷經強大對手的磨礪,才能養(yǎng)成戰(zhàn)無不勝的軍魂。

總而言之,做企業(yè)首先是老板自身要有修養(yǎng),當然這也要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不斷自我提升。
老板以身作則是帶隊伍的核心法門,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做老大的人立身不正,那隊伍是不可能帶起來的。
所以,老板要有正氣,言行一致,賞罰分明,這樣下屬和員工就會對你服氣,從而樹立領導者的威信。
然后呢,就是老板作為企業(yè)文化的源頭,把理念和價值觀融入到制度、流程和管理之中。在這個融入的過程中,也是不斷經受挑戰(zhàn),讓所有人“受其繩、就其礪”的過程。
其實天下的道理從來不復雜,而人生和事業(yè)成敗的關鍵就是看人們能不能知行合一,知道并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