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機構大整頓,家教變貴、別墅化?
大家好,我是沒補過課的半藏。
最近教育培訓機構出大事了,可以說是史詩級整頓。
現(xiàn)在的打擊有多嚴厲呢?
安徽一老師在別墅補課被查。

擱以前都挺正常,現(xiàn)在整的和掃黃似的。

還別說,湖北的掃黃辦就加入了校外培訓監(jiān)管整治。

教育培訓徹底涼涼。
01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收縮、裁員、轉型、求生,教培行業(y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時刻。

好未來、新東方、高途股價暴跌,一片綠。

第二天,高途大刀闊斧裁員上萬人,全國13個地方中心,只留下鄭州、武漢、成都3個輔導老師中心。
教培行業(yè)有今天這一步,新東方俞敏洪似乎早就有所察覺,去年他就表示:
現(xiàn)在教培行業(yè)被過度開發(fā),資本退潮后,一定會出現(xiàn)一地雞毛,最后政府來了斷這件事情,這個規(guī)??杀鹊孛嬉?guī)模還要大。我所以特別不希望這種事情發(fā)生,因為這種事情發(fā)生一次,我們生存就更加艱難一次。
不過這次比他想的還慘,吃瓜竟然吃到自己身上了。
半年時間,新東方的股價暴跌千億,俞敏洪身家縮水約170億。
之前有張圖瘋傳,俞敏洪急了,直接發(fā)朋友圈辟謠。

最近新東方,推出素質教育成長中心,其中包括“優(yōu)質父母智慧館”。

這次不雞娃,直接培訓家長了。
雖然說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
高考作為唯一公平的選拔制度,本質上是篩選,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搞科研,大部分人還是面向就業(yè),掌握一技之長。
如果被“補課”培訓班攪亂,靠數倍的努力上了名校,未來在科研上也是會暴露出來。
我上學那會,身邊的人都很用功,但是不流行“補課”這套,大家各憑本事。
在初中小學的時候,我是第一。
但是上了高中后,全市厲害的人都在一個學校,那時候才感受到什么是智商上的碾壓,有的人就是天生會讀書。
而我需要很努力,才能維持一個還行的成績。
而那些能考上名校的人,后來也順利保研,畢業(yè)后做了科研類工作。
用我們同學的話,這種人不搞科研可惜了,
但是讓我搞科研,那肯定是極其痛苦的。
這就是自然篩選。
02
最近這幾年,大量資本涌入培訓行業(yè)。
2020 年中國 K12 階段的教培機構超過 49 萬家,是全國大中小學校總數的兩倍多。
2019 年全國新增教培機構 7.75 萬家;
2020 年即使有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仍然新增 8.4 萬家;
2021 年前五個月新增 4.92 萬家。
各種販賣焦慮、過度宣傳,顯然違背了教育公益的屬性。
教培行業(yè)差不多萬億的規(guī)模,近乎瘋狂。
好未來至2020年全財年營銷費用達8.53億美元,占總成本的51.76%;新東方在線營銷費用占總成本的63.89%;網易有道占成本的64.11%。
家長急娃,拼命給孩子各種補習,搞得孩子累家長也累。
要知道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本身就很稀缺。
公立學校的好老師,經常會被培訓機構高薪挖走。
各大機構普遍性地挖主講老師都是開兩三百萬,上千萬的也有。
富人氪金多補課,窮人孩子沒錢補課,就更加的不公平了。
教育(各種輔導班)、醫(yī)療(看病貴)和住房(租房貴),可以說是目前的“三座大山”。
這幾年的畢業(yè)生,應該能體會這個,真的是被各種毒打。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國本。
同時,教育是一個特殊行業(yè)。
教育資本化的風險不言而喻,國家只能整頓。
03
也有質疑的聲音。
因為培訓的需求還在,總是會以其它形式回來。
曾經韓國的補習班非常慘烈。
后來也有過類似的政策,結果家教變貴。
老師不在市場招生,而是對少數富人開放,類似保姆+家教一體化那種,美其名曰別墅家教。

看過電影《寄生蟲》的人,就很容易理解了。
電影中男主沒有工作,是一個高考四次落榜的差等生。
他偽裝成名校畢業(yè)生,當了富豪女兒的英語家教,一家人才過上了有飯吃的生活。

總之就是,韓國的政策并沒有,讓教主資源得到公平公正的分配。
事實上,對于教育資源的爭奪,一直在發(fā)生,也永遠不會停止。