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什么?他的老師是誰?
王羲之是東晉大臣、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他善書法,兼擅隸、草、楷、行各種字體,其筆風自成一家,在書法史上,與鐘繇并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王羲之在書法界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其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跟著小譜一起了解一下吧。
王羲之最著名的作品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蘭亭是一地名,位于會稽的山陰城,現(xiàn)今的紹興西南的蘭渚山。東晉永和九年,東道主王羲之邀請四十多位東晉名流齊聚蘭亭郊游,以曲水流觴作詩。這場集會中一共作出37首詩,有人提議將這三十多首詩組成詩集,取名《蘭亭集》,由王羲之為此詩集作序。于是王羲之一氣呵成寫下了名聞天下的《蘭亭集序》,簡稱《蘭亭序》。
《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fā)作者對于生死無常的感慨?!短m亭集序》更是一部后世無法企及的書法作品,就連王羲之本人都無法超越。王羲之在酒醒之后曾重寫數(shù)十篇《蘭亭集序》,但再也寫不出同樣超高水平的作品了。
《蘭亭序》被封為天下第一,首先是它在書法技巧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蘭亭用筆遒媚勁健,可謂是集筆法之大成?!短m亭序》用筆靈活多變。中鋒、側(cè)鋒交替使用,藏露結(jié)合,運筆過程跌宕起伏,開合較大?!短m亭序》的用筆上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筆畫的跳躍,另一個是線性的多變。其中的“之”字有20個,無一雷同,這就是用筆靈活多變。蘭亭書法,符合傳統(tǒng)書法最基本的審美觀,“文而不華、質(zhì)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古人評價說是“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等。
王羲之誕生于魏晉時期數(shù)一數(shù)二的高門瑯琊王氏,王羲之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書法教育。王羲之的書法取法于兩位老師:一位是三國書法家鐘繇的徒弟衛(wèi)夫人,一位是王羲之的叔父王廙。衛(wèi)夫人的書法以妍媚著稱,唐代人評價她的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王廙的書法精嚴古淡,傳承了鐘繇書法天然、古淡、質(zhì)樸的特質(zhì)。正是在這兩位書法大家的影響下,王羲之的書法接通了魏晉書法的血脈,兼具妍媚和古淡兩種面貌。但王羲之的書法并不是以此就奠定了的。

王羲之的書法取各家之眾長,《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記載了:“(羲之)及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鐘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jīng)》三體書;又于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wèi)夫人書徒費年月而,遂改本師,從眾碑學習焉。”可見,王羲之的書法是廣采眾長,已然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了。
原載:https://www.zupu.cn/renwu/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